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地震地质构造概况.doc_第1页
淄博市地震地质构造概况.doc_第2页
淄博市地震地质构造概况.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淄博市地震地质构造概况淄博地处我国东部最大的地震带郯庐地震带西侧,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近南北向的禹王山断裂和王母山断裂、北西向的益都无棣断裂和张店仁河断 裂、北东东向的广饶齐河断裂以及北东北北东向的淄河断裂和上五井断裂在境内交汇成网。据历史记载,淄博及邻区共发生5.05.9级地震 6次,6.06.9级地震2 次,无7级以上地震。1829年11月19日青州6.25 级地震、 1888年渤海7.5级和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对淄博的影响烈度均达到了度以上,1668年郯城8.5 级地震对淄博的影响烈度高达度。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包括两图一表,即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地震动反应 谱特征周期调整表及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动参数过渡的说明等。一、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划分新编的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划分图将中国及邻近地区划分为7个地震区,4个地震亚区,23个地震带。地震区、带名称地震区、带代号区内各级地震个数M8M7-7.9M6-6.9M5-5.9天山地震区南天山地震带-171303中天山地震带-2164445北天山地震带-310251171127阿尔泰山地震带-4416199505499青藏地震区 西昆仑-帕米尔地震亚区 青藏高原北部地震亚区 龙门山地震带 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 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 青藏高原中部地震亚区 巴颜喀拉山地震带 鲜水河-滇东地震带 青藏高原南部地震亚区 喜玛拉雅地震带 滇西南地震带 藏中地震带 122-12-22-333-13-244-14-24-3 172422010110523 126372110101323293614157 5581695723201411611105216936162 168053819776625938331352561164171227东北地震区 0 2 9 32华北地震区 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 郯庐地震带 华北平原地震带 汾渭地震带 银川-河套地震带 朝鲜半岛地震带 鄂尔多斯地震带 -1-2-3-4-5-6-7 5011210 201657110 110371329207140 3685062104992112华南地震区 长江中游地震带 华南沿海地震带 -1-2 000 505 28226 1394693台湾地震区 台湾西部地震带 台湾东部地震带 -1-2 202 38830 26157204 89114576南海地震区 2 7 12二、潜在震源区划分在中国大陆及邻区共划分出986个潜在震源区,其中东部地区488个,西部地区498个。8.5级潜在震源区15个(东部2个,西部13个);8级潜在震 源区71个(东部13个,西部58个);7.5级潜在震源区151个(东部38个,西部113个)。华北地震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地区地震活动最强烈的一个地震区,也是我国晚第四纪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8级以上的地震就发生了5个,最大的地震为1668年郯 城8.5级大地震。自西向东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潜在震源区就沿这些构造活动带展布。华北地震区包括个地震带,我市主要受华北平原地震带和郯庐地震带的影响。其中华北平原地震带高级的潜在震源区有:级潜在震源区个,7.5级潜在震源 区7个,7级潜在震源区7个;郯庐地震带高级潜在震源区有8.5级1个,7.5级5个,7级8个。三、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衰减关系的形式引用目前常用的形式:lgY(M,R)=C1+ C2M+ C3M2+C4lgR+R0(M)Y(M,R)为EPA或EPV,与震级相关的近场距离饱和因子R0(M)取为: R0(M)= C5exp(C6,M)EPA=Sa/2.5,EPV=Sv/2.5,Tg=2*EPV/EPA。EPA为水平有效峰值加速度,EPV为有效峰值速度。Sa为加速度反应谱在 T0至T1之间的平均值,Sv为拟速度反应谱在T1至T2之间的平均值,Tg为反应普特征周期。四、有关说明对反应谱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软厚土层对地震动长周期分量有放大作用,硬薄土层对地震短周期分量有放大作用。2、峰值加速度分区主要是根据地震环境确定的,与行政区划边界无关。3、峰值加速度分挡见下表:加速度分挡 参数值范围 加速度分挡 参数值范围0.05g 0.04g 0.20g (0.19g,0.28g)0.05g (0.04g,0.09g) 0.30g (0.28g,0.38g)0.10g (0.09g,0.14g) 0.40g 0.38g0.15g (0.14g,0.19g)4、反应普特征周期分区是根据地震环境划分的,对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分组。1区中硬场地为0.35S(0.40s),2区中硬场地为0.40S (0.40-0.45S),3区中硬场地为0.45S(0.45S)。5、区划图是一般工程抗震设防的最低要求,我国有一些地区场地覆盖土较厚且比较软,反应普特征周期应通过地震小区划详细确定。6、下列工程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进行专门研究:A、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B、位于地震动 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扩、改工程。C、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D、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 程及新建开发区等。7、地震小区划的目的是为一般建设工程提供设计地震动参数;为城市或厂矿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震害预测和防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