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提问质量基本策略之探析.doc_第1页
提高提问质量基本策略之探析.doc_第2页
提高提问质量基本策略之探析.doc_第3页
提高提问质量基本策略之探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提问质量基本策略之探析成都经开区实验高级中学 范富强提问是复习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思维,强化巩固已有知识,发现并及时弥补知识的漏洞和缺陷。同时,也能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教学。因此,好的提问自然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的提问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呢?对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析和总结。1把握提问的时机1.1在课初有效提问一堂课中,如果头开得好,能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教学活动中。这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一节课的良好延伸奠定基础。开头好的标准之一就是提问,如在进行“渗透吸水原理”的复习时,以常见事物为例导入:假如有两块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马铃薯块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让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引入问题:如果把这两块马铃薯分别放入等量浓盐水和清水中浸泡15min,再取出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天平能否继续保持平衡?如果不能的话,是左盘下沉还是右盘下沉?你能否对此现象做出正确解释呢?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对同一种植物细胞的作用效果相同吗?如何设计相关实验来解决此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能迅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并展开相关讨论和交流。在限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详尽的梳理,并随机找几位同学对此问题进行逐一的剖析,其它同学及时做出补充,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同学们对这堂课的深入研究兴趣。1.2针对重难点提问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很多,有教师的讲解、师生共同探究或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加以解决等。在复习课中,通过对重难点的巧妙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教师点拨,师生共同讨论,再配以及时巩固训练,学生不仅可以留下深刻印象,还会学得轻松而富有情趣。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我就设计了以下问题: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与有丝分裂有何异同?通过类比,相关细胞分裂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再现,这时再加以点拨,学生就会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时可进一步提问: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不同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如何识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从细胞是否均等分裂和染色体行为方面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有何不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量变化的异同有哪些等。通过步步设疑、循循善诱,学生不断思考、相互讨论最终逐一攻破这些历来的“疑难杂症”,达到复习巩固的教学目标。1.3针对具体“病症”提问在备课时,教师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存在哪些知识缺陷或问题?能力提升存在什么障碍?这些就是学生的“病症”,也就是制约学生能力提升的“绊脚石”。针对学生“病症”的提问,要体现在“变”上,即“貌似神变”,让学生“误入圈套”,而后“恍然大悟”。这样要比正面讲解的效果好得多。如在复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大田里的油菜,在盛花期由于一场大雨影响了正常授粉,为防止减产采取的补救措施是?A喷施B肥 B追施N肥 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没有补救措施本节正在复习生长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很多学生立刻报出答案:C。然后经过分析,本题收获的是“油菜籽(种子)”而非“果实”,所以没有受精则没有补救措施。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历经“试错”、“纠错”、“悟错”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深刻。2控制提问的数量2.1提问不在多,要恰到好处,贵在精在教学中,如果处处设疑,一问接一问,随意问学生,学生的思维要么一直紧绷而疲劳,要么毫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问必须严格控制数量,如在复习“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CO2的固定”内容时,可以这样提问:CO2性质很不活泼,不能直接被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还原。那么,怎样才能让CO2活泼起来呢?这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忆、寻求、交流、探讨,经教师点拨,原来CO2必须首先与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就能被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还原。经过这样的提问,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作用。2.2提问要突出教学主线,紧扣重难点设计问题不能东拉西扯,要突出主线,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形成。因此,在设计问题前,一定要先梳理清主线,把握住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如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的复习中,首先应从试验材料豌豆入手,孟德尔为什么会选择豌豆作为试验材料?从选材入手,紧接着设问选取的豌豆该如何进行试验,试验过程如何设计?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带上遗传试验的流程,再进一步根据其中性状分离现象,提出细胞学原理是什么?并在此处把减数分裂过程整合进去,最终落实到从细胞学水平研究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学生通过回顾、阅读、相互探讨,最终发现等位基因的分离是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的。这种层层递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提问方略,可以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再设计一个交流思考,自由组合定律能否根据同样的方法进行复习呢?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标。3 . 变换提问的形式.1由浅入深,化难为易有的知识比较抽象、深奥,学生难以理解把握。教师不妨把知识转化为一系列小问题,化难为易。如在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若提出“如何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问题,学生就难以作答。我将其分解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在哪里?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是多少?流入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又有几个去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等小问题,减小了问题的难度,学生容易上手,核心问题也不攻自破。即先化整体为部分,再将部分合为整体,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该知识的脉络和系统,达到有效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益的目标。.2 学生教师主客互换在设问和答问这一矛盾中,设问为主,答问为客。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就不应是设问的垄断者。学生也可以设问,而且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即由学生提问,教师回答,从而实现师生提问与答问主客关系的相互转换,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和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仅有教师提问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惰性或定势。反客为主,欲答还问,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思辨中求得正确理解,比教师直接讲解更有价值。4.评价提问与答问切忌提问千篇一律,过于简单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只有两种公式化的评价:“你答对了”或“你答错了”。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回答作出分析,特别是没有对关键处进行点评,没有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指导,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评价应当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评价要求应不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不可褒奖太多,应有较高要求。如“我想你应该考虑更全面更深刻些”,“希望你在语言方面再简练一些”等。对中等生和差生,应采取鼓励性评价,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如“你考虑的思路正确,只不过马虎了一点”,“声音响亮是你的优点”等。这样评价既避免了千人一面的弊端,又有利于不同学生发展个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忌激励少,缺乏真情实感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回答是错的或不合教师的意图,老师常自觉不自觉地皱起眉头,表现出不耐烦或冷淡之状,并说“坐下吧!”这句话是部分教师常用的评语。正是这种不经意的表情,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原本活泼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可以说这就是教师的评价缺少热情、缺乏鼓励,吝啬使用鼓励性语言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既是就事论事,又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有效措施。所以课堂提问应当少批评、多鼓励。有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要好得多”,这说明鼓励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高中学生处于青年初期,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鼓励。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在欣赏、鼓励、接纳、关注自己,就会喜欢这位老师,认同老师的教学,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评价中,要善于应用鼓励,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如“你说得很有道理”、“对了,你很会看文章”、“你的见解很独到”等。学生回答不对,说不到要点或说不清楚,教师可以及时补充,不要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让学生品尝到教师对他的理解和宽容。因此,教师应多用鼓励性、欣赏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回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43教学评价不宜过于权威一些老师总是以绝对权威的姿态评价学生的答问,总觉得师道尊严不可更改。殊不知这种单向的评价观,却忽视了学生的自尊和主观能动性作用,结果是只会把学生训练成定向思维的机器,训练成没有自己思想的应声虫。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见解,老师也不能强求统一,而应巧用延时评价,避免矛盾的恶化。“延时评价”的实质是“有意识地隔离对现念产品的批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有时有些学生反应比较快或正常发言,对他们的发言不能急着过早地给予评价,以免对其他学生的思维造成定势。应留出充裕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让所有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畅所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