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加入WTO及直航之模拟分析.doc_第1页
两岸加入WTO及直航之模拟分析.doc_第2页
两岸加入WTO及直航之模拟分析.doc_第3页
两岸加入WTO及直航之模拟分析.doc_第4页
两岸加入WTO及直航之模拟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荿薇羂膆芅薆膄罿蚄薅袄芄薀薄羆肇蒆薃聿芃莂薂螈肅芈薂袀芁薆蚁羃肄蒂蚀肅艿莈虿螅肂莄蚈羇莇芀蚇聿膀蕿蚆蝿莆蒅蚆袁腿莁蚅羄莄芇螄肆膇薆螃螆羀蒂螂袈膅蒇螁肀羈莃螀螀芃艿螀袂肆薈蝿羄节蒄螈肇肅莀袇螆芀芆袆衿肃薅袅羁芈薁袄膃肁蒇袄袃莇莃蒀羅腿艿葿肈莅薇蒈螇膈蒃薈袀莃荿薇羂膆芅薆膄罿蚄薅袄芄薀薄羆肇蒆薃聿芃莂薂螈肅芈薂袀芁薆蚁羃肄蒂蚀肅艿莈虿螅肂莄蚈羇莇芀蚇聿膀蕿蚆蝿莆蒅蚆袁腿莁蚅羄莄芇螄肆膇薆螃螆羀蒂螂袈膅蒇螁肀羈莃螀螀芃艿螀袂肆薈蝿羄节蒄螈肇肅莀袇螆芀芆袆衿肃薅袅羁芈薁袄膃肁蒇袄袃莇莃蒀羅腿艿葿肈莅薇蒈螇膈蒃薈袀莃荿薇羂膆芅薆膄罿蚄薅袄芄薀薄羆肇蒆薃聿芃莂薂螈肅芈薂袀芁薆蚁羃肄蒂蚀肅艿莈虿螅肂莄蚈羇莇芀蚇聿膀蕿蚆蝿莆蒅蚆袁腿莁蚅羄莄芇螄肆膇薆螃螆羀蒂螂袈膅蒇螁肀羈莃螀螀芃艿螀袂肆薈蝿羄节蒄螈肇肅莀袇螆芀芆袆衿肃薅袅羁芈薁袄膃肁蒇袄袃莇莃蒀羅腿艿葿肈莅薇蒈螇膈蒃薈袀莃荿薇羂膆芅薆膄罿蚄薅袄芄薀薄羆肇蒆薃聿芃莂薂螈肅芈薂袀芁薆蚁羃肄蒂蚀肅 第五章 兩岸加入WTO及直航之模擬分析第一節 序 言近年來兩岸對外貿易成長快速,台灣和大陸分別成為全球第14和第11大貿易國(見表2.5.1)。貿易額分別高達2,152億美元和3,293億美元,合計5,445億美元,可成為全球排名第6的貿易大國。若再加上香港貿易總額3,585億美元,合計9,030億美元,貿易額占全球的8.4,為全球僅次於美國和德國的第3貿易大國,是全球舉足輕重的主要貿易地區。因此兩岸未能加入WTO固使兩岸無法享受多邊談判帶來的好處,而WTO也因兩個世界貿易大國的未加入而使其組織有所缺憾。有鑑於此,兩岸為維護其長遠利益,順應國際情勢發展,皆提出申請加入此一國際組織,而WTO也樂意接受兩岸的申請。近年來兩岸經貿往來密切,臺灣總出口的1/4輸往大陸,且成為大陸10左右的進口來源。而臺灣來自大陸的進口也逐年增加;且兩岸在世界貿易舞台上,又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入WTO讓兩岸對外貿易進一步地開放,將影響臺灣和大陸的經濟。而直航為兩岸加入WTO後緊跟著來的一個議題,究竟對兩岸經濟影響如何,也是受人注意的一個問題。加入WTO意味著世界各國的貿易關係更加密切,對外出口增加,且也必須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短期內受保護的產業將受衝擊,長期則因資源的有效利用而使整體經濟獲益。因此加入WTO的影響有多大,是個各界關懷的問題,何況兩岸間的經貿關係,除了經濟層面外,還有國家安全的考量,且因兩岸的貿易和產業結構不同,因此受到的衝擊程度自有差異。要評估此一變化,就必須要有系統地加以探討和分析,方能對此錯綜複雜的關係,理出一個明確的衝擊效果。而兩岸直航為加入WTO後所面臨的問題,但其經濟效益究竟多大,眾說紛紜,因此也須加以探討。由於貿易自由化牽涉的範圍相當廣,不只貿易部門受影響,國內生產部門及資本和就業等生產因素市場亦受影響,故需一個能夠涵蓋多部門和多層市場的分析架構。為此本文採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法(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CGE),將各產業部門因開放所受的衝擊,以及為此而受益的好處,一一加以評估,然後再加合計,以得出加入WTO和兩岸直航對臺灣和大陸兩地區的影響。本文的進行,引用大量的貿易、產業、總體經濟及其他相關資料。臺灣部份主要來自我國政府出版的產業關聯和總體經濟相關資料,大陸及其他地區資料,主要來自最近美國普渡大學出版的全球貿易分析計畫(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為此本文在探討兩岸貿易自由化之際,亦兼顧兩岸加入WTO和兩岸直航對其他貿易夥伴的影響。第二節 文獻回顧有關GATT烏拉圭回合協議量化經濟效果的評估,當以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的研究最為典型,也最能夠將國際間貿易的互動,以及國內產業間的關聯性以及互動效果加以評估。烏拉圭回合協議經濟效果早期的研究文獻在周濟,王旭堂,彭素玲(1995)中,有相當完善的回顧與比較。其後Francois, McDonald & Nordstrom(1995)亦針對國際間學者以烏拉圭回合最終草案(final draft)所作的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加以整理、回顧與比較。在中國大陸以及台灣兩地,由於政府皆積極的以加入WTO為一重要之政策目標。因此,在1995年以後,兩地學者在此一方面的研究仍積極投入。一、關於台灣加入WTO方面有關台灣方面的研究,相對的較為活躍。Chou, Chu & Wang(1997)基本上採用一臺灣的單國14部門的模型以1992年為基準年,進行烏拉圭回合協議之政策效果分析。此一模型之最大特色在於將要素的流動性加以限制,而將模擬分為極短期、短期以及長期加以分析。另外,也在政策衝擊效果上,區分為單邊自由化的衝擊與多邊自由化的衝擊。而將單國模型中低估與他國關聯的效果加以部分的改善,此一研究所得出之結果顯示,臺灣在加入GATT,單邊自由化極短期、短期以及長期的GDP淨效果分別增加0.54%、0.73%、0.75%,而多邊自由化短期與長期GDP之淨效果分別為0.58%、10.9%。李秉正、尤湧強(1996)也是以臺灣單國模型進行分析,其所包含之產業部門共區分為29部門,而研究之目的則主要針對勞動市場的衝擊與因應而討論,在模擬中,本文只考慮量化最為容易的關稅調降問題而已,並沒有考慮非關稅障礙的問題。其亦依短期與中長期的假設分別在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的情況下討論加入WTO的效果,其研究結果顯示,在固定匯率下,關稅調降,短期將使臺灣之失業率上升0.74%,失業人口約49,417人,其中營造工程所受衝擊最大,失業率4.16%,失業人口18,876人。而在長期時,充分就業。但電子業就業增加20.11%,創造出62,002個就業機會,營造工程業受害最大,就業減少10.46%,42,472人需轉業。農畜業減少6.08%,52,474人必須轉業。在浮動匯率的假設下,關稅調降,短期臺灣失業率上升0.37%,24,967人失業,而長期時,充分就業,但電子業就業增63.7%,創造19,650人之就業機會,化工原料農則就農減縮6.40%,有1,126年必須轉業,農畜業縮減5.55%,47,898人必須轉業。汪義育、張新平、黃程貫以及陳坤銘(1996)也是以臺灣的單國模型進行分析,此一模型區分為14部門,主要之研究目的是在於評估我國入關後國際間勞工移動對國內經濟之影響,並且依據GATT/WTO之勞工規範檢討我國勞工相關法令,本文基本上假設固定規模報酬以及完全競爭市場,但在勞工的假設上面,一方面模擬在有名目工資率向下僵固下的政策效果,另一方面也模擬在設有名目工資率向下僵固下的效果,此一研究指出在工資有向下僵固的假設下,資本在部門間不能移動時,若關稅調降10%,將使我國之GNP下降2.11%,失業27萬人,其中低技術勞工20.2萬人,高技術勞工6.8萬人,而失業人口最多之部門是服務業,共有11.8萬人,農業次之3.3萬人。而在工資無向下僵的假設下,若資本在部門間可以流通,則(1)若全面調降關稅30%,我國GDP將上升0.1%,(2)在引進外勞17萬2千人時,可使GDP上升1.29%,GNP上升0.22%,但低技術勞工報酬下降0.64%,高技術勞工報酬下降0.71%,(3)當全面調降關稅30%,並引進17萬2千外勞時,我國GDP上升1.39%,GNP上升0.31%,低高技術勞工報酬都上升0.35%。周濟、王旭堂、彭素玲(1995)除了採用一個CGE模型外,亦採用一個總體計量模型將政策效果加以比較,CGE模型基本上和Chou, Chu & Wang(1997)所採之模型相同,但在模擬設計上則另外又區分為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的設計,而討論之內容偏重在產業結構的變化上,此一研究在不同假設下,我國進入GATT將使我國GDP上升0.06%到4.70%之間,而進出口在不同的假設下,則有相當大的差異,出口量從-0.20%到+21.31%之間,進口量則由+1.59%到+35.60之間。周濟、王旭堂、郭迺鋒(1995)一文則針對汽車業入關所受的衝擊加以探。模型中對汽車業市場結構區分為完全競爭與不完全競爭兩種假設,在完全競爭市場下,假設固定規模報酬,而在不完全競爭假設中則有遞增的規模報酬,此研究也採一個單國模型,其部門的區分共有19部門,在完全競爭、不完全競爭、進入障礙、無進入障礙,廠商合併與不合併等等不同的假設下,我國汽車業實質產量受入關影響之效果介於-25.19%到+2.45%之間。行政院經建會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4)的研究,是相對比較早的文獻,是採用8部門的臺灣單國模型以研究,此一研究針對1993年12月15日烏拉圭回合達成的最終協議對於農業、工業、服務業的規範有相當詳細之討論。而模擬分為三個時段,1995年、1996年2000年以及2001年2005年,來加以分析。在模擬中加入成長假設,使經濟體中之勞動、資本、總要素生產及出口的成長率進入模型中,使其能向前預測是一個半動態的模型。模擬中依照(1)不進入GATT,(2)不進GATT但依烏拉圭回合協議進行80%之自由化以及(3)進入GATT並完成規範等假設進行模擬,在不加入GATT但進行80%之自由化時,我國GDP上升5.01%,就業量增加1.736%,而加入GATT且100%完成規範之自由化時,GDP上升9.671%,就業量增加3.5%。經建會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2000),除對我國農業和工業進行評估外,並探討服務業開放對該行業及整體經濟的影響。服務業自由化可提升我國的經濟效益,此效益在於服務業自由化讓服務業管制減少有利國內企業的經營,故可提高國內生產毛額;而國外服務業的引進,不但可吸收新技術也可強化國內服務業的競爭力而提高我國服務業的出口。1996-2000年間,因全球WTO貿易自由化和我國持續進口開放政策,我國GDP因而每年平均增加0.74。2001-2005年間,我國不但入會且完成入會的大部份自由化承諾,GDP每年平均增加0.64。就個別部門而言,我國農業所受衝擊較大,入會後在進口開放的衝擊下,國內生產減少。工業部門則頗具競爭力,加入WTO的貿易自由化措施,讓該業的進出口和生產持續增加。服務業部門也因自由化而增加其進出口和生產,惟增加幅度略小於工業。二、關於大陸加入WTO方面接著我們就大陸加入WTO的CGE研究文獻作一簡單之討論與說明。Zhi Wang & Fan Zhai(1998)一文是由大陸學者王直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翟凡共同提出的一份研究報告。此文是以一個22部門12個代表性的家計單位所構成的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模型來進行政策分析的。其目的在探討大陸近些年來的自由化政策中關稅減讓對所得分配以及福利分配的影響。並且由於關稅收入的減少,政府應當採取何種的稅制改革來替代關稅,彌補關稅收入減少對政府財政收支的衝擊,進而就各種替代稅目可能對國內人民所得分配的影響加以評估。此文中,作者採用七種不同的替代稅率改革,即附加價值稅、能源稅、商業稅、消費稅、公司稅、家計所得稅以及定額轉移等。模擬結果顯示,當關稅減讓而不採任何替代稅時,國內吸收與產出的增幅最大。而採取任何替代稅時,都會使得效率、國內吸收(absorption)和產出的改善幅度降低。而當採取替代稅措施時,以累進的所得稅增加方式來抵減關稅收入的損失,其對生產效率產生的衝擊最小,且有利所得分配的改善。另外,若採定額轉移的減少來彌補關稅的損失時,雖使產出最有效率,但卻使所得分配更為惡化。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1998)所提出之報告包含了兩個模型。第一個模型是一個41生產部門10類家計單位的單國模型。此一模型將大陸特有的兩種貿易機制加以區分,即一般貿易機制與加工貿易機制。其亦同時區分普通生產活動與加工貿易生產活動。此一模型比較能夠掌握大陸經濟體系的特徵,主要用來評估不同的外貿與國內政策改革方案對大陸國內的經濟體系的影響。而報告中另外一個模型是一個包含了17個地區,18個生產部門的多地區多部門的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此一模型基本上是由王直依de Melo & Tarr(1992)的單國貿易模型加以擴展而成的多國模型。而在此研究中,模型分為不同時段,採動態遞推的方式求解不同時段之解值,使模型具有部分動態效果。其模型模擬的時段為西元1995年到2010年之間,此一模型的遞推動態主要是由生產要素的累積、生產率的變化來進行。在研究中,大陸加入WTO的自由化主要從四個方向來分析:(1)工業品關稅的減讓,(2)工業部門非關稅障礙的逐步取消,(3)農業貿易的自由化,(4)烏拉圭回合協議所包含之對紡織品與服裝的MFA配額的分階段取消。除基準年之解值外,模擬一共進行五個,分別就大陸不加入WTO、大陸加入WTO,並依以上四個方向進行分析。本文之模擬結果顯示,大陸加入WTO將會使大陸獲得巨大效率利益。單國模型中,加入WTO和不加入WTO相比,大陸的實質GDP將因加入WTO而上升1.53%,而對等變量衡量之福利在2005年也將上升1.2%。多地區模型則顯示,世界其他地區也將因中國大陸的加入WTO而獲利,尤其是已開發國家獲利較大。Yang & Zhong(1998)的研究,主要針對中國大陸紡織與成衣業在有烏拉圭回合協議之MFA配額取消,與沒有烏拉圭回合協議MFA 取消之情況下,對中國大陸整體經濟以及其紡織、成衣業之影響加以探討。此一研究所採的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是一個10地區10商品的GTAP模型。但在研究中,作者以1992年之GTAP模型投射(projection)到2005年。其投射主要以要素使用、GDP、人口成長之預測值以及其他外生變數之預測值代入模型之中求解2005年之基年解值。在投射之求解過程中,技術變動假設為內生,可以自動調節到可以產出所預測之GDP值為止。而此一內生求解的技術變動率再以外生變數的型態進入更進一步的政策模擬中,如此可以更清楚看出政策變化(或自由化)可能導致資源分配效率的直接效果。此一研究共有兩個基本模擬方案,以及另外一個附加方案。第一個方案將資料投射到2005年,並求解一個沒有政策變化的基準解。第二個方案則以2005年之基準加入大陸加入GATT之關稅減讓和農業自由化等政策變化,而進行求解。而在附加方案中,則將大陸在1992年到2005年經濟成長率之預測減低1/3,以評估在一個比較保守的經濟成長率估計下加入GATT的效果。模擬的結果顯示,從1992年到2005年間,大陸若沒有依烏拉圭協議進行自由化時,其GDP每年成長率為8.9%,而若依烏拉圭協議進行自由化時,其GDP 每年將可成長9.1%。而紡織品的產出在沒有自由化時,其每年成長率為5.3%,若自由化則可增為5.9%。成衣業之產出在沒有自由化時每年成長6.4%,但若自由化時,則可成長10.8%。若是將大陸經濟成長率的預測減低1/3時,則自由化後紡織業之每年成長率只及4.4%,而成衣業則為8.8%。Yang(1996)一文也採用了一個32種商品6個地區的GTAP模型,針對大陸自由化對其自身以及貿易對手國福利與結構的影響加以探討。此一文獻中之研究方法也如同前面Yang & Zhong(1998)之研究方法相同,以GDP的成長、要素的成長、MFA配額之成長等預測,放入GTAP 模型中投射2005年之解值以作為比較基礎。此文關心的是大陸以開發中國家進入WTO或以已開發國家進入WTO,對大陸以及全世界經濟結構影響之不同。該文首先進行三個模擬,第一個模擬假設以開發中國家加入自由化行列。第二個模擬假設以已開發國家加入自由化行列。第三個模擬假設以開發中國家自由化加深10%的關稅減讓。在模擬結果中發現,大陸以開發中國家加入或以已開發國家加入所造成的影響差距不大。在以開發中國家加入自由化時,大陸實質GDP將上升4.0%,而以已開發國家加入,則實質GDP上升4.4%。但若以開發中國家加深10%之關稅減讓進行自由化時,大陸實質GDP 將上升7.7%。此顯示目前大陸在關稅的扭曲上相當嚴重。此文在最後亦進行了一個大陸不加入烏拉圭回合協議,因而不能享受MFA配額放寬的利益時的模擬。此一模擬發覺大陸將因未能享受MFA放寬的利益而使實質GDP損失4.1%(較之於以開發中國家加入)。Bach, Martin & Stevens(1995)採用的模型一如Yang(1996)的模型,是屬GTAP模型。其進行之研究亦將人口成長、要素成長以及要素生產力之預測由1992年之模型投射到2005年作為比較基礎。但此一研究之特色在於其特別強調了個別關稅差異之訊息,以及加工出口區和其他關稅優惠之效果。本文共進行五個模擬方案:(1)在沒有烏拉圭回合協議,大陸亦沒有進一步自由化的情況下投射到2005年(此為基準解),(2)大陸依其加入GATT(GATT1994)之時刻表單方減讓,(3)大陸依其加入WTO(WTO1994)之時刻表單方減讓,(4)大陸不加入WTO下,其他各國自由化,並獲MFA配額之取消。而大陸和台灣則不能取消,(5)大陸加入WTO且世界全面自由化。模擬結果顯示,當大陸以GATT1994之減讓時刻表進行單方減讓時,大陸實質所得增加142.5億美元,台灣增加16億美元。而以WTO1994減讓時刻表進行單方減讓時,中國大陸實質所得上升219.3億美元,台灣則增加34億美元。而當大陸不加入WTO下,世界其他各國自由化將使大陸之實質所得上升102.4億美元,台灣之實質所得上升101.9億美元。若大陸加入WTO且世界全面自由化,大陸實質所得將增加472億美元,台灣則增加133億美元。三、關於兩岸加入WTO方面王直(1998)一文是以加入WTO對兩岸貿易關係的影響作為探討主題。研究中也採用一個14地區20個生產部門的CGE模型來進行分析。如同第二篇文獻之多國模型一樣,此一模型是以de Melo & Tarr(1992)之單國模型配合世界各國貿易流量之均衡而擴展成多國模型的。此一模型基本上是一個靜態模型。但為捕捉自由化的一些動態效果,王直在處理動態的過程上主要採取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即如上篇文獻的遞推動態的處理方式。將模型時段區分為數個單時段,再透過一些要素的累積、生產率參數的變化等等,將上一期的部分解值代入下一期的求解過程之中,使上下期產生連貫,而捕捉部分的動態效果。另一個方法則如本篇文獻中所採用的平穩動態分析(Steady-state dynamic)。此一分析方法是假設資本報酬率固定,而資本存量由模型內生決定。並假設各國的總資本存量在基期處於均衡的平穩狀態。自由化的結果使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將導致資本報酬的增加。但模型中因將資本報酬固定,故從動態的角度來看,此將吸引更高的投資率,累積更多的資本存量,直到資本的邊際生產率下降到其初始的水準,故資本報酬率回復原本的水準(故模型中資本報酬率固定,而資本存量內生增加)。此一研究中,王直分別依靜態和平穩動態之分析方式進行了兩個模擬方案。第一個方案模擬沒有大陸和台灣參與的情況下實施烏拉圭回合全球貿易自由化協議。而第二個方案則假設大陸和台灣都加入烏拉圭回合全球貿易自由化協議的進程。當採靜態分析,即不考慮資本累積之效果時,大陸和台灣加入世貿組織將使其以Hicks的對等變量衡量的福利分別增加86億美元(相當於大陸1995年GDP之1.2%),和12.5億美元(相當於台灣1995年GDP之0.5%)。而採平穩動態分析,即考慮資本累積之效果時,大陸的福利淨值增加幅度達235億美元,為其1995年GDP之3.3%。台灣福利淨值增幅則達38.5億美元,為1995年GDP之1.4%。因為台灣和大陸的加入世貿組織,全世界的貿易總額將增加1300多億美元。其中大陸佔60%,台灣佔10%,而其他國家則佔了剩餘的30%。兩岸加入世貿組織後,台灣對大陸之出口佔台灣總出口之比重將由18%上升到24% ,而使大陸超過美國成為台灣出口的最大市場。Wang(1997)也是以一個12地區14部門的多地區多部門CGE模型針對大陸和台灣加入WTO對美國和全世界農品貿易的影響加以評估。此一研究所採模型其結構大體和前面王直有關的文獻相同。在研究時,作者亦採用靜態和平穩動態兩種假設。文中共進行三種模擬方案。第一個方案假設大陸和台灣沒有加入世貿組織,但他國依烏拉圭協議進行自由化。第二個方案則針對大陸最近的單方關稅減讓進行探討。第三個方案則假設大陸和台灣都加入世貿組織與他國同時進行自由化。每一個模擬方案都按比較靜態和平穩動態兩種假設進行模擬。模擬結果顯示,在沒考慮資本累積效果時,當大陸和台灣不加入自由化時,兩岸社會福利以對等變量來計算時,每年將分別損失3億和8億美元。當考慮資本累積效果時,大陸之損失將擴大到12.5億美元。在大陸和台灣都加入自由化行列時,兩岸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沒有資本累積效果,大陸社會福利將增加100億美元,台灣福利將增加11億美元。在有資本累積效果下,大陸之淨獲利將達215億美元,而台灣則福利上升56億美元。Wang & Schuh(1994)關心的是台灣、香港、大陸三地整合的問題。此文藉由一個8地區8部門的CGE模型,假設三地整合使得三地間之貿易障礙去除,對於三地以及世界可能造成的影響加以探討。此研究也一如前面王直相關的文獻,採取靜態和平穩動態兩種假設。其文一共進行了兩組模擬,第一組模擬假設大陸經濟區(Chinese Economic Area, CEA)內之三地間彼此完全自由化。亦即彼此間關稅完全取消。但對於其他地區,則仍保持原有之關稅水準。第二組模擬假設在CEA三地間關稅下降50%,同時對各不同地區也下降50%。但對各不同地區的關稅下降則先從單一地區進行五個模擬後,在最後才進行全部地區的全面減讓。模擬結果顯示,在不考慮資本累積效果時,當三地進行整合,而對外之關稅率保持不變時,大陸之社會福利以對等變量計算時增加174億美元,台灣增加166億美元,香港增加74億美元。若以GDP來說,分別為大陸GDP之4.51%,台灣 GDP之7.84%,香港 GDP之9.61%。若將資本累積效果也考慮進來時,大陸對等變量增加289億美元,為GDP之10.83%,而香港對等變量增加116億美元,為GDP之15.2%。在第二組模擬時,全面的50%關稅減讓將使大陸對等變量增加576億美元,佔GDP15%,台灣對等變量增加341億美元,佔GDP16.1%,而香港對等變量增加126億美元,佔GDP16.5%。王直,王慧炯,李善同,翟凡(1998)關心的是勞動密集產品市場,以及大陸加入WTO的問題。模型也是如前面王直的模型,是一個12地區14生產部門的多國模型。此一模型在動態效果的捕捉上是採遞推動態的,而非如前面一文所採的平穩動態分析方式。在研究中進行兩個模擬方案,第一個方案假設沒有大陸和台灣加入烏拉圭回合下,世界經濟的成長趨勢。第二個方案則假設大陸和台灣都加入了自由化的進程。此一研究分析了1992年到2010年的經濟效果變動。模擬結果顯示,如果大陸被排除在WTO之外,其在世界紡織品的市場份額自1996年起將逐漸下降,而到2005年時,其他開發中國家之MFA配額完全解除,大陸在紡織品世界市場之份額將總共下降超過一個百分點。東協國家則是獲利最大的國家,其市場份額將由1992年之8.2%上升為2005年之9%,而到2010年則將超過20%。而如果大陸加入WTO時,大陸在世界紡織品市場的份額將逐年加大,2005年後其世界紡織品市場的份額將較前一模擬方案增加10個百分點。而有關農產品之變化情形,模擬結果顯示,由於人口以及經濟的成長,大陸即使不加入WTO,其農產品進口也將以每年8.5%速度增加。但大陸若加入WTO,則農產品進口之增加速度將再提高1.5個百分點,到2010年止,加入和不加入WTO,大陸農產品之進口將差80億美元。許光中(1999)將GTAP第四版資料庫規劃為12個國家和38個部門的多國CGE模型,進行在WTO及全面自由化架構下,兩岸三地經貿變動之模擬,發現:兩岸採行排除條款將會讓台灣在WTO架構下國內生產毛額(GDP)減少11,168百萬美元,大陸微增4百萬美元,香港則是增加2,325百萬美元;以福利的觀點來看,台灣在排除條款的情形下減少16,107百萬美元,大陸也是損失18,429百萬美元,而香港卻是增加11,477百萬美元。台灣出口到大陸的出口額減少16,418萬美元,台灣出口到香港增加661百萬美元;大陸出口到台灣減少77百萬美元,到香港也減少566百萬美元;香港則是出口到台灣的貿易額減少231百萬美元,出口到大陸卻增加3,302百萬美元。兩岸直航則會讓台灣在WTO架構下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加1,099百萬美元,大陸也會增加742百萬美元,香港則是減少40百萬美元;以福利的觀點來看,台灣在直航的情形下將增加1,965百萬美元,大陸也是上升2,641百萬美元,而香港卻是減少264百萬美元。直航會使得台灣出口到大陸的貿易額增加4,003百萬美元,大陸出口到台灣也會增加433百萬美元;台灣出口到香港減少631百萬美元,大陸出口到香港則會減少6百萬美元;而香港則是對大陸出口減少49百萬美元,到台灣的變動不大。工業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2000)的GTAP-CGE多國模型政策模擬中,設計了四種兩岸入會後可能的互動狀況:(1)兩岸加入WTO後,台灣在投資、進口兩方面仍然維持現行對大陸的特殊管制。(2)兩岸加入WTO後,台灣繼續維持對大陸之投資管制,但解除進口管制。(3)兩岸加入WTO後,台灣維持對大陸之進口管制,但解除投資管制。(4)兩岸加入WTO後,台灣同時解除所有對大陸之進口、投資管制。模擬結果發現無論從製造業整體產值變化、GDP成長,或貿易餘額的變化來看,台灣維持一定程度的投資管制,但解除對大陸進口管制的政策組合,均是對台灣相對利益最高的一種做法。入會後台灣主要的出口強勢產業為紡織、電子、金屬製品、皮革和其他製品業,而主要的進口強勢產業為飲料菸酒、石油和汽車產業。大陸主要的出口強勢產業則為成衣、其他製品、皮革和飲料菸酒業,而主要的進口強勢產業為造紙、其他非鐵金屬、石油和塑化產業。從以上各篇文獻中,我們不難發現,各不同文獻所得出之模擬結果有相當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之原因基本上正如Francois, McDonald & Nordstrom(1995)所提,是由於(1)各研究所採之計價單位(numeraire)不同,(2)各研究對政策模擬所作的定義不同,以及(3)模型結構的不同等原因,而模型結構的不同又大致可以分為(a)部門和地區歸納或總合(aggregate)的不同,(b)對於市場結構的假設以及規模經濟假設的不同,(C)對於動態與靜態累積過程與效果假設的不同等。當然,不可避免的,當模擬者所採用的各種參數或彈性值有所不同時,所得出之結果也不可避免的會有所差異。第三節 GTAP-CGE模型之建構一、前言本文所所採用之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是一個12地區31部門之GTAP(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模型,地區與部門分類及與GTAP資料庫之對照見表2.5.2和2.5.3。依循美國普渡大學農經系教授Thomas W. Hertel所領導的全球貿易分析計劃(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所發展出來的多國多部門模型,我們簡稱其為GTAP模型。GTAP原始的構想是源自於澳洲Monash大學的Impact計劃以及澳洲工業局(Australian Industry Commission)的SALTER計劃。此一全球貿易分析計劃(GTAP)之主要目標在於集合各方資源以提供研究者以及決策單位(1)有一個完整的,大眾可以容易獲得並有正式記錄的全球資料庫,(2)建立一個標準的模型架構,(3)提供一套可以用來操作資料以及標準模型的軟體。另外,GTAP計劃亦希望透由此一計劃組織提供有興趣的研究人員一個互為溝通的網路,並透由電腦網路提供有關軟體、資料以及其他相關資訊的訊息。而GTAP的進行也能使國際間各相關之研究、決策單位在於此一方向的研究,有一共同的組織來領導其方向並提供一個援助的基礎。GTAP自1992年成立以來,已逐漸受到世人的注目,並且利用其龐大而完整的資料庫,進行各類有關世界貿易、環保、能源、氣候變化、農業及經濟成長等等問題的研究。有關GTAP完整的模型架構、資料處理、參數的決定,以及軟體的應用等之詳細說明,可參考Hertel ed. (1997)第二章到第六章的討論。在本文中,我們僅就其模型的大體架構作一說明。二、模型架構GTAP模型的主要核心,大概可以區分為三個重要的部分,即(1)國內財貨市場、要素市場以及國際貿易市場的均衡以及其會計等式,(2)模型的價格體系,(3)模型中三個行為機構(私人家計、政府以及廠商)的行為設定。基本上,模型中所有的方程式與等式都是經過線性化以後,以百分比變化來表達的線性方程式。有關模型核心三個主要部分的理論架構,我們在以下的說明中加以闡釋。(一)國內財貨市場、要素市場以及國際貿易市場均衡之會計架構如圖2.5.1所示,一國或地區之家計總所得主要來源是要素所得。模型中假設一個代表性的地區家計單位,透由一個以CD函數表達的效用函數,追求效用極大化,而將支出按固定的比例支付在私人消費支出、儲蓄以及政府消費支出上去。這一個設計說明除了私人消費支出的大小可以影響一個社會的福利外,儲蓄(現期消費的壓抑)以及政府支出(如公共支出)之大小也可以影響一個社會的福利大小。此一設計有別於一般CGE模型以私人消費衡量社會福利大小的作法。在實證中,此一地區家計單位的所得來源,除了各種要素所得外,也包含了各類型的政府間接稅的稅收以及邊境的稅收。在扣除資本折舊以後,此一家計單位的所得有如一般之國內生產淨額的概念。在均衡時,代表性地區家計之所得等於私人支出、儲蓄、政府支出的總和。其中私人支出和政府支出方面分別包含了支用在國產品與進口品上。儲蓄則透過一個虛擬的全球銀行提供各國或各地區生產者的投資資金。此一設計使儲蓄部分只有金融性的金額流動,並沒有實質物品的回流。在均衡時,全球之總儲蓄等於全球投資之總金額。而各地區之生產者所生產之貨品則一方面留為國用,一方面出口。其中服務部門所生產之產出則有一固定比例輸出到一個虛擬的運輸部門中,作為國際間之運輸服務。因此,模型中,一地區之生產者所生產之產出,有三個去處,分別為國產國用、出口以及提供運輸。而國產國用部分,包含了三個不同的機構的需求,分別為私人家計的消費需求、政府的需求以及國內廠商間作為中間投入的需求。而私人家計、政府之最終需求以及廠商中間投入的需求,其來源除了國產品外,有一部分則是進口品。在均衡時,進口品的總量(或金額)亦須等於三個機構進口量(或金額)之加總。在國際間的貿易流量上,一國某財貨的進口總金額須等於此財貨由不同地區來源進口金額的加總總和。反過來說,即不同地區或國家出口到同一地區或國家的某一貨品金額的加總總和必須等於此一進口地區或國家此一貨品之進口總金額。此一聯結使得全球各地區或國家貿易的交流得以達到均衡。以上的說明大體交待了貨品產出後之交流情況以及其均衡條件與狀況。而一地區與全球之要素市場的均衡上,基本上假設各國當期的各要素存量是不能互相流通的。但在同一地區或國家內,則有些要素(如資本、勞動)可以在部門間流通,而部分要素(如農業土地)則假設其亦不得在部門間移動。因此,對於一地區或國家中可以在部門間移動的要素,其均衡的情況下,此一地區此一要素的總供給應等於各部門對於此一要素需求的加總。而對於不可在部門間移動的要素,則此一部門該要素的供給須等於部門該要素的需求。前者可以決定出一地區內同一要素在部門間的共同價格。而後者則各部門間所面對的要素價格各自不同。基本上,在完全競爭、充分就業下,以上各市場供需都是相等的。但是,在模型中,我們亦採用了不同的鬆弛變數(slack)加於等式後方,以便在改變假設的情況下,能夠使供需均等的條件可以有彈性的加以變化。(例如,在要素等式中,加入鬆弛變數,並使其值不為零時,則充分就業的假設就被打破了)。最後,有關資本存量的部分,基本上是假設在各地區是固定的。其累積是透過投資(固定資本形成)來加以進行。資本存量在各國間雖然是固定,但投資是透過上述的所謂虛擬的全球銀行來加以分配的。因此,投資是可以跨國進行的,但因本模型是一比較靜態的模型,雖然投資可以跨國進行,並影響一國之期末資本存量,但因期末資本存量並沒有進入生產的程序中,因此跨國的投資對於產出的直接影響並不大。但因投資行為影響到各國財貨的分配情形。也因此,可以透過財貨分配的過程影響到整個經濟體系及生產結構。(二)價格體系雖然,模型中所採用的會計等式都是以值(value)來計算,但實際上,因值為價與量的乘積。當我們將量暫時固定,針對價格來討論時,我們可以對模型之互動關係有一個比較明晰的概念。更何況,就模型的模擬以及政策評估來說,價格系統是最重要的中介。例如關稅稅率的變化,透過價格系統,可以影響一國消費者的消費,進而影響其進口量,並更進一步影響其生產結構,而後資源分配、所得變化,以及他國之出口等等。在模型中,非關稅障礙的模擬也多透由關稅等量來加以模擬,其效果亦是透過價格體系加以傳達。而生產與消費方面的補貼、保護也都透由生產稅、間接稅等等在價格體系中產生影響,致整個經濟體系產生變動。因此,價格體系是模型政策模擬的主幹,不能加以忽略。以下,我們將本模型體系內所隱含的價格體系作一簡要的說明。圖2.5.2,我們以一個兩國的模型作為例子,將各種價格間的關係加以釐清。從圖中左上方開始,本國生產者生產出來的產品最原始的價格我們稱其為生產者的供給價格(ps)。此一價格,在完全競爭、零利潤的假設下應等於每單位產品之成本。此一價格加上生產稅後形成此一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市場價格(pm)。在模型中,如前面所述,產品之去處有三個方向,一是留在國內使用。此時加上國內的貨物稅可得出本國消費者面對的國產品需求價格(ppd、pgd、pfd)。而此一價格配合進口品的需求價格,以一個CES函數加以整合以後得出一個本國消費者所面對的綜合商品的最後的需求價格(pp、pg、pf)。其次產品的另一去處為輸出到一個虛擬的運輸部門,此一運輸之國內市場價格影響一國之國際運輸成本。而產品最後一個去處為出口。當國內市場價格加上出口稅,則形成本國出口品之f.o.b. 價格(pfob),此一價格加上單位運輸成本則得進口國進口貨品之c.i.f.價格(pcif)。然而,c.i.f.價格僅只是進口國進口貨物在港口岸邊的價格,當其進入海關以後,又加上進口稅,則得出進口國進口品的市場價格(pms或pim)。若進口國再對進口品課以進口品貨物稅,則可得進口國之消費者進口品需求價格(ppm、pgm、pfm)。配合進口國國產品消費者需求價格,以CES函數結合,則得到進口國消費者面對的綜合商品的需求價格(pp、pg、pf)。貿易在模型中是雙向的,因此,原來的進口國也將有部分的商品出口,形成原出口國之進口品。經過同樣的程序,模型可得出原出口國進口品之需求價格,再配合該國之國產品需求價格,可得前述之該國綜合商品需求價格。415以上說明是以兩國之模型為例。但實際上多國模型中,一國之進口來源有許多地區,而出口之去處亦有許多地區。此時,任何一個進口國的進口品需求價格也是一個由CES組合成的綜合價格,其組成內容則包含了來自不同地區的同一商品的不同價格的組合。(三)各經濟行為單位之行為設定在本模型中,共有三個代表性的行為單位,即私人家計、廠商以及政府。其中廠商在完全競爭、追求利潤極大化的假設下,均衡時處在一個零利潤的狀態。如圖2.5.3所示,我們假設生產要素與中間材具有可區分性(separability),即其不互相影響,亦不可替代。產出是透由Leontief的固定比例,將要素和中間材結合起來。而生產要素,在模型中共有土地、資本、專業勞動力、非專業勞動力,以及農業勞動力等不同類別之要素,因此我們透過一個CES函數將這些要素組成一個綜合要素。而中間材亦同,其包含了兩層,第一層為國產品與綜合進口品的組合。也是一透由CES函數組成的一個綜合中間材。而綜合進口品中則包含了許多不同來源的進口,也是透由一個CES函數將其組合而成。因此,由以上說明,我們可以知道,此一生產者的生產技術結構,實際上是一個三層的巢式(Nested)結構。這在一般的CGE模型中是一種常見的設計。廠商生產的產品中,有一部分出口,一部分留為國用,出口的部分其出口量的多寡自然要受制於進口國進口量的多寡,由於進口國對各不同地區來源的進口品是透過CES函數形成。因此,其對出口國產品的進口,自然必要受到該出口國產品價格與其他競爭者產品價格高低的影響,且另外當然也受到該出口國產品與其他競爭者產品間之替代彈性大小的影響,此一假設不論在中間財或最終財的情形皆同。而在均衡時,廠商之利潤為零,亦即每一單位產品之供給者價格須與其產品之投入成本相等。在政府單位的行為設定上,本模型假設政府有一C-D形態的效用函數,用以決定不同產品用量的組合。由於C-D效用函數的設定,因此,政府部門在每一種產品的支出佔政府總支出的比例是固定的。也因此當政府總支出有變化時,政府對各個別產品的支出也會作同比例的變動。政府對各種產品的需求也含了國產品與進口品兩個部分。其如同其他消費者的需求一樣,也是透由CES函數來組成。至於私人家計單位的設定上,基本上是採CDE(Constant Difference of Elasticities)函數形態的消費者偏好來設定。這是一個介於CES和完全彈性的函數形態(Full Flexible Functional Form)間的一種函數形態,在此形態的偏好設定,私人家計對個別產品消費量的變化受所有產品價格相對變化的影響,也受私人支出總金額變化的影響。其影響幅度的大小則決定在該產品與其他產品之自身價格彈性大小、價格交叉彈性大小,以及所得彈性大小的影響。而私人對各種產品的需求也包含了國產品與進口品,此也由一個CES函數形成一綜合商品。在模型中,投資行為的設定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由於投資的來源是透由一個全球銀行(global bank)聚集全球之儲蓄來分配的。因此模型設定上可以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是假設各國(或地區)之投資佔全球總投資的比例固定。在此種假設下,各國的資本、投資報酬率是不同的。此時,全球的平均資本報酬率設定為各國資本報酬率的加權平均。而第二種選擇是假設各國之投資大小受該國國內投資報酬率大小的影響;亦即在投資報酬率高的國家,將吸引較多的投資,使期末資本存量因投資的大量累積而增加,進而迫使其投資報酬率下降。因此,在均衡時,此一假設下,各國投資報酬率是趨於一致的。也就是各國投資報酬率都等於一個平均的全球投資報酬率。模型中,投資(固定資本形成)雖然使得期末的資本存量增加,但期末的資本存量並沒有進入生產的程序中,因此投資對產能的增加並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投資的增加將使期末的資本存量增加,進而影響一地區(或國家)之資本報酬率,因此,也將影響此一地區(或國家)對投資的吸引力,因而可以影響到生產以及消費的結構。由於模型是一個多國的貿易模型,國與國之間貿易統計的差異,使得模型中進、出口資料數據有所差異。此一方面,模型設計了一個虛擬的國際運輸部門,此一運輸部門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來加以說明。首先,每一個國家進出口貨品c.i.f值與f.o.b值之間的差距決定了此貨品在此一航線上的運輸需求。而在另一個層次上,運輸需求的內容包含了各地區(或國家)提供的運輸服務。此一部分是利用一個C-D函數整合此一綜合運輸服務。在均衡時,全球綜合之運輸服務供給應等於全球各地區、各航線、各產品運輸需求的全部加總。三、服務業自由化在貿易自由化的研究前提下,模型中各國的貿易障礙的設定與解除的設計是模擬的主要關鍵。在模型中,有關貿易障礙以及貿易政策相關的問題,可由一國國內出口品在離岸時的f.o.b.價格討論起註一 為便於討論起見,本文中所有方程式之數值除非有特別說明,皆以水準值(level value)來討論而非百分比變動率(percentage change)。(1)式中為地區出口到地區產出之價格,其中為地區之國內市場價格。為地區該產品之出口補貼。當價格加上兩地間之運輸成本,則得到此一出口品到達貿易對手國之進口價格。(2)式中為產品由地出口到地之到岸進口價格。 為產品由地輸往地之運輸費率。由於運輸服務為服務業之一種,當此一產業因自由化之關係而使其產出或成本發生變動時,也將影響其費率。此將進而影響進口產品之進口成本以及價格,故將影響整個經濟體系以及產業結構。而到岸之價格加上彼此間設定的關稅障礙與非關稅障礙後,則可以得到此一貿易產品在此一進口國中之國內市場價格。(3)式中為產品由地出口到地以後,在地之國內市場價格。為地對由地進口之產品所課征的進口關稅,而則為地對由地進口之產品所設定之非關稅障礙加以關稅化後所計得之關稅等量。由於本文所強調之服務業貿易自由化之量化相當困難,因此,我們不得不採取Hoekman (1995) 以及Brown, Deardorff, Fox & Stern (1995) 的作法,使用猜估的方法(guesstimate)來獲取數值。Hoekman先將烏拉圭回合服務貿易依各國的承諾分類為155種服務貿易。而每一種貿易服務的開放承諾形態又依GATS之規範分類為四種,及跨國境供給(cross border supply),商業呈現或直接投資(commercial presence),國外消費(consumption abroad),人員短期進出(tempary entry of persons)等。由此四種承諾形態配合155種服務業形態,編制成一1554之矩陣。而矩陣中之每一行列之數字依每一個國家所作承諾之程度分別給予1.0,0.5,0.0等數字。(即對於不予任何限制之服務業貿易給予1的數值,對於完全不予承諾之服務業貿易給予0的數值,而對於給予承諾但同時又加以限制條件之服務業貿易則給予0.5之數值)。其後再依據ISIC的歸類方式,將此155種服務業形態納入ISIC二分位及一分位之商品種類中。而納入同一商品種類之各服務業所擁有的數值(0.0,0.5,1.0)則加以加總,並將其加總所得之數字除以納入同一商品種類之服務業總數得出此一商品之平均涵蓋比率。再以1減去此一平均涵蓋比率則得出所謂的貿易限制涵蓋指數(Index of Trade Coverage of Restriction)。此一指數愈大則代表此項貿易所受之限制愈大。而為了將服務業貿易之限制加以量化,Hoekman並依各服務業部門市場開放為各國承諾的多寡來給予一個作為關稅等量計算的百分比。例如,某一個部門的市場進入為大多數會員禁止或某一部門大多數會員皆不承諾給予開放時,則給予200的數字。而其他開放承諾較多之部門則分別給予20到50不等之數字。而將這些百分比數字乘上以上各國各部門之貿易限制涵蓋指數以獲得各服務業部門之關稅等量。由於Hoekman所作之研究只針對GATT之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