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饶恒久教授采访记录中国石油大学校报专访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之间的关系我对这门课基本精神的理解记者:您执教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门课,您觉得开设这门课的重要意义有哪些呢?饶恒久老师:重要意义中央文件、教育部文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要当头等大事来做。我经常在课堂上说全世界的课程都没有哪一门像这门课一样受政府方面的重视,由教育部甚至更高层次来对一门课的名称、章节的设置和编写教材的教师队伍把关。同时教这门课的骨干教师在每学期上课前都要到教育部去接受系统的培训。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出这门课的受重视程度,开设这门课的意义就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来教育现在的青年人。修养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怎么样为人,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安排人生,怎么样处理个人和集体、国家的关系。当然这里讲的法律基础不等于法学院、法学专业的课程。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10个课时的学习让同学们成为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成为律师。开设这门课程为了让学生明白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为什么要把法律知识和道德合并在一起,那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几千年文化里面有个特色就是就是泛道德文化,把法律层面的问题都归结为道德问题,把社会利益的调节、社会秩序的维持都寄托在道德上。几千年下来,我们一直希望通过教育使我们的官员都成为尧舜般的圣人。泛道德文化最大的毛病就是把重大的冲突原因都归结为道德水品不高,实际上不对。要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首先应该是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一个良性的法律制度,良好的政治制度,使道德趋向于善而不是恶,使全民的道德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这是第一个基本保障。再明确点就是说整个国家的公民,民族为什么大家趋向与良好道德,就在于大家能明显感觉到这社会从制度层面要保障和鼓励良好行为,制约和限制恶德(恶劣行为:为个人利益而伤害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每个社会公民都明显感觉到这个社会的良好的行为是普遍践行着的,这是第一个含义。第二个含义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之内讲道德是受人尊重的,讲道德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样每个人才会自愿的去讲道德。在封建社会,道德只是人们挂在嘴上的一块遮羞布,原因在于我们的制度层面不足以保障那些真正善良的人能够得到善报;反而是恶人得到善报,善人得到恶报,所以以前的人普遍不讲道德。我们几千年来标榜的孔孟之道其实有个历史演变过程,从先秦到晚清有个巨大的演变过程,我们现在所说的孔孟之道是明朝以后的,这个时候更多的是作为统治者的一个标榜,一种麻醉剂。这种东西鲁迅早已说明,他们做了欺骗和麻醉老百姓的东西。必须在一个良性的制度框架之内,每个人都认为、都确信我们的良性道德行为能为我引来良好的回报,我才讲道德。而我们的封建社会,人们普遍把道德当作一块遮羞布,骗人的幌子,就在于每个人的人权,基本利益不能得到基本的保障,最后的现象就只是满嘴的道德,每个人都说得好听,做得违心。 至于为什么要把道德和法律放一块,讲道德的时候一定首先要讲法律,先把法律讲清楚了,再来说道德。也就是说从制度框架层面,一定要明白,社会在正常运转,它的基本保证是制度。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奥运会,奥运会能够让全世界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价值观、不同民族的人到一块,都能自觉的遵守一个良好的竞赛程序,就是因为奥运会的制度是公平的、明确的,可操作的。如果奥运会的竞赛制度上有问题的话,那么大家在一块就得打架,裁判吹哨没人愿意服从,没办法竞赛了。所以从根本上说要讲制度。如何保证一个人遵守制度呢?首先要使他得到这个社会基本的承认。譬如我一个教授,我确实意识到这个社会把我当教授看了给了我相应的尊重,我才到处说话做事,给学生讲课时刻想着我是否对得起教授这个称号。如果社会根本没把你当教授看,而是个奴仆的话,你还端教授架子吗?就像大学生,为什么大学生应该比中学生、农民要文明,因为你感觉这个社会给了你大学生的尊重和条件,你才时刻注意你是个大学生,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大学生还不如中学生,你没有受到你应该拥有的那份尊重,你该得的那份权利根本就没有得到,你还会牢牢的记住你是个大学生吗?那是不可能的,或者你也会出去什么都干。我引用资产阶级启蒙时期思想家卢梭的一段话:“如果一个社会,每个公民普遍的不讲道德,那就说明已经不是道德本身的问题了,是法律,政治制度出问题了。” 所以我们这个课要讲道德首先主要要讲法律。我的观点是,法律是迫使社会成员必须讲道德的底线,也就是说要让一个社会成为公正的有秩序的社会,对恶的惩罚要比对善的表扬更为重要。如果一个社会一方面在高谈学雷锋无私奉献,另一方面我们看有人抢银行没人管,有人抢钱没人管,有人成千上万的贪污也没人管,你想想大家还学雷锋吗?没办法学了。所以我们强调,对于恶的惩罚要比对善的表扬更为重要,当务之急我们在构建新的经济秩序的时候,尤其我们现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老喊市场经济,但我们却没有注意市场经济的秩序,其实在构建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对恶的惩罚要比对善的表扬重要的多。当社会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时候也需要这样的制度,不可能没有秩序,就像那些星球要是没有宇宙轨道秩序的话老早已经撞碎了,所以都得有秩序。法律和道德连在一块是必要的,单纯地讲道德是行不通的。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光有道德不行,当然光有法律也不行。因为法律的效果是有限的,法律的惩戒是有形的,法律惩戒于恶行之后。而道德是在行为之前的,它是无限的,是无形的,在你的心中。它是自律的不是他律的。因为在一个国家法院再大也不可能和你国家的领土面积一样大,所以心中要自我防范,光讲法律没有用,光讲道德也不行。这两者必须要结和起来,用法律有效地保护社会底线,让每个人都要明白,你伤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如果过于严重,立马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从而让你明白你的这种行为成本太高,收入太小。譬如你偷了别人一千元钱,被判三年刑,你想想这成本多大。所以必须要有法律,使你的恶行受到及时、严厉的惩罚。大的恶行就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小的恶行就关乎你的道德问题。例如骂你一顿就是道德的问题,而杀人那就是法律的问题了。要把这个社会上的大恶行驱除,就可以考虑小恶行问题,小恶行就属于道德问题了,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为什么要把道德和法律部分合并到一块儿的原因。除了上面谈到的,我们还要讲的就是我们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开这个课程是要告诉学生要有法律意识。而不是说你通过这十个课时就可以成为律师了。这门课主要目的不是交给你系统的法律知识,但是能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这个意识是双向的。通过课程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国家的法律是保护我们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它是个法制国家。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合法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任何人要削弱或损伤我的合法权益都是不能答应的,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一个意识。那些掌握国家公共权力的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力是公民委托给他们的,是用来看护和维护我们每一个公民合法利益的。对于你们来说有这样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再过十年二十年你们也将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国家公共权力的执掌者。你们应该从小培养这样的法治意识,就应该知道这样的意识非常重要。你们要意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具备神圣的法治意识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眼前,你的权利不是上帝给你的也不是你的父母给你的,所以,你将来执掌公共权力时,绝对不能以权谋私,我觉得这个意识非常重要。第二个意识就是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捍卫自己的合法利益。每个人都能够捍卫自己的利益,那么整个社会的利益也能得到保护。由此捍卫利益才能发展为第二个方面你的行为合法不合法。每个人都要意识到你不能犯法,要守法。你是公民,18岁以上,你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和责任,一旦犯了法你爸你妈都救不了你,你自己违法自己承担,你必须明白在这社会上你是个成年人,你要在这社会上走一辈子,你必须要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也就是说自己做的事自个承担。那你就要注意你的这个行为,你做的每个选择决定是不是触犯了刑律,是不是抵触了法律。你不能幼稚到还是像中学那样,还能和爸妈撒娇。我什么事都敢干,干坏了回家找我爸去。你干那样的事你对得起你父母吗?记者:前不久与我们相邻的政法大学刚刚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弑师惨案,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近几个月来也发生了多起类似的案件,对此您有什么看法?饶老师:这事我一直在想,还在课上与学生讨论了一下,我们不敢说它已经普遍到什么程度,但至少说不是个别现象。在高等院校里应该看到讲文明的地方、最讲秩序的地方发生学生杀老师的现象,从中我们至少看到一个问题,某些学校的师生关系不太正常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大概归结起来,根本原因就是马克思说过的根本利益冲突大了。 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样几个问题:我们的一些大、中学校缺乏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调节师生矛盾的机制,这是其一。其二,这个事件还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存在严重的缺陷。就以政法大学的惨案为例,舆论界传言杀人者是因为感情问题而走上极端。我们暂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假定真的如传言所说,杀人者行凶的诱因是女友的移情别恋于被害教授,也许他感到十分痛苦,但杀人者是否想过:你可以用快意恩仇的方式获得一时的快感,但你却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爱情诚然可贵,但生命的意义并不止于爱情,爱应该是广义的,它不仅包括对一个异性的情感。也包括对整个世界,对周围的人对父母和自己的爱。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明白他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活。他同时还肩负着对社会、对包括父母在内的亲人的责任。在弑师案发生后,行凶者的父母至今拒绝接受任何采访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这样一个儿子,可见他们的绝望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可以理解付成励的痛苦,但他应该有更强的责任感,他应该有更理性的选择。他的做法首先对父母、同学、老师的伤害太大。其次,他这样做能挽回自己的爱情吗?显然不能。不管你怎么做都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你爱的那个人她已经不爱你了,你却要为这段无可挽回的恋情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做值得吗?这场惨剧表面上看是一起师生冲突的极端案例,但是它更深层次上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代年轻人责任意识的严重缺位。这也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思考,我们是否应该在个人操行和社会责任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教育?记者:有人认为现今社会所秉持的一些观点已经对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构成了严重挑战,对此您怎么看?饶老师:我的观点是,“师道”需要尊严,为师之道要“尊”也要“严”,但“严”的前提是要有“尊”,老师不被尊则不能严。学生尊重老师所尊的是道。道是什么呢?是真理,是知识,是正确的价值观。这也就对我们这些作为老师的人提出了一个要求,想要维持师道尊严就必须自身能够为人师表,做一名能够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树立起师德师纲。想被尊就首先要自尊。这些年我国的大学里确实出现了一些老师为了追名逐利、为了评职称、为了担任行政职务而不择手段的现象,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一定程度上败坏了教师的整体形象。这种现象出现在被称为“最后的净土”的校园里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在抓效益的同时一定要记得,师道要有尊严。大学对整个社会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刚我们从老师的角度谈了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还应该反过来叩问这个社会。在要求老师自尊的同时是否也给予了教师足够的尊重呢?显然还很不够,这个社会眼下处于一个很浮躁的阶段。对人的评价标准太过单一化,“权利、名望、财富”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舆论也大多追捧的是政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教师这个职业无论是在名誉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有着这样的社会大环境,我们还怎么要求更多的优秀人才安心于学问,将青春奉献给教育事业?我举个例子,在瑞典这个北欧国家,一个小学老师受到的尊重程度甚至不下于政府首相,所以它培养出的学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综合素质的评比中总是稳居前3名。在德国,如果别人听说你是大学教授和你说话时的语气都会变了。所以德国的大学才能上百年来享有世界性的声誉。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教育事业对于一个民族的未来有多么重要。记者:很多人认为作为一所理工科为主体的高校,我校的人文气氛略显淡薄,对此您有什么看法?饶老师:我们学校的学生有个普遍的特点:朴实不张扬,能够踏踏实实的用心于学业。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自己专业之外的书籍同样要广泛涉猎。这样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增进自己的人文情怀。很多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采购增补合同范本
- 2025标准个人租房合同 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特种产品采购合同范本
- 人防口部安装合同范本
- 市场推广合同范本
- 美居招商合同范本
- 上海租车位合同范本
- 拆迁铁门出售合同范本
- 房房屋转租合同范本
- 2025保健品购销合同模板
- 2024新版(外研版三起孙有中)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注塑缺陷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对策培训教程
- 中欧班列课件
- 个性化评价体系在高考语文作文中的作用
- 2025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口腔颌面外科消毒和灭菌-手术区的消毒消毒巾铺置法(口腔科技术)
- 医院标识标牌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学政治九年级《坚持改革开放》说课课件
- 《旅馆建筑设计原理》课件
- 2024年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考试练习题(附答案)
- 2024-2030全球与中国探地雷达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