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第一单元一战的主要经过.doc_第1页
选修三第一单元一战的主要经过.doc_第2页
选修三第一单元一战的主要经过.doc_第3页
选修三第一单元一战的主要经过.doc_第4页
选修三第一单元一战的主要经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三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使用时间:2007年2月12日编制:石庆柱 复核:朱振荣 备课组长:朱振荣【课程标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知识网络】导火线: 事件(1914.6.28) 爆发:1914.7.28, 以 为借口向 宣战交战同盟国阵营:包括 、 、 和 4个国家一战的主要经过双方协约国阵营:包括 、 、 等27国,其中包括原属于同盟国阵营后倒向协约国阵营的 和 ;日本以“ ”为借口1914年8月23日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 和 ;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于 年 月加入协约国一方。 性质:是一场 战争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其中以 和 为主, 是关键1914:战争重心在 线,;战略主动权在 国手中;主要战役 战役三个阶段 19151916:1915年战争重心转移至 线。1916年这是大战最关键的一年,战争重心再次转移到 线,战争战略主动权也逐渐转移到 国一方;主要战役 战役、 战役、 夏季攻势和 海战 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推动因素 美国参战(1917)协约国阵营的壮大19171918:战争结束阶段 交战国反战运动和革命浪潮保加利亚、 和 先后宣布投降结束 德国投降:1918年 月 日【导学铺垫】1、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是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认识一战的原因、性质和危害,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与革命的关系,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这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学会以史为鉴,联系现实热点。2、20世纪初,正当欧洲文明踌躇满志地畅想着新世纪的希望时,它却在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战争中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以至于德国的一位中学教师施本格勒创作一本西方的没落的惊世之作。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有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一次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读史可以使人更加明智、宽厚和深沉。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那么美好。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和平、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实现和平崛起。【课堂思维训练】1. 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是怎样拉开的?2.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和罗马尼亚为什么在开战后倒向协约国一方?说明了什么问题?3. 日本借机向德国宣战意欲何为?这对当时中国的政局有何影响?4. 在一战各个阶段中出现了许多重要战役,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其突出的特点或历史作用。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5. 结合史实概括说明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主要因素。6. 一战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目的?简述1917年美国参战的背景、原因及其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政策:“中立政策”。目的:远离战火,避免战争;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发战争财。 背景: 原因:影响:7. 结合史实说明这场世界战争对美国和欧洲国际地位的影响。【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完成下列表格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西线东线俄军德、奥匈军队南线巴尔干地区2完成下列表格阶段战役或重大事件影响第一阶段(1914)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俄国退出大战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二)能力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右面图片反映了1914年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被捕的情形。该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塞尔维亚独立 B萨拉热窝事件C巴尔干各民族间的战争爆发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2(2004上海,17)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里夫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战争重心有三次转移,其正确顺序是 ( ) A东线西线东线 B西线东线西线C南线西线东线 D西线东线南线41916年,西线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战役,包括 (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A B C D 5一战中提出“施里芬计划”的国家是(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6一战欧洲战场的主战线是 东线 西线 南线( ) A B C D7宣告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8马恩河战役陷入阵地战以后,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强 B德国海上优势被削弱C俄国在东线发动进攻 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9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10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日德兰海战 马恩河战役 索姆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A BC D 11一战中率先使用右图中的新式武器的国家是( )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 D英国12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其目的不包括( ) A扭转海上劣势 B切断协约国与美国的经济联系 C推动美国对协约国作战 D为赢得战争创造条件13美国加入一战的时间是 ( ) A1914年9月 B1916年2月 C1917年3月 D1917年4月141918年3月,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的是( )A沙皇政府 B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苏俄政府 D苏联政府15加速德国投降的因素有 美国参战 奥匈帝国解体 二月革命爆发 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 A B C D16下列表述与一战中的日本不符的是( ) A占领了中国青岛 B占领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 C殖民扩张迅速膨胀 D几乎独霸中国17下列关于美国正式参加一战的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援助英法协约国集团 B维护世界和平 C争夺世界霸权 D遏制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18下列事件发生在同一年的是( )俄国二月革命 德国十一月革命 中国政府参加一战 巴黎和会召开 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9阅读下列有关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的演说(1917年)的材料“在2月3日,我曾正式向你们提出德意志帝国政府的特别通告,通告说,它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要用潜水舰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正式接受如此强加于美国的交战地位”“当我们采取这些措施,这些极重要的措施之时,让我们充分了解,并使举世皆知我们的动机与目的是什么。如今,我们的目的仍和从前一样,要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并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民族中树立起今后可以保证遵守这些原则的一致决心和一致行动。”“我们现在正在接受这种敌对目的的挑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保障,而各国的信义与自由也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于愿足矣。”回答:演说中提到德国“最近的行为”指什么? (4分)美国何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4分)美国实际参战的目的是什么?用你掌握的史实驳斥威尔逊演说中的伪善言词。(8分)美国参战起了什么作用? (4分)20阅读下列材料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摘自全球通史回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中指出的 “一战”爆发的四个最主要的背景因素。(20分)【补充材料】材料一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2005全国卷37题回答:(1)上述材料出现的主要背景怎样?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背景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579页)(2)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打死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材料三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德两国正式开战的那个晚上,望着伦敦政府行政区点点灯火悲叹:“全欧洲的灯火都要灭了。我们这一辈子是看不到它再亮起来了。材料四 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材料五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 超过15亿;参战人员7000多万;伤亡人员 3000多万(军人死亡850万);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材料六 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外市场;日本基本上由农业国变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3)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提示一方面是协约国取得胜利:美日成为最大的赢家,英法意遭到削弱,俄国十月革命。另一方面同盟国战败:奥匈帝国垮台分裂为奥、匈两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垮台。战败国面临被宰割的命运。再者,战争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预示着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动。 历史自助餐“施立芬计划”的主要内容:早在1905年,德军总参谋长施立芬就开始拟订战胜法国及其盟国的计划,称为“施立芬计划”。根据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阐述的思想,施立芬把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作为德军作战的最高原则。他设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军将要在西线同英法军队作战,在东线同俄军作战。为了避免两线同时作战,施立芬准备先把90%的兵力放在西线,采用闪电战方式,在6周内击溃法军,然后迅速把主力移往东线,全力打击行动一向迟缓的俄军,在三至四个月内征服俄国。为了完成德军主力的迅速调动,德国还在国内修筑了一个完整的战略铁路网。以速战速决为基本思想的“施立芬计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战略计划的基础。它表现了后起的德意志帝国急于争夺世界霸权的狂热欲望。但是,他过高地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对手,最终彻底破产。布列斯特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苏俄政府成立后不久便与德国方面签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简称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战争,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重要的条约之一,它的出现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苏俄政府甘心屈辱与德国签和约,也充分体现了苏维埃政府的外交政策。(一),一战后期俄国的状况与和约签订的必要性在一战的各参战国中,俄国人民的苦难是较为深重的。在大战前,俄国的工业水平虽然排在世界第五位,但是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却只占2.7%。而十月革命前,沙皇已将1500万名壮丁送往前线,几乎占全国男劳动力的一半。在前线作战上,俄国接连失利,已丧失了大片的土地。在伤亡人数上,俄国已伤亡数百万而后方的农田亦日益荒芜。企业大批倒闭,经济濒于崩溃。国家的债务已从1913年的88亿卢布增到1917年的500亿卢布。战争已使得俄国痛苦不堪。二月革命以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上台,但是依旧要求“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企图用前线的战斗来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在几天的进攻战斗中,俄国损失了6万多人,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人民内部的矛盾。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政府上台,这就使得停止战争有了可能。苏维埃政府上台后,政府认识到数年的帝国主义战争已使整个国家民穷财尽,疲惫不堪,如果继续战争,无异于葬送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政府认识到,当前人民的愿望是迅速停止战争投入到生产中。“和平问题是俄国所面临的最紧急,最迫切的问题”。因而,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不久,便由列宁亲自起草了和平法令,提出停止战争进行民主谈判的愿望。在和平法令中,列宁希望向一切的交战国缔结“俄国工农在推翻沙皇君主专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定的方式要求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但是,协约国认识到一旦苏俄退出战争,那么德军便会由东线撤向西线,西线便会紧张。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的不利的。因而,协约国的“帝国主义集团对苏维埃政府关于立即开始缔结普遍的民主和约谈判的建议置之不理”。并且还“公开反对苏维埃俄国的和平政策”。而德国却因严重的经济和军事政治形势使他们不得不赞成同苏维埃共和国进行谈判”。同时,苏维埃政府认识到,在当时苏俄的内部,存在着大批反革命力量:保皇党人,立宪民主党人,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都展开了反对缔结和约的疯狂斗争”。他们指望在和平谈判一旦破裂时,“德国帝国主义就会开始向俄国内地进攻而扼杀还不坚强的苏维埃政权”。在对外作战上,苏维埃政府认识到旧军队不可能击退德军的进攻,而新军队又刚刚建立起来,“必须要有和平暂息时机来聚集力量并使国家准备国防”。因而,无论是在对外还是在对内上,苏俄都感觉到了停止战争的严竣性。(二),布列斯特和约的不平等性与苏俄的甘心屈辱苏德之间的谈判虽然是很快展开了,但是进展得很不顺利。这主要是由于德国的苛刻条件与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分歧与造成的。在1918年1月的会议上,德国代表向苏联代表提出了领土的要求,企图吞并它占领的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领土以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领土,并以此来作为停止战争的条件。当时,以列宁为首的坚决主张即使在兼并领土的要求下也要缔结和约,其出发点是“对形势的实事求是的估计:旧军队已不能作战,新国家的武装力量尚未建立起来”。在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分歧上,以列宁为首的主张立即签订和约,但托洛茨基却主张“不战不和”的状态,而布哈林却主张中断和约谈判,向德国宣布革命战争。1918年1月28日,托洛茨基擅自发表声明,拒绝在割地和约上签字。同时,他单方面宣布结束战争状态,并决定全面复员军队。这一举动,使得德国在2月18日中午向苏俄发动全线进攻后占领了更多的土地。苏俄人民委员会于1918年2月21日不得不发布了“社会主义祖国在危险中”的呼吁,号召给武装干涉者以回击。列宁坚决地说:“必须结束给苏维埃共和国的利益造成直接损害的革命空谈政策”。2月23日,德国将新的最后通牒十点要求送到彼得格勒,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但苏俄人民委员会还是通过了接受德国政府和约条件的决议。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和约规定双方之间的战争状态停止,割让“在缔约各方所同意的一线以西、过去属于俄国的领土”,苏俄“撤出阿尔达汉、卡斯和巴统各地区,撤出芬兰和亚兰群岛,俄国舰队撤出芬兰湾”等,让士兵复员,并且,在1918年8月27日的补充条款中,规定了苏俄还得向德国赔偿60亿马克。这对于苏俄而言是非常不平等和苛刻的。(三),君子报仇,十年未晚据布列斯特和约,苏俄丢失了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将近5000万的人口。同时,苏维埃政府刚刚建立,便得同德国签订如此的不平等和屈辱的条约,给俄国和世界人民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但是,从当时的形势上看,和约的签订对苏俄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正是和约的签订,让苏俄在名义上退出了战争,从而获得了机会集中力量巩固政权,保卫革命果实。这种以退为进的外交,虽在历史上有着众多的争议,但对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列宁在确认布列斯特和约的苛刻的和屈辱的同时,向反对签订和约的人说指出:“必须首先从军事观点来看待这个条约,而战争史已经最明显不过地告诉了我们:失败的时候签订和约是聚积力量的手段”。 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君子报仇,十年未晚”,这对于苏俄当时的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是十分恰当的。列宁深信该和约是不会长久和牢靠的,他号召人民“不要失望,要准备同国际帝国主义进行即将来临的决战”。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与同盟国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结束。11月13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便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所载有关于赔款或割地的一切义务均告无效”。这样,在和约签订半年后,也就是一战结束两天后,“代表暴力和掠夺”的和约“就在德国和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同心协力的打击下被摧毁了”。这正印证了中国的古话“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四),结语苏俄与德国方面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经历了历史的考验,证明了苏俄的以退为进的政策是正确的。尽管条约的签订对苏俄而言是屈辱与不平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