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doc_第1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doc_第2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doc_第3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doc_第4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各地高中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3.1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徙:迁移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9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诚未得高枕而治也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提出恳切建议,深受人主的器重。第卷(共120分)四(23分)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译文: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译文: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译文: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给旗人做奴仆。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狱成,名世坐斩 坐:定罪,入罪 B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囿:局限,拘泥 C又请矫积习,兴人才 矫:纠正 D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举:举例,说出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乃召苞直南书房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D方苞的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11把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5分) (2)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5分)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度之!”9、 下列加点的字与所给例句中加点的“明”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A.至若春和景明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C.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D.左丘失明,厥有国语10、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B. 幼吾幼百姓之不见保 以及人之幼C. 度,然后知长短 D. 吾力足以举百钧王度之!”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1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B.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 有复于王者曰 D.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2、 下列对本文段的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段选自孟子,文中孟子极力宣传了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指出“王之不王”是因为齐王没有实行仁政,而不是做不到。B.文中引用了诗经的内容,借以说明推行仁政,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再推而广之,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C.“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互文的句子,意即“推恩”可以“保妻子”,也可以“保四海”;“不推恩”则保不了“四海”,也保不了“妻子”。D.文段中突出运用了比喻、比拟、对比和排比等手法来加强说理的气势,正体现了孟子善喻善辩、咄咄逼人的语言特色。13、把下列画线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文: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译文: 四、(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通五经。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明年三月,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学士。是时,帝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令入禁中文华堂肄业,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每燕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濂不能饮,帝尝强之至三觞,行不成步。帝大欢乐。御制楚辞一章,命词臣赋醉学士诗。又尝调甘露于汤,手酌以饮濂曰:“此能愈疾延年,愿与卿共之。”又诏太子赐濂良马,复为制白马歌一章,亦命侍臣和焉。其宠待如此。九年进学士承旨知制诰,兼赞善如故。其明年致仕,赐御制文集及绮帛,问濂年几何,曰:“六十有八。”帝乃曰:“藏此绮三十二年,作百岁衣可也。”濂顿首谢。又明年,来朝。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弘治九年,复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讦人过 讦:揭发B间召问群臣臧否 臧否:善恶,优劣C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采:文采D每燕见,必设坐命茶 燕见:燕通“宴”,指帝王在闲暇时召见臣子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宋濂“性诚谨”和“受帝宠侍”的一组是( ) A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 B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又诏太子赐濂良马,复为制白马歌一章 C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 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 D以亲老辞不行 其明年致仕,赐御制文集及绮帛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濂通晓五经,被朝廷征召,教授太子先后十余年,太子对他十分恭敬。后来宋濂因与胡惟庸结党而获罪,皇后太子力救,方免一死。 B宋濂与刘基都是明朝开国时期的著名文臣,二人皆负盛名。宋濂很孝顺,最开始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他很有才学,做官后,皇帝重视文治,征召青年才俊,就让宋濂做了他们的老师。 C宋濂为人坦诚恭谨,他的住所命名为“温树”。如果客人有问起宫中事,宋濂就指指居室的署名给人看,以示不想谈。 D皇帝对宋濂颇为宠信,曾在朝堂上当众称赞宋濂为贤者。宋濂不擅饮酒,皇帝曾勉强他喝了三杯,以致他醉不成步,皇帝很高兴,还亲自写了楚辞一章,由此可见君臣关系融洽。第卷(共120分)四、(23分)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5分)译文: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5分)译文: 五、(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课文,回答79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7下列加点的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去以六月息者也。息:气息B天亡苍苍,其正色邪?苍苍:深蓝色C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D我决起而飞。决:坚决地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B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C小知不及大知D此小大之辩也9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去以六月息者也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令以责之里正C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六、(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节选自三十国春秋) 注:武皇帝:宋武帝刘裕。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伺:等候D道济趋下阶趋:快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 (1)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2)事平,以功让道济 (3)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4)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5)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6)遂请护粮,乃免 A(1)(2)(4)B(2)(3)(5)C(1)(3)(6)D(4)(5)(6)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第卷四、(19分)13翻译下面句子:(8分)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_。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_。五、(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宗泽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天佑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帅廓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日:“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日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日:“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 卒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 假:代理(政事) B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始:始终 C诸将乞贷淬 贷:宽恕、宽免 D敌益生兵至 益:增加 9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宗泽刚直不屈、英勇抗金的一组是( ) 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 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 泽擐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 泽挥众直前与战 A B C D 10下列各项中,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隆冬时节,接到视察堤坝的指示,宗泽不顾长子刚丧,奉檄即行。看到役夫因天寒而僵于道,上书其帅要求工程推至初春进行。B. 靖康元年,宗泽被推荐任和议使,但参与讨论的大臣怕他妨害和议之事,不同意派他前往,于是皇上任命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C. 太原失守,宗泽认为不能食国家俸禄而躲避国家灾难,毅然前往积极备战,战时披甲登城亲自指挥作战,大获全胜。D. 宗泽审时度势,以寡兵孤将深入敌人军营,置之死地而后生。士卒以一当百,奋勇杀敌,大败金兵。第卷 (共120分)四、(23分)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4分)译文: (2)卒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6分)译文: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每小题3分,共9分)书博鸡者事 (节选)(明)高启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民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赀,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注】袁:袁州路,在今江西宜春一带。 臧氏之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指鲁平公宠臣臧仓,曾阻止平公见孟子。 嗛(xin):怀恨。 褫(ch)剥去。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自负年德,易之 易:看不起 B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 诚:果真C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 数:责备 D今姑贷汝 贷:借给16下面的话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博鸡者”讲义气的一组是( )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A B C D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鸡者每天抱着鸡招呼些年轻人在街市上斗鸡赌博,意气用事喜欢打架,但那些在乡里充当好汉的人都服从他。B当时袁州的总管深受老百姓爱戴,但他自恃年高,瞧不起到袁州来巡视的臧姓高官,听说他要来,还笑着说“这臧家的孩子”,因而埋下祸患。C博鸡者惩罚土豪之后,先是和他的徒弟天天举着“屈”字的横幅在金陵街上游行,然后又到行御史台衙门去告状,最终为袁州太守伸张了正义。D博鸡者能够成名,是因为他见义勇为,既惩治了豪民,又为袁守申冤,并使臧使者被黜。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黠悍鸷,固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十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租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良吏传)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害不除,何以牧民 牧,牧放。B乃鞠之,款伏 款:缓慢。C兴祖命并执之 执:逮捕。 D虫死而麦稔 稔:成熟。9文中“为吏于有司”的“于”,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不拘于时,学于余 从径道亡,归壁于赵 D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兴祖任铅州知府时,严厉打击制造伪钞的恶势力,他设计逮捕了吴友文及其同党,并将他们绳之以法;除去民害,治理声名显著。B林兴祖任道州路总管时,通过动员城中盐商和就地取材的办法,备齐了抵御贼兵的军费,这让贼人闻风而逃。C春天大早,又闹虫灾,林兴祖就写文章,向上天祈祷,最后下了三天大雨,虫子死了,农业也获得了丰收。D永明县的少数民族听说林兴祖廉洁爱民,看见了林兴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因此多年不入境骚扰。第卷(共120分)四(23分)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2)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八、(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筐篚亘里许。宗戚压肩视,或曰:“乃姊家何似矣?”媪婢共围其妹,欢笑吃吃。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一日,母出妹所聘币,裁为妹服,忽愠曰:“尔姊勿复望此也!身属布矣!”夫人闻之,即屏去丝帛,内外惟布。再数年,鹅笼益落魄。夫人妹已结鸳鸯枕,大鼓吹,簇凤舆出阁去。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夫人谓母曰:“总迟矣。”于是鹅笼愧而赴京。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迎。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出郊,伏道左。女子显荣,闻见未之有也。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卒时语鹅笼曰:“地高坠重,公可休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阅岁,鹅笼予告回里。久之,复夤缘再相,纵淫恣乱政,赐死。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呜呼!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鹅笼文,即婿之 婿:女婿 B. 筐篚亘里许 亘:连续不断C.敕有司营葬 敕:命令 D.久之,复夤缘再相 夤缘:攀附权贵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吾恃其文为家也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 闻见未之有也屈平嫉王听之不聪也C. 夫人卒于京邸以勇气闻于诸侯D. 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12.下列各组句式与“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一句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移公帑金代行聘 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B. 君何以知燕王 安在其不辱也C. 求人可使报秦者 而诸侯敢救赵者D. 而如姬最幸 而良人未知之也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说明鹅笼夫人见识高远的一组是吾恃其文为家也 夫人谓母曰:“总迟矣。” 夫人常以礼规放佚 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 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 A. B. C. D.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鹅笼本是穷书生,后来在乡试中中了举人,又在会试、殿试中考取了第一名,名闻天下。为官最初十年少有过失,但夫人死后没有了夫人的规劝,因腐化被赐死。B.文章中“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一句多处出现,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既对全文的素材起了连接作用,又突出了夫人的性格特点。C.文章多处用了对比,如鹅笼夫人不慕荣华富贵和其妹贪慕荣华富贵的对比,热闹非凡的迎娶场面与鹅笼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的对比等。D.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揭示了安贫自守寡过,放纵淫逸必败的道理,这对后人有强烈的警示意义。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译文: (2)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译文: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作为)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虞自出祖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改道)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征召做官),皆不就。愿归侍虞。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其对,释不诛,后乃纵遣之。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百姓),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乌丸,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三国志魏书十一)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自出祖而遣之 祖:送别,饯行B.直趣朔方,循间径去 趣:通“趋”C.购求获畴 购:讲和D.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夺:强行改变9.下面的材料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畴“义”(为正义,讲义气)的一组是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 三府并辟,皆不就。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畴奉命出使,不事排场,轻装简从,避开大道,绕小路而行,顺利到达长安,的确不辱使命。B.朝廷封官,田畴固辞不受,三府征召,田畴也予拒绝,这表现了田畴的政治远见;他已看出这个朝廷寿命不会太长了。C.田畴率众入山,一方面是为避开公孙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蓄力量,为刘虞报仇。他在徐无山中表现出很高的管理才能。D.袁绍父子给田畴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绝;而曹操北征乌丸,田畴主动出谋划策,其目的是借助曹操的力量报他欲报之仇。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3分)译文: 。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4分)译文: 。(3)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3分)译文: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太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仆诉诉如也,唯谨。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成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取材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 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车驾。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宫门阙,必下车趋 趋:趋向,表示追随于后。 B见路马必式焉 式:同“轼”,手扶车轼表敬。 C虽燕居必冠 燕:同“宴”,安逸,闲适。 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言语迟钝,寡言。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万石之谓邪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因长老肉袒固谢罪 不如因而善遇之 C高祖曰:若能从我乎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万石君出身低微,十五岁初侍高祖,因为恭敬,虽无才能却颇受汉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中大夫。 B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是一种褒扬。这是针对石奋父子五人所受恩宠及官阶俸禄说的。 C文章表现石奋父子为官治家的恭敬孝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臣们谨小慎微而又惶恐的心理。 D司马迁认为石奋品行忠厚,善于教化而不苛刻,做到了孔子所说的“讷于言而敏于行”。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4分)(2)其万石之谓邪?(2分)(3)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4分)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