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doc_第1页
让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doc_第2页
让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doc_第3页
让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doc_第4页
让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从邹忌讽齐王纳谏初探文言文教学师生互动主题提出背景与设计理念: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然而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呈涣散状态,说到哪里算哪里;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一种模式组织教学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要改变这种现状,让文言文教学走出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首先教师的角色必须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多种方法的并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愉快学习知识的同时,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背诵能力也有所提高。如何将这一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呢?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我想,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情境,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角融合,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实效,让文言文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珍爱祖国语言文化这份珍贵的遗产,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课文分析及教学重点的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是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章讲述了邹忌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它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适合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青少年心智。依据本文特点,在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了解战国策。 2、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情境,分析人物形象。3、体会邹忌讽谏的技巧和齐王虚心纳谏的明智,认识讽谏纳谏的历史意义及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情境,分析人物形象。2、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和齐王虚心纳谏的明智。教学难点 体会邹忌讽谏的技巧。教学反思: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想,要引导学生阅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首先要让学生深入到文本情境中,阅读文学作品的关键是入境,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才能体会邹忌纳谏的技巧和齐王虚心纳谏的意义,文章的重点才能得以突出,难点才能得以突破。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很简单,在邹忌家里,有两个情境,一个是邹忌与妻、妾的对话,一个是邹忌与客人的对话;第三个情境是邹忌与齐王的对话。第一次授课,在复习导入之后,我从题目入手,梳理文章写作思路,然后将授课重点放到引导学生逐字逐句揣摩文章中每一个人物说话的心理、神态,以读带讲,让学生进入文章情境中,教师顺势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在朗读中分析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和齐王纳谏的明智。下面是一段课堂实录: 师:文章开头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写的是邹忌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的思考。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生: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师:这里写了邹忌与妻、妾、客的三段对话,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仅仅读懂说话人说了什么,那只能说我们了解了小说的情节,这是浅层次的阅读,怎样深入阅读品味这些生动形象地语言描写呢? 我们要依据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谈话的背景、谈话的内容揣摩出每个人说话时的口气、心理,想象出来邹忌与妻、妾在一起交谈时的情景。下面我们来阅读体会邹忌与妻、妾的对话【幻灯显示这段对话】师:依据老师刚才的提示,同学能不能说说邹忌的两句问话语气不同?生1:问妻子时是非常自信的,因为他早起照镜子看到自己穿戴好衣帽形貌昳丽时问的妻子。师:这是从问话的背景考虑的,那问他的小妾时是什么语气呢?生:问妾的时候是他想到城北徐公是齐国美丽者,邹忌有点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师:你能试着读读这两句吗?生:朗读。师:大家再看看这两句问话,邹忌与妻妾说话时的称呼相同吗?生:不同。师:为什么不同呢?生:她们的身份不同。跟妻子自称“我”,很随便;跟小妾称“吾”,有点端架子。(接下来学生继续揣摩朗读妻妾客答的语句)生:妻子回答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热情地赞扬,答得非常自然,非常肯定。生:妾的回答: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用反问的语句肯定赞美,但是不如妻子回答热情自然,像是跟着附和了一句。生:问客的背景是:“且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是外人,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生:客人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生:客人用的是陈述语气,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是礼貌,尊重、客气,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 师:大家分角色朗读这些语句,想着人物的心理,读出人物的身份,读出说话的语气。(朗读体验)师小结: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是平平常常,但是它含意隽永,耐人寻味。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审美体验就在于它能够给我们带来非常丰富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细心的揣摩可以让我们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中,要是光看到这些方块字,没有鲜活的人物在我们眼前,我们可就真的辜负了作家这优美的文笔了。师:邹忌问妻妾客自己与徐公谁更美的问题,说明了什么?生:可以让我们看到徐公很在意自己的相貌,在意别人的评价。师:邹忌在三问之后,已经得到了美于徐公的答案,可是在见到徐公之后,“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这时他是怎么做的?从这里能感受到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邹忌没有埋怨妻妾客,而是“暮寝而思之”,还很客观的找到了其中的原因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说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师:非常好,我们已经能够从人物的表现去揣摩人物的性格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在文章中找找看,还有哪些句子是值得我们揣摩的?我们先自己揣摩,之后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然后我们再全班交流。生:邹忌进谏的话也值得品味。邹忌在比美这件小事中没有听到实话,所以他想到用这件事情去劝和他有相同出境的齐王,他很爱国。生:还有,他这样说很委婉,齐王容易接受。师:邹忌以自己的家事比国事,使齐王感受到自己受蒙蔽的本质,这种进谏的方式就是题目中的“讽”谁会解释“讽”?生:用比喻、暗示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师:邹忌拿自己家里的事打个比方来实现劝谏的目的,这种方法叫讽喻,讽喻的方式让齐王听着很顺耳。从这里看,邹忌还是一个生:善于劝谏的人。生:能言善辩的人。师:那么邹忌说的如此入情入理,齐王什么态度呢?生:王曰:“善。”师:哪个小组体会的是这一句?大家想象一下,当时齐王说这句话时是什么神态动作?我们能不能模仿一下?生:善。(若有所思)生:善。(一下自己并不存在的胡须,引来同学发笑。)生:善。(声音短促)生:善!(边拍桌子边说,很高兴)师:大家体会的各有特色,你从这里体会到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呢?生:很明智,很果断。生:虚心纳谏。生:在第三段,他能实行三赏政策鼓励人们进谏,也表现了他是诚心诚意的纳谏的。生:他是一个明君。还有齐王广开言路,燕、赵、韩、魏皆来朝拜,说明他治理得很好。师: 好,这句话也从侧面说明了邹忌纳谏的效果显著。师: 我们刚才通过集体讨论,品味文章的语言,分析了齐王和邹忌的形象,我们了解到两千年前,邹忌面对国策如此重大的事情,竟能用几句话将心思表露出来并使君王欣然接受,我们不得不佩服邹忌的智慧与谋略,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一代明君齐威王虚心纳谏治理国家的强烈愿望。我们通过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也体会到了品味语言的喜悦。那些看似平常的语句咀嚼起来真是如同青橄榄,余味无穷。我们再读文言文时不必害怕,而应该欣然接受曰“善”。这堂课上完后,我觉得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情境中去了,学生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之后教师放手由学生自主探究,有思维的火花闪现,情趣是有了,文章的内容也在品味中理解的比较透,师生之间对话很多,轻松愉快,改变了以前轻视文言文思想感情的做法,而且朗读贯穿了教学过程。人物形象分析了,讽谏的技巧和纳谏的意义都体会到了,师生互动也多了,可是我觉得还是有遗憾,学生对文本的挖掘不深,学生的体会也没有深入下去,教学环节不清晰,学生活动的面不够,拓展延伸不够,下一次授课,这些都是应该改进的地方。该怎样引导学生主动探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并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积累一些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呢?针对这些问题我认真思考,在第二次授课前,我将教案做了大胆的改动。在导入新课和复习检查之后,在深入文章情境的方法上我做了一些指导,然后由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揣摩人物说话时的口气心理,组织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相互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这样激发全体学生自主探究,然后是各组选出代表组成新的分角色朗读小组在全班展示,通过朗读将学生带入文章情境中去,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接下来,自然引导学生分析邹忌是怎样讽谏的,体会邹忌讽谏的妙处,再自然引导学生体会齐王纳谏的意义。这一环节我用比较法教学,通过两个幻灯片显示比较的内容。第一个幻灯片的内容是请学生设想邹忌若是直谏怎么说,请学生想象表达,之后看邹忌是怎样讽谏的,通过比较更深入的体会讽喻说理的好处。第二个幻灯片的内容是阅读厉王止谤,比较齐王和周厉王对于劝谏的态度、措施、以及结果,并且谈谈比较后的感想。我精选了古典名篇召公谏厉王弭谤中的一段文字,首先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言文没有那么难,再有就是通过对比感受齐王明智果断纳谏的意义,同时学生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感受到邹忌讽谏的效果显著。谈感想这以环节,则是使学生认识除弊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活动很积极,尤其是本文和厉王止谤的比较阅读,学生表现的更有兴趣,因为他们更喜欢历史故事,更喜欢挑战,这是课堂上的一大亮色。 下面是一段课堂实录:生:邹忌若直谏,他可能会这样说:“齐王,您位高权重,没有人敢跟您说实话,要想治理好国家,您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好啊!”生:邹忌会这样说:“齐王,您要不断改掉身上的缺点,广开言路,国家才能长盛不衰啊!”师:两位同学的发言都很好,邹忌劝谏的目的是希望齐王广开言路,这样说齐王会有什么感觉?生:不乐意听,不知道自己毛病在哪里。生:甚至会发怒。生:不服气,不理解。师:文章题目说,邹忌讽齐王纳谏,讽是什么意思?生: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师:邹忌讽谏哪里体现出委婉?这种方法好在哪里?请他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生品读课文第三段。发言。)生: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经历现身说法,容易让齐王接受。生:邹忌先说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事,表面好像拉家常,再谈国事,这样齐王容易接受。师:你说的更具体。生:邹忌说出齐王受蒙蔽这一事实存在的必然,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这些齐王肯定是有切身体会的,所以齐王受蒙蔽是现实,这样齐王可能会吃一惊,就不得不深入思考了,我会不会被谄媚之言包围?我该怎么让大家跟我说实话?邹忌这样委婉的规劝,既容易让齐王接受,又很有说服力,让齐王不得不听。师:也就是说,邹忌劝谏,不仅要让齐王能接受,还要让齐王不得不接受,更得乐于接受。邹忌做到了吗?生:做到了。(齐答)师:课文中哪里体现了出来?生:王曰:“善。”师:谁能想象一下,齐王说这句话时是什么表情什么动作?你能表演一下吗?(生表演,或是很激动地拍案说,或是若有所思的说。)师:大家想象力很丰富,表演的也很好。老师这里有一段小历史故事,也是有关君王纳谏的,我们想不想看一看?(投影显示厉王止谤及阅读思考题。)先请大家齐读这段文字。 师:比较齐王和周厉王对于劝谏的态度、措施、以及结果,并且谈谈比较后的感想。大家可以两两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生:态度不同:厉王止谤;齐王虚心纳谏。 师:很准确。 生:措施不同之处是:齐王对于进谏实行三赏政策,而厉王是谁敢进谏就杀谁。 生:结果不同:齐王实现四国朝齐的局面,而厉王被流放。 师:看起来大家读得非常认真,分析的也很准确,比较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 生:君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生:我们也是一样,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要虚怀若谷,多听听别人建议、意见,这样我们才能成长进步得更快。 师:我们同学已经在学习古人的思想古人的智慧了,很好。之后的拓展延伸,我将课堂引向更高潮,在体会到邹忌的善于进谏和齐王的勇于纳谏的精神后,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要让君王纳谏,到底是君王本身的胸襟气度更重要,还是进谏者的说话艺术更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辩论要讲究有理有据,要充分提取文中的有效信息,还要了解一些历史实例,组成有力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驳倒对方的观点。这一环节学生情绪高涨,不仅细致的阅读课文找到依据,而且找到其他历史实据,如比干谏纣王被挖心,屈原谏楚怀王被流放,还有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学生的积累的知识一下子就被调出来,思维更加活跃,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在我国的古典名著中,有很多有情趣、有哲思的故事,多阅读一定会让我们增长智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结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