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丁醚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醇分子间脱水制备丁醚的原理和方法。2. 学习使用分水器的实验操作。二、反应式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醚中都有良好的溶解度,有些反应(如Grignard反应)必放在醚中进行,因此,醚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溶剂。醇的分子间脱水是制备单纯醚常用的方法,实验室常用的脱水剂是浓硫酸,酸的作用是将一分子醇的羟基转变成更好的离去基因。这种方法通常用来从低级伯醇合成相应的简单醚,除硫酸外,还可用磷酸和离子交换树脂。由于反应是可逆的,通常采用蒸出反应产物(醚或水)的方法,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酸的方向移动。同时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以减少副产物烯及二烷基硫酸酯的生成。 在制取正丁醚时,由于原料正丁醇(沸点117.7)和产物正了醚(沸点142)的沸点都较高,故可使反应在装有水分离器的回流装置中进行,控制加热温度,并将生成的水或水的共沸物不断蒸出。虽然蒸出的水中会含有正丁醇等有机物,但是由于正丁醇等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相对密度又较水轻,浮于水层之上。因此借水分离器可使绝大部分的正丁醇等自动连续地返回反应瓶中,而水则沉于水分离器的下部,根据蒸出的水的体积,可以估计反应的进行程度。三、主要物料及产物的物理常数名 称分子量相对密度熔 点沸 点折光率溶解度(g/100mL)水醇醚正丁醚130.230.7689-95.3142.471.39920.05正丁醇74.120.8098-89.53117.251.39939浓硫酸98.081.83810.38335.5四、计算名 称实 际 用 量理 论 量过 量理论产量正丁醇31mL 0.34 mol0.34mol浓硫酸4.5mL 0.084mol正丁醚 0.34mol 28.8mL五、仪器装置图六、实验记录操 作 步 骤现 象1 于100mL三颈瓶中+31mL正丁醇+4.5mL浓硫酸混合+沸石,摇匀2 装上分水器、冷凝管、温度计3 小火加热保持微沸,回流分水4 温度升至135C或分水器水面不再升高,停止加热5 馏出液于分液漏斗用25mL水155%NaOH、15mL水洗, 最后用15mL饱和CaCl2洗6粗产品用12g CaCl2干燥, 滤入25mL圆底烧瓶中,+沸石蒸馏 收集3338C馏分开始加热反应时应摇匀(示范摇匀动作),防止硫酸沉于底部使丁醇局部过热引起炭化,给后面的洗涤分液带来不便。(反应完全的标记)温度过高会出现溶液变黑除硫酸除NaOH除正丁醇七、注释 V为分水器的体积,本实验根据理论计算失水体积为3ml,实际分出水的体积略大于计算量,故分水器放满水后先分掉约3.5mL水。 制备正丁醚的较宜温度是130140,但这一温度在开始回流时是很难达到的。日为正丁醚可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94.1,含水33.4),另外,正丁醚与水及正丁醇形成三元共沸物(沸点90.6,含水29.0%,正了醇34.6),正丁醇与水也可形成共沸物(沸点93.0,含水44.5)。故应控制温度在90100之间较合适,而实际操作是在100115之间。 在碱洗过程中,不要大剧烈地摇动分液漏斗,否则生成的乳浊液很难破坏而影响分离。 上层粗产物的洗涤也可采用下法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