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琴走进孩子的心灵.doc_第1页
杨中琴走进孩子的心灵.doc_第2页
杨中琴走进孩子的心灵.doc_第3页
杨中琴走进孩子的心灵.doc_第4页
杨中琴走进孩子的心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孩子的心灵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小学部 杨中琴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最爱的课堂?有着童心的老师才是学生最欢迎的老师,因为这样的老师爱思考,这样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老师能打心眼里理解孩子,和孩子玩成一片,这样老师才能和学生心灵相通,能用心欣赏孩子每一处优点。现在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理念,.教学活动起了深刻的变化,教师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兴趣发展了,学习轻松了。那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师行为又应是如何呢?学生的行为 又是怎样呢?我们美术课的“新”体现在哪,让我们走近我们的老师和同学来看看。一、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敢大胆的尝试很多看似不相干的东西来进行创作,我觉得教师应该给学生机会去大胆探索尝试,对于那些好像异想天开的想法,不宜一棍子打死,而是应该想办法付诸于实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老师的课堂应该是有创意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就无所谓“创新”,我记得我们有位老师在上三年级的这节课时很有争议,因为有别的老师上过,而且上得很精彩,所以这位老师对上同一内容时,心中很是胆怯,怕别人上的好,自己无法超越。我的观点不是这样,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同课异构的课可多了,只有自己对这样的课题感兴趣,对所教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不谓余力去做好,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完成教学任务,要积极地思考,大胆的实践,不光教学本身成为一种享受,更表现出了激发了自己个性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课绝对能吸引人,这样也能使自己不断得到提高。创造可以说无处不在,有了丰富奇妙的想象,就要付诸行动。老教师可以向年轻教师提出好的建议,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生进行交流,然后让年青老师去寻找、去发现、去大胆应用。后来这位老师还是上了这课,由于她独特的视野,开拓的思维,很大胆的把聋哑人手语,以及现在流行的变魔术的手,钢琴家的手以及书法家的手运用到课堂中去,学生在课堂中既学习了手语、手指操、更懂得了有智慧和内涵的手是什么样子的,既享受了游戏的快乐,又让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既生动有趣,又有深度和内涵,让人耳目一新。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勇于实践 一位老师在上这一课时,我建议她可以把导入搞生动一点。这位老师是位勇于实践的创新者,把生日蛋糕带进了自己的课堂,先给学生过了个生日,蛋糕上就是典型的适合纹样,这样的导入既新鲜,又好玩,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从吃的到穿的,到居住的场所,一下子找到了好多的适合纹样,不用说,这样的课有生活情趣。而且学生也真正理解了适合纹样,学生的作品还特别贴近生活,从妈妈的围巾到沙发上的靠垫,什么都有,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生活即学习。在上三年级一课时,讲完课后,学生开始创作,大家都在认真的用彩笔,绘画着自己的作品,很快一个个别具风格的小人儿在同学们的巧手下诞生了,可是在涂背景时因为有大块的色块要涂,既费时又费力,一涂得不好,整个画面就破坏了,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把背景画出来,而且要又快又好,怎么办呢?就在这时, 老师让所有同学把手里的笔停下来,问同学们,平时我们画画,背景怎么表现?有的同学说用油画棒,有的同学说直接用水彩笔,但都是平涂,她就问同学们有没有一种又快又好的方法呢?于是课堂上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最后,老师就在一位同学的画纸上,轻轻描画几笔,只见,漂亮的背景立马就出来了,只见画纸上有大点小点,真正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你还别说,画面很是丰富,既完成的快,效果比原来单纯的涂色要好多了,老师还在继续启发学生,说,除了这个方法,你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来表现背景呢?学生们开始冥思苦想了,这样吧, 用点线面行吗?你们来试一试,只见小朋友们开始画了.有点的,有线的,更有点线面结合的. 经过这么一启发,我发现同学们的劲头全出来了,只见他们在那画得正兴高采烈的,还招呼我说:“老师,你看我画的东西!”老师,一会你就明白了,”看小朋友们兴致如此高,我不妨看看这些调皮鬼们肚里到底想的是什么?于是我站在旁边注视着他们,不一会儿,只见他们用那点线面表现得背景真是很漂亮,有的像飘飘洒洒的小雨点,朦胧而富有诗意;有的像地板的格子,黑白分明;有的像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就像是流动的音乐.画面充满了流动的美。若是用颜色直接涂满背景,恐怕难以有这么好的效果啊!我悄悄地问其中的一个同学,你是怎么想的,孩子们很神秘的靠近我小声说,老师这张画我是这样想的,点可以是小雨点,还可以是什么呢?我就想,要是把点变成个我们吹得肥皂泡该多好啊!一想到这,我就把点当作泡泡来涂,还给它留下空白的光点,这样我的泡泡就出来了.还有个同学说,我就想把线变成五线谱的再加上些小音符和爱心,不是就更漂亮了吗?点.线 面的自由结合,就会生发出很多的创意效果呀!呵呵,孩子的想法还真是够大胆啊,换做是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么多奇特的做法,我将他们的作品展示于全班,并在评价时表扬了这几个孩子:“你们真是个有才华的孩子!爱动脑筋,敢于尝试与探索,大家要向这些同学多多学习。”看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看到学生们的作品精彩纷呈.真让我由衷的喜悦,给学生多大的平台,学生就还给你多少的惊喜。三、善于向学生学习 有一次我在看学生作业时,我发现一位小姑娘真的别出心裁画了一张画,你看她没有像别的同学那样,用水彩笔平涂,而是用水彩笔用线描的形式进行绘画,你还别说真漂亮,有一种单纯而精致的美,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我们这儿还有位老师很善于学习,就根据这位小姑娘的思维,把儿童画画成装饰性的图案,让学生现场写生,什么球鞋呀、自行车呀、书包呀,都给同学们画成了一个个装饰性的图案,点线面在小朋友的手里,一个比一个美。比如说画一个少数民族的小姑娘,她喜欢给小姑娘戴上美丽的头饰,穿上独特的衣裳,并且在衣裳上画上用点线面装饰的美丽的花纹,这些花纹孩子可以自己想像和发挥,可以用彩色笔画,也可以直接就用黑色笔来画,这样画出的效果也自有一份单纯而丰富的美,所以说向学生学习的老师也很重要,把学生的想法举一反三后,我们的画种就更丰富了,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提供学生灵动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有自己的想法的孩子想像的火花燃烧,让他的想法得以顺利实现,这样的课堂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让他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并激发他在今后 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记得我在上手工课时,就一张纸,可是在孩子的眼里,几乎什么都是,用手撕一下就变成了小鱼,用手撕一下就变成了小房子、,变成了帆船,变成了生活中的好多的东西。儿童本身就是一个天才的创造者,一张纸、一块布、一堆沙、几粒石子、甚至一根木棍,都会成为他们创造的材料,引发他们的创造兴趣。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大胆尝试更多的画种,积累更多的创作经验,全方位拓展儿童的思维,开阔视野,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创造作品的能力。毕加索说:“我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我一生都在向孩子学习画画”。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妨静下心来,看看孩子们在干什么,往往能够激发我们的灵感,带给我们全新的思维.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带来的成就感。那这样的老师才是最优秀的.老师。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在课堂上,不仅老师要设置问题,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风气,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语言、情感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方式。有时用语言鼓励、有时用点头表示肯定、有时甚至是很亲切的抚摸学生的头以示激励。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会赞美学生的这种方式何等重要,善意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向上的,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用心灵去赢得爱、用爱去交换爱。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去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我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孩子,每次画画他的想法总是别出心裁,线描稿也画得很好可是每次涂底色时,没有耐心,颜色都涂得不匀,甚至颜色还跑到外面,一张画就被破坏了,每次看了都很生气,一开始我总是不停的说、训,都不管用,有一天我实在也没办法了,自己拿起笔帮他来涂,经过我这么一涂画面整个儿效果就出了,他自己看了也很喜欢,不相信这是他的画,我说就是你自己画,我只不过帮你涂了一点儿底色 ,我把他的画张贴到黑板上,着实好好表扬了一番,只见他的小脸兴奋得满脸通红的,再以后每次的作业都认认真真涂画了。每次我看到他的进步都要表扬他,越表扬劲头越大,现在画画得越来越好。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只要我们爱孩子,孩子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但学生的能力、智力等各方面确实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或能够独立进行各类创作,并主动大胆的表现自己。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引导,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让自己的课堂吸引学生,让自己思维的火花去燃烧学生,即使有所差异也没有关系,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我们应对学生的个体性、独立性给与引导和尊重。 学生一旦从创造中得到快乐,兴趣会向更高更广的深层次拓进,他就产生一种为增加快乐或获得更高级的体验而追求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渴望,因此,作为教师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一味的追求良好的课堂秩序,而不允许学生做些调皮的事情,太保守的教育只会埋没学生的艺术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