蓬安中学高2012级高三第五次摸底测试.doc_第1页
蓬安中学高2012级高三第五次摸底测试.doc_第2页
蓬安中学高2012级高三第五次摸底测试.doc_第3页
蓬安中学高2012级高三第五次摸底测试.doc_第4页
蓬安中学高2012级高三第五次摸底测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蓬安中学高2012级高三第五次摸底测试语文试题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钥匙/汤匙 仿佛/佛手瓜 馄饨/囤积居奇 啧啧称羡/令人咋舌B驻扎/扎实 胳臂/长臂猿 伎俩/仨瓜俩枣 泾渭分明/不胫而走C载重/载体 着装/干着急 盥洗/款款深情 铩羽而归/大煞风景D歼灭/悭吝 模块/俏模样 友谊/心仪已久 金瓯无缺/呕心沥血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蛰居 如鲠在喉 毁家纾难 言必行,行必果B. 上阕 少安毋躁 食不果腹 事实胜于雄辨C. 扫瞄 莫衷一是 明火执杖 风马牛不相及D. 蒸汽 要言不烦 蜂拥而上 可望而不可即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对周丽的见义勇为之举非但不赞一词,反而讥讽她爱出风头。B日常生活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C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D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带来的沉重压力,使得一些国家短视地寻求保护主义政策,竭力为国内劳动力保住日益减少的工作。B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C. 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D. 至于“高”的含义,则似乎不同于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因此总要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再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作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5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B. 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C. 中国之道是指渗透着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D. 中国之道是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B. 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相容性。C. 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D. 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根据。7根据本文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 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适意义。B. 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C. 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D. 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郑士利,字好义,宁海人。兄士元,刚直有才学,由进士历官湖广按察使佥事。荆、襄卒乘乱掠妇女,吏不敢问,士元立言于将领,还所掠。安陆有冤狱,御史台已谳上,士元奏其冤,得白。会考校钱谷册书,空印事觉。凡主印者论死,佐贰以下榜一百,戍远方。士元亦坐是系狱。时帝方盛怒,以为欺罔,丞相御史莫敢谏。士利叹曰:“上不知,以空印为大罪。诚得人言之,上圣明,宁有不悟?”会星变求言。士利曰:“可矣。”既而读诏:“有假公言私者,罪。”士利曰:“吾所欲言,为天子杀无罪者耳。吾兄非主印者,固当出。需吾兄杖出乃言,即死不恨。”士元出,士利乃为书数千言,言数事,而于空印事尤详。曰:“陛下欲深罪空印者,恐奸吏得挟空印纸,为文移以虐民耳。夫文移必完印乃可。今考较书策,乃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比。纵得之,亦不能行,况不可得乎?钱谷之数,府必合省,省必合部,数难悬决,至部乃定。省府去部远者六七千里,近亦三四千里,册成而后用印,往返非期年不可。以故先印而后书。此权宜之务,所从来久,何足深罪?且国家立法,必先明示天下而后罪犯法者,以其故犯也。自立国至今,未尝有空印之律。有司相承,不知其罪。今一旦诛之,何以使受诛者无词?朝廷求贤士,置庶位,得之甚难。位至郡守,皆数十年所成就。通达廉明之士,非如草菅然,可刈而复生也。陛下奈何以不足罪之罪,而坏足用之材乎?臣窃为陛下惜之。”书成,闭门逆旅泣数日。兄子问曰:“叔何所苦?”士利曰:“吾有书欲上,触天子怒,必受祸。然杀我,生数百人,我何所恨!”遂入奏。帝览书,大怒,下丞相御史杂问,究使者。士利笑曰;“顾吾书足用否耳。吾业为国家言事,自分必死,谁为我谋?” 狱具,与士元皆输作江浦,而空印者竟多不免。(选自明史郑士利传)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考校钱谷册书,空印事觉 觉:发觉 B需吾兄杖出乃言,即死不恨 恨:怨恨C必先明示天下而后罪犯法者 罪:治罪D而空印者竟多不免 竟:最终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上不知,以空印为大罪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B夫文移必完印乃可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省府去部远者六七千里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D可刈而复生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太祖得知空印之事后大怒,下令严办,自户部尚书至各地守令主印者皆处死,佐贰以下杖一百,充军边地。与此案有关者多不免,被杀者达数百人。B郑士元性格刚直,有才学,因为受空印案的牵连,获罪入狱。郑士利认为兄长无罪,就上书为兄长辩冤,郑士元因此只受了杖刑就出狱了。C郑士利在奏章中先是设身处地的为朱元璋开脱,然后,他申述了不应怪罪相关官员的四条理由。朱元璋看了之后,却勃然大怒,拘捕郑士利下狱,充军江浦。D空印案发时,郑士利敢冒杀身之祸,直言进谏,入狱充军,无怨无悔,让人敬佩。因此,史学家们专门在明史中为他立了郑士利传。蓬安中学高2012级高三第五次摸底测试姓名 总分 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四、(22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奈何以不足罪之罪,而坏足用之材乎?臣窃为陛下惜之。(5分)译文:(2)顾吾书足用否耳。吾业为国家言事,自分必死,谁为我谋?(5分)译文: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晓至湖上 【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注】湖:杭州西湖。 折:弯曲。 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4分)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过秦论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原因的一句话是: 。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2)舍南舍北皆春水, 。 (杜甫客至) 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_ 。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鱼 鹰 杨光洲我说的鱼鹰是人,不是水鸟。三十多年前,我刚记事时就听说过鱼鹰。鱼鹰家住卫河边,是卫河中游的钓鱼台、石羊胡同、石榴园、西花园,还是卫河上游的合河村,人们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听过鱼鹰的传奇后,人们的感觉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神!鱼鹰的水里功夫比浪里白条张顺还要神!鱼鹰要想过卫河,随时都可以过,无论脚下是否有桥,水里是否有渡船。咋过?他把肥大的裤管撸到大腿根儿,下到河里,半蹲,两条小腿曲成盘,有时还一手端着蒜臼,一手拿着馍,蘸着蒜汁吃着馍,就过河了。到了对岸,放下裤管,竟一点也不湿有人说鱼鹰的脚掌很宽,脚趾之间有软肉,脚就像蹼一样,划起水来比鸭子还自如鱼鹰瞄鱼的眼力更是了得!他走到河沿,甚至于站在高出河面五六米的大众桥上,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鱼!“这儿,一条铁扁担!”“这儿,一窝锅片儿!”拿抄网的人照着鱼鹰手指的位置一网下去,准有一条五六斤的黑鱼或一窝鲫鱼被捞上来。捕鱼人手忙脚乱地把鱼收拾进渔篓,转身向鱼鹰说“谢”时,鱼鹰的身影已在远处然而,鱼鹰并不总是帮着捕鱼人,更多的时候,在鱼与人之间,他偏袒的是鱼。河边垂柳嫩黄泛绿时,鱼鹰会在捕鱼人身后唠叨:“少捕点吧,母鱼正甩子哩。现在捕这么多,到夏天没鱼可捕,可别怨我没把话说在前头哇!”知了和河里的蛤蟆开始二重唱时,鱼鹰会溜到渔篓旁:“才进夏天呀,鱼还没长起来哩。你瞧,这条还不到四两,让它再长长吧!”也不管捕鱼人是否同意,他一扬手,“扑通”一声,把那条鱼给放生了!河堤斜坡上野菊还在风中招蜂引蝶呢,鱼鹰就堵在捕鱼人面前了:“都秋天了,还用网捕鱼?就不怕明年河里没有鱼给明年留点鱼种吧。”如果人家不听,鱼鹰还死乞白赖着不走:“要不用钓竿钓吧?少钓点,给明年留点想头。别用这么大的网!想一网打尽呀?”虽然有一身水中的好功夫,鱼鹰却很少下河捕鱼,家里更是难得吃一次鱼。如果来了客人,客人提出要吃鱼,鱼鹰才会去捕鱼。下河前鱼鹰要问客人想吃什么方法烹制的鱼。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一兜鲫鱼片儿。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一条。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对方:“别想坏了俺的规矩!”到我十多岁的时候,卫河水已开始变浑发腥。一到夏天,总有几天卫河得翻河河底的脏东西沉淀得太多了,天一热,都泛到上面来了。这时,大鱼小鱼都浮到水面上换气,河面上满是一张一合的鱼嘴,用洗脸盆都舀得起鱼来。这时,卫河两岸的人们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搬网,粘网,抛网,甚至窗纱、蚊帐都派上了用场。一场“全民皆兵”的“歼灭战”打响了,鱼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时,常有一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汉骑着快散了架的自行车在卫河两岸奔走呼号:“少捕点吧!过两天一下雨,河水不臭了,鱼就不浮头了,留到明年会有更多的鱼给你们捕哇!”小孩子追在他后面喊“鱼疯子鱼疯子”,用碎砖头、小石子掷他,他全然不顾,还是一个劲地呼号。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而立之年,我要到千里之外的异乡谋生。此时的卫河已臭不可近。临行时,不知咋的,我忽然想起了卫河,想起了鱼鹰,便问送行的朋友:“你知道鱼鹰吗?”“知道!老皇历了!你傻不傻?”朋友不屑一顾地说,“卫河里鱼绝种了,咋还会有鱼鹰?鱼鹰早死了!”(2010.8小小说选刊)14小说中的“鱼鹰”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15本文在叙述过程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16文末朋友回答“鱼鹰早死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6分)17从全文看,作者创作“鱼鹰”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6分)六、(15分)18.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五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兴趣小组、棋社和图书协会,以示祝贺。(在相应位置上填写序号)(4分)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田丰神 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擂响局中战鼓 推起心底风云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戏剧社_ 文学社_ 摄影小组_ 棋社_ 图书协会_19.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4分)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20. 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7分)(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上面这幅漫画:(5分)(2)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上面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七、(60分)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不要为了采集花朵而徘徊不前,因为美丽的花儿会一路盛开着。泰戈尔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且文体特征鲜明。蓬安中学高2012级高三第五次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答案1. D 【D jin/qin,m/m ,y/y ,u/u(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A shi/ch ,f/f ,tn ,z。 B zh, bei/b, ling/li(仨s瓜俩枣:比喻一星半点的小事、小东西。), jng/jng。 C zi,zhu/zho,gun/kun,sh(铩羽:翅膀被摧残,比喻失意或失败。)】2D 【A言必行-信 B辨-辩 C 瞄-描,杖-仗】3B 【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比喻友好往来。A望文生义。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也指一言不发。C不合语境。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此处形容熟悉,应用“耳熟能详”。D对象不当。漫无边际: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不能用来形容史料之多,应用“浩如烟海”。】4B 【A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为“保住日益减少的工作岗位”或“机会”;C照应不周。“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后面的“成败的关键”不能对应。D不合逻辑。整句话并不是因果关系,将“因此”改为“而是”。】5C 【颠倒主客关系,原文是“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6. D 【A应是“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 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C颠倒因果,应该是“中国文化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B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7. A 【“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适意义”太绝对化。】8B 【恨:遗憾】9C 【C.动词、形容词后,指人或事物。此处可译为“的(地方)”。时间词后,表提顿,无义。A介词,把。B副词,才。D连词,却】10.B 【颠倒了事情的先后顺序。应是郑士元出狱在前,郑士利上书在后,并不是因为郑士利为其辩冤,郑士元才只受了杖刑出狱。】11(1)陛下为什么用够不上罪的罪,而毁坏了足以任用的人才呢?臣私下替陛下可惜。”(“坏”“奈何”“窃”各分,句意通顺2分)(2)只是(想看看)我的上书能否被采用而已。我的职责是为国家议论政事,自料必死,谁替我谋划?”(“顾”、“业”、“分”各分,句意通顺分)附译文:郑士利,字好义,宁海人。他的兄长郑士元,性格刚直有才学,由进士历任湖广按察使佥事。荆、襄士卒乘乱掠夺妇女,官吏不敢过问,郑土元立即告诉将领,归还所掠夺的妇女。安陆有冤案,御史台已经审定案件上报,郑士元上奏其中的冤情,得以昭雪。恰逢朝廷考校钱谷册书,空印的事被发觉,凡是主印的人都判处死刑,辅佐官员以下杖打一百,流放远方。郑士元也因此获罪被关入监狱。当时皇帝正盛怒,以为是欺骗,承相御史没有人敢劝谏。郑士利叹息道:“皇上不知道,将空印看成大罪。如果有人上奏,皇上圣明,哪里有不明白的?”恰逢星相发生变化皇上求直言。郑士利说:“可以了。”不久看到皇帝诏书:“有假公事言私事者治罪。”郑士利说:“我想说的,是天子杀无罪的人。我的兄长并非主印的人,本来应该放出。等待我兄长杖罚放出后就去上言,即使死也没有遗憾。”郑士元出狱,郑士利于是上书数千言,说了几件事,而对于空印的事特别详细。说:“陛下想严厉治罪空印的人,主要是担心奸吏把空印文册移作他用,为害百姓而已。但文书必须用完全之印才可以用。现在考校书册,是合并两缝印,而非一印一纸可比。纵然得到,也不能用,何况没有得到呢?钱谷的数目,府一定要对合省,省一定要对合部,数目难以凭空决定,到了部里才能定下来。省、府距离部,远的有六七千里,近的也有三四千里,册子完成以后再用印,往返非一年不可。所以有先印而后书写,这是权宜的事情,由来已经很长久了,哪里值得这样深究罪责呢?而且国家立法,必须先明白地告示天下,然后才用来治罪犯法的人,因为他是故意犯法。自立国至今,不曾有空印的法律。有关部门相承,不知有此种罪。现在一旦诛杀,怎么能使被杀的人无话可说呢?朝廷寻求贤士,设置众官,得到贤士很难。官位至郡守,都是努力数十年才成就。通情达理清廉明察的人才,并非如小草一样,可以割去而能重新生长。陛下为什么以够不上罪的罪,而毁坏了足以任用的人才呢?臣私下为陛下可惜。” 奏书写成后,在旅舍闭门哭泣数天。兄长的儿子问他:“叔叔有什么愁苦的事?”郑士利说:“我有奏书想上呈,触怒天子必引来祸患。然而杀了我而能救活数百人,我有何遗憾呢?”于是入京上奏。皇帝看了奏书,大怒,交丞相御史会审,追究指使者。郑士利笑道:“只是想看看我的上书能否被采用而已。我的职责是为国家议论政事,自料必死,谁为我谋划?”罪案已定,他与郑士元都被罚到江浦服劳役,而空印者最终大多没能免罪。12(1)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与各任答一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2)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近景描写和远景描写相结合、听觉描写和视觉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手法任答其一,术语2分,解析2分。)13.(1)金就砺则利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渺沧海之一粟 / 羡长江之无穷。(2)但见群鸥日日来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响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