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号线北延段[施工8标]补勘方案.doc_第1页
八号线北延段[施工8标]补勘方案.doc_第2页
八号线北延段[施工8标]补勘方案.doc_第3页
八号线北延段[施工8标]补勘方案.doc_第4页
八号线北延段[施工8标]补勘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段施工8标土建工程 地质补勘方案第一章 项目部人员组成我公司拟成立“广州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段施工8标土建工程岩土工程补勘勘察项目部”,项目经理由陶明顺工程师担任,项目总工程师由黄以光高级工程师担任,技术负责由孙雄兵、张新同工程师担任,其它人员组成为测量人员3人,岩土测试人员3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6人,钻机机长8人,协调人员1人,各类技术工人30人。拟用于本工程勘察人员情况一览表 表1姓名职称职务任务联系电话陶明顺地质 工程师项目经理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全面管以光地质 高级工程师项目总工负责整个项目技术管理孙维兵环境 工程师技术负责协助项目经理进行技术管理张新同钻探 工程师技术负责协助总工进行技术管理郑义军水工环 助工现场技术负责协助技术负责进行技术管佐伟水工环 助工技术编录、协调现场技术编录工磊水工环 助工技术编录、质量检查现场技术编录工文君水工环 助工技术编录、安全文明现场技术编录工良焱水工环 助工技术编录现场技术编录工盛龙水工环 助工技术编录现场技术编录工必幼测量 工程师测量负责人负责管理项目测绘工国忠试验测试 工程师试验负责人协助试验负责人管理工光飞钻探 高级工钻探机长项目钻探工作邓建新钻探 中级工钻探机长项目钻探工作朱国辉钻探 中级工钻探机长项目钻探工作杨坤云钻探 中级工钻探机长项目钻探工作刘跃兵钻探 中级工钻探机长项目钻探工作周明堂钻探 中级工钻探机长项目钻探工作注:后附项目组织结构图及说明。1.1 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资历表1、项目经理姓 名陶明顺性 别男年 龄46技术职称工程师最终学历本科毕业院校、专业及时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及找矿专业、1987年现任职务项目经理拟在本项目中担任的职务项目经理时 间近期工作简历2009年1月-4月广州白云机场扩建工程第三跑道(项目经理)2009年4月-7月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项目经理)2009年7月-10月惠莞深城际轨道定测钻探(项目经理)2009年10月-12月广州至乐昌高速公路A1合同段初勘(项目经理)2010年1月-3月广州市轨道交通13号线初勘(项目经理)2010年3月-6月东莞轨道交通R2线详堪(项目经理)2010年6月-9月广州南东城市轨道交通修理组装基地项目(项目经理)2010年9月-12月观园国际花园超前钻探(项目经理)2011年1月-4月辽宁盘锦港荣兴港区油4、5号泊位工程(项目经理)2011年4月-7月中铁十六局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4标(项目经理)2011年7月-12月广州市监狱项目勘察设计(项目经理)2012年1月-4月玉兰大道市政及配套工程岩土勘察(项目经理)2012年4月-7月三水汇金恒天项目勘察(项目经理)2012年7月-12月广州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段(项目经理)2、总工程师姓 名黄以光性 别男年 龄48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最终学历本科毕业院校、专业及时间成都地质学院、地质矿产勘查、1989年6月现任职务总工程师拟在本项目中担任的职务总工时 间近期工作简历2009年1月-5月生态园5号路道路市政工程勘察(项目总工)2009年5月-8月西城客运专线工程地质钻探(项目总工)2009年8月-12月惠莞深城际轨道定测钻探(项目总工)2010年1月-3月广州市轨道交通13号线初勘(项目总工)2010年3月-6月东莞轨道交通R2线详堪(项目总工)2010年6月-12月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工程(项目总工)2011年1月-4月辽宁盘锦港荣兴港区油4、5号泊位工程(项目总工)2011年4月-7月中铁十六局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4标(项目总工)2011年7月-12月广州市监狱项目勘察设计(项目总工)2012年1月-5月永和广惠高速以南地块平整勘查工程(项目总工)2012年5月-10月海口西海岸海豚湾人工岛项目工程(项目总工)2012年10月-12月广州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段(项目总工)3、技术负责人姓 名孙雄兵性 别男年 龄35技术职称工程师最终学历本科毕业院校、专业及时间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2003年6月现任职务技术负责拟在本项目中担任的职务技术负责时 间近期工作简历2009年1月-4月广州白云机场扩建工程第三跑道(技术负责)2009年4月-7月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技术负责)2009年7月-10月惠莞深城际轨道定测钻探(技术负责)2009年10月-12月广州至乐昌高速公路A1合同段初勘(技术负责)2010年1月-3月广州市轨道交通13号线初勘(技术负责)2010年3月-6月东莞轨道交通R2线详堪(技术负责)2010年6月-9月广州南东城市轨道交通修理组装基地项目(技术负责)2010年9月-12月观园国际花园超前钻探(技术负责)2011年1月-4月辽宁盘锦港荣兴港区油4、5号泊位工程(技术负责)2011年4月-7月中铁十六局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4标(技术负责)2011年7月-12月广州市监狱项目勘察设计(技术负责)2012年1月-4月玉兰大道市政及配套工程岩土勘察(技术负责)2012年4月-7月三水汇金恒天项目勘察(技术负责)2012年7月-12月广州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段(技术负责)姓 名张新同性 别男年 龄42技术职称工程师最终学历本科毕业院校、专业及时间长春地质学院、钻探工程、1989年6月现任职务技术负责拟在本项目中担任的职务技术时 间近期工作简历2009年1月-5月生态园5号路道路市政工程勘察(技术负责)2009年5月-8月岭南新世界家园四区超前钻工程(技术负责)2010年1月-3月广州白云新城万达广场勘测(技术负责)2010年6月-12月广州至清远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勘察(技术负责)2011年1月-4月肇庆市锦绣山河勘察(技术负责)2011年4月-7月中铁十六局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4标(项目技术)2012年1月-5月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工程(技术负责)2012年10月-12月南沙滨海花园四期一区详堪(技术负责)第二章 组织管理机构2.1 机构设置为了高速度、高质量如期完成该项勘察任务,公司研究决定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图(如下图示)。项目经理生产负责技术负责施工部协调部质检部技术部钻探组原位测试组质检组安检组水文组地质编录组资料整编组物探组水文勘察组报告编写组物测组安检组后勤组2.2 组织管理机构图文字详述现场设项目经理部一个,人员机构包括:1、 项目经理:陶明顺,根据项目授权范围、时间和内容,对项目自开工到竣工验收,实施全过程、全面管理。2、 项目总工:黄以光,本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负管理责任,负责项目部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参与项目质量进度计划的编制及具体实施,协助项目经理贯彻执行公司质量体系文件。3、 技术负责:孙雄兵,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负管理责任,负责项目部技术工作,参与项目质量进度计划的编制及具体实施,协助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贯彻执行公司质量体系文件。4、 技术负责:张新同,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负管理责任,负责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参与项目质量进度计划的编制及具体实施,协助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贯彻执行公司质量体系文件。5、 项目经理部下设施工部、协调部、技术部和质检部,其中:5.1施工部:部门负责人郑义军,负责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及测量施工。5.2协调部:部门负责人廖佐伟,负责与道路、交通、市政、绿化等部门及当地居民进行协调,保证勘察工作顺利进行。5.3技术部:部门负责人郑义军,负责现场技术管理和质量检验工作。5.4质检部:部门负责人张磊,负责监督检查施工质量及对野外资料整理情况进行抽查,同时对安全施工状况进行巡检。5.5安全及文明施工部:部门负责人张文君,负责整个项目的生产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施工部下设安钻探组、原位测试组、物测组和水文组、安检组和后勤组,各组组长对本组的施工质量、工期及安全负责;质检部下设质检组、安检组、测量组,各组组长对本组的职责进行负责;技术部下设地质编录组、资料整编组、物探组及水文勘察组和报告编写组。第三章 机械设备拟投入本合同的主要技术装备包括测量仪器、钻机、土工试验设备、办公设备等。拟投入的主要勘察机械、试验、检测设备表序号机械或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类别制造年份生产能力备注1DPP-100工程液压钻机XY-10010台钻探类2011新购钻100m,取完全非扰动土样自有11地下管线探测仪RD400PXL-2/PDL-21台工程物探类2008能探测5m深度内的各种管线自有12静三轴剪切仪TSZ30-2 3台土工试验类2008可全自动测定土的剪切强度自有13高压固结仪及记录装置(52kg)TS-342TS-606-306台土工试验类2008测定土压缩特性及前期固结压力自有14高压全自动固结仪(32kg)KTG-9820台土工试验类2008测定土压缩特性及前期固结压力自有15低压全自动固结仪(8kg)KTG-9830台土工试验类2008可完成16kg以下土的压缩与固结自有16中压固结仪(16kg)WT-1B型10台土工试验类200817气压固结仪常规固结仪QGY-2型34联107台土工试验类2008可完成常规土的压缩固结自有18电动剪切仪DJY-4型6台土工试验类2008可完成常规土的剪切强度自有19电子天平PE-3600型BL-6103台土工试验类2008测定土的容重等自有20GPS全球定位系统POINT 2100As1台测量类2010测定孔位自有25照相机三星4部野外资料类2012见证取样、地质调查自有27笔记本电脑IBM3台野外2011野外资料整理自有28打印机Canon BJCi65001台内业2011报告编写、出图自有31现场指挥长安6331B1辆交通类20101现场指挥用自有第四章 工程补充勘察施工方案4.1 序言4.1.1 工程概况广州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段【施工8标】包括石井站、石井站亭岗站区间和亭岗站, 本施工标段南起于石井大道与石沙路交汇处,建石井站,沿迎石沙路往北,终于亭石北路与石沙路路口南侧,建亭岗站,北接白云湖站。起止里程约为(Y)ZDK27+025.600Y(Z)DK29+028.000、全长约2.0074Km。石井站及亭岗站为明挖车站。石井站亭岗站区间为盾构区间,包含3段盾构隧道、2个联络通道。4.1.2 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1)气象、水文根据广州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的广州市志第二卷,广州市受季风环流所控制,冬季处于极地大陆高压的东南缘,常吹偏北风,且恰在冷暖气团交绥地带,气象要素变化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及南海低压槽的影响,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的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因而摆脱了回归干燥带及信风带的影响,而表现出季风气候的特色。受低纬海洋湿润气流的调节,夏季不像中国内陆长江流域一些盆地那样酷热。广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四季树木常绿,花果常香,鱼虾常鲜。但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和低温阴雨也常出现。广州市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都在4237以上,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总量与日照时数均充足。广州市年总辐射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总辐射量为44005000兆焦耳平方米年。广州市各地日照时数基本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但广州市区成为全市的日照相对低值区,因为市区的大气污染较严重,霾、雾、烟、尘较多,降低了日照时数,全年日照总数为17701940小时。广州市地处低纬,终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其分布为南高北低,各地平均气温差别不大。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2.913.5,极端最低气温达2.6,出现在从化(1963年1月16日)。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8.428.7。极端最高气温38.7,出现在广州(1953年8月12日)。广州市年降水量在16121909毫米之间,地区分布为北多南少,丘陵多于平原。广州市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匀,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年雨量的80以上,其中前汛期(46月)占年雨量的4050,后汛期(79月)占年雨量的3040。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少雨季节,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20左右。广州市降水量虽然丰沛,但很不稳定,年际变化大。最多雨年和最少雨年降雨量相差两倍多。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境内河流纵横,属南方丰水地区。自然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降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补给来源。全市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47亿立方米;来自上游西、北、东江的过境客水流入市域河网水道共有1245亿立方米年。(2)地形、地貌勘察范围内为珠江三角洲冲洪积平原地貌,地形较为平坦,经人工改造,地表有一定起伏,地面标高约58m。 (3)地层岩性广州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段【施工8标】的地层有新生界第四系地层、上古生界石炭系地层,现由新到老简述如下:a、第四系(Q)第四系包括全新统(Q4)和全新统、上更新统(Q3+4),其下缺失中更新统和下更新统,全新统由人工填土(Q4ml)组成,上更新统(Q3+4al+pl)冲积洪积砂层、土层以及残积土层。b、石炭系上中统 壶天群(C2+3ht)为石炭系中分布最广的地层,岩溶发育。岩性:灰黑、黑色炭质灰岩、炭质页岩;浅灰白色至肉红色,厚层状,微晶质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偶见有燧石条带。(4)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本标段西侧分布有排水渠,东侧约10m处分布多处鱼塘。水渠与石井河有水力联系,并最终汇入珠江。地表水体的设计洪水位、冲刷特征见广州市十二五规划线网防洪排涝研究报告。地下水类型:标段范围内的地下水按赋存方式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层状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三两种类型。1)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中,其含水性能与砂的形状、大小、颗粒级配及粘粒含量等有密切关系。2)岩溶、溶洞裂隙水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石炭系壶天群灰岩中,溶蚀裂隙和溶洞发育,水量中等丰富,具承压性。不均匀发育的溶洞是主要的储水空间,同时,溶蚀裂隙和裂隙既是储水空间,也是导水通道。标标段部分结构底板部分直接覆盖于灰岩之上,部分底部砂层与灰岩有直接水力联系,基坑施工时发生岩溶水突涌的风险大。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变化主要受气候的控制,每年49月份为雨季,大气降水丰沛,是地下水的补给期,其水位会明显上升,而10月次年3月为地下水的消耗期,地下水位随之下降,年变化幅度2.003.00m,同时在地表水道附近地下水亦会随珠江潮汐水位涨落而起伏变化。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勘察范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其中大气降雨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每年49月份是地下水的补给期,10月次年3月为地下水消耗期和排泄期。本勘察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位受季节的影响明显。排泄主要表现为大气蒸发,地下水位受季节的影响明显。石灰岩岩溶裂隙水主要靠第四系孔隙水的垂直入渗和侧向补给。地下水总的流向是从北东往南西流动,以泉、渗流等形式或向邻近河谷排泄,或消耗于大气蒸发、植物蒸腾及人工开采。4.1.3 场地条件广州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段【施工8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南起于石井大道与石沙路交汇处,沿迎石沙路往北,终于亭石北路与石沙路路口南侧,该区域主要为服装、鞋、农产品批发市场,附近物流公司多,车车流量大,线路经过区域经为主要的干线通道,地下管网又复杂,现场条件复杂。施工时要与当地有关部分共同协商,制定交通疏解方案,加强现场管理。4.1.4 补充勘察目的、任务根据有关规范及拟建物性质、场地条件,初勘及详勘所取得的成果,确定本次补充勘察技术要求如下:(1)补充查明不良地质作用(采空区、岩溶、地裂缝、地面沉降、有害气体)的特征、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治理方案的建议(重点岩溶)。(2)补充查明场地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年代、成因、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能力,提出天然地基、地基处理或桩基等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构)筑物、路基等,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特别查明详勘未钻孔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3)补充分析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和可挖性,提出对地下工程不利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的建议,提供基坑支护、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4)补充分析边坡的稳定性,提供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提出边坡治理的工程措施建议。(5)补充查明对工程有影响的地表水体的分布、水位、水深、水质、防渗措施、淤积物分布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等,分析地表水体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6)补充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场地的地下水类型、水位、水质、岩土渗透系数、地下水位变化幅度等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提出地下水控制措施的建议。4.1.5 勘察工作依据规范(1)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6)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7)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8)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9)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0)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12)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J339-2004);(13)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范(TB10038-2012,J126-2012);(14)行业标准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范(TB10027-2012,J126-2012);(15)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10,J340-2010);(16)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J261-2003);(17)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8)行业标准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2011);(19)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20)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21)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2)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23)广州市标准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2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25)现行国家或行业其它规范、规程或参考书。4.2 补充勘察方法4.2.1 补充勘察方法1、钻探采用XY-100型台钻钻机进行施工,水位以上采用薄壁洛阳铲冲击钻进,水位以下采用岩芯管泥浆钻进。水位以上岩芯采取率为100;水位以下砂性土岩芯采取率不小于75%,粉土、粘性土不小于90%。2、取原状土样粉土、粉质粘土采用厚壁取土器锤击取样;当土中含钙质结核较多且微胶结,取样器无法取样时,采用岩芯管取样。第四系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带的钻孔直径不少于110mm,中微风化带基岩不少于91mm,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变径,及时报告甲方,待确认后再实施。软土用薄壁取土器取样,岩石样品的长度考虑满足力学试验的要求,每组不少于60cm。3、标准贯入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判断液化等;4、土工试验 根据本场地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室内试验。 一般物性指标试验:测定土的一般物理性质指标,提供比重、天然含水量、重力密度、孔隙比以及粘性土的液限、塑限、砂土的颗料级配等物理性指标,用来判定土的一般物理性质。 固结试验:用来判定土的压缩性,测定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压缩系数等变形参数。 直剪试验(包括直剪快剪、直剪固结快剪),测定土层的直接剪切强度指标,判定地基土的抗剪强度。4.2.2 补充勘察工作量布置1、 勘探点间距及深度严格执行上述规范及相关规范的勘察要求,勘探点在详勘的基础上对地质条件存在施工问题地段进行加密,详细的布孔方案见本文4.3.2章节。一般性孔深:在松散地层中,在隧道结构底板下不宜小于10m,在强风化、全风化带中,应在隧道结构底板下不宜小于8m;在微风化及中风化岩石地层中,孔深应进入底板以下连续3m的微风化岩或5m中风化岩。技术孔孔深:在松散地层、全风化带、强风化带中,应在隧道结构底板下不宜小于20m;在微风化及中风化岩石地层中,孔深应进入底板下连续6m微风化岩或连续10m中风化岩。技术孔占总孔数不小于2/3。2、 工作方法采取工程钻探、目力鉴别、取样、水样、标准贯入试验、水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分析,综合评价。在工作量的布置中,遵循以最优的工作量达到最大效益的原则。4.2.3勘察范围及勘察原则广州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段【施工8标】包括石井站、石井亭岗区间、亭岗站。勘察原则上应根据现场实际勘察需要,确保本段勘察工程安全、优质和按期完成。(1)野外测量、岩土工程勘察取样及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建立可靠的信息化勘察施工管理体系。(2)采取一系列环保、环卫、交通组织措施,保证市容卫生、河道及周边环境清洁和正常交通,尽量减少对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生产。(3)力争勘察施工工艺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原则。4.2.4勘察阶段本次勘察分为补勘阶段,提交补勘报告。4.3补充勘察阶段技术方案4.3.1 勘察前准备1、资料储备准备工作1)、在勘察实施前,由招标人、勘察人、勘察监理人、技术咨询协调人等一起对勘察布孔方案进行研究,并在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落实,形成实施方案后进行勘察。2)、工程开工前由负责项目总工向所有专业组技术负责人进行总体工程技术交底,详细说明工作任务、目标、工作总要求等。3)、在施工前进行定点放孔,每孔孔位严格用坐标控制。4)、各单孔或单项工作开始前由专业技术负责人向所有人员进行单孔(单项工程)技术交底,详细说明工作内容、方法、应完成的工作量、应取得的参数及注意事项等。5)、设备、设施和工作环境的配置、使用等按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相关规定执行,保证过程能力。6)、现场施工按照质量策划文件、作业指导书、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进行;按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及时做好各种记录;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规定做好各种产品的标识工作,填写相应的可追溯性记录;7)、特殊过程制定作业文件并按照相关作业文件要求进行控制。8)、勘察工作前收集详勘资料,收集设计提供的设计文件。4.3.2勘察技术方案1、石井站补勘1)、石井站概况八号线北延段工程(文化公园至白云湖)石井站南接小坪站,北连亭岗站。车站位于石井大道与石沙路交互路口处,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CK27+110.000,设计起终点里程为CK27+025.60 CK27+255.60。车站为地下两层140米岛式站台车站,全长230米,标准段宽为20.1米,车站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617米,采用明挖法施工。2)、石井站初、详勘情况根据现有地质勘查资料(初勘、详勘),主体结构钻孔布点间距为15m20m左右,全部施钻;附属结构周围布设有钻孔,但大部分未施钻。根据现有地质勘查资料(初勘、详勘)石井站的地层主要有:填土层,冲洪积砂层粉细砂、中粗砂,冲洪积粘土层、,河湖相淤积层淤泥质粘土,残积土、,石炭系上统微风化灰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车站溶洞发育,见溶率达36%。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为:中等液化的粉细砂;软塑状的淤泥质粘土、粉质黏土;发育强烈的溶洞。3)、存在的地质问题1、车站的附属结构无钻孔控制,无法了解车站附属结构区域的地质情况,无法了解附属结构区域液化砂土、软土及溶土洞分发育情况。2、该车站溶洞发育,车站主体结构布孔间距为1520m,无法清晰的反映溶洞发育的规模及走向,对溶洞的处理带来困难,且基坑发育的溶洞目前的钻孔无法完全控制。3、该车站主体结构采用连续墙支护,勘察钻孔间距较大,不能较好的揭示连续墙槽段地质情况,由地质断面可见多处连续必须穿过或置于溶洞顶板上,原先的初勘及详勘资料无法很好的揭露联络通道每个连续墙槽段部位的地层情况,不排除施工中连续墙槽段下存在未探明的土洞及溶洞,不管存在的溶土洞规模是大是小,对连续墙施工的危害是很大。4)、补勘范围及补勘目的a、补勘范围车站附属结构;车站基坑;车站连续墙各个槽段。考虑目前现有施工条件,本阶段暂缓对溶洞处理及连续墙槽段的补勘。b、补勘目的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附属结构的岩土层情况;查明车站土洞、溶洞及其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布、连通性及其特征,为施工提供更详细的岩土资料,确保施工安全。4)、我司拟增加的补勘孔位a、车站附属结构在详勘期间对车站附属结构进行了布孔,但由于各种原因未施钻,补勘孔位按照详勘的孔位,不作调整,在补勘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再加布钻孔。钻探技术要求按详勘要求执行。详勘未钻有13个,对应的补勘编号为BK-SJ-0113。(见下表2)b、车站基坑根据地下线性工程溶土洞处理原则,对需要处理的溶(土)洞、溶蚀槽采用压力注浆的方法进行充填处理;采用水泥浆进行注浆充填。注浆处理前,先进行溶(土)洞、溶蚀槽平面范围的试探测,尽可能摸清其规模。在原先勘查情况基础上,作以下的处理:(1)以揭示到溶(土)洞的钻孔为基准点加密钻孔补勘,间隔2.0m向四周扩散,探测孔可兼做注浆孔进行注浆充填。(2)加密补勘钻孔的深度为到隧道底部5m,加密扩散范围到未发现溶(土)洞或超过需要处理范围为止。(3)补勘钻孔深度的确定原则为:穿过溶洞至底板至完整微风化岩5m。本次车站补勘布置5个钻孔,对应的补勘编号为BK-SJ-1418。(见下表2)c、车站连续墙由于车站地层较为软弱,强透水性,联络通道连续墙施工深度较深,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溶土洞。为了确保连续墙施工的安全,建议在原先勘查情况基础上,作以下的处理:(1)对连续墙每个施工槽段进行钻孔补勘,对槽段上或周边有钻探过的可不进行补勘,直接套用原先钻孔信息。(2)对补勘过程中发现有溶(土)洞的钻孔位置,继续进行2m*2m的探孔,探查溶洞的边界,探查范围至连续墙外边线3m为止(即按溶洞处理程序处理)。(3)补勘钻孔深度的确定原则为:钻孔深度为进入不透水层0.5m; 如遇断裂、洞穴及溶洞等,要求加深钻孔,穿过断裂、洞穴及溶洞进入底板1米。补勘钻孔布置图见“附图1:石井站补勘钻孔布置图” 。补勘钻孔布置见下表。石井站补勘钻孔坐标一览表 表2序号勘探孔编号坐标设计孔深(m)备注X(m)Y(m)1BK-SJ-0138539.5534160.1528.00 详勘未钻孔2BK-SJ-0238538.9234146.1728.00 详勘未钻孔3BK-SJ-0338610.634053.9628.00 详勘未钻孔4BK-SJ-0438618.8134041.4128.00 详勘未钻孔5BK-SJ-0538641.9834007.128.00 详勘未钻孔6BK-SJ-0638640.9933990.0728.00 详勘未钻孔7BK-SJ-0738655.9133982.1528.00 详勘未钻孔8BK-SJ-0838588.8234202.1128.00 详勘未钻孔9BK-SJ-0938597.0334189.5628.00 详勘未钻孔10BK-SJ-1038605.2434177.0128.00 详勘未钻孔11BK-SJ-1138665.4234107.1628.00 详勘未钻孔12BK-SJ-1238671.1234092.9728.00 详勘未钻孔13BK-SJ-1338679.3434080.4128.00 详勘未钻孔14BK-SJ-1438563.5234172.6428.00 溶洞加布孔15BK-SJ-1538613.634091.9428.00 溶洞加布孔16BK-SJ-1638630.3434070.2828.00 溶洞加布孔17BK-SJ-1738645.4834046.1528.00 溶洞加布孔18BK-SJ-1838667.3334017.828.00 溶洞加布孔2、石井站亭岗站区间补勘1)、石井站亭岗站区间概况八号线北延段工程(文化公园至白云湖)石井站亭岗站区间南端接石井站,北接亭岗站。沿石沙路,由南向北,设计起终点里程为Y(Z)DK27+250.600 Y(Z)DK28+794.400。全长1543.4米,洞径6.0米,隧道顶板埋深1012米,底板埋深1618m,采用盾构法施工,包含3段盾构隧道、2个联络通道。2)、石井站亭岗站区间业主委托勘察情况根据现有地质勘查资料(初勘、详勘),钻孔布点间距为25m30m左右。隧道将穿越的地层主要有:冲洪积粉细砂、中粗砂、砾砂,冲洪积土层、,淤积的淤泥质粘土、红层残积土、,炭质灰岩及灰岩残积土、,石炭系上中统灰岩、炭质灰岩、炭质页岩、砂岩强风化、,灰岩微风化。岩面起伏大,岩相变化,风化程度不均匀,隧道穿越区域发育有断层。该区间溶土洞发育,见溶率13.4%,洞体高度高达8.00m,最小0.20m,埋藏深度一般1520m,大部分呈半充填状态,充填物为流塑状粉质粘土,局部为松散砂土。大部分溶洞位于隧道底部,部分位于隧道中。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为:液化的粉细砂;流塑、软塑状的淤泥质粘土、粉质黏土;发育强烈的溶洞;发育的断层;岩面起伏大,岩相变化大。3)、存在的地质问题根据地质纵断面,对隧道盾进影响较大的主要为溶土洞、断层及岩面岩性变化大,液化砂土及软土主要位于隧道内或隧道顶部,对盾构影响不大。1、区间地层由于溶蚀作用造成岩面起伏变化大,岩土层交界面附近发育土洞,岩层表层和上部溶沟、溶槽、溶隙及溶洞等发育强烈,岩溶及土洞发育规律性差,呈无序状态,其形态特征、规模和分布范围难以确定。岩溶和土洞共同作用和不断发展可造成地面发生塌陷,在外部条件和人为活动作用下能加剧地面塌陷发生,具长期性、不可预见性、随机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其危害性大。岩溶、土洞及地面塌陷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影响很大,影响隧道施工、轨道交通运行及地面设施安全性。区间溶土洞发育,洞体高度高达8.00m,埋藏深度一般1218m,大部分呈半充填状态,充填物为流塑状粉质粘土,局部为松散砂土。虽然沿线揭露土洞发育数量不多,但场地具备土洞形成条件,同时受施工影响还会加速土洞发展速度,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很不利;对隧道盾构掘进影响较大,可能造成地面沉陷、盾构机具塌落等工程事故。2、该区间共有3条断层穿越隧道,其中仅DK28+145处断层对隧道盾构存在危险,详勘期间在断层两侧布设有钻孔,但间距较大,为防治断层存在硅化岩、涌水等现象,需进一步查明断层的发育情况。3、 区间局部岩面变化大,特别是左线ZDK28+100处,相差极大。目前勘察的钻孔间距过大,无法清晰的反映该处的岩面发育程度。4、该区间2个联络通道采用连续墙支护,勘察钻孔间距较大,原先的初勘及详勘资料无法很好的揭露联络通道每个连续墙槽段部位的地层情况,不排除施工中连续墙槽段下存在未探明的土洞及溶洞,不管存在的溶土洞规模是大是小,对连续墙施工的危害是很大。4)、补勘范围及补勘目的a、补勘范围整个区间。考虑目前现有施工条件,本阶段暂缓对溶洞处理及联络通道连续墙槽段的补勘。b、 补勘目的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区间隧道及联络通道连续墙土洞、溶洞其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布、连通性及其特征,为施工提供更详细的岩土资料,确保施工安全。5)、我司拟增加的补勘孔位a、 DK28+145断层在断层左右线各布2个钻孔。b、 岩面波动大区段在ZDK28+100处布1个钻孔。c、 区间溶洞探查根据提供的详勘地质断面,可见大部区间隧道为半岩半土或位于岩面上,部分区间详勘布孔间距较大,岩溶发育又存在不规律性,部分区间隧道可能发育溶洞,为保证施工安全,共布置40个孔。补勘钻孔布置图见“附表2:石井站亭岗站区间补勘钻孔布置图” 。补勘钻孔布置见下表。石井站亭岗站区间补勘钻孔坐标一览表 表3序号勘探孔编号坐标设计孔深(m)备注X(m)Y(m)1BK-ST-0138696.0933995.0330.00 溶洞加布孔2BK-ST-0238685.6933959.8730.00 溶洞加布孔3BK-ST-0338701.1133935.7130.00 溶洞加布孔4BK-ST-0438745.0533920.7730.00 溶洞加布孔5BK-ST-0538757.2333902.8130.00 溶洞加布孔6BK-ST-0638757.733851.6130.00 溶洞加布孔7BK-ST-0738799.433845.6830.00 溶洞加布孔8BK-ST-0838864.4533766.5830.00 溶洞加布孔9BK-ST-0938881.7833743.4430.00 溶洞加布孔10BK-ST-1038868.933713.5630.00 溶洞加布孔11BK-ST-1138980.3533575.9230.00 溶洞加布孔12BK-ST-1238964.7233554.9330.00 溶洞加布孔13BK-ST-1339035.1533400.2730.00 溶洞加布孔14BK-ST-1439047.9933370.6230.00 溶洞加布孔15BK-ST-1539073.1633315.7630.00 溶洞加布孔16BK-ST-1639109.3933253.0730.00 溶洞加布孔17BK-ST-1739120.1233248.8630.00 溶洞加布孔18BK-ST-1839127.1733257.9830.00 溶洞加布孔19BK-ST-1939137.0833252.7330.00 溶洞加布孔20BK-ST-2039128.3433226.4830.00 溶洞加布孔21BK-ST-2139318.0533083.5130.00 溶洞加布孔22BK-ST-2239344.6633073.6530.00 溶洞加布孔23BK-ST-2339372.4533066.1330.00 溶洞加布孔24BK-ST-2439399.1433059.2330.00 溶洞加布孔25BK-ST-2539435.2633051.4130.00 溶洞加布孔26BK-ST-2639493.2433045.5630.00 溶洞加布孔27BK-ST-2739507.9833062.8730.00 溶洞加布孔28BK-ST-2839511.2533035.3930.00 溶洞加布孔29BK-ST-2939531.1433057.730.00 溶洞加布孔30BK-ST-3039536.4133029.4530.00 溶洞加布孔31BK-ST-3139556.2533052.0530.00 溶洞加布孔32BK-ST-3239557.0133025.5930.00 溶洞加布孔33BK-ST-3339583.2233045.930.00 溶洞加布孔34BK-ST-3439586.3433018.5430.00 溶洞加布孔35BK-ST-3539610.6833040.1330.00 溶洞加布孔36BK-ST-3639629.3333007.4830.00 溶洞加布孔37BK-ST-3739638.4433033.3730.00 溶洞加布孔38BK-ST-3839659.6832998.230.00 溶洞加布孔39BK-ST-3939666.0533018.8230.00 溶洞加布孔40BK-ST-4039687.8432989.9730.00 溶洞加布孔41BK-ST-4139692.2333018.330.00 溶洞加布孔42BK-ST-4239708.6132983.2730.00 溶洞加布孔43BK-ST-4339715.7133009.4930.00 溶洞加布孔3、亭岗站补勘1)、亭岗站概况八号线北延段工程(文化公园至白云湖)亭岗站南接石井站,北联白云湖站。车站位于亭石北路与石沙路路口南侧,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CK28+940.000,设计起终点里程为CK28+794.400 CK29+028.701。车站为地下两层140米岛式站台车站,全长234.3米,标准段宽为20.1米,车站基坑开挖深度为16.1017.02米,采用明挖法施工。2)、亭岗站业主委托勘察情况根据现有地质勘查资料(初勘、详勘),主体结构钻孔布点间距为15m20m左右,附属结构周围布设有钻孔,但大部分未施钻。根据现有地质勘查资料(初勘、详勘)亭岗站的主要地层有:粉细砂、中粗砂、砾砂,冲洪积土层、,淤泥质粘土,炭质灰岩及灰岩残积土、,石炭系上统微风化灰岩。根据该车站初详勘报告显示,粉细砂属中等液化土,分布范围不均一,厚度不均一。软土的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