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区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方案.doc_第1页
XX市XX区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方案.doc_第2页
XX市XX区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方案.doc_第3页
XX市XX区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方案.doc_第4页
XX市XX区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综合说明1.1 项目来源、背景、前期工作成果、编制依据和过程1.1.1 项目来源、背景及前期工作成果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2007年3月上旬,XXX市水利局召开专题会议传达省会议精神,山东省发改委、水利厅、财政厅发布的鲁发改投资20061377号文件关于转发国家安排我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部署XXX市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报告的编制工作。按照全省统一规划,省以上的饮水项目资金采取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将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和村村通自来水结合起来。按照省里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要求,XX区选择太平乡和新户乡为项目区,解决45个村1.47万人的饮水问题。XXX市一直十分重视农村饮水工作,经过二十余年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实施“小康型”农村饮水工程,到2002年底,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23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自来水直接入户,入户率95%以上。由于XXX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时间跨度大,早期建设的工程标准低、运行时间长、老化损坏严重,自2003年开始市政府每年拿出200万元,按照6%的更新率及保证95% 以上入户率的要求,解决农民群众吃水二次反困问题。2004年开始按照全省农村饮水安全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当年投资3641万元,建设了6处规模化乡镇集中供水试点工程,做到了水质达标,水量充足,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建设、运作和管理经验,锻炼了一大批有经验的各级技术人员,为进一步建设高标准的农村饮水工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1.2 编制依据1.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2.XXX市农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三年规划(2005年);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4.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标准准则;5.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6.农村供水工程技术要点;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给水用聚氯乙烯管材(GB/T10002.1-96);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10.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1.3 编制过程(1)可行性分析论证:根据前期基础资料和工程建设的基本经验,从经济、社会、技术、水源条件和运行管理等各方面对项目进行分析,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方案规划:按照工程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对不同方案进行比选,优化项目方案,根据方案确定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主要技术指标。(3)工程设计:按照有关标准进行管网系统及附属建(构)筑物设计,并进行投资概算,研究制定资金筹措方案;对工程施工组织进行设计;分析确定工程运行管理方案。(4)方案评价: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分析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财务指标评价,分析财务盈利能力;并对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5)成果整理:对文字、图表等资料进行审查、修改、整理和装订,形成了实施方案报告成果。1.2 工程建设任务和作用,基本内容和范围1.2.1 工程建设任务和作用本次工程按照XXX市农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三年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利津县内存在水质性饮水不安全问题的村庄作为重点,兼顾饮水保证率不达标的村庄,以提高水质,保障饮水安全,实现持续供水为目标,就近选取安全水源,因地制宜建设水源工程,结合村内管网建设,铺设村外主管线联接水源点和村内管网,保证项目区人民吃上水质安全、水量有保证的自来水,充分发挥规模化集中供水效益,推进XXX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1.2.2 工程建设基本内容和范围XXX市XX区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主要任务更新改造村内管网,解决XX区太平乡、新户乡的45个村庄,共计1.4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1.3 主要成果和基本结论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45个村庄,受益人口1.47万人,设计日供水能力1931.26m3/d。本工程共铺设村内管网84.98km,项目概算总投资294.81万元。其中,申请省以上资金150万元,其144.81万元由地方配套解决。经国民经济评价,整个项目内部收益率46.59%,经济净现值657.56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47;经财务分析,本工程综合单方供水成本为3.68元/立方米。该项目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第二章 基本概况2.1 自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2.1.1 自然概况1. 地理位置山东省XXX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80711910,北纬365538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潍坊市接壤,总面积8053km2。XX区位于山东省XXX市的最北端,地处渤海之滨,黄河三角洲之前沿。东、北两侧濒临渤海,东南与垦利县隔河(黄河)相望,南与利津县毗邻,西与滨州市的沾化县接壤。境内南北长约43km,东西宽约70km,土地总面积2365 km2。2. 地势地貌XXX市是鲁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势总体平缓,西高东低,南高北低;顺黄河方向看西南高、东北低,背黄河方向看近河高、远河低。XXX市除小清河以南地区为山前冲积平原外,其余均为黄河冲积而成的典型的三角洲地貌。由于历史上的黄河改道和决口频繁,形成了岗、坡、洼地相间排列的复杂微地貌。在纵向上,成指状交错;在横向上,呈波浪状起伏。主要地貌类型有缓岗、河滩高地、微斜平地、浅平洼地和海滩地。XX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地面坡降平缓,地面高程多在34M之间(黄海高程,下同),最高点为7.6m,自然比降在1/10000左右。受黄河尾闾摆动变迁的影响,微地貌变化较大,岗、坡、洼相间分布,主要有缓岗河滩高地、微斜平地、浅平洼地、海滩和黄河三角洲微地貌组成。区内土壤以滨海潮土和盐花潮土为主,土地瘠薄、土质盐碱,自然植被以芦苇、茅草和矮小杂树为主,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和大豆。3. 水文地质XXX市位于华北地台新生坳陷的东南部,济阳坳陷东端。自新生代以来,地表以沉降运动为主,区内广为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物覆盖。地层由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及其上覆的第四系。根据地层构造、成因类型、地层岩性和沉积物来源,可分为山前平原和黄泛平原。XX区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由于濒临渤海,季风强烈且风向随季节变化。该区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包、龙卷风、台风、暴雨、风暴朝。据多年气象资料分析,该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78.5mm,历年最大降雨量为1037.6mm(1964年),历年最小降雨量为1500.0mm,年最大蒸发量为2118.6mm(1982年);多年平均气温12.5。C,极端最高温度41.6。C,极端最低温度-21.3。C;多年平均风速为4.2m/s,主导风向为东北或北西向。4. 气候类型及特征:XXX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气温:XXX市多年平均气温12.8。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2.8;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7。日照:XXX市全年日照平均2728.5小时,年均日照量7.5小时,日照率62%。地理分布特点是北多南少,以利津最多,为2788.9小时;广饶最少,为2531.5小时。积温:XXX市日平均气温超过0的持续日数为276280天,积温为47474777;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数为203206天,积温为4300。XX区属北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季风性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属半干旱地区,四季分明,春季降雨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气候湿热;秋季气温急降,降雨骤减;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2.4,1994年最高为13.7,1969年最低为11.0。年内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为3.3;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为26.3,气温年较差为29.6。自然降水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3.9mm,最高为1990年1039.7mm,最少的1988年360.0mm。多年平均日降水量1月最少,为4.8mm,7月最多为180.5mm,因降水集中、湿度大,易造成夏涝或局部内涝灾害,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900.8mm,最大达2370.2mm,最少为1628.4mm,年均蒸发量为降雨量的3.4倍。自2月始,多年月平均蒸发量逐月递增,5月达到最大值301.2mm,从6月发量逐月递减,1月降至最小值43.7mm。5. 土壤、植被土壤:XXX市境内以潮土、盐土为主,其次是褐土,少量砂姜黑土和水稻土。按表层质地可划分为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粘土。土壤缺乏有机质,普遍缺氮,严重缺磷,氮磷比例失调,钾较丰富。利津县土质较差。植被:XXX市属暖温带落叶林区,植被受土壤水分含盐量、潜水位、矿化度和地貌类型的制约,类型少、结构简单、组成单纯。区内无地带性植被类型,木本植物较少,以草甸景观为主。天然植被以滨海盐生植被为主,主要分布黄须菜、柽柳、马绊草、芦苇、白茅等。6. 河流XXX市水系分为海河、淮河流域片水系。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黄河是XX区区最大的过境河流,潮河是XXX市与滨州市的边界河道,其他河道主要为独流入海河道,自西向东分别为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挑河、神仙沟、新卫东河等。以上河道除黄河外,皆由南向北注入渤海。7. 水库从1970年到2003年底,共建设辛安、广南、广北、耿井、孤东、孤河、孤岛、孤北、利津、XX五号库、高店、纯化等大中型水库18座,小型水库530座,水库总库容7.93亿立方米。入库提升能力200m3/s,建成沉沙池15座,沉沙能力达17656万立方米。从总体上说,以水库为核心,引、输、沉沙、蓄水相配套的供水水源系统工程已形成,且日趋完善,为XXX市的发展起到了保障和推动作用。2.1.2 社会、经济概况XXX市辖三县二区,共计43个乡镇,1794个村。现有人口180万,其中农村人口113.33万人。全市共有土地80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3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和蔬菜为主。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33.7元,比去年增长14.9%,增幅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XX区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及石油、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XX、孤岛、孤东、桩西等四大采油厂均位于该区域内。据2003年统计资料,全区总人口为 202105人,其中城镇人口 120354人,农村人口81751人,农村劳动力 42000人,主要分布于XX区西部的义和镇、太平乡、新户乡、六合乡、XX街道办事处。该区2003年工业增加值为35343.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达323039万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8264、188087、96688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1598 元;石油产量2267213吨。耕地面积15684公顷,有效灌溉面积达11880公顷;粮食总产量27755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429 元,农民人均收入3347元。大牲畜饲养量32263 头,小牲畜饲养量206958头。2.1.3 水资源概况XX区地处黄泛平原渤海之滨,当地水资源十分匮乏.由于区内主要河道皆为季节性河流,汇流面积小,且径流量主要集中于汛期的35次暴雨之中,加之河流源短流急,以及因盐碱土地的盐化,地表水的含盐量较高,故地表径流难以利用。同样,地下水矿化度高,多为咸水,所以也难以利用。黄河水是本区唯一可供利用的(客水)淡水资源。黄河客水资源:根据黄河利津水文站19802003年实测资料分析,进入黄河三角洲的水量,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198.27亿m3,其中36月为26.09亿m3,710月为126.79亿m3,112月为45.39亿m3;分别占年总水量的13.2%、63.9%、22.9%。当地水资源:根据19562003年实测降雨资料分析,XX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78.5mm,多年平均径流深57.2mm,地表径流1.22亿m3。2.2农村自来水现状2.2.1 农村自来水建设状况经过二十年的努力,XXX市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XXX市已经建设的农村饮水工程,只是解决了吃上水的问题。由于地处滨海,属退海之地,苦咸水、高氟水、含藻水、污染水十分普遍,从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及保证率等方面均未达到饮用水的安全标准。另一方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工程,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使用年限长,供水管道、机电设备老化严重,供水保证率下降,急需更新改造。本此工程范围内的45个村庄经过2005年的集中供水工程,已经将达标的自来水送到村头,但是现有的村内自来水工程,均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所建,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长,已经不能满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要求。项目区村庄人口基本情况见下表:项目区村庄人口表序号村庄 户数人数太平乡20183458101龙泉651972南李2607733官庄672044立新732425联合1454506太和1193417顺和571678兴华983069和平6022510果园328811一顷六6019212赵王7924513双泉16658914东兴9730215新兴4313116艾河7322517三泉5516318星南4516019仁义10536020西华135450新户乡25299889391小坨321042丁家621823大王973024三义1083335西村1213386东村2126087双合1153468盐山671969南六合9016510西鲍井319311杏行8329312东鲍井10030713老鸦415135014九顷17649815东风21461316新立5419317公司7523018八顷5113419奇古349420东六合9630521海丰359922牟桥5415623北李17254724中合25370125郭局251752总计454832147492.2.2 农村自来水工程存在的问题1、饮用水水量不足水质超标问题经过2005年的集中供水工程,达标的自来水已经送到项目区各村头,但是由于村内管网的老化陈旧,项目区仍然只能实行定时定点供水,部分群众取用坑塘中的苦咸水补充不足的水量。2、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问题 受季节影响,黄河来水丰枯不均,加之村内蓄水工程存蓄能力较小,供水水源保证率不足90,实施定时供水,生活用水量每人不足30升;另有部分村庄实行定时、定点供水,不仅水量不足,而且远距离运水给群众带来极大不便。3、工程建设方面的问题早期供水工程水源、管道及建筑物工程没有经过详细规划设计,没有专业队伍施工,同时受经济因素制约,工程建设材料、设备选择标准较低,经多年运行,部分工程损坏严重,影响效益发挥。4、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XX区的集中供水工程没有实行责任制管理,工程管护不到位,部分工程已不能正常运行供水。5、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受经济因素和群众管护意识影响,日常运行中,水费不能及时、足额收取,维护经费不到位,缺乏专职管护人员,造成水源损坏,水质变差,供水量减少,部分村内工程主管网损坏,只能实施定点供水。6、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XX区现状农村饮水工程缺少专业管理人员,乡镇水利站工作人员少,业务繁忙,无暇顾及农村饮水业务指导,导致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剧。2.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基本经验2.3.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情况按照国家和省里的安排,XXX市自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结合XXX市农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三年规划的总体要求,我市选择了利津县和XX区以坑塘作为水源、水质严重不达标的部分村庄,实施了200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铺设主管线向上就近嫁接到水处理厂管网上,向下联接村内管网,并对村内管网进行了维修改造,让项目区人民全部吃上了水质安全、水量有保证的自来水。工程覆盖利津县陈庄镇15个村庄10517人,XX区新户乡8个村庄2569人,六合乡10个村庄4349人,受益总人口17435人。XXX市200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自来水工程3片,其中利津县陈庄镇管网延伸工程1片、XX区新户乡和六合乡管网延伸工程2片。共铺设管材45310米,改造村内管网 84000米,新建管理房33座,阀表井83座。项目总投资594.64万元,包括中央专项资金150万元(其中陈庄镇75万元,XX区75万元)。其中利津县陈庄镇投资313.53万元;XX区新户乡投资134.89万元,六合乡投资146.22万元,计281.11万元。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使用,XXX市200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发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3.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经验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识到,要想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认真做好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科学规划是一个工程的基础,为了 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我区成立由水利、发改、财政、卫生、环保、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做好领导和协调工作,吸收专业人员参加项目实施。调查组、规划编制及咨询专家组要由水利、卫生等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要全面推广从前期工作到建后管理的全过程参与式方法,扩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充分听取受益群众的意见。因地制宜建设饮水工程。根据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标准。既要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要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距县城、油田企业自来水厂管网较近的农村居民点,尽可能依托已有自来水厂扩建、改建,辐射延伸供水管线发展自来水。具备集中供水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宜新建、改建自来水设施。2、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完善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各县区水务局与卫生、发改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尽快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中心;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的完善和运行以及饮水卫生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要落实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并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3、狠抓建设管理为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我们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材料和一流的设备供应”的“五个一”要求,从施工设计、施工队伍管理,到材料设备购置等具体环节都严格把关,抓工程质量,促工程进度,严格按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施工。由县水务局抽调骨干技术力量,做好技术指导,搞好质量监理,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按期竣工,把实事真实落到实处,把好事真正办好。加强工程建后管理,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树立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的思想,把工程建后管理作为一项大事来抓。要根据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按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市场运作,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4、多渠道筹集资金修建饮水工程所需资金、材料、设备,要贯彻“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可根据情况在资金和材料上给予适当补助,困难大的多补助,困难小的少补助。联村饮水工程要坚持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根据受益多少分摊劳力和资金。饮水设施的维修和更新,或因管理不善而损坏失效,由乡、村自筹解决,一般不再补助。各级政府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我国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5、重视运行管理农村饮水工程要良性运行,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工程运行费、维修费和折旧费问题,达到成本水价,这是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二是解决管理人员的不断膨胀问题,必须做到按需设岗,人尽其责。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观念,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市场式管理与受益户参与式管理的模式,村村户户装水表,按方计收水费。农村供水提倡走集约化、规模化和社会化服务道路。6、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为保证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行业指导,负责组织研究、制定供水工程管理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等。定期进行供水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总体管理水平,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1 政治方面党和国家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群众饮水问题,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饮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04年中共中央第一号文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特别提出农村人畜吃水问题,指出“节水灌溉、人畜吃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将农村饮水问题摆到了重要位置,同时也代表了党和政府对农村人民群众的殷切关怀。3.1.2 经济方面XXX市近几年来,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农村经济均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现有的自来水供应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改变现有的供水方式迫在眉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最直接的是改变了农村的人畜饮水情况,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对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招商引资,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向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是解决当前农村缺水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XX区近几年来,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现有的自来水供水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迫切要求改变现有的供水方式。为适应XX区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招商引资,推动该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该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非常必要的。胜利油田XX采油厂在XX区西部有大量职工战斗在生产一线,他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都是依靠汽车运输,不但成本高,而且供水很不及时,用水量也得不到满足,严重的阻碍了生产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3.1.3 社会方面多年以来,XX区西部XX街道办事处、义和镇、太平乡、新户乡、六合乡人民群众一直饮用坑塘水或咸井水。所饮之水PH值高,无机盐和有机物含量远远超出类水标准,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严重损坏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活水平得不到进一步提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XX区委、区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兴建坑塘、小水库、小型自来水等工程用于改善农村饮水,但终因财力有限水源水质得不到彻底改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用水水质和水量问题。XX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是XX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工程。实施该工程,是我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饮水质量,保障饮水安全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政府形象,改善我区人文环境和投资环境,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的要求,是实现XX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2.1 具有优越的水源条件XXX市的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相对缺乏,但经过多年的水利工程建设,从水资源概况中也可以了解到XXX市的河流、水系和引黄输供水系统布局合理,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可以满足农村饮水安全的需求。在城市周边地区,农村供水可利用的城市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是相当可观的,这些供水工程以中小型水库为依托建设城市自来水厂,向周边地区辐射。3.2.2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质量标准较低,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逐步增加,农民基本上能够负担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费用,具备了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经济条件。3.2.3领导重视,群众拥护,建设的积极性高各级政府以及水利部门都十分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对建设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的认识也非常到位;广大农民群众热切希望喝上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积极性很高,有利于项目的实施。3.2.4有丰富的工程建设和管理经验通过历年来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尤其是乡镇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的实施,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实施该项目在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具有可靠的保障。3.2.5有可靠的水源作保证XX自来水管网以胜利油田滨河供水公司孤河水库为水源。孤河水库位于XX城区东南角,六合乡境内,设计蓄水能力3000万m3。水库向北输水入五号水库(设计蓄水能力800万m3),自五号水库通过压力管道净化站,经过水质处理后,以设计日供水能力10万m3/日(现供水3万m3/日,供水潜力7万m3/日),设计压力48m的水头辐射城区。根据XX区现有农村状况及该区现状年用水量分析,到2030年,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需日供水能力13305.22m3/日,供水能力富余,完全能够满足供水要求。第四章 项目总体方案4.1 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人为本”,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让项目区农民吃上放心水、安全水,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饮水条件。4.2 工程建设任务XXX市XX区2006年村饮水安全项目,覆盖XX区太平乡和新户乡的45个村,主要任务是更新改造村内管网,最终实现农村饮水安全。4.3 工程建设标准依托水处理厂,实施管网辐射,农村受益人口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不低于80%,供水的水源保证率达到95%以上,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量和水压达到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水。4.4 工程建设方案XX区2005年集中供水工程已经将XX水厂的达标自来水送到各项目区村头,本次工程主要是对村内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向上连接村外主管网,向下至用户自来水龙头,形成完整的自来水供水体系,彻底解决项目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第五章 工程设计5.1 设计标准5.1.1 供水系统供水水源保证率达到95%以上,农村受益人口达到100%。5.1.2 用水定额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取70升/人日;主要畜禽饲养用水定额:大牲畜40升/头日,小牲畜20升/头日;未预见用水量和管网损失按上述几项的和的15计算。日变化系数取1.4,时变化系数取2。5.1.3 水质水源水质执行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和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水标准;供水水质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5.1.4 水压工程的供水水压要求入村水头达到15.0m以上,同时,用户水龙头的最大水头不超过40m,超过时采取减压措施,水管流出水水头不小于6m。5.2 分项工程设计5.2.1 管网设计用水量计算:人口预测数量为16622人。居民生活用水量q1=166220.07=1163.54(m3/d)。牲畜用水量q畜=3500.04+11000.02=36(m3/d)。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1163.54+36)k日=1679.36m3/d。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水量q2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之和的15%计,为251.90m3/d。项目区最高日用水量Q=1679.36+251.90=1931.26m3/d。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QT=Q/24=80.47m3/h。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Qh= QTK h =160.94m3/h。项目区年供水量Q年=1931.261.4365=50.35万m3式中:Q年工程年供水总量(m3);k日日变化系数,本项目取1.4。5.2.2 管网设计管网供水能力为160.94m3/h;管网采用树枝状;自来水入村最小服务水头为15米,入户最小服务水头为6m。 1、管网布置项目区只进行村内管网的更新改造,管网根据各村的住户分布而定。2、管网水力计算(1)节点流量及管段流量计算各节点出流量按所控制的供水人口数量,采用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方法确定,各管段流量等于其下游所有节点用水量的总和。(2)输配水管段管径计算与选定根据各管段的计算流量,管径按经济流速法,计算公式为:D=(4Q/3.14Ve)0.5。 3、管段水头损失计算(1)沿程水头损失塑料管采用下式计算沿程水头损失:h=0.000915Q1.774l/d4.774式中d为管内径,m;Q为管段流量,m3/s;L为计算管段长度,米;m=1.774为流量指数,b=4.774为管径指数,与摩阻损失有关。4、管网水压线高程计算(1)项目区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平缓,故不计地形对水压的影响,入村末端要求自由水头15m,由村头自来水接入点水头,推算个用户自来水龙头自由水头,按下式计算:H=hi+H0+Z(2) 各节点自由水头计算各节点自由水头按下式计算:Hi=H+Z0-hi-Zi5.2.3 典型村设计1、典型村情况说明经综合分析、比较,选取新户乡双泉村作为本次工程的典型村。该村人口589人(166户),单户面积约360平米;村内地势平坦,住户位置规划合理、布局整齐。袁家村现有的自来水工程为1993年建成,工程没有详细的设计与规划,建设标准低,管材质量差,经过10多年的运行,管材老化严重,需要更换村内管网。2、典型村管网设计(1)总用水量设计最高日生活用水量:1.80 L/s;无工业及其他集中用水大户;总水量为:Q=1.80 L/s。(2)管线总长度L=4942m。(3)比流量(4)节点水头计算根据袁家村所属管网的水力计算结果,村内管理房的最高水头为18.41m,村内管网各节点的水头值据此管理房水头和各管段水头损失求得。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6.1 工程建设管理6.1.1 管理机构 各项目都要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迁占协调、资金筹措和监督管理。6.1.2 四制管理 严格按照水利基本程序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招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的“四制”管理。6.1.3 资金管理 项目财政资金的拨付全面执行财务报帐制度,根据合同约定,按进度拨付。项目的自筹资金,由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并统一管理,并根据合同约定,按进度拨付,确保资金足额投入。6.2 工程进度安排XXX市XX区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06年12月开工,2007年底完成,整个项目计划分六个阶段有序进行。第一阶段: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根据全市村村通自来水规划选定项目区,委托有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工程实施方案,在批准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工程设计。第二阶段:施工招标阶段。通过发布招标公告,请具有相关资质的生产厂家与工程施工企业参加投标,与中标企业签订工程合同,严格对招投标工作的管理,坚决杜绝不正常的招标行为,尤其是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坚决杜绝三无产品进入施工工地。第三阶段: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工程迁占和资金筹措,作好一切准备,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工。第四阶段:管线安装阶段。包括主支管线施工、安装,阀表井及管理房建设。第五阶段:管线试压阶段。对于全部管线进行试压,按照给水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按照工作压力和最高压力两个阶段对管线的承压能力进行检验,发现不达标者,分段查找,认真排除,反复试压,直至全部合格为止。第六阶段:工程检查与验收阶段。工程的检查与验收按照自检与上级检查两个阶段来完成。在各村、镇自行验收的基础上,提报工程验收申请,等待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统一检查与验收。6.3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6.3.1 跨越工程跨越比较宽深河道、渠道的管线选用PE定向穿越施工方式,要求穿越管线在河底3m 以下;若跨越比较窄浅的田间排沟可以直接下埋,埋深沟底以下1.5m,并做好标识,避免生产活动对管线造成破坏。跨越主要交通路的管线采用PE定向穿越施工。跨越7m以下的乡镇级公路的管线,按破路下埋施工,埋深不小于1.5m,管道施工后道路按原标准恢复。6.3.2 管线敷设1.放样就是管线的埋设位置,经过的路线,在工地作实际的测量、规划、定位。在定线前,于管沟经过路线的所有障碍必须排除。2.管沟挖掘每次管沟挖掘之长度,应该视交通流量,地形及管径大小而定。断面尺寸方面,按照多年的实际冻土深度考虑,管顶上部尺寸不低于0.7米,作业宽度不应小于0.5米。按照管线设计路线凭证施工。根据土壤特性适当预留一定坡度,一般在2度左右。与其他建筑物或管线交叉时,至少应保持20cm的间距,以便施工。3.管线安装主要的对接方式承插连接,管道间隔一百米设一混凝土固定墩,管线各节点都要设置混凝土支墩。4.管线试压(静水压试验)管道敷设完毕,固定墩达到强度要求后进行,试验水压一般按照使用水压的1.5倍进行,维持时间为1个小时,试压管道除管道接口处外露外,管顶覆土不小于0.5m。6.3.3 冲洗消毒1.管道分段试压合格后,对整条管道进行冲洗消毒。2.冲洗水应清洁,浊度小于5NTU,冲洗流速大于1.0m/s,直到冲洗水的排放水与进水的浊度相一致为止。3.管道冲洗后应进行含氟水浸泡消毒,经有效氯浓度不低于20mg/L的清洁水浸泡24小时后冲洗,并末端取水检查;当水质不合格则应重新进行含氯水浸泡消毒、再冲洗,直至水质管理部门取样化验合格为止。6.3.4 土方回填管道周围200mm内应用细土回填;回填土中不得有砖块、石块等物。用符合要求的原土回填管道两肋,一次回填高度宜为0.1m0.15m,捣实后再回填第二层,直到回填到管顶以上至少0.3m处,在回填过程中,管道下部与管底的空隙处必须填实,管道接口前后0.2m范围内不得回填,以便试压时直接观察各接头质量。管道试压合格后的大面积回填,管顶0.3m以上部分回填原土并填实,在管道试压前,管顶以上回填土厚度不应小于0.5m;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90%。第七章 工程运行管理7.1 管理机构设置本项目建设法人为XX区水利局,工程建成后,采用市场化运作,注册成立供水公司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村民中抽调群众威望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可以信赖的人员担任基层管理员,承担村内自来水管理工作。XX区成立城乡供水管理中心,负责组织研究、制定城乡供水工程的管理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城乡供水事业进行指导和监督,全面负责全区供水工程的建设、验收以及水价确定、水费计收、工程维护管理等工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建立和完善调控机制,使城乡供水事业得到良性发展。7.2 运行管理工程管理在组建供水公司的基础上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保证老百姓能“用得上,喝得起”自来水,又能保障企业“投有所报,长久生存”,确保农村供水安全工程的良性运行。1、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按照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和分级负责经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由受益乡村和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组成供水管理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行使出资人的权力,履行管理职责,并成立供水公司作为经营机构,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委员会由区、乡镇、村三级组成。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宏观管理;各乡镇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分别成立乡镇级供水管理站,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饮水安全工程后续管理工作;同时,在各村、居民点设立供水分站或村级水管员,并成立由群众代表组成的用水户协会对供水工作进行监督。2、建立权责明晰的管理体制工程管理委员会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初步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新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大胆实行农村饮水工程公司化管理,使日常管理、水质监测、水源保护、水费核定及征收、工程维护等均有章可循,通过规范化管理,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工程建设成果的宣传力度,不断巩固工程建设的成果,扩大示范工程的效果,使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在经营管理方面,结合“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经验,采取以水养水、承包经营的模式,承包人全权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水费计收。为防止“水霸”出现,由县水利和物价等部门分阶段根据运行成本(包含电费、人员工资、修理费和折旧费),核定水价最高限额,并成立村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对承包人的收费和服务进行监督管理。这种约束监督机制可实现责权利的统一,从而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3、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需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机制。首先应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另外,合理的水费收入是保证工程良性运行的前提,因此要求水费的计收和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按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同时,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监督。4、加大“一户一表”的推广力度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经验证明:实行一户一表,按表计量,按方收费,是加强农村自来水工程后续管理的最为有效的途径,这不仅会增强水费收缴与管理的透明度,使水费收缴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同时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让群众用水与吃水都能够做到心里有数,对于水费的收缴持积极态度。5、对人为破坏农村供水设施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由公安、司法、水利与综治等部门,联动协作,成立专门的稽查大队,进行管线巡查,发现私自偷水以及破坏供水设施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6、注重后续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推广和宣传工程管理委员会应积极引导周边乡镇通过参观学习等方式,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进行宣传,引起群众对供水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调动群众参与该项工作的积极性与可观能动性。7、加强水源保护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管护制度,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水源污染;加大水源保护宣传力度,增强公众自觉保护水源的意识,避免人为破坏,保证饮用水安全和可持续利用。在取水点设水源保护区,在醒目位置设立水源保护警示牌,并设专人巡视。按照水利部相关文件的指示精神,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加强对饮用水水质的监测,并委托卫生防疫部门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地表水源取水口周围100m内为一级保护区,100300m内为二级保护区。用蓄水坑塘、水库作为水源的,周围30m以内作为第一保护区,50m以内作为第二保护区。8、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对于新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除工程建设期间狠抓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标准外,工程运行期还应加强科技投入,建议各级水利技术单位切实搞好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通过典型示范,搞好技术推广,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效益,延长工程寿命。另外,还需建立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农村饮水工程量大面广,特别是村内工程由用水户直接管理,专业化程度低,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由供水单位向各村的用水户提供技术服务。第八章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8.1 投资概算8.1.1 编制依据1.山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鲁水定字2000 1号文)、山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山东省水利厅、2000年)。2.省水利厅现行预算定额:山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上册、下册,2000年)、山东省水利水电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水力机械、金属结构安装工程,1998年)、山东省水利水电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电气安装工程,2000年)及山东省水利水电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2000年)。8.1.2 工程单价取费1、人工预算单价按21.56元/工日。2、材料预算价格(1)主材价格执行XXX市工程造价管理处主办的XXX工程经济信息2005年第4期的市场指导价。(2)其他材料价格按当地市场价,另加5运杂费。3、其他直接费:建筑工程取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