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 安 全 事 件 管 理 标 准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州珠江电厂各种异常情况的分类与认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广州珠江电厂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2004年12月28日国家电力监督委员会颁布的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国家电力监督委员会办安全20053号关于执行有关问题的通知原广东省电力局电业生产二类障碍标准穗发控股安20053号广州控股电力生产企业和相关企业事故调查管理规定Q/ZD-214.02-2006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及考核管理标准Q/ZD-207.07-2005发电主要辅机非计划检修管理标准3 管理职责3.1 安健环部负责不安全事件的统计、上报,并编制初步考核意见报厂考核小组考核。3.2 各部门负责责任范围内不安全事件的统计、上报和落实考核。4 不安全事件分类 根据其性质严重程度及经济损失大小,将不安全事件分为特大、重大、一般事故(包括人身、设备和火灾,下同),一类障碍(包括人身、设备、火灾、交通、环境污染,下同)、二类障碍、异常等六类。4.1 特大、重大、一般事故按国家电力监督委员会颁布的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和关于执行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4.2 一类障碍的认定标准按穗发控股安20053号广州控股电力生产企业和相关企业事故调查管理规定执行。一类环境污染事件按照Q/ZD-214.02-2006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及考核管理标准执行。4.3 二类障碍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而未构成一类障碍、事故者,统计为二类障碍。4.3.1 机组异常运行引起全厂有功出力降低,比调度负荷曲线下降5%以上,且延续时间超过了30分钟,或一台机组的有功出力下降50%以上,且延续时间超过了10分钟。4.3.2 主要辅助设备(见发电主要辅机非计划检修管理标准“主要辅机范围”,下同)被迫停止运行,导致机组出力降低符合4.3.1条者。4.3.3 主要辅助设备被迫停止运行或失去备用超过48小时【汽动给水泵组、循环水泵组、高压加热器等退出运行或失去备用超过72小时。一台炉正常情况下允许有一套制粉系统(磨煤机、给煤机)检修,但如果一台炉出现有两套制粉系统检修时(第二套制粉系统停运时开始计时),仍按超过48小时统计考核。 “月度设备状态检修计划”要求退备的除外,下同】,主要及主要辅助设备的保护装置故障停用超过24小时者。4.3.4 烟气脱硫系统被迫停止运行超过4小时。4.3.5化学水处理除盐水箱水质指标超标,被迫将除盐水箱水全部排掉者。4.3.6消防水幕系统误动作,造成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或致使电气设备需要烘潮者。4.3.7机组运行中微机控制系统的DPU、MMI站等掉站或变坏点(卡件故障),导致操作员站失去监控,时间超过2小时。 4.3.8机组运行中微机控制系统的同一DPU、MMI站等掉站或变坏点(卡件故障),在当月重复出现4次者。4.3.9 电气或热控设备改造后,现场遗留的电缆头没有包扎,或一头解开另一头未解开且未做标记仍接在端子上者。4.3.10 发供电设备、公用系统设备及施工机械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元者。4.3.11 跑油、跑酸、跑碱、跑树脂、跑灰、跑水等,造成损失价值超过1万元以上或造成较严重污染者。4.3.12 生产现场发生明火,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元以上者。4.3.13 生产厂房、设备被水淹或人为原因冲洗致设备需干燥停运2小时及以上者。4.3.14 在生产现场发生1人轻伤(或中暑),歇工超过一个工作日者。4.3.15 生产现场发生1人急性职业中毒者。4.3.16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未及时报告(分别考核疫情发生部门和职能部门)。4.3.17 上班期间,外出吃饭或从外购盒饭等,出现食物中毒(1人及以上)情况者。4.3.18 由于人为过失造成设备、工具、仪器、仪表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元者。4.3.19 由于人员过失检修返工,造成材料损失达1万元以上者。4.3.20 加工零配件不符合质量要求,造成返工影响检修工期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元者。4.3.21 采购材料不当、质量差或造成设备积压、浪费,价值达1万元以上者。4.3.22 公用系统(指主机共用的气、水、油、氢等系统,以及循环水母管联络门、厂用电公用段等)被迫停止运行或失去备用,未造成主机出力降低,但停用或失去备用时间超过48小时者。4.3.23 主、再热蒸汽及给水系统安全门拒动(在整定值以上不动作)、动作后不回座或调整不当使安全门在整定值以下动作。4.3.24 运行中机组的控制参数达到极限值之一者(见附录A)。4.3.25 锅炉尾部再燃烧但未损坏受热面。4.3.26 锅炉点火、停炉、放水、疏水过程中造成汽包壁温差超过56。4.3.27 汽包就地水位计(双色水位计及磁性翻板水位计)全部损坏,或任一台水位计损坏,恢复时间超过24小时者。4.3.28 因调整不当(考核运行值)、供入原煤仓的煤太湿或原煤中混入大块异物(考核燃料公司),引起给煤机、磨煤机或磨煤机落煤管堵塞,造成停磨处理,一个班次内同台炉发生两次者。4.3.29 同一台炉的电除尘器任一侧发生一个电场停用时间超过48小时以上,或发生两个电场停用时间超过8小时或电除尘器任一个通道的三个电场同时停用超过2小时者。4.3.30 各类气瓶、罐等压力容器、油漆等化工品储存达到重大危险源或使用严重违规(如在地面滚动搬运等)者。4.3.31 卸油、储油、供油设备故障停用超过24小时。4.3.32 汽轮机危急保安器拒动、误动或运行中超速者。4.3.33 汽轮机组任一调速汽门卡涩超过8小时或脱落未造成不良后果者。4.3.34 在正常运行状态氢压降低40kPa以上,或氢气纯度下降至95%以下运行8小时,或氢气纯度降至93%以下运行2小时,或氢气纯度降至92%以下者。4.3.35 燃油等进入汽水系统。4.3.36 发电机内异常进油。 4.3.37 6kV及以上电气设备与系统非同期并列或未经同期检定误合闸并列者。4.3.38 发电机起动升压过程中,空载电压超过额定电压30%以上的。4.3.39 6kV及以上电气设备因试验错误引起绝缘击穿,尚未构成一类障碍者;发电机、主变压器耐压试验电压超过试验标准20%以上者。4.3.40 6kV及以上电缆线路发生单相接地,造成设备损坏。4.3.41 发电机定子冷却水流量低信号动作报警。4.3.42 主变压器冷却装置故障使主变降低出力运行者。4.3.43 充油电气设备漏油,油面已降到油位计低限以下者。4.3.44 直流系统接地延续时间超过8小时。在直流系统工作时造成二级分支保险熔断者。4.3.45 防误操作闭锁装置失灵,在24小时内未能处理好。4.3.46 SF6气体泄漏,低于规定值而未构成一类障碍者。4.3.47 50kW以上电动机或其它重要设备的电动机绝缘损坏。4.3.48 主要设备电气保护漏投、误投或拒动、误动。4.3.49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失灵,自动联动装置失灵,自动调整励磁装置失灵(含联锁开关未投、误投)。4.3.50 主要热工保护漏投或误投、拒动或误动。4.3.51 主要电气保护、热工保护和自动装置停用超过24小时。4.3.52 故障录波器停用时间超过8小时,或在故障时录波器不正常。4.3.53 主要电气、热工仪表测点失灵(清单见附录B),停用时间超过12小时。4.3.54 计算机控制保护装置的专用UPS退出运行超过24小时。4.3.55 透平油、绝缘油、EH油质量不合格时间超过7天(没能按计划大、小修超期除外)。4.3.56 通讯设备故障,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调度。4.3.57 载波、微波及无线通讯设备故障停用时间超过4小时;架空明线通讯设备故障停用时间超过8小时;电缆通讯设备故障停用时间超过24小时;厂内通讯全部中断时间超过30分钟。4.3.58 遥测、遥讯装置失灵,时间超过24小时。4.3.59 主要化学监督仪表(溶解氧表、pH表、导电度表、硅表、钠表、氢气纯度表和湿度表)故障停用超过24小时 。4.3.60 化学水处理主要设备被迫停止运行或失去备用24小时。4.3.61 由于上煤不及时造成正常运行机组的任一煤仓出现空仓者。4.3.62 卸船机、斗轮机、输煤皮带机故障停用超过12小时,或设备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元者。4.3.63 输煤皮带损坏20米及以上,或被拉断者。4.3.64 碎煤机、磁铁分离器运行中停用超过12小时。4.3.65 煤场存煤当月累计发生6起自燃或冒烟者,或原煤仓存煤自燃引起金属斗外壁油漆剥落者(上煤原因引起考核燃料公司,未及时切换原因引起考核运行部),或输煤系统煤粉(堆)自燃者。4.3.66 排放的污染物超标,造成环保部门扣罚我厂排污费1万元以上的(考核责任者)。4.3.67 检修电源箱接入永久固定负荷者。4.3.68一周内同一设备同一缺陷发生3次及以上未构成一类障碍及以上事件者;设备异常,因运行人员巡检不到位4小时内未发现者(如出现重复考核情况时,依重者考核)。4.3.69 安健环部认为有必要将性质严重的异常或不安全情况按二类障碍提出,提交月度安全分析会确定。4.4 异常4.4.1 凡属人员过失、监视或维护不当、检查不认真、联系或操作不当、设备缺陷处理不及时、检修质量不良、记录或交代不清楚以及违反规程制度等原因,造成设备异常运行或损坏、设备停用、返工或发生未遂事件,尚未构成二类障碍者,均统计为异常。4.4.2主要设备检修返工超过8小时。4.4.3 生产设备的检修无正当理由超过批准的期限(办理延期许可手续者除外)。4.4.4 主要辅助设备(包括电动机)退出运行或失去备用8小时【汽动给水泵组、循环水泵组、高压加热器等退出运行或失去备用超过16小时。一台炉正常情况下允许有一套制粉系统(磨煤机、给煤机)检修,但如果一台炉出现有两套制粉系统检修时(第二套制粉系统停运时开始计时),仍按8小时统计考核】;一般辅助设备退出运行或失去备用时间超过16小时。4.4.5 烟气脱硫系统的GGH、增压风机、浆液循环泵、氧化风机、脱硫真空皮带脱水机等被迫停止运行或失去备用超过2小时。4.4.6脱硫系统石膏皮带输送机停止运行,而真空皮带脱水机继续运行,引起石膏输送带竖井堵石膏者。4.4.7 脱硫系统保护动作,引起增压风机跳闸,处理时间超过1小时者。4.4.8 动用消防水向脱硫系统冷却塔补水者。4.4.9 化学水处理反渗透系统憋压,造成防爆膜破裂者。4.4.10 消防水幕系统误动作。4.4.11 车辆或其它原因撞断座地消防栓者(如属外来单位车辆、机具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考核外委部门;相关公司车辆、机具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由安健环部负责给予通报)。4.4.12 配电室配电柜内出现结露现象者(封堵不严原因引起考核检修中心,其它原因考核运行部)。4.4.13 电梯维护不到位,出现困人情况者(考核设备管辖部门)。4.4.14 轴承箱加油不当,造成溢油者。4.4.15 保险不匹配(没有按照规定容量更换保险),引起设备异常运行者。4.4.16 漏油等原因引起热力设备(管道保温)冒烟者。4.4.17 配电室内空调设备(包括阀门、法兰、管道接头等)出现漏水情况者。4.4.18 电动机不能在操作盘(远方)上停运,需到开关室或用事故按钮停运者。4.4.19 机组运行中微机控制系统的DPU、MMI站等掉站或变坏点(卡件故障),导致操作员站失去监控,时间超过1小时。4.4.20 机组运行中微机控制系统的同一DPU、MMI站等掉站或变坏点(卡件故障),在当月重复出现2次者。4.4.21 热力设备、管道检修后,未恢复保温或保温不完整,或改造后旧的设施未及时拆除者。4.4.22 临时工作的升降口或危险作业区域无临时遮拦或安全措施。4.4.23 2kW以上电动机绝缘损坏或其所驱动的设备损坏。4.4.24 生产设备检修返工或由于人员过失检修质量不良,引起汽、水、油等管道上的阀门仍严重泄漏,造成不能调控或经济指标下降者。4.4.25 使用检验过期或使用无合格证书的高压气瓶、特种工具、仪表等。4.4.26 违反工作票制度,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未造成后果者: a) 未办理工作许可手续,或需办理动火工作票而未办理的; b) 未按工作要求和需要布置完善的安全措施; c) 工作未终结,未经联系无故撤除安全措施,或办理工作终结手续后忘记撤除安全措施; d) 超越工作票范围工作。4.4.27 违反操作票管理标准,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未造成后果者: a) 没有操作票(规程允许的除外)进行操作; b) 根据错误的操作票进行操作; c) 未按操作票顺序进行操作; d) 不执行操作监护制度。4.4.28 由于人员过失,造成材料损失达1000元以上者;设备异常,运行人员巡检不到位2小时内未发现者。4.4.29 由于人员过失损坏工具、仪表、仪器、生产车辆等设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上至10000元以下者。4.4.30 由于人员过失跑(漏)酸、碱、树脂、油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至10000元者。4.4.31 未按规定进行预防性试验和设备定期切换。4.4.32 由于监视不力或调整不当,或未按巡回检查制度进行检查,使油箱满(缺)油,水箱满(缺)水未造成不良后果者。4.4.33 由于运行日志记录不全、不准确和未作记录,使运行方式和设备状况的变化未能真实的反映,以致造成后果和使运行分析造成困难者。4.4.34 主要热力设备启动和停止,未及时通知化学有关监督人员,造成水质不良。4.4.35 由于人员过失,使汽水质量不合格时间超过2小时以上者。4.4.36 监视调整不及时,造成清水或除盐水、凝结水、给水溢流者。4.4.37 使泵和动力设备非正常的运行。4.4.38 不按现场实际设备规定,更改保险值或使用不合格的保险。4.4.39 在工作和操作中,走错间隔被人发现制止者(未造成不良后果)。4.4.40 发电机励磁回路接地,处理时间超过4小时。4.4.41 厂内生产通讯全部中断5分钟。4.4.42 电除尘器发生一个电场被迫停用时间超过24小时,或同一电除尘器两个及以上电场同时停用者。4.4.43 电气、热工、化学监督的主要仪表故障停用超过6小时。4.4.44 电气、热工、化学监督的主要仪表误差超出允许范围。4.4.45 一般保护装置和应投联动备用的设备未投或误投。4.4.46 制粉系统堵塞(因煤湿及大块杂物引起堵塞原因除外),一次风管堵塞,当班未疏通。4.4.47 锅炉喷燃器烧坏不能运行,一次风管局部烧红。4.4.48 磨煤机出现大量石子煤或杂物,被迫停运处理者。4.4.49 燃料带负荷起停皮带。4.4.50 输煤皮带机、碎煤机、磁铁分离器、给煤机、卸船机、斗轮机等主要设备故障失去备用达8小时。4.4.51 煤场存煤同一时间两处自燃或冒烟者。4.4.52 热控电源部分中断。4.4.53 一般保护和联动装置故障退出运行达8小时。4.4.54 设备运行中热控主要自动装置失灵。4.4.55 厂区消防水系统泄漏未及时消除,或消防水泵两台同时故障不能正常备用。4.4.56 非火警未经申报并获准动用消防设备和消防器材,或发生火警动用消防设备和消防器材事后不及时报告者。4.4.57 进入禁用手机场所不关手机者。4.4.58 未办理登记手续进入配电室、继保室、励磁室者。4.4.59 因不严格遵守职业卫生健康及劳动保护有关规定,一个班里发生两人以上新出现的听力异常或疑似尘肺阴影者。4.4.60 一般性的环境违规行为,如:跑灰、乱倒乱排废油、废水等,尚未造成污染物超标排放者。4.4.61 生产现场空调系统运行不正常,致使作业环境温度、湿度超标者。4.4.62 排放的污染物超标,造成环保部门提出整改通知,或扣罚我厂排污费1万元以下的(考核责任者)。4.4.63人员过失造成控制电源、信号丢失,未造成后果(即改变运行方式、机组降负荷、失去监视手段等)。4.4.64 由于人员过失错误操作未造成不良后果者。4.4.65 6kV及以上开关、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或远方操作装置失灵。4.4.66 一月内同一设备同一缺陷发生3次及以上未构成二类障碍及以上不安全事件者。4.4.67 机组有关控制参数超过规定值者(见附录A“异常规定”)。4.4.68 对以上未列出的其它不安全情况,未构成二类障碍以上,可根据实际情况,所在部门领导、安全主管或安健环部有权认定为异常。5 检查与考核 5.1 事故及以上不安全事件,由广州控股安健环管理部负责组织调查,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统计、报告、处理,珠江电厂负责统计上报并载入安全简报。5.2 一类障碍由安健环部根据广州控股的有关规定核定、统计、上报;二类障碍、异常及其它不安全事件由安健环部核定、统计、上报,并在月度安全分析会上确定,载入安全简报。5.3 事故及以上不安全事件的考核,由广州控股安健环管理部按照有关规定考核;一类障碍、二类障碍、异常的考核按厂奖金考核管理标准以及安全生产奖惩管理标准执行。5.4 对于不能判断责任所属部门或专业的,将相关部门和专业同时考核;对于核定的结果有异议者可在月度安全分析会提交审议并确定。5.5 凡是在珠江电厂厂区范围内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或不属珠江电厂管辖设备但引起珠江电厂机组运行的不安全事件均纳入珠江电厂不安全事件的统计管理,责任由相关责任单位承担,属于外单位责任的提交广州控股。6 报告与记录安健环部负责建立并保持不安全事件的分析统计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简报、通报、会议纪要、分析报告等,下同);各部门负责建立并保持责任范围内的不安全事件的分析统计记录。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异常情况管理标准(1998年首次发布,2001年4月第一次修订,2006年5月第二次修订)修编形成,替代异常情况管理标准。本标准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异常情况管理标准同时废止。修 编:朱绍群审 核:郑绍宁 谢一琼 张存生 赵林桂 李亚伟 程 波 何绍全 龙中林 批 准:雷继侠解 释:安健环部附录A资料性附录二类障碍、异常规定 名 称单 位二类障碍规定 异常规定主、再热蒸汽温度高于555或低于490延时3分钟551 +300或+200或-500锅炉排烟温度204170锅炉汽包水位mm250175汽包壁温差5645汽轮机真空kPa-84-87汽轮机相对膨胀值mm-0.76 或 +15.7主油箱油位mm200150抗燃油箱油位mm30075(不超过60min)70启动、厂高变上层油温9585化学补充水(混床出水)DD0.2S/cm,SiO220g/L,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DD0.2S/cm,SiO220g/L,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给水pH值、溶解氧pH值11.0,溶解氧7g/L,时间超过4小时pH值10,溶解氧7g/L,时间超过2小时炉水pH值超出(8.5-11)范围,时间超过6小时。超出(9-10)范围,时间超过3小时。主蒸汽中的Na、SiO2Na10g/L,SiO220g/L,时间超过6小时。Na10g/L,SiO220g/L,时间超过4小时。凝结水溶解氧30g/L,氢离子交换电导率0.5S/cm,超过8小时。溶解氧30g/L,氢离子交换电导率0.3S/cm,超过4小时。发电机内冷水DD5S/cm,pH值2S/cm,pH值7.0,超过4小时。附录B资料性附录主要电气、热工仪表测点清单序号测点编号设备名称备注1GEN901发电机功率2TPS804汽机转速3VA300凝汽器真空C4BPS111一级减温喷水前汽温CBPS112一级减温喷水后汽温C5BPS121二级减温喷水前汽温CBPS122二级减温喷水后汽温C6BPS312汽包右侧压力CBPS322汽包左侧压力C7BPS612汽包右侧水位CBPS622汽包左侧水位C8C505凝结水流量C9C604凝汽器水位C10C615除氧器水位C11ES310除氧器压力C12ES138低压缸励端排汽温度C、DEHES140低压缸调端排汽温度C、DEH13TPS148高压缸排汽温度A侧C、DEHTPS149高压缸排汽温度B侧C、DEH14FG300右侧炉膛与风箱差压CFG400左侧炉膛与风箱差压C15FG301炉膛负压(右)CFG401炉膛负压(左)C16FG710右侧氧量CFG720左侧氧量C17FG103空预器A出口烟温CFG203空预器B出口烟温C18FW251锅炉给水温度C19FW502电泵前置泵出口流量CFW506汽泵A前置泵出口流量CFW510汽泵B前置泵出口流量C20FW551一级减温喷水流量CFW552二级减温喷水流量C21FW554锅炉给水流量CFW555锅炉给水流量C22HD633#3高加水位CHD640#2高加水位CHD646#1高加水位C23HR225锅炉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BPC低旁入口温度24HR226中压缸进汽温度C25HR375再热器出口蒸汽压力DEH低旁入口压力26HR382低旁减温器后蒸汽压力BPC27MS100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C28MS241高旁减温器蒸汽温度BPC29MS211主蒸汽温度BPC高旁入口温度MS212主蒸汽温度C、DEH序号测点编号设备名称备注30 MS361B汽机主蒸汽压力BPC高旁入口压力MS362汽机#1主蒸汽压力CMS363汽机主蒸汽压力CMS365A汽机#1主蒸汽压力DEHMS365B汽机#2主蒸汽压力DEH31MS368调节级后蒸汽压力CMS369调节级后蒸汽压力BPC32MS370A调节级后#1主蒸汽压力DEHMS370B调节级后#2主蒸汽压力DEH33PA303右侧一次热风压C34SA104右侧二次热风温CSA204左侧二次热风温C35SA510右侧二次风量CSA520左侧二次风量C36SCW502、 SCW502A发电机定子冷却水流量C37LU0313主机润滑油母管压力C38EH311主机EH油母管压力C39PA110-PA160#1-#6磨出口温度C40PA510-PA560#1-#6磨入口空气流量C41MWA机组功率MWC机组功率42ADSCMD中调负荷指令43BYP101旁路蒸汽流量44WSA、WSB、WSC汽机三路转速45RC512.RC562#1-#6给煤机煤量46FWX01P电泵勺管阀位47MEHAPA小机反馈MEHBPB小机反馈48SAX15P送A反馈SAX25P送B反馈49FGX13P引A反馈FGX23P引B反馈50PAX15P一次A反馈PAX25P一次B反馈附件3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机场不安全事件标准(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机场不安全事件标准,提高不安全事件统计效率与准确率,参照国家和民航相关规章、标准,特制定本标准。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含职能部门、直属单位)以及全资、控股、有实质性控制力的参股成员企业(以下简称“成员企业”)。第三条 定义机场活动区:机场内用于航空器起飞、着陆以及与此有关的地面活动区域,包括跑道、滑行道、机坪。航站区:为旅客抵离机场服务和行李处理提供的建筑设施,包括航站楼、车道边以及与航站楼相连的停车楼或停车场。货站区:为处理货物和邮件提供的所有地面空间和设施,与控制区直接相连,并构成控制区的一部分。第二章 机场不安全事件定义和等级第四条 机场不安全事件是指在机场活动区内发生的航空器损坏、人员受伤和其他影响飞行安全或机场运行安全的事件;发生在航站区、货站区的人员受伤、火情、设施设备损坏的事件;机场控制区安全或航空器安全受到威胁或攻击的事件。 第五条 不安全事件等级机场不安全事件等级分为事故、事故征候和其他不安全事件。第三章 事故第六条 民用航空事故民用航空事故是指符合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和民用航空地面事故等级规定的事件。第七条 空防事故空防事故是指机场控制区安全或航空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或攻击,可能导致或产生严重后果的事件。包括:(一)未经安检的人员、车辆、物品进入控制区,未被发现或未能及时控制其行动,导致劫机、炸机、机场重要设施受到严重破坏、机场运行秩序被严重干扰等后果的事件;(二)由于漏查或误查禁止携带物品(爆炸物、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或在有明确信息的情况下漏查或误查不法分子,导致机场空防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事件;(三)其他经民航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空防事故。第八条 消防安全事故消防安全事故是指发生在机场活动区、航站区、货站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含)以上或造成人员重伤(含)以上的消防事件。第九条 交通安全事故 交通安全事故是指在机场活动区、航站区、货站区发生的车辆与车辆、人员、设施设备等相撞,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含)以上或造成人员受重伤(含)以上的事件。第十条 人员伤害事故人员伤害事故是指在机场活动区、航站区、货站区发生的工作人员、旅客或其他相关人员受重伤(含)以上的事件。第四章 事故征候第十一条 事故征候是符合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规定的事件。第五章 其他不安全事件第十二条 其他不安全事件是指未构成事故、事故征候的不安全事件。包括经民航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不安全事件,以及符合本标准规定的不安全事件。 第十三条 航空器运行、航空器维修、地面保障、机场运行、空管保障类等不安全事件依据民用航空其他不安全事件样例判定。第十四条 空防不安全事件空防不安全事件是指机场控制区安全或航空器安全受到威胁,但其严重程度未构成本标准第七条规定的事件。包括:(一)未经安检的人员、车辆、物品进入控制区,被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未造成后果的事件;(二)由于漏查或误查限制携带物品,对空防安全或机场运行形成威胁,但未造成后果的事件;(三)人员、车辆误入或未经批准擅入控制区,对空防安全或机场运行造成影响的事件;(四)其他经民航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空防不安全事件。第十五条 消防不安全事件消防不安全事件是指发生在机场活动区、航站区、货站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消防事件:(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5万元以上(含),50万元(不含)以下的;(二)造成人员受轻微伤(含)以上,重伤(不含)以下的;(三)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第十六条 交通不安全事件交通不安全事件指在机场活动区、航站区、货站区发生的车辆与车辆、人员、设施设备等相撞,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5万元(含)以上,10万元(不含)以下或造成人员受轻微伤(含)以上,重伤(不含)以下的事件。第十七条 人员伤害事件人员伤害事件是指在机场活动区、航站区、货站区,发生的工作人员、旅客或其他相关人员受轻微伤(含)以上,重伤(不含)以下的伤害事件。第六章 责任分类和认定第十八条 不安全事件责任分为机场管理机构责任和非机场管理机构责任。第十九条 机场管理机构责任是指造成不安全事件的责任主体为机场管理机构,或以下单位:(一)机场管理机构的全资、控股、有实质性控制力的参股成员企业;(二)直接与机场管理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并为机场提供运行支持服务的维保商/服务商,以及维保商/服务商的分包商;(三)经机场管理机构特许,为第三方提供服务的集团公司所属控股专业公司,以及集团公司所属专业公司的分包商。第二十条 非机场管理机构责任是指造成不安全事件的责任主体为除十九条规定以外的单位。第二十一条 不安全事件责任以民航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结果为依据;民航行政管理部门没有认定的由机场管理机构认定;对机场管理机构认定有异议时可向集团公司质量安全部提出复议,最终结果以集团公司质量安全部复议为准。第二十二条 直接与机场管理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并为机场提供运行支持服务的维保商/服务商,以及维保商/服务商的分包商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按以下原则进行认定和考核:(一)机场管理机构在人员操作、设施设备、运行环境、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等方面均符合标准要求,维保商/服务商或其分包商应负全责的事件,不计入对机场管理机构的考核;(二)机场管理机构在人员操作、设施设备、运行环境、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或问题的事件,按照机场管理机构负主要责任,维保商/服务商或其分包商负次要责任进行考核;(三)机场管理机构在人员操作、设施设备、运行环境、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等方面存在缺失或不足的事件,按照机场管理机构负次要责任,维保商/服务商或其分包商负主要责任进行考核。第二十三条 经机场管理机构特许,为第三方提供服务的集团所属控股专业公司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考核比照第二十二条执行。第七章 附则第二十四条 本标准由集团公司质量安全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六条 参考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五)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CCAR-140)(六)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CCAR-396-R2)(七)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GB 14648-93)(八)民用航空地面事故等级(GB 18432-2001)(九)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MH/T 2001-2011)(十)中国民用航空监察员行政执法手册(十一)民用航空其他不安全事件样例(AC-396-AS-2010-05)(十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GA/T146-1996)(十三)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1990070号印发)不安全事件调查与处理管理标准25Q/1205.042009前 言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结合本厂的具体情况编写的。编写要求和表述方法与GB/T1.12000完全一致。本标准是在我厂Q/1-205.04-2004事故调查认定管理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编写的。附录A、B、C、D、E、F、G、H、I、J、K、L、M是标准的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全监察部归口。本标准由安全监察部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郝尚东本标准审核: 郭英臣本标准审定: 李宪林本标准审批: 于凤典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1-206.08-2000、Q/1-205.04-2004Q/1205.042009不安全事件调查与处理管理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莱城发电厂(以下简称我厂)各类不安全事件的调查、认定、统计报告与考核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我厂各部门(包括外援人员)、管理部室以及属于我厂管理的所有承包单位。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劳动人事部关于查处重大责任事故的几项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4号)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发电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试行)(中国华电生2005185号)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电力生产安全工作奖惩管理办法(A版)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不安全事件调查和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试行)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安全工作奖惩规定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机组“非计划停运”事件管理办法(试行)3 不安全事件认定标准不安全事件主要是指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按事件性质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交通事故、设备一类障碍、人身轻伤、未遂、设备二类障碍、异常及违章等各类事件。3.1 特别重大事故认定标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7493号)有关特别重大事故的规定执行。3.2 重大事故认定标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7493号)有关重大事故的规定及华电集团发电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试行)(中国华电生2005185号)有关特大人身事故、特大设备事故规定执行。3.3 较大事故认定标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7493号)有关较大事故的规定及华电集团发电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试行)(中国华电生2005185号)有关重大人身事故、重大设备事故规定执行。3.4 一般事故认定标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7493号)有关一般事故的规定及华电集团发电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试行)(中国华电生2005185号)有关一般人身事故、一般设备事故规定执行。3.5 人身重伤、轻伤的认定按本标准附录A规定执行。3.7 设备一类障碍的认定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3.8 二类障碍的认定按本标准附录C执行。3.9 未遂的认定按本标准附录D执行。3.10 异常的认定按本标准附录E执行。3.11 违章的认定及考核按照反违章管理标准有关规定执行。3.12 对交通事故的认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0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04-04-30)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 (1991-12-02)执行,具体认定标准详见附录F。4 不安全事件调查与处理原则4.1 不安全事件调查与处理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做到不安全事件原因不清楚不放过,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罚不放过。4.2 不安全事件调查与处理要及时、准确,查清不安全事件经过、原因和损失,查明不安全事件性质,认定责任,总结不安全事件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不安全事件责任者追究责任。4.3 实行安全问责制。企业各级人员在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以致影响生产经营秩序,或者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对相关问题向上一级说清楚和承担相应责任的制度。4.4 参加不安全事件调查处理的部门和部门应当互相配合,提高不安全事件调查处理工作的效率,及时、准确地完成不安全事件调查处理工作。4.5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不安全事件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任何部门和个人对违反本标准、隐瞒不安全事件或阻碍不安全事件调查的行为有权越级反映。4.6 对不安全事件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4.7 不安全事件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5 不安全事件调查与处理责任分工各类不安全事件调查分析一般应明确以下内容:1)事故、事件经过。2)检查处理情况,包括设备损坏情况。3)原因分析,包括技术、管理、责任等方面的主要、次要原因和直接、间接原因。4)暴露的主要问题,包括通过原因分析所暴露的技术上的缺陷、管理上的漏洞、责任不到位等问题。5)事故、事件性质认定。6)责任分析和处理意见。7)防范措施。5.1 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的调查按照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电监会第4号令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程和华电集团华电生2005185号发电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试行)有关规定执行。我厂厂领导及安监部、生技部、人力资源部、职业保健中心、工会等有关部门协助调查。5.2 一类障碍的调查5.2.1 运行原因引起的一类障碍由运行副总组织调查分析,生产厂长(总工程师)、安监副总、生产技术部(以下简称生技部)、安全监察部(以下简称安监部)及相关生产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由生技部填写,报安监部(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格式见本标准附录I)。5.2.2 设备原因引起的一类障碍由检修副总组织调查分析,生产厂长(总工程师)、安监副总、生技部、安监部、相关生产部门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由生技部填写,报安监部。5.2.3 发生的一类障碍涉及到两个及以上部门时,由生产厂长或总工程师组织调查,运行副总、检修副总、安监副总、安监部、生技部、相关生产部门及专业技术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由生技部填写,报安监部。5.2.4 安监部根据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的内容,根据一类障碍认定标准,对事件定性,同时对有关的部门或人员进行责任认定,并向上级提交书面的综合调查报告。5.2.5 负责组织调查的人员因故不在时,可委托其它人员组织分析。5.2.6 厂部组织的不安全事件调查分析会,分管部门要建立签到制度。5.3 人身轻伤及未遂的调查5.3.1 人身未遂不安全事件由安监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安监副总、生技部专业人员参加调查分析。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由安监部填写并存档。5.3.2人身轻伤不安全事件由安监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安监副总、生技部、工会参加调查分析。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由安监部填写,调查结果报人力资源部。5.3.3安监部根据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的内容,根据人身轻伤及未遂的认定标准,对事件定性,同时对有关的部门或人员进行责任认定。5.4 二类障碍、异常及以下不安全情况的调查5.4.1 设备原因引起的二类障碍由生技部组织调查分析,检修副总、安监部人员及所在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参加调查分析。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由生技部填写后,报安监部。5.4.2 运行原因引起的二类障碍由生技部组织分析,运行副总、安监部人员及所在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参加调查分析。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由生技部填写后,报安监部。5.4.3 发生设备异常及以下不安全情况时,由责任部门主管组织调查分析,安全、技术人员及所在班组的班长参加调查分析,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由责任部门填写,生技部审核后,报安监部。5.4.4 发生的二类障碍或异常涉及到两个及以上部门时,由生技部主任组织分析,分管副总、安监部人员及相关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参加调查分析。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由生技部填写,报安监部。5.4.5 发生火警事件由保卫科组织调查分析,生技部、安监部人员及所在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参加调查分析,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由保卫部填写,报安监部。5.4.6 安监部根据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的内容,结合二类障碍、异常、火警的认定标准,对事件定性,同时对有关的部门或人员进行责任认定。5.5 一次不安全事件涉及几个部门时的责任认定5.5.1 一次不安全事件中若同时发生人身和设备不安全事件,应分别定性。5.5.2 发生不安全事件,由于人员过失又造成事件扩大,应分别定性。6 不安全事件即时汇报要求6.1 厂属各部门发生设备异常、人身未遂及以上不安全事件时,责任当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照明设备工艺数据分析-洞察及研究
- 脱氧核糖核酸修复-洞察及研究
- 离心机故障诊断的深度学习与数据驱动方法-洞察及研究
- 超临界萃取工艺优化-洞察及研究
- 超强激光实验-洞察及研究
- 货币政策转型-洞察及研究
- 淋巴回流动态监测-洞察及研究
- 农村生态环保工程承建合同
- 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洞察及研究
- 边缘网络切片技术-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江西省高职单招文化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网络版)
- 《医疗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清单(试行)》知识培训
- 劳务临时用工合同
- 测绘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GB/T 4213-2024气动控制阀
- 智慧水务系统方案
- 航空运动基地建设规范
-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合同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课件
- 《压铸安全知识》课件
- 2024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