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研究(.doc_第1页
《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研究(.doc_第2页
《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研究(.doc_第3页
《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研究(.doc_第4页
《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研究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1ZYX1-004),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2011年度立项课题(NZY1112)严 辉*【作者简介】严 辉(1980-),男,江苏扬中人,博士,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学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学教学与科研;Tei:E-mail: 巢建国(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一级学科, 江苏南京, 210046)摘要:本教学研究依托先进、规范的中药资源调查“3S”技术平台,将区域特色中药资源调查与野外实践教学有机整合。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探索,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该研究对提高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教学质量、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关键词: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野外实践教学是中药资源学(Resources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课程体系重要组成,它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中药资源的亲历与实践,包括资源的种类组成(动植物区系、物种鉴定),资源植(动)物存在的生境、群落类型及在群落中的地位、多度、频度等;资源的量与质的分析,并为制订生产规划和合理开发应用提供科学根据,是帮助学生掌握中药资源的核心与内涵的必要实践手段1。中药资源学具有鲜明的资源学特性,尤其强调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会技术,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近十年来中药资源实践研究已从描述性科学发展为实验性科学,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2。尤其是“3S”等空间信息技术的与中药资源研究领域的迅速结合,使得中药资源的研究方法和信息化进程大大加速3。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突出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三大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4,明确将传统外业调查、内业整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充分整合“3S”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资源调查。在当前新形势下,实践教学在巩固和应用理论知识,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及构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完整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为业界所重视5。因此,国内同行在中药资源学实践教学方面也有过一些有益尝试6-7,但受当时技术条件、仪器设备、师资队伍等客观原因的限制,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教学的研究思路、方法及指标体现基本上是照搬普通植物学或生态学等的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产地生境的定性描述或大尺度的记述等传统外业调查实践上,对于一些生态因子也不能做到定量观测,而这种较为简单的观察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也难以体现学科研究发展水平,更难以激发学生对道地药材成因的科学内涵等学术前沿领域开展探索性研究的兴趣。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我校对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将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进行整理,供同行参考。1 中药资源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根据课程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区域资源特色,对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等进行了系列改革探索。1.1 柔性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在当前各课程整体压缩课时的大背景下,根据中药资源学科高度交叉、发展迅速的特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突出内涵,淡化外延”为原则,强调核心概念和内容的讲授。同时,按照野外实践的实际需要,部分调查内容需要长期、连续的观察。我们通过明确调查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自行组织观测的方法,可达到柔性增加实践课时的实际效果,从而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课时保证。目前,我校中药资源学理论课时为36学时,实践课时18学时,通过柔性柔性增加实践课时,实际的实践课时数与理论课时接近1:1,保证了实践效果。1.2 增强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1.2.1 结合区域资源特色, 编写适用的实践指导教材 中药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实践内容和操作方法也应因地制宜。根据课程能力目标要求,结合江苏地区中药资源的实际特点,通过合理的取舍、整合,编写了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指导,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也为实践教学带来了便利,保障了教学改革的实施。1.2.2 结合生产实际,精选实践内容 要在非常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保障教学质量,就必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首先,减少验证性实践内容,选择富有代表性的,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设计性实践内容。在保证基本技能锻炼的前提下,根据江苏地区中药资源实际加强综合实训项目的教学,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见表1)。表1 中药资源野外实践内容的优化Tab. 1 Optimization experinent contents of Resources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阶段实践内容实践内容性质教改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蕴藏量静态调查,样方测定技术;栽培药材产量的确定。验证性、观察性、基础性教改后结合“3S”技术,测定调查地生态因子;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蕴藏量动态调查;不同类型样方测定技术;不同类型栽培药材产量的测算。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其次,结合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将其中适合于教学的内容梳理并融合进学生的野外实践教学中。如利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技术培训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调查地气象因子的测定和土壤因子的调查;结合教师的科研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江苏地产明党参、茅苍术等道地药材分布适宜生态因子的调查等。1.3 合理安排野外实践教学流程中药资源种类组成、动态变化以及分布规律等很难在实验室模拟,必须亲临大自然进行观察和分析才能体会。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过程中,应注意摒弃传统实践中存在的灌输式、认知型以及验证型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培养,变传统灌输式野外实习教学为自主科学探索活动8。野外实践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将基本理论方法与实际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野外工作技能,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授课学生查阅资料各小组实践方案设计学生分组(58人/组)教师审阅野外实践内业整理讨论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实践要求基地概况技能培训退回修改图1 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教学流程Fig. 1 The flow of field practice of Resources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学生整个人灌注其中的自发学习, 往往是最持久和最深入的学习”9。因此,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探索钻研。由于资源野外实践调查涉及知识面广、难度大,必须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个人能力与特长,自主讨论确定小组分工,制定调查方案。在野外作业开始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并指导制订调查计划。在野外实践的实施全过程中,一旦学生在完成项目时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为保证实践的完成质量,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可对调查内容进行阶段性检查和点评,整个项目外业完成后进行及时总结。通过到野外实践基地学习考察、数据获取、分析归纳、撰写实习综合报告等过程锻炼,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野外实习教学流程见图2。这种具有自主研究性质的野外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团队协作精神和科研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大大提高野外实践教学的效果。1.4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1.4.1 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 教学质量标准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改革及实施考核的基础。因野外实践有部分时间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调查,未免同学按期完成实践调查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必须制订出一套合理、可行的考核办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我校在第四次资源普查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江苏地区中药资源现状、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和课程定位等,制订了的中药资源学课程野外实践考核标准及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如野外实践调查图片、调查数据的要求、调查时间和次数等的要求,最后上交调查报告格式和内容的要求等,考核标准明确、可行,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考核提供了依据和规范。1.4.2 综合实训采用“过程+结果”的考核方法 在野外实践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把原来单一的调查报告考核改为过程考核及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成绩由2部分组成,即过程分项考核(40%)和调查结果答辩考核(60%)组成。过程考核根据实践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设备及技能操作技术、团队协作精神等,以调查实施过程中老师的观察和各小组分工协作情况、实践调查中各分项目标完成情况等决定,尤其强调其在外业调查中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和真实性和准确性,培养其客观、准确的调查素质;调查结果答辩考核采用提交报告加PPT汇报的方式,要求各小组集体答辩,教师可以在答辩过程中对各组调查情况进行询问、打分,重点考察学生对调查数据及现象的分析评价能力及综合表达能力。根据提交调查报告完成结果、调查完成情况及答辩表现来评定,对各部分加权评分。同时,在考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评分标准及时进行各项考核评分与总结,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以利其提高完善。这种复合考评方式,较为新颖、客观,提高了学生对中药资源研究的参与度和体验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在中药资源野外实践外业过程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也锻炼了其在后期内业整理过程中对数据和现象归纳整理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2. 改革效果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完善,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我校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教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通过指导老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保障了其顺利实施,考核方式的改革,显著提高了学生对调查研究的兴趣和参与度、充分发挥了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2)学生的实践技能明显增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以致用。通过调查实践内容的精选整合,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对接目前行业内较为先进的技术标准,强化了学生野外实践能力的培养。(3)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扎实肯干、求实创新的精神,也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的意识,锻炼了其综合分析和成果展示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和能力。3. 结语3.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学科是近年来新兴而发展迅速的特色学科,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作为学术支撑,目前学科的综合实力排名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09年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全国医药院校惟一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特色专业建设需要我们在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比如我校于2008年成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资源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单位,经数年的精心策划、组织,由学科带头人段金廒教授牵头编写的我国第一套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系列规划教材(12本)将于年内全部出版,本文所开展的这项教改工作可以为后续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和借鉴。3.2 中药资源学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新兴学科,中药资源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较系统地掌握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修养11。通过野外实习培养素质教育和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中药资源学必要和迫切的教学环节。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使学生掌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已成为课程体系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本课题组在现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与中药资源调查技术平台内容中成熟、先进的实践内容相整合,提高中药资源学野外实践教学水平、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对推进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药资源专业特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参考资料1 周荣汉. 中药资源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3: 3.2 郭兰萍, 黄璐琦. 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框架J,资源科学,2008,30(2):296-303.3 郭兰萍, 黄璐琦, 蒋有绪.“3S”技术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17): 1397-1400.4 孙成忠,陈士林,赵润怀. 地理信息系统与中药资源信息化建设J,中国现代中药,2006,8(10):4-7.5 周济. 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5 ( 1) : 3-7.6 丁平, 刘军民, 徐鸿华. 中药资源学的教学与实践J, 药学教育,2003,19(4):29-30.7 郭庆梅, 周凤琴, 张宏萌. 中药资源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9):102-103.8 马丹炜, 李群, 李维, 等. 植物地理学实践教学模式初探,安徽农业科学,2011, 39( 13) : 8167- 8169.9 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 现代教育理论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8.10 王润孝, 李小聪. 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5(9) : 37-38.11 段金廒, 周荣汉, 宿树兰, 等. 我国中药资源科学发展现状及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3): 378-385.Innovation and probing research on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for Resources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YAN Hui*, Chao Jianguo(National First-Class Key Disciplin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China, 210046)Abstract: This teaching studies backing is advanced , standar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 inquires into 3 S technology platform, such a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remote sensing (RS), geographic inf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