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P11环境因素识别及影响评价管理程序.doc_第1页
YLP11环境因素识别及影响评价管理程序.doc_第2页
YLP11环境因素识别及影响评价管理程序.doc_第3页
YLP11环境因素识别及影响评价管理程序.doc_第4页
YLP11环境因素识别及影响评价管理程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号:A/0 YL-P11-2010 第 6页 共6页北京燕山玉龙石化工程有限公司环境因素识别及影响评价程序YL-P11-2010版 号:A / 0第1页 共5页1 目的为了充分识别与公司生产活动有关的环境因素,并评价出重要的环境因素,特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与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工程设计咨询及日常管理活动相关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及评价。3 职责3.1 HSE管理者代表批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控制措施。3.2 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公司本部日常管理活动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3.3 工程部负责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和监理活动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3.4 各部室和所有员工都有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义务。3.5 专业设计室负责工程设计咨询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3.6 技术质量部负责公司级的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监督检查和指导其他部室和项目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工作。4 工作程序4.1 环境因素识别的原则4.1.1 识别应全面:即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所使用产品和服务中可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具体地说,应对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a) 三种状态:正常(如工期正常运行)异常(如工期异常中断)和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停电等事故排放,洪水、地震等意外造成的泄露)。b) 三种时态:过去(如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泄露事件造成土地的污染),现在(如设计、施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问题)和将来(如工程完工投产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变化的要求,规划、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因素)。c) 七种类型:以上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可能存在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排放、固体废弃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当地社区的环境问题。4.1.2 识别应具体:环境因素识别的目的是提供环境管理体系控制的明确对象,为此识别应与随后的控制和管理需要相一致。识别的具体程度应细化至可对其进行检查验证和追溯,但也不必过分细化。4.1.3 识别环境影响应目的明确:环境因素控制的目的是减少和消除某一过程的的环境影响,同一个环境因素可能存在不同的环境影响,因此,识别时应明确其环境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环境影响。4.2 环境因素识别4.2.1 环境因素种类(经管制的及非管制的)a)经管制及非管制的大气排放;b)经管制及非管制的污水;c) 固 态或其他废弃物;d)土地之污染;e)土地、水资源、燃料与能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之使用;f)噪音、 气 味、粉尘、振动;g)与当地环境及社区有关的其他课题。4.2.2 环境因素状态a)直接和间接的、有利的和不利的-直接: 生产制程中的排气、排水及固体废弃物 组织机构各部门所使用的燃料、能源及物料 各种运输 土地管理-间接:其他组织机构、供应商或合约商所供的原料的提炼过程b)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有关活动、产品及服务-产品的环保责任-土地或地下水污染c)正常及异常操作状况-开机、停机-机器维修-超时或晚间班d)事件、意外事故、及潜在之紧急情况-工作火灾-停电 -爆炸、泛滥淹水、恶意损坏4.2.3 选择识别范围和确定评估对象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首先选定和确定(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活动和服务,其中活动的选择涉及公司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工程咨询、办公活动环境等多方面以及可以施加影响的承包商、供应商的活动。4.2.4 选择环境因素识别方法评估成员应根据不同的评估对象,选择一种或多种的识别方法进行识别,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主要有:过程识别法、输入输出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及资料评审法,专家评议法等。公司本部的环境因素识别方法主要采用过程识别法,即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YLP11R2),项目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过程识别法进行识别,即环境因素调查表(YLP11R1)及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YLP11R2)。4.2.5 识别环境因素影响的后果 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影响的后果a) 对工作环境污染和破坏;b) 对水、空气、土壤、地下水的破坏及噪音对人的污染;c)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4.3 评价环境因素的影响4.3.1 制定环境因素影响评价的判别准则4.3.1.1环境影响评价准则 ( R=L*S)环境影响包括环境污染影响和资源使用影响。依其影响程度的大小给出评价准则(见附录C)4.3.1.2 发生的影响c) 影响的可能性 (L):发生事故造成影响的机率高低,依其发生频率高低给出准则(见附录A)d) 影响结果的严重性 (S):依其影响结果的严重性给出准则(见附录B)4.3.1.3 在下列情形下应对“评价判别准则”进行重新评价,评价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若达不到要求,则应变更管理程序,对判别准则进行修订。a) 公司活动或服务中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b) 接受新的工程管理项目;c) 公司的活动和服务发生较大的变化;d) 设计内容、工程规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e) 重要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f) 组织机构发生较大的变动。4.3.2根据上述“评价判别准则”评价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4.3.2.1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准则“环境因素发生的频率(L)(附录A)确定环境因素对环境影响的频率;2) 根据准则 “环境影响的重要性”(S)(附录B)确定环境因素对环境影响的的重要性;3) 根据准则“环境影响的程度(R)(附录C)评估(评价) 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对所识别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以科学评估,确定最大影响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环境影响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4.3.2.2评价结果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1)一般(轻微的或可容忍)影响 R=L*S=142)中等影响R=L*S=593)严重影响R=L*S=1015 注:R-影响度 L- 频率 S-重要性4.4确定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4.4.1 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是制定何种控制措施的依据,评价者应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具体可参下列表-1”环境影响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表-1环境影响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一般环境影响(1-4)无须采用控制措施,但须保存记录中等环境影响(49)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加强培训及沟通,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重要环境影响(1015)在采取措施降低环境影响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或采取紧急措施降低环境影响,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4.5确定重要环境影响及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4.5.1根据上述评价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出重要环境影响,即影响程度在R(9-15)。并将产生重要环境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等情况填于“重要环境因素清单”(YLP11R3)。4.5.2“重要环境因素清单”(YLP11R1)评价应经过评价方两级签署。4.5.3技术质量部根据各项目和部室的识别和评价,编制公司级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实施方案或计划,上报公司HSE 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4.6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措施的实施 由“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明确的责任者或责任方具体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控制措施,技术质量部协助实施并监督指导、检查其有效性。4.7 重要环境因素的更新对于“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原则上每年应进行评审或更新。当出现下列情况时,责任部室或项目部应及时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更新:a) 公司活动或服务中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b) 接受新的工程管理项目;c) 公司的活动和服务发生较大的变化;d) 设计内容、工程规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e) 重要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f) 组织机构发生较大的变动。5 记录环境因素调查表(YLP11R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YLP11R2)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YLP11R3)6 附录附录A: 环境影响的严重性(S)评价准则附录B: 环境因素发生的频率(L)评价准则附录C: 环境影响程度评价表(R)编制单位: 技术质量部 编制人:王淑玲 审核人:史育文 批准人:黄富洪 附录A 环境影响的严重性(S)严重等级法律、法规的符合性污染程度资源能源的消耗公司形象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管理1完全符合合格排放综合利用规定单耗无影响2潜在不符合法规或其他要求超过内控控制标准排放污水,但对下游处理装置不造成明显冲击合法 处理高于规定单耗5%以内周遍地区影响3违反国家、地方及集团公司法律、法规和标准超过内控标准排放污水,并对下游处理装置造成冲击或造成总排超标未按标准处理固体废弃物(废油、废剂、石棉、岩棉、油漆桶、废油棉纱、手套、塑料制品、生活垃圾、废电池、电缆等等)使用水、电、汽、油原材料指标高于规定单耗5%以上全国或公司集团范围内影响附录B 环境因素发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