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楼工程群塔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页
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楼工程群塔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2页
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楼工程群塔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3页
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楼工程群塔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4页
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楼工程群塔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群塔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广东正升建筑有限公司xx城中村改造项目K1地块(7-18#楼、S1商业、S2商业、地下室、DA-1配电房、DA-2配电房、DB-1配电房、门房、垃圾站)群塔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编制单位:x编制日期: 目录1、编制依据 1、1相关技术文件 1、2相关部门管理规定 1、3现场实际情况 2、工程概况 2、1项目简介 2、2工程简介 2、3布置塔吊情况 3、群塔作业危险源分析及对应安全措施 4、多塔交叉作业安全措施符合安全强制性规定校验 4、1 塔吊与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措施 4、2低位塔与高位塔防钢丝绳碰撞安全措施4、3高位塔起重臂下端与低位塔上防撞安全措施4、4塔吊在水平方向上的防撞措施 5、群塔运行控制 5、1群塔作业过程应遵循“五让”规定 5、2非工作状态时对塔机的停止位置要求 5、3工作时的运行轨迹 5、4停止时的摆置要求5、5 “十不吊”准则 6、群塔顶升加节及限位限幅控制7、塔机安全使用规定 7、1安全协议及安全交底 7、2塔机的验收 7、3塔机的使用管理 7、4塔机指挥信号 8、群塔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8、1安全体系及对司机要求8、2对信号工司索工要求8、3安全保证措施8、4日常维护9、安全应急预案 一、工程概况1.1项目简介1.1.1工程名称:沟咀村城中村改造项目K1地块(7-18#楼、S1商业、S2商业、地下室、DA-1配电房、DA-2配电房、DB-1配电房、门房、垃圾站)1.1.2工程地址:武汉市汉阳区沟咀村,四新南路以南,梅子东路以西,江城大道以东。1.1.3建设单位:武汉广泓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1.4设计单位:珠海市建筑设计院武汉分院,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设计分公 司,武汉开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1.1.5勘测单位:中机三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1.1.6监理单位:武汉市联发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1.1.7施工单位:广东正升建筑有限公司。1.1.8塔吊分包单位:武汉竹安工程设备管理有限公司,武汉弘宇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1.1.9结构类型:主体部分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承台基础。1.2工程简介本工程为住宅小区,为K1地块的K1-2、K1-3组成,是在K1-1施工进入尾声后开工的。由9栋(7-17#)33层高层和2栋42/45层超高层住宅(10#、13#)及其附属配套设施组成,高层住宅为框剪结构,由两个相互连通的一层地下室连成一个整体。栋号建筑面积层数首层高m标准层m檐高m顶高m户型7#23639.28335.1架空2.997.9107.552单元2梯4户8#13169.56335.1架空2.997.9107.551单元2梯4户9#14899.17335.8架空2.998.6104.751单元2梯6户10#22293.91455.1围护3.0137.1145.601单元2梯4户11#14899.17335.8架空2.998.6104.751单元2梯6户12#13169.56335.1架空2.997.9107.551单元2梯4户13#21093.91425.1架空3.0128.1130.601单元2梯4户14#14899.17335.8架空2.998.6104.751单元2梯6户15#25231.62335.1架空2.9(第3层3.6m)98.6108.252单元2梯4户16#13148.84335.1架空2.997.9107.551单元2梯4户17#14899.17335.8架空2.998.6104.751单元2梯6户18#未详构筑物S11812.8725.1S21741.492-3地下室31947.6513.6/3.8DA-195.9315.1DA-2100.8515.1DB-1119.4115.1门房73.61垃圾站38.6711.3工程进度计划简介楼号开工日期正负零售楼节点封顶日期外架拆除竣工日期12012-12-082013-1-252013-4-302013-7-302014-3-312014-7-2122012-12-172013-1-222013-4-302013-7-302014-3-312014-7-2132012-12-222013-1-272013-5-52013-8-52014-4-52014-7-214/5/62013-3-12013-4-132013-7-62013-10-42014-6-282014-9-187/8/92013-4-142013-5-182013-8-252013-11-232014-8-72014-11-7102013-6-82013-7-282013-11-292014-5-272015-4-42015-6-3112013-5-42013-6-232013-10-202014-2-222014-9-282014-11-2716/172013-9-82013-10-222014-1-162014-5-142014-12-252015-4-1813/142013-10-42013-11-232014-4-202014-9-122015-6-302015-8-2812/152014-1-12014-3-152014-6-122014-9-82015-5-242015-8-211.4现场周边环境简介场地位于武汉市汉阳江城大道以东、中环线以北、四新南路以南,目前场地为荒地,四周空旷开阔,毗邻三环下江城大道环线距工地有一定距离,对塔吊作业范围无影响,周边无架空高压电线通过。场貌卫星云图如下:工程所在地江城大道三环四新南路梅子东路澜菲曦岸1.5布置塔吊情况1.5.1塔吊布置情况表(见下表)序号塔机编号塔吊型号塔吊高度(基础算起)塔吊臂长主使用部位(附覆盖周边地下室)塔吊分包单位1T7QTZ80中联125M42M覆7#楼武汉竹安工程设备管理有限公司2T8QTZ80中联115M42M覆8#楼武汉竹安工程设备管理有限公司3T9QTZ80中联125M48M覆9#楼武汉弘宇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4T10QTZ80中联155M55M覆10#楼武汉弘宇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5T11QTZ80中联120M55M覆11#楼武汉弘宇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6T12QTZ80中联120M50M覆12#楼武汉竹安工程设备管理有限公司7T13QTZ80中联140M50M覆13#楼武汉竹安工程设备管理有限公司8T14QTZ80中联125M50M覆14#楼武汉竹安工程设备管理有限公司9T15QTZ80中联125M50M覆15#楼武汉竹安工程设备管理有限公司10T17QTZ80中联115M60M覆17#楼、16#楼武汉竹安工程设备管理有限公司另外,K1-1区域虽然 处在工程建设尾声,但尚有两台塔吊和K1-2/3区域区域塔吊群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叉,这里一并进行论述(K1-1区域已经进行过专家论证),如下:序号塔机编号塔吊型号塔吊高度(基础算起)塔吊臂长主使用部位(附覆盖周边地下室)塔吊分包单位4T4QTZ80中联120M60M主覆4#楼次覆5#武汉弘宇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5T5QTZ80广东115M50M主覆6#楼次覆5#武汉竹安工程设备管理有限公司1.5.2塔吊布置说明:K1-2区域塔吊承台面标高T7、T8、T9、T11为-5.600m(平K1-2地下室底板底),T10为-6.3m;K1-3区域塔吊承台面标高T12、T14、T15、T17为-6.00m(平K1-3地下室底板底),T13为-6.7m;塔吊顶高也错开至少5m。拟建建筑物并不密集,间距较大,我部布置塔吊时有意尽量避开了交叉作业,考虑塔楼施工的先后顺序和楼栋以高层和超高层的区分以及场地情况,按照“避让已建”“、避让先建”、“避让超高后来居上”、“避让其它大型设备”以及“互相避让”的原则进行统筹考虑。塔吊布置如下图:1.5.3机械设备的选型及主要技术参数(机型均为中联QT80):中联QTZ80型塔吊技术性能表公称起重力矩KNm800机械工作级别起升机构M4回转机构M5牵引机构M4最大工作高度m独立式附着式46220最大起重量t6工作幅度m最小幅度2.5最大幅度60起升机构倍率a24起重量t1.5336速度m/min80404020电机功率KW24/24回转机构回转速度r/min0-0.8电机功率KW25.5牵引机构牵引速度m/min0-55电机功率KW4.0顶升机构顶升速度m/min0.7电机功率KW7.5工作压力MPa25总功率KW39(不含顶升机构电机)平衡重重量起重臂长m354045505560重量t9.9511.412.814.215.6517.05工作温度-2040二、编制依据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塔机作业,杜绝各种多塔作业时安全事故及隐患的发生,特制定本方案。2.1相关技术文件2.1.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66号令);2.1.2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2.1.3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2.1.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2.1.5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2.1.6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2.1.7建筑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33-2001);2.2相关部门管理规定2.2.1武汉市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办法;2.2.2武汉市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与监督管理办法(武建2008142号文);2.2.3广东正升建筑有限公司安全管理系统文件。2.3本项目具体文件2.3.1QTZ80塔式起重机(中联ZOOMLION)使用说明书;2.3.2沟咀城中村改造项目K1地块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2.3.3沟咀城中村改造项目K1地块项目塔吊安拆方案及塔吊应急救援预案2.4现场实际情况2.4.1沟咀项目塔吊布置情况;2.4.1临边道路情况。三、群塔作业危险源分析及对应安全措施(见下表)序险源可导致危险的情形主要安全措施涉及潜在塔吊1群塔作业1、相邻塔机起重臂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起重臂相撞1、塔机高度错开2、实行塔机升节审批制度T9/T11;T14/T17;2、两塔同时进入交叉区域,起重臂与钢丝绳或吊物相撞1、制定交叉区域作业规则;2、设置交叉区域回转报警装置;3、加强指挥,向作业人员安全交底4、设置限位装置显著改善T14/T17;T14/T11; T12/T15;T7/T10; T10/T12;T12/T13 T9/T11; T4/T73、作业过程中塔吊吊钩未升到安全高度突然失电,风力推动塔机向相邻塔机旋转相撞1、配备回转刹车备用电源;2、备用限制回转的木楔;3、实施突然停电应急措施;T7-T17之间有交叉的塔吊4、非工作状况塔机钩未停置在安全范围,风力推动塔机起重臂与钢丝绳相撞1、塔机吊钩停置安全区域;2、向作业人员安全交底;3、监督检查;T7-T17之间有交叉的塔吊2塔机顶升加节项升加节过程中发生大臂相互碰撞1、定专人审批各塔顶升加节2、建立顶升加节审批制度3、顶升时现在专人负责监视4、与之干涉的相邻塔机停止作业T10/T12;T13/T14T17/714;T8/T43现场道路吊物在其上空运转时,发生高空坠物1、吊物不超越围墙,严禁墙外吊物2、设置小车幅度报警装置;T7-T174临时设施1、吊物在其上空运转时,发生高空坠物1、搭设双层硬质安全防护棚;2、吊运过程中,吊物避开临时设施;T7-T172、工作中突然停电,吊物撞击临建设施1、吊物向临时设施方向运动时,限用高速或提前减速;2、执行突然停电应急措施;T17、T155已建在建筑物1、起重臂高度低于建筑物时直接撞击建筑物1、划定工作区域,配备专人指挥;2、对回转进行限位,限制工作区域;3、设置塔机临近回转限位点报警装置。设置限位点标识;只要施工顺序不做大的调整,此项完全避免。6停电1、失电,运动塔机向相邻塔机旋转相撞;2、停电,吊物坠落。1、一机一闸一回路。2、配备备用电源。T7-T17之间有交叉的塔吊四、多塔交叉作业布置适应符合安全强制性规范校验4.1塔吊与现场周边建筑及设施的防碰撞措施校验(垂直方向)4.1.1校验内容:由于施工现场比较复杂,在实际施工中,还要密切关注现场以外的情况,塔吊初次顶升要超过临近的建筑物,还要注意周边情况尤其是现场工人和车辆;避让附近电力及通讯设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破坏。如临近建筑物上增加设备或有人进行作业,总包方需提前与之沟通,进行必要的安全交底,告知塔吊在其作业范围内避让。本设计通过调整塔吊位置及在避开先做建筑物适当缩小臂长,本杜绝了该种防撞的可能。校验各塔吊均能360旋转,唯一与建筑物有交叉的T11盖覆14#楼、T13盖覆12楼均先施工其所在主楼。4.1.2施工部署校验:本项目所划分作业区域原则为高塔先行施工,混合交叉区同步施工原则。本项目梯次开发梯次施工。除K1-1先行施工外,梯次依次为7/8/9#楼,10/11#楼、16/17#、13/14#楼、12/15#楼。各梯次楼据塔吊安排高差同步施工。后开工梯次其区域塔吊与一区建筑物保有足够安全距离,并根据塔吊安排高差同步施工。4.2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起重钢丝绳之间防碰撞措施校验(水平方向)4.2.1校验内容: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起重钢丝绳之间防碰撞措施。由于受施工需要的影响,塔吊间高与低是相对的,但都有可能发生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的起重钢丝绳的碰撞事故。为杜绝此类事故发生,项目必须对每一台塔吊的工作区进行合理划分,避免出现塔吊交叉工作区。4.2.1.3现场操作校验:除了按上述进行合理区域划分外,在实际操作中,项目配备有合格操作证的、经验丰富的信号指挥工,确保指挥塔吊回转作业时,低塔的起重臂不碰撞高塔的起升钢丝绳。当现场风速达到6级风,相当风速达到10.813.8米/秒时,塔吊必须停止作业。另外,塔吊租赁公司要配备操作熟练、有责任心的塔司为现场服务,塔吊在每次使用后或在非工作状态下,将塔吊的吊钩升至顶端,同时将起重小车行走到起重臂根部。在运行过程中则合理划分塔吊运行区域(见图3),指导司机尽量在该区域运行,形成在安全区作业的习惯。4.3 高位塔吊的起重臂下端与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上端防碰撞措施校验(垂直方向)4.3.1校验内容:由于相邻塔吊的作业面有交叉处,所以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的起重臂有可能发生碰撞。各塔吊均按照前面塔吊安装部分所要求的高度顶升即可保证高位塔吊的大臂下限与低位塔吊的大臂上限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m。由此,符合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中的10.5之规定:“两台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高位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吊钩升至最高点或最高位置的平衡重)与低位置起重机中处于最高位置的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m”。4.2.1.3校验:各塔机的相对高度部署如下序号塔机编号初装高度m与其他塔吊交叉错开高差M塔吊最终高度错开高差1T720T4(19层)/ T1045/5125M5/302T825T4(12)/T5(12)20/20115M5/53T925T5(15)/T1130/5125M5/54T1025T7/ T13/ T125/30/125150M25/10/305T1120T9/ T13/ T145/25/5120M5/20/56T1225T13/T10/T155/98/5120M20/35/57T1330T10/ T11/ T12/ T14/T1760/25/60/15/10140M15/20/20/15/258T1425T11/ T13/T1730/5/5125M5/15/109T1530T125125M510T1720T14/ T135115M10表中为相邻塔机间的最小高差表述,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上述高差进行施工顺序的部署,保证高低塔机作业的安全距离。数据下划线为对应楼栋已经先建多时的相对数据。4.4 塔吊在水平方向的防碰撞规定校验(水平方向)4.2.1.1校验规定:水平方向低位塔吊起重臂与高位塔吊塔身之间防碰撞塔吊在现场的定位布置是关键,通过严格控制各台塔吊之间的位置关系,来预防低位塔吊的起重臂端部碰撞高位塔吊塔身,在安装方案中已保证任意两塔间距离均大于较低的塔吊臂长2米以上,符合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中的10.5之规定“两台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的起重机的臂架端部与另一台起重机的塔身之间至少有2米的距离”。塔吊在现场的定位保证了塔吊之间不存在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的塔身发生碰撞的问题。4.2.1.2校验:各塔机的相对距离列表如下相邻塔机编号相对距离m低塔臂长符合要求否交叉距离m管理关注级别1234T7与T4塔吊之间71.58m45符合33.4mT7与T10塔吊之间83.20m45符合16.79mT8与T4塔吊之间88.52m42符合13.48mT8与T5塔吊之间54.88m42符合32.10T9与T5塔吊之间80.37m48符合12.62T9与T11塔吊之间83.38m48符合19.61T10与T12塔吊之间65.78m50符合39.21T10与T13塔吊之间74.67m50符合30.33T11与T13塔吊之间74.00m50符合31.00T11与T14塔吊之间60.80m50符合44.20T12与T13塔吊之间76.71m50符合23.29T12与T15塔吊之间67.00m50符合33.05T13与T14塔吊之间90.48m50符合9.52T13与T17塔吊之间101.19m50符合8.81T14与T17塔吊之间67.00m50符合33.05T15与T13塔吊之间106.01m50符合-11.64T15与T17塔吊之间128.89m50符合-18.89注:管理关注级别为重合35m以上为一级,重合25米以上为二级,重合15m以上为三级,以下为四级。群塔间距及交叉或相离具体见下图:五、群塔运行控制5.1群塔作业过程应遵循“五让”规定5.1.1 低塔让高塔:在塔机起重臂作业交叉区域内运行时,低塔应避让高塔。5.1.2 后塔让先塔:在塔机起重臂作业交叉区域内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塔机应避让已在该区域作业的塔机。在作业过程中,后起动作业的塔吊在运行时应前后、左右、上下确定相邻塔吊的作业状态和所处位置。如有妨碍后塔正常运行时,必须停塔等候,并鸣笛提示前塔,告之后塔所处的状态、位置,待前塔远离妨碍区域时,后塔方可作业。5.1.3 动塔让静塔:在塔机起重臂作业交叉区域内运行时,需运转的塔机应避让处于静止状态的塔机。在作业过程中,要求塔司、信号工随时注意相邻塔吊所处的作业状态,位置在回转塔臂运驶小车时,要避让处于停止状态的塔吊,可绕道行运,或暂停作业,待停塔工作完后,驶出相碰撞危险区域后方可作业。5.1.4 轻车让重车:两塔或多塔同时运行时,空载塔机应主动避让负载塔机。5.1.5 客塔让主塔:进入相邻的其他工地或本工程其他塔机的主作业区时应主动避让他方塔吊。以各实际工作区域划分塔机工作区域,若塔机塔臂进入非本塔工作区域时,客区域的塔机要让主区域的塔机。5.1.6塔机在运行中,各条件同时存在时,必须按以上排序原则执行。5.2工作时的运转轨迹:强调规范各塔机在轨运行防碰撞动作,为:先起钩到10m高度后,缓慢收回小车至大臂根部,观察其余塔机动态及周边建筑物,确保安全后方可转动大臂进入交叉区域内,到工地材料堆放场地或钢筋堆码场地。5.2.1、T7塔机运行轨迹为:运行范围为以塔吊为原点以平行7#楼纵横轴的正交坐标系统第1/3/4象形区域270范围区域,如下图,第2象形区域为避让T10塔吊的运行作为7#塔吊的禁区。万一需要在禁区运行时应格外小心,两塔吊指挥和司机应注意协调、防止吊钩与10#塔吊交叉碰撞。对于与T4塔吊交叉区域应避免大臂与其吊钩线碰撞,万一T4进入其禁区与T7交叉的话。5.2.2、T8塔吊运行轨迹为:以塔吊为原点以平行8#楼纵横轴的正交坐标系统第1/2/4象形区域250范围扇形区域,如下图。8#楼剩下区域为避免与T5的运行轨迹交叉而设定为禁区。同时其与T4也有交叉,因此T4为此设定的避让禁区。T4/T5已经施工到22层以上,如果万一出现交叉,T8则应万分谨慎,注意塔吊大臂避让对方塔钩钢丝绳。5.2.3、T9塔吊运行轨迹为:以塔吊为原点、以塔吊原点与9#楼建筑物西北角连线为x轴的正交坐标系统第2/3/4象形区域270范围扇形区域,如下图。其第1象形为避让11#楼运行设定为禁区。T5塔吊为避让T9设定第2象形为禁区。万一涉及到突破禁区进到交叉区域时,T9应小心避让避免,防止大臂与T5吊钩钢丝绳碰撞,防止吊钩钢丝绳碰T11大臂。5.2.4、T10塔机运行轨迹为:以塔吊为原点、以10#楼正交横轴为x轴的正交坐标系统第1/3/4象形270范围扇形区域,如图。其第2象形为避让13#楼运行设定为禁区。13#楼未开工前其运行范围为全区域。T7、T12、T13为避让T10各自设定禁区。在不可避免驶向与各楼交叉范围时,专业指挥人员应注意应对来对方塔机的危险。5.2.5、T11塔机运行轨迹为:以塔吊为原点、以11#楼正交横轴为x轴的正交坐标系统第2/3/4象形230范围扇形区域,如图。其第1象形及第2象形一部分为避让13、14#楼运行设定为禁区,其未开工前其运行范围为全区域。T9、T14为避让T11各自设定禁区。在不可避免驶向与各楼交叉范围时,专业指挥人员应注意应对来对方塔机的危险。5.2.6、T12塔机运行轨迹为:以塔吊为原点、以12#楼正交横轴为x轴的正交坐标系统第1/2/4象形235范围扇形区域,如图。其第3象形及第4象形一部分为避让10#楼运行设定为禁区。T13、T15为避让T12各自设定禁区。在不可避免驶向与各楼交叉范围时,专业指挥人员应注意应对来对方塔机的危险。5.2.7、T13塔机运行轨迹为:以塔吊为原点、以塔吊与13#楼东南角点连线为y轴的正交坐标系统第2/3/4象形270范围扇形区域,如图。其第1象形为避让12#楼运行设定为禁区。T10、T11、T17为避让T13各自设定禁区。T13与T14有一小片不可避免交叉区,运行至该区域时应设定警示牌,注意来自T14的危险。5.2.8、T14塔机运行轨迹为:以塔吊为原点、以与13#楼正交横轴南偏45角线为X轴的正交坐标系统第1/2/3象形270范围扇形区域,如图。其第4象形为避让11#楼运行设定为禁区。TT11、T17为避让T13各自设定禁区。T14与T13、T17有一小片不可避免交叉区,运行至该区域时应设定警示牌,注意来自T14的危险。5.2.9、T15塔机运行轨迹为:以塔吊为原点、以14#楼正交横轴为X轴的正交坐标系统第1/2/4象形230范围扇形区域,如图。其第3象和第4象形的一部分形为避让12#楼运行设定为禁区。5.2.10、T17塔机运行轨迹为:以塔吊为原点、以该点与T13外圆轨道交T17外圆轨道的交点连线为X轴的正交坐标系统第1/2/3象形270范围扇形区域,如图。其第4象形为避让14、13#楼运行设定为禁区。T17与T14有一小片不可避免交叉区,运行至该区域时应设定警示牌,注意来自T14的危险。以上各机在任何情况下运行到交叉区域应十分小心,司机和指挥均应即时关注,注意来自对方塔机的危险以及避免造成对方塔机的危险。5.2.11、各机运行轨迹示意图如下:5.3非工作状态时对塔吊的停止位置要求:非工作状态的塔机控钩起升到10m高度,再向回收小车至大臂根部,大臂与平衡臂不得进入交叉作业区范围内,夜间时必须开启碰撞警示灯。非工况下的大臂朝向如图示。5.4 停止时的摆置要求:5.4.1、 T7塔机停止时摆置位置:大臂平行于7#楼大横轴朝东方向,平衡臂朝西小车收回至大臂根部,开启夜间防撞警示灯。5.4.2 、T8塔机停止时摆置位置:大臂朝东南方向,平衡臂朝西北小车收回至大臂根部,开启夜间防撞警示灯。5.4.3、T9塔机停止时摆置位置:大臂平行于9#楼纵轴轴朝南方向,平衡臂朝北小车收回至大臂根部,开启夜间防撞警示灯。5.4.4、T10塔机停止时摆置位置:大臂朝西南方向,平衡臂朝东北小车收回至大臂根部,开启夜间防撞警示灯。5.4.5、T11塔机停止时摆置位置:大臂平行于11#楼大横轴朝西方向,平衡臂朝东小车收回至大臂根部,开启夜间防撞警示灯。5.4.6、T12塔机停止时摆置位置:大臂朝东北方向,平衡臂朝西南小车收回至大臂根部,开启夜间防撞警示灯。5.4.7、T13塔机停止时摆置位置:大臂平行于13#楼大纵轴朝北方向,平衡臂朝南小车收回至大臂根部,开启夜间防撞警示灯。5.4.8、T14塔机停止时摆置位置:大臂朝西北方向,平衡臂朝东南小车收回至大臂根部,开启夜间防撞警示灯。5.4.9、T15塔机停止时摆置位置:大臂平行于15#楼大横轴朝东方向,平衡臂朝西小车收回至大臂根部,开启夜间防撞警示灯。5.4.10、T17塔机停止时摆置位置:大臂平行于17#楼纵轴轴朝南方向,平衡臂朝北小车收回至大臂根部,开启夜间防撞警示灯。5.5各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十不吊”的原则:5.5.1被吊物重量超过机械性能允许范围。5.5.2信号不清。5.5.3吊物下方有人。5.5.4吊物上站人。5.5.5埋在地下物。5.5.6斜拉斜牵物。5.5.7散物捆绑不牢。5.5.8立式构件、大模板等不用卡环。5.5.9零碎物无容器。5.5.10吊装物重量不明。有起点无落点不准吊。六、群塔顶升加节及限位限幅控制6.1塔吊附着控制表根据塔吊说明书提供的安全悬高数据,确定各级附着高度及其安全悬高,列表如下:塔机编号塔吊型号塔吊高度(基础算起)所附建筑高度各级附着标高M(为楼层标高;塔吊基础面-5.6)附着的层数(立面图层标注)T7QTZ80中联125M7#22.5/42.8/60.2/77.6/958/15/21/27/33T8QTZ80中联115M8#22.5/42.8/60.2/77.6/958/15/21/27/33T9QTZ80中联125M9#23.2/43.5/60.9/78.3/95.78/15/21/27/33T10QTZ80中联155M10#23.1/44.1/62.1/80.1/98.1/113.1/125.1/137.18/15/21/27/33/38/42/46T11QTZ80中联120M11#23.2/43.5/60.9/78.3/95.78/15/21/27/33T12QTZ80中联120M12#22.5/42.8/60.2/77.6/958/15/21/27/33T13QTZ80中联140M13#23.1/44.1/62.1/80.1/98.1/113.1/128.18/15/21/27/33/38/43T14QTZ80中联125M14#23.2/43.5/60.9/78.3/95.78/15/21/27/33T15QTZ80中联125M15#23.2/43.5/60.9/78.3/958/15/21/27/33T17QTZ80中联115M17#23.2/43.5/60.9/78.3/95.78/15/21/27/33注:如果施工节奏过快,则应相应增加一道附墙,将附着楼层由每6层降至每5层。6.2塔吊顶升加节高度及悬高控制表塔机编号初装高度首次顶升二次顶升三次顶升四次顶升五次顶升六次顶升七次顶升八次顶升悬高控制T72045658510512546/37/37/35/35T82545658510511546/37/37/35/35T92540608010012546/37/37/35/35T102545658510512013514515546/37/37/35/35/35/30/30T112040608010012046/37/37/35/35T122545658510512046/37/37/35/35T133045658510011513014046/37/37/35/35/35/30T142545658510512546/37/37/35/35T153050709011012546/37/37/35/35T172040608010011546/37/37/35/35说明:上述高度为每次顶升根据悬高要求不允许超过的范围,实际操作中以顶升高度要符合标准节高度模数,但顶高以不超过上述数据为宜。表中同步要求为关联塔吊必须实施同步顶升的情况。顶升顺序按表,至于非关联塔吊之间的时间滞后间隔按实际需要定。6.3塔吊顶升加节方向 (具体位置见7页图。)塔机编号塔吊型号塔吊高度(基础算起)所附建筑高度加节方向(加节时大臂朝向;加节方向)附着的层数T7QTZ80中联125M7#平行塔身横轴向东;垂直大臂向南8/15/21/27/33T8QTZ80中联115M8#平行塔身横轴向东;垂直大臂向南8/15/21/27/33T9QTZ80中联125M9#平行塔身纵轴向南;垂直大臂向西8/15/21/27/33T10QTZ80中联155M10#平行塔身纵轴向北;垂直大臂向西8/15/21/27/33/38/42/46T11QTZ80中联120M11#平行塔身横轴向西;垂直大臂向北8/15/21/27/33T12QTZ80中联120M12#平行塔身横轴向东;垂直大臂向南8/15/21/27/33T13QTZ80中联140M13#平行塔身横轴向西;垂直大臂向南8/15/21/27/33/38/43T14QTZ80中联125M14#平行塔身纵轴向南;垂直大臂向西8/15/21/27/33T15QTZ80中联125M15#平行塔身横轴向东;垂直大臂向南8/15/21/27/33T17QTZ80中联115M17#平行塔身纵轴向南;垂直大臂向东8/15/21/27/336.4塔吊顶升加节审批程序、制度及责任人(1)塔吊顶升加节方案应由塔机专业单位进行编制并由本单位负责人审核后上报总承包单位,由项目经理签认后上报监理项目部,项目监理机构总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2)塔吊顶升加节时应上报申请表,由专业单位技术负责人、总承包项目经理签字后报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审批后方可进行顶升加(减)节操作。(3)专业单位负责人为塔吊作业的执行负责人,项目经理为塔吊管理的总承包管理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为本项目的监督执行负责人。(4)顶升加节时,关联塔吊停止作业。申请表样式如下:塔吊顶升加节申请表工程名称: 日期:致: 按照 的要求,根据工程进度及现场需要准备对 号塔吊进行顶升加节,本次顶升时间为 ,本塔吊现有高度为 米,本次加节高度为 米,加节后塔吊高度为 米。塔吊大臂所向的方向保持为 方向。1、加节后距相邻的 号塔吊高度差为 米;3、加节后距相邻的 号塔吊高度差为 米。负责人(意见):塔吊安装单位(章)项目经理(意见):施工单位(章)项目总监(意见):监理单位(章)6.5塔吊回转和幅度限位及报警警示标识控制6.5.1为了确保群塔作业安全,对5.3.6论述的塔吊运行范围进一步进行回转限位,通过回转限位器调整限位位置来对塔吊回转进行限位,有效预防塔吊之间的交叉作业: 电子限位措施:为满足日常施工需求,保证施工安全,塔机旋转方位采取固定,用电子限位器加以对旋转控制,并加装回转报警装置,在大臂回转到接近限位部时及时报警提醒,在回转到限制位置时,自动停止回转。 机械限位措施:由于电子限位器在失电状态下将失效,为避免在塔机使用过程中因停电导致限位失效,从而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塔吊的回转限位幅度处的塔吊回转底盘部位采用10cm*5cm*5cm的铁块进行机械限位,并将塔机的起吊和旋转速度严格控制在低速,从而可以避免在失电状态下因电子限位器失效而产生的塔机自动旋转导致的安全事故。限位角度及起始部位如图(见图3)6.5.2增设回转刹车备用电源即蓄电池,塔吊在工作状况进对其进行充电。工作中突然停电,吊钩未提升到位时,应使用备用电源进行回转制动。6.5.3每台塔机上预备木楔,遇停电情况除利用备用电源回转制动外,还应及时将回转齿圈与回转小齿轮用木楔楔紧,防止风力推动起重臂旋转碰撞其他塔机或建筑物。来电时将吊钩收回后应及时将木楔松脱。6.5.4设置塔机交叉区域回转报警装置。利用回转多功能限位开关触点与电铃连接,塔机旋转至交叉区域时限位触点动作,电铃报警,提醒司机与指挥;塔机已进入危险区域,应谨慎操作;电铃延时断电自动断电。6.5.5小车变幅。小车变幅限位器是利用安装在起重臂头部和根部的两个行程开关及缓冲装置,对小车运行位置进行限定。本项目的T13塔吊与T14和T17塔吊有较小的重合区间,在T13完成地下室作业后,其有效运行区间可以实现小车限制幅度,限制位置在大臂端部内缩9m处,则完全避免了与T14/T17碰撞的可能。其余处在交叉位塔吊应在大臂位设置幅度标识,并布防训练人员联机指挥避险。群塔区所有塔吊取消回转高速档。严禁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吊物,严禁围墙外吊物。6.6.6设置障碍灯,夜间施工时,红色障碍灯必须打开。提醒其他夜间施工塔机保持安全距离。七.塔吊安全使用规定7.1安全协议及安全交底7.1.1塔吊进场前所有安全协议书和安全技术交底均须按规定严格履行签字、盖章手续,严禁代签。租用单位必须与出租单位签订安全协议书,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出租单位和安装单位签订安全协议书,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塔吊出租单位或安装单位须与设备承运单位签订安全协议书,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7.1.2塔吊使用前,凡可能造成交叉作业的塔吊双方均须签订交叉作业安全协议书,并对双方的塔吊操作工、信号工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并严格履行签字手续。7.1.3设备出租单位、安装单位、承运单位在施工作业前均须对本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严格履行签字手续。7.1.4未签订安全协议书及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单位和作业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作业。7.2塔式起重机的验收7.2.1塔吊基础隐蔽工程(钎探、钢筋验收)资料齐全;采取C40砼,28天砼强度报告达到等于或大于100%。7.2.2部件、附件、联结件安装齐全,位置正确;螺栓拧紧力矩达到技术要求,开口销完全撬开;结构无变形、开焊、疲劳裂纹;压重、配重重量、位置达到说明书要求。7.2.3绳、轮、钩系统。钢丝绳在卷筒上面缠绕正确、润滑良好;钢丝绳规格正确、无断丝和磨损;钢丝绳固定和编插符合国家标准;各部位滑轮转动灵活、可靠,无卡塞现象;吊钩磨损达到标准的允许范围、保险装置灵敏、可靠。7.2.4各机构转动平稳、无异常响声;各润滑点润滑良好、润滑油牌号正确;制动器、离合器动作灵活可靠。7.2.5电缆供电系统供电充分、正常工作、电压3805%;炭刷、接触器、继电器触点良好;仪表、照明、报警系统完好、可靠;控制、操纵装置动作灵敏、可靠;电气各种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可靠;电气系统对塔吊的绝缘电阻不大于0.5兆欧。7.2.6力矩限制器灵敏、可靠,其综合误差不大于额定值的8%;重量限制器灵敏、可靠,其误差不大于额定值的5%;回转限位器灵敏可靠;变幅限位器灵敏可靠;超高限位器灵敏可靠;吊钩保险灵活、可靠;卷筒保险灵活可靠。7.2.7试运行要检查各传动机构工作准确、平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