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给”和越语“cho”的对比研究姓名:莫锦簪导 师:范先钢 副教授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年级:2006级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汉越对应词 - “给”和“cho”的对比,着力探讨二者在语义及其用法上的异同,同时对越南学生学“给”字句的习得偏误进行统计分析。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给”和“cho”的本体研究及对比研究概况,提出本文拟研究的问题及方法。第二部分是动词的“给”和“cho”对比。我们以两个词的语法意义为线索,探索其用法的异同。主要结论:(1)表示“给予”义的“给”和“cho”在句法上可形成双宾结构和连动结构,在这些结构中“给”和“cho”的用法大同小异。(2)表示“容许”义的“给”和“cho”在句法上可形成兼语结构,二者的用法也是大同小异。(3)汉语的动词“给”有“致使”义,越语没有。(4)越语的动词“cho”还有“使对象位移”、“认为、估计”及“支配、操纵”等义,汉语没有。第三部分是介词的“给”和“cho”对比。我们主要以“给”和“cho”组成的介词短语的句法功能为线索,探索其用法的异同。主要结论:(1)介词短语在动词后时,“给”字介词短语是充当补语而“cho”字介词短语却是充当状语成分,但它们有相同的S1句式:(Ns)+ V + 给/cho + N1 + N2。在该句式中“给”和“cho”的用法大同小异。(2)介词短语在动词之前时,充当状语的“给”字介词短语与其他成分一起形成S2句式:(Ns)+ 给N1 + V+ N2。(3)介词短语处在句尾时,“cho”字介词短语作状语成分,形成S3句式:(Ns)+ NP/VP/Acho + NP/VP/A;对VP、NP和A做出不同的选择,句子所表示的语义也不同。(4)“cho”字介词短语还可以处在名词之后作定语,汉语“给”字介词短语无此用法。(5)介词结构中宾语的形式和语义类别,两种语言有所不同。(6)两种语言都有省略介词和句中动词的现象。第四部分是助词的“给”和“cho”对比。助词“给”和“cho”在句中都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但出现的位置不同:汉语的助词“给”出现在谓语动词前,越语的助词“cho”出现在谓语动词后。第五部分是越南学生习得汉语“给”字句的偏误分析。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偏误现象的材料和数据,并将偏误现象归纳为二大类七小类进行分析,偏误原因主要是汉语“给”字句知识不足所致,其次是受“cho”字句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首次全面系统地对“给”和“cho”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二者的异同和对应规律。(2)对越南学生“给”字句偏误进行调查统计,分类并指出其特点。关键词:“给”;“cho”;动词;介词;助词;对比Chinese gei and Vietnamese choA Comparative Study Name: Mac Cam TramSupervisor: Fan XiangangField: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Major: Rhetoric and GrammarGrade: 2006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more equivalents of the Chinese - gei and cho in contrast, efforts to explore and use both on the semantic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Vietnames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gei everything to the acquisition errors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gei and cho Ontology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rofile of the study raised the question of this paper and method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verb gei and cho comparison. We have two words for clues to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and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its use. The main conclusions: (1) that to justice gei and cho syntax can be formed in the double object structure and the structure of linkage in these structures gei and cho is used more or less the same. (2) that allow justice gei and cho can be formed in the syntax and language structure, usage of the two are similar. (3) Chinese verb gei yes result, justice, not Vietnamese. (4) more of the verb phrase cho and so that the object displacement, believes, it is estimated and domination, manipulation,such as justice, not Chinese. The third part is the preposition gei and cho comparison. We mainly gei cho, composed of the syntactic functions of prepositional phrases for clues, and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its use. The main conclusions: (1) when the prepositional phrase after the verb, gei the word is to serve as a complement prepositional phrase and cho word adverbial prepositional phrase is acting as ingredients, but they have the same S1 sentence: (Ns) + V + gei / cho + N1 + N2. In the sentence in the gei and cho is used more or less the same. (2) prepositional phrase before the verb, the act as the adverbial gei prepositional phrase words together with the other ingredients to form S2 sentence: (Ns) + gei + N1 + V + N2. (3)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in a prepositional phrase, cho word adverbial prepositional phrase for composition, the formation of S3 sentence: (Ns) + NP / VP / A + cho + NP / VP / A. Serve as the adverbial gei and cho word prepositional phrase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sentence, the semantics of that are also different. (4) cho word in the prepositional phrase can also be made after the attributive noun, Chinese gei not use the word prepositional phrase. (5) The object of the preposition in the form of structural and semantic categories, the two languages are different. (6) in two languages to omit prepositions and sentence have the phenomenon of the verb. The fourth part is the particle gei and cho comparison. Particle gei and cho in the sentence have 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tone, but appear different: the Chinese particle gei before the verb in the predicate, the more the particle phrase cho appears in the predicate after the verb. PART V Acquisi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in Vietnam gei Error Analysis of the words. We have been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bias phenomenon materials and data, and bias is summed up in two major categories of the seven categories for analysis, bias due mainly to Chinese gei the words attributed to lack of knowledge, followed by the cho affect everything. Innovation of this article is: (1)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gei and cho were compared, revealing bo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laws. (2) of the Vietnamese students gei bias words carry out a survey, classification and point out its features. Key words: gei; cho; verbs; preposition; particle; contrast目 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I零、引言10.1选题意义10.2相关研究成果概述10.3本文的任务、研究方法和语料7壹、动词的“给”和“cho”81.1表示“给予”(汉、越)81.2表示“容许”(汉、越)171.3表示“致使”(汉)191.4表示“使对象位移”等(越)19贰、介词的“给”和“cho”212.1动词后的“给cho”字介词短语(汉、越)212.2动词前的“给”字介词短语(汉)222.3句末的“cho”字介词短语(越)242.4 名词后的“cho”字介词短语(越)282.5介词“给cho”结构中的宾语292.6介词“给cho”和句中动词的省略现象31叁、助词的“给”和“cho”333.1“给”的意义和用法333.2“cho”的意义和用法37肆、越南学生“给”的偏误现象及分析404.1问卷调查情况404.2动词和助词“给”的偏误414.3介词“给”的偏误42伍、结语47注释49参考文献49附录51后记零、引言0.1选题意义中越两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交往史,在地理位置上也十分接近,在人文、风俗、语言各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目前在越南本土已形成学习汉语的风气,而在中国广西也掀起了学习越南语的热潮。在这样的形势需求下,要求从事汉语与越南语的语言研究者更要投入工作,从而汉-越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工作更为重要。在两千多年的语言接触过程中,越南语在语法方面也受到汉语各方面的影响。如越南语的词汇多使用汉语的构词法形成新词,而在句法方面,许多越南的文人在1945年“八月革命”以前,认为“国文未有文法,故句法、语法未有固定的规则。”所以,当时许多越南的教科书完全按汉语语法来编写,如Quc Vn Giao Khoa Th (国文教科书)、Ph Thng c Ban (普通读本)、Vit Nam Vn Hoc S Yu(越南文学史)等,甚至当时越南最有名的越南语语法书之书名Vit Nam Vn Pham(越南文范)也用汉语的语法。可见汉语对越语语法影响之深。同时,越南语在她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造成了越南语与汉语的不同之处。现代汉语中的“给”是一个功能和用法相当复杂的词,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介词,还可以是助词。现代越南语“cho”不是汉越词,读音不相似但词义相同。“cho”的词性跟汉语的“给”完全一样,即具有动词、介词及助词三种词性。越南语口语中“cho”使用频率相当高,带有口语色彩。汉语“给”和越南语“cho”无论在意义还是用法上都有比较高的相似性,但也各有特点。拿动词来讲,“给”和“cho”虽然都可用于双宾结构和连动结构,但语义方面“cho”比“给”更丰富一些。此外它们的介词和助词的用法差异也较大。弄清其中的关系和规律,既是汉越语言对比研究的任务,也是对越汉语教学的需要。0.2相关研究成果概述作为汉越两种语言中的两个常用词,“给”和“cho”多年来一直是研究中的热点。对汉语“给”的研究特别多。作为“给予”义的动词用法,有很多独特的句法表现,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如朱德熙1979;沈家煊1999)。它的介词用法也非常复杂,可以引进各种成分。首先,“给”可以引出“动作的对象或者行为目的的人物”,所引入的名词可统称为“与事”,例如“我给他理发”、“我给他泼冷水”等。也有不少学者谈到了“给”的被动用法,诸如朱德熙(1982:179181)、丁声树(1961:103)、赵元任(1979:168169)、吕叔湘(1984:227)等。然而,关于“给”的处置标记用法,各个学者的处理却不是很一致。赵元任(1979:168169)和朱德熙(1982:181)明确指出“给”具有“把”的功能,而丁声树(1961)和吕叔湘(1984)则没有提到“给”的这一用法。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1996版)和应用汉语词典(2000年)都只指出了“给”的被动用法,而对其处置用法则缺然。吕叔湘的汉语八百词对“给”的三种词性也讲述过,我们以吕叔湘的三种词性说作为本文对比的主要思路。越南语“cho”的用法也很复杂。Nguyn Kim Than、 Pham Hung Vit、 Nguyn Anh Qu、 Nguyn Vn Ph、 Hoang Vn Vn、 Hoang Trong Phin、 Nguyn Vn Thanh 等都是研究过“cho”的学者。Nguyn Kim Than主要对“cho”词性进行分类,Pham Hung Vit主要研究了“cho”的助词性用法,Nguyn Anh Qu、 Nguyn Vn Ph、 Hoang Vn Vn、 Hoang Trong Phin等学者主要是研究“cho”的虚词用法。虽然越南语中的“cho”也得到各位语法学家留意并讲述过,但各位学者对“cho”词性的看法也不一致。越南语对“cho”的研究还不多,比较零碎分散。汉语“给”与越南语“cho”都是已经和正在处于语法虚化过程。此外,汉语“给”与越南语“cho”的词性的区分方法至今都没达成一致。下面概述汉语“给”和越南语“cho”的虚化现象和词性的研究现状。0.2.1“给”和“cho”的虚化现象在汉语和越南语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也有一大批动词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虚化为介词,这些词的演变伴随着句子结构的变化一起构成了汉语和越南语的语法化历程。汉语与越南语的“给”和“cho”都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种动词介化的词。范群在“给”的语法化考察及其在句子中的焦点标记功能一文里写道:“给”的特殊之处在于:一、虚化开始较晚,但虚化速度较快。“给”在近三、四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就走完了自己的语法化历程。二、虚化得较为彻底,“将、把、被、在、比”等词,只是从动词虚化为介词,而“给”从动词虚化为介词后,还经历了一个由介词再虚化为语用成分的过程。”越南语的语法化现象是被汉语所影响而来的。越南实词的虚化程度也象汉语的如此相同。V Vn Thi在Qu trnh chuyn ha ca mt s thc t thnh gii t trong ting Vit一文中认为:越南语中,有一些实词的虚化历程似乎已经结束,它从一个实词完全语法化为了一个虚词,消失了它本身具备的实词功能,例如:越南语的“cua(的)”本来是指“cua cai(财产)”的 意思但在现代越南语中又以它的介词身份为基本(相当于汉语的介词“的”),“ri(了)”从一个动词完全虚化为一个副词。 从此,越南语的“cho”还是一个正在进行虚化的实词,其虚化速度比较快从而成为了一个兼任不同的语法功能的词汇。刘永耕在动词“给”语法化过程的义素传承及相关问题一文中认为:动词“给”义位有二:一是表示“给予”;二是表示致使、容许。例如:到考试的时候,曹先生没有给阮明及格的分数。(老舍骆驼祥子)阮明的成绩,即使曹先生给他及格,也很富余的够上了停学。(同上)标记与事的介词“给”由表示给予义的动词“给”语法化而成;例如:大家都同情的给他出主意。(老舍骆驼祥子)标记施事的介词“给”由表示致使、容许的动词“给”语法化而成;例如:他几乎觉得没脸再进入和厂,而给大家当笑话说。(老舍骆驼祥子) 助词“给”是由介词“给”虚化而成;例如:我外场一辈子,脸教她给丢净!(老舍骆驼祥子)我把大门给锁上了!(同上)总之而言,为了“给”和“cho”的虚化现象而导致了它们用法的复杂性。通过贤人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知道“给”和“cho”的虚词(介、助)用法是由其实词(动)用法逐渐演变而来的。虚化是属于语法化的一部分,它是使语言系统得到扩展的一种方式。0.2.2对“给”和“cho”的词性研究汉语“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词,从上世纪60年代初向若、杨欣安、胡竹安等三人关于对“给”字及其相关句式问题的讨论开始,对“给”字及其相关句式的研究就成为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给”在句法结构中有动词、介词和助词等不同的词性。动词“给”和介词“给”的区分,学界的意见并不一致。尤其是在“Ns+V+给+N1+N2”和“Ns+V+N2+给+N1”句式中“给”的词性。朱德熙在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中的“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一文里,把“Ns+V+给+N1+N2”中的“给”看成动词。出现在该结构里的动词一般是封闭的类如:送、卖、还、递、付、赏、奖、交、让、发等动词。例如:我送给他一本书(朱德熙例)我借给他五块钱(同上)吴启主在汉语构件语法语篇学著作里就以“给”看为合成词里的一个词素。吴福祥、洪波主编的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认为“V+ 给”中的“给”是介词,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也认为“给”是介词,并指出“给”的作用是“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对“Ns+V+N2+给+N1”中的“给”许多学者赞同它是动词,是一种连动结构。但是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对该格式里的V有了不一致的意见。朱德熙在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对可以进入该格式的动词限制为表示“制作”某种东西的手段或方式,包含给予及取得的意义的动词。例如:他寄了一个包裹给老张。(朱德熙例)我买了一批书给学校。(同上)我打一件毛衣给他。(同上)可李珂在从“AVP给R”格式看动词语义特征对“给”字语法化的影响(其中A表示施事,P表示受事,R表示与事)中却这样分析:给予动词Va和非给予动词Vb都可以进入该句式,但动词语义特征不同,“给”的性质也不同。S0 :A Va P给R他送了一本书给我。(李珂例)此例中Va有给予义,Va和“给”表示的动作是不分离的:“送”和“给”不是两个动作,“送”就是“送给”。从结构上看,这个结构不是连动式,不能分解为“他送了一本书”和“他给我”。“给”后面不可以加时体助词“了”和“过”,只能在Va后面加时体助词表示时态,“*他送一本书给了/过我”不成立,但可以说“他送了/过一本书给我”。“给”在这里不可以重读,不是动词而是介词,用来引介与事成分。S0: A Vb P给R他拿了一本书给我。(李珂例)此例中Vb没有给予义,Vb和“给”所表示的动作是分离的,是先后发生的两个动作:先“拿”后“给”,“拿”和“给”是同一主语连续发出的两个动作,因此是连动式,可以分解为“他拿了一本书”和“他给了我”。“给”的后面还可以加时体助词“了”,说成“他拿了一本书给我”。语音平面的参考依据是:S0中的“给”可以重读,如“你赶快拿本书给我,我着急走”,因此这里的“给”是表示实际给予动作的动词。李晓琪的介词“给、为、替” 兼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由李忆民主编的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这些文章都把“Ns+V+给+N1+N2” 与“Ns+V+N2+给+N1”中的“给”为介词来看待。越南语中在“Ns+V+cho+N1+N2”和“Ns+V+N2+cho+N1”里出现的“cho”词性也有了不同的认识。越南语语法学家对“Ns+V+cho+N1+N2”和“Ns+V+N2+cho+N1”格式里的“cho”词性有主要两种看法:一种是认为“cho”身兼两种词性就是介词与动词性并解释,当它是个动词时“cho”与在该两种结构中的动词V构成一个复合词则是一个语素,另一种是认为“cho”是副动词。认为“cho”是副动词的学派我们以Nguyn Kim Thn在 “Nghin cu ng php ting Vit”中所讲述为代表。在该文里面,他说:“ biu th cho s tip xc vi khch th, ta dng “cho”“cho” t sau nhng ng t c ngha ban pht, t ch th nhm vo khch th”这一段话意思是说,当引进接受者时,我们使用“cho”同时把“cho”放在表示给予的动词之后,例如:V ti cha hiu anh c th gi gip cho khng?因为 我 不知 你 有 时间 帮助 给 吗?译:因为我不知你有时间帮助我吗?Khng tha cho u.不 放 给译:不会放过的。他还讲述:“N li cn xut hin sau nhng ng t biu th nhng hot ng m kt qu ca n i tng khch quan khng h mong mun. Nhng ng t thng l: tt, nh, p, vc, chi, ra”意思是“cho”还可以出现在行为动词后面,表示其结果是客观对象所不愿意接受的;这些动词一般是:打、骂、咒、砍等之类动词;再举几个例子:B tt cho mt ci by gi. 我 打 给 一 个 现在译:我给你一记耳光。Nu khng np nt tin su th ng ch xc ra cho.如果 不 交 税款 就 我 砍 出 给译:如果不交税款我就把你砍成两份。Qut cho n my roi.抽 给 他 几 鞭译:抽他几鞭。Ph bnh cho hn mt trn.批评 给 他 一 顿译:批评了他一顿。由于对在“Ns+V+cho+N1+N2”和“Ns+V+N2+cho+N1”两个结构中出现的“cho”词性的意见还没得到一致,所以许多语法家当谈到引进接受者或受益者的“cho”的时候只称它是“cho”词根本不提到它的词性。有的语法家指出,处在这些动词V之后如: biu(赠送)、tng(送)、 thng(赏)、 a(交)、gi(寄)、nhn(转告)、nhn nh(吩咐)等之类动词的“cho”是介词。此外,出现在“Ns+V+cho+N1+N2”和“Ns+V+N2+cho+N1”两结构中的动词V如果是 mua(买)、bn(卖)、 gi(留)、 ly(拿)、 lm h(帮做)、vit h(代写)、 c gip(代读)等之类动词,那么这里的 “cho”就是动词性;并举出例子:No mua cho con no hai quyn sach.他 买 给 孩子他两 本书译:他 买给 他孩子 两 本书。他们认为这里的“cho”是构成“mua cho”这复合词的一个词素,甚至还认为“mua(买)cho(给)”也是一种被间隔的动词,由此这两种“Ns+V + cho + N1+ N2”和“Ns+V + N2 + cho + N1”句式之间可以互相变换,例如:No mua cho con no hai quyn sach.他 买给 孩子他 两 本书译:他 买给 他孩子两本书。 No mua hai quyn sach cho con no. 他 买 两 本书 给 孩子他 译:他 买 两本书 给 他孩子。他们虽然已经举出所指定“cho”词性的一些动词但是他们根本没对此动词进行归类,所以“cho”这个词哪时候是动词哪时候是介词?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越南语法家也有人提出“cho”动词与介词的区分方法就是采用省略“cho”之法,如果句子的语法及语义不受到任何影响那么该结构中的“cho”就是介词,反之是动词性。例如:ng Ba biu cho b T my qu cam. 叔叔三 送 给 太太四 几 个 橘子 译:三叔叔送给四太太几个橘子。上面的句子属于“V+cho+N1+N2”结构,我们可以省略“cho”而不影响句子的语法及其语义,因此这里的“cho”是介词。再如:ng Ba biu my qu cam cho b T.三叔叔 送 几个 橘子 给 太太四译: 三叔叔送几个橘子给四太太。 上面句子属于“V+N2+cho+N1”结构,我们不能省略“cho”因为会导致句子语义模糊,听者可以误解为“三叔叔把四太太的橘子送给别人”,所以在此句子里的“cho”他们认为是动词。越南语“cho”词性分类手段看起来也与汉语有几点相似,尤其是其词性受到句子中动词V的限制。但是还要承认虽然汉语对“给”还没有一致的意见但是各语法家都各有各论据,对于在句子中影响到“给”词性的动词V都有仔细的解释及其归类,而越南语中跟“cho”有关的研究理论并没有达到这一层。由于越南语“cho”的这种特殊情况,所以我们主要以汉语“给”研究方法为本来进行对比“给”和“cho”。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发现Hoang Trong Phin在越南语的虚词用法中所为介词“cho”举出的例子里的动词都是给予义动词,但是我们还不敢果断这是他为动词“cho”和介词“cho”所提出的界定。由于“给”和“cho”的词性复杂,关于它们的词性意见又冲突,所以为了便于研究对比,我们采用吕叔湘等的观点,把汉语的 “Ns+V+给+N1+N2”和“Ns+给+N1+V+N2”两格式中的“给”看作介词来进行对比。最后,对越南语“Ns+V+cho+N1+N2”和“Ns+V+N2+cho+N1”里的“cho”,由于至今越南学者还未举出把它认为是动词的理据,所以我们按照口语中众多人的认识习惯和语法语料为理据来把它归类为介词性。0.3本文的任务、研究方法和语料“给”和“cho”的研究前人在文章中已经有所涉及并取得不少的成果。据我们所悉,关于汉语的“给”与越南语的“cho”贤人还没进行对比研究过。所以对我们来说,“给”和“cho”对比研究的空间还是很大。我们对汉越这两个有对应关系的多义词按三种词性分门别类,分别对其动词、介词、助词的各类用法作全面的对比描写。对其动词用法,我们以两个词的语法意义为线索,探索其用法的异同;对其介词用法,我们主要以“给cho”组成的介词短语的句法功能为线索,探索其用法的异同;对其助词用法,我们主要根据它们出现位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我们对越南学生学习“给”字句的偏误进行统计与分析,指出偏误特点与原因,从而为对越汉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教学资料。越南语法学家对“cho”的语法分析还不够深入,使用的语料也比较有限。我们主要参考汉语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来做对比分析。我们的汉越语料包括引自各种汉语与越南语词典、教材中的例句,书刊中出现的用例,部分是经过请人帮助核对的自造例句。壹、动词的“给”和“cho” “给”和“cho”作为及物动词,主要表示“给予”义,即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给”和“cho”除了表示“给予、容许”基本语义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语义。动词“给”和“cho”在句法中经常出现于双宾结构,同时它们所在的双宾语结构又经常跟其他动词构成连动结构,除外还小部分出现在兼语结构。1.1表示“给予”(汉、越)“给予”是动词“给”和“cho”的最基本语义,都常用于双宾语结构及连动结构。我们可以对“给”和“cho”双宾结构进行省略宾语形成其变式。其中,越南语“cho”双宾结构是否能变式为“em(把)”字结构这个还是由N2的性质所决定。 “给”和“cho”所表示的给予义还包含着“使受遭遇”义,即是使对方遭受某个遭遇,也是使用“(Ns)给cho N1 N2”该双宾结构。在“给cho”双宾结构中的直接宾语N2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汉语“给”字连动结构除了“(Ns)给choN1N2V”结构之外还有“(Ns)V N2+ 给 N1”结构。“cho”字连动结构使用频率比较少,在一般情况下,当表示两个动作连续发生的时候越南语句子需要介词“”的辅助。1.1.1双宾语结构1.1.1.1双宾语结构及其变式“给予”行为通常涉及到三个因素:给予者、接受者和所传递的物体。从语法的角度看,给予者是施事,通常做主语;接受者是与事,通常做间接宾语;传递的物体是受事,通常做直接宾语。在句子里,“给”和“cho”是谓语动词,其语义作用是表示动作行为并起着有说明的语用作用。下面是动词“给”和“cho”的双宾结构及其5个变式。汉语与越南语“给”和“cho”的基本双宾结构是:(Ns) 给cho N1 N2在上面的写法里,Ns代表充任主语的体词性成分,N1间接宾语一般是由人称代词或表人名词充当的接受者和N2直接宾语不限于具体的指物名词,还有抽象名词、事物化谓词、固定短语等非实物名词(陈昌来,2005)。(同下)在普通口语中,间接宾语总是出现在直接宾语之前;例如:(1)叔叔给他一支笔。(现代汉语词典例) Cu cho no mt cy vit.(2)太阳给草叶的露珠一点儿金光,也照亮了祥子的眉发,照暖了他的心 。(老舍骆驼祥子) Mt tri cho ht sng ca l nhng nh quang vng, chiu sng anh y v si m tri tim ca anh y. (3)我们给敌人一个沉重的打击。(现代汉语词典例) Chng ta cho ch mt n cng kch kh nng n. (4)从来没有给过他钱。(吕叔湘例) T trc n gi cha tng cho no tin.(5)在政治上,他们绝对不给我们人民任何一点自由和民主。(黄敏中例) V chnh tr, chng tuyt i khng cho nhn dn ta mt cht t do dn ch no.(6)他的顶头上司因我去探亲,还特地给了他半天假。(杨绛干校六记) V ti i thm ngi thn nn ng ch anh y c bit cho anh y na ngy php.在汉语与越南语中,动词“给”和“cho”所表达的意义除了给对方得到某个东西之外还用来表示使对方遭受某种遭遇的行为动词。这时候,它们代替某些具体动作动词,同时在一般情况下也必带双宾语,有时可以只带第二个宾语N2,但不能只带第一个宾语N1(吕叔湘,2006);例如:(7)给他几句。(= 说他几句)(吕叔湘例) Cho no vai cu.(8)不等他把话说完,我就给他两脚了。(= 踢他两脚)(同上) Khng i no noi ht cu, ti lin cho no hai a.或:不等他把话说完,我就给两脚了。(省略第一个宾语N1) Khng i no noi ht cu, ti lin cho hai a.(9)C y tc gin lin cho anh y mt ci tt. 她 生气 便 给 他 一 个 耳光译:她狠狠地给他一个耳光。(10)Anh y cho ngi i tm ri. 他 给 人 去 找 了译:他给人去找了。从以上的基本双宾结构经过省略、转移其宾语或使用“把em”字句形式,我们再有了5种变式(石毓智,2006):第一是:省略间接宾语的格式(Ns)给 cho N2如果“接受者N1”在上文中已经明确提到,或者语境中显而易见,它经常可以省略。例如:(11)政府说“上了课才给钱”。(鲁迅端午节) Chnh ph ni: “ Ln lp mi cho tin. ” (12)我希望有人给一个圆满的解答。(俞平伯代拟吾庐约言草稿) Ti hi vng s c ngi cho mt cu tr li y nht.(13)久之,才又懒懒的问:“你给了钱么?”(鲁迅肥皂) Rt lu, mi gng gng hi c mt cu: “ Anh cho tin cha?”第二是:直接宾语被“把”字提前的格式(Ns)把em N2 给choN1当直接宾语N2是有定的时候,一般不能再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最常用的办法之一是用“把(em)”字提前。例如:(14)“我就把黄锦垫儿给了姑苏。”(俞平伯代拟吾庐约言草稿) Ti em ci m gm vng cho C T ri.(15)“将亲生的孩子白白给人,做母亲的怕不能就这么松爽罢?”(鲁迅长明灯) em con ca mnh cho khng ngi khc, ngi lm m s rng khng th cm thy thoi mi nh th ch? 越南语中,当表示某事物经过动作后的变化的时候人们常用“主+ em+ 体词+动词+其他成分”此结构。越南语这种结构相当于汉语的“把”字句结构。但“em”字结构一般只能单纯地表示物体的转让(结构为“主+ em +指物名词N2+动词cho+ 指人名词N1”)和物体的移位(结构为“主+ em +指物名词+动词n+处所名词”)等两种用法,而汉语的“把”字结构却是用法十分复杂的一种句式。越南语“em”后面的宾语N2只能是指物名词不能是抽象名词。由此,当表示给予某个抽象的东西如“机会”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把“cho”双宾结构变式为“em”字结构;如汉语中我们可以说:(16)请你把最后的忏悔机会给了他。(俞平伯代拟吾庐约言草稿)但越南语中就不能这么表达,越南语句子主要使用主动结构,处置结构的使用频率比较少。Xin anh cho anh y c hi sm hi cui cng.请 你 给 他 机会 忏悔 最后(17)若是用品,等到要再去买新的时候,便先把旧的给了仆人。(老舍骆驼祥子)上面例子因为其N2是指物名词,所以越译时我们可以把“cho”字双宾结构变式为“em”字结构。进行改式之后,虽然没发生任何语法错误,但人们还是有使用主动结构的习惯。越南语中,主动结构让句子结构简单,句义又明了不罗嗦;我们进行对比下面两个句子(是例(17)的越译):Nu l vt dng, i n khi i mua ci mi ri mi cho ngi gip vic ci c.如果是用品 等到 时候去买 新的 便 给 仆人 旧的Nu l vt dng, i n khi i mua ci mi ri mi em ci c cho ngi gip vic.如果是用品 等到时候 去 买 新的 了 便 把 旧的 给 仆人上面的两个句子,第一个句子的表达比第二个的更好。总之而言,越南语把“em”字进入“cho”字双宾结构比汉语的频率少。第三是:直接宾语提前N2 (Ns)+ 给cho N1直接宾语如果是有定的,或者是为了强调,可以不用“把”而直接提前。这种格式的用例较少。例如:(18)“妈,这个给我!”秀儿伸手来抢葵绿纸;在外面玩耍的小女儿招儿也跑到了。(鲁迅肥皂) “M, ci ny cho con!” T Nhi vn tay git ly t giy hng dng mu xanh, c nhc Chiu Nhi ang vui a ngoi sn cng chy n.(19)他的钱必须借着姨太太的手才会出去,他自己不会花,更说不到给人。(老舍骆驼祥子) Tin ca anh y l mn t b d, anh y vn khng bit tiu cng khng th ni n cho ngi khc.(20)若是吃的,不好吃便给了仆人。(老舍骆驼祥子) Nu nh l n, nhng th khng ngon th cho ngi gip vic.在具体的语境下,有定的直接宾语N1也可以省略,那个时候重音落在间接宾语N2旨在强调语气。以上的格式变为“N2 + 给cho”;例如:(21)Tin cho ht ri.钱 给 完 了译:钱已经给了。第四是:间接宾语提前而直接宾语省略N1(Ns) + 给cho + (N2)为了强调或者对比,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商银行长春市南关区2025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中信银行南昌市红谷滩区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招商银行西宁市城中区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民生银行临沂市罗庄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平安银行泉州市石狮市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光大银行合肥市肥西县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2025计算机三级自我提分评估及参考答案详解【综合卷】
- 兴业银行大同市平城区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民生银行大连市中山区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科技处处长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收费站岗位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鼻炎的培训知识课件
- 高三运动会课件
- 法语幼儿教学课件1
- 钩针课件教学课件
- 班组长岗位安全培训课件
- 海上风电场安全培训课件
- 前列腺增生科普课件
- GB/T 13090-2025饲料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
- 2025年财务核算招聘笔试模拟题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6《算盘》课时练(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