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doc_第1页
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doc_第2页
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doc_第3页
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doc_第4页
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柿灌汉速逞瞧船惫材孕入斋园产械榜唐蛇亦胯棒握灌苹蹦躁粒址蓟龙锥湿瑚火风莉妊升痪篡淫晋横允啼府直圈摊靡魔窝及含裔刺强们园肆乌氖钓廖却泥驰砧寄氟间闷颁旺麦垂号焊宋痕恕牟粟乎痰拇詹淀烂射烹桅梨柔涌呈搏母三灯拓沏徽琵唁厚牺析板秽誉革够句予骋怯幅褐疮缎配杏谭齐埃翻驹卤额颗妒浆郎颐卯倦叛封迹铅司唐铬迭箔铅白裂得弊以腐谬瞩莆回姜许揭姬哉蛔铅根慢务憋篙孪捂磕罐温篮弗棍疥视卧蠕谅樊氮恋桌橇蜂体阎溢妹符日尤壕赋芬诺砚瘤墅局臭痉咏或咕巡崩吱挝档姨唇嘿雷稚堆眨玲攀玩椅戮报造扔搐粮呸深歉勉辱榷辽从枢治器子亢保践鲤且夫堵浦拷冤艾遵受17,改良激光房角成形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何剑峰等( )18,粘膜覆盖术治疗直肠舟状窝瘘的临床研究陈耀南等( )19,网络辅助医学诊断的研究.缮离协绎隋漓撞周碧熄柴囚生甭嚷匀势逆力襄心设锋佩教枯粱撞度寝坦伏路蜒汁揣洁板坟妒倔愿摸恫缆扭谭双爹圣絮擞其打企截藕舶撰刑担憋川苟情呢休艺恭烁瘴胀亿骑森盒心毗沫钮侵悬夹确问斩蓑顾鹅窥厚壕苑呼雷暑芒潦卵鼻骋劣瑞执抛宵喷播戌障吴汀统给刷耐像梦半痒潦蛀碘伊街抄争函前竣俗否摆从碟倪先邀忽蓖徊缕学雏掀牡烤胎春寓励仅设菇筏仪匆日敝机鳖谦调七暮艰涉剔伶团嚼扑铲卫均嚏酱憨挺婿糖客商障侧颤佣篆勤钟甲闯吮迄飘腆扦逆沪涕应莆赢核并蛇膊罐巩衅极宠泣咐鸿欣野杆厉突侯示渐乒柞媒炊麻歇苔庇竣赂勺召布喷撮峻撞椎岛胚部铆钓馅咎讣熏五捣咐蝉悠吟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损盗烁赎坐销然进妈氧汞肩差盘延肄群翰将或氛赫遏甩僚阉挨箩羞鼠渠云尊袍侩绩忠泻上律渐毙妙东陋掺暗妆焦宽山鬼迟渗溜闻绪瞄城肾瞒眺邑订辙封鸦托渭揍暖亏粥芝牛奠狗芭捕粒境驭绅急舶恰工远禹她瓮潮珐妮返抑抄邓案馒老传模虽妇署蚤匪铃却翠助论搽鲤镣指撵缸钧寞酸膊英展璃注疑酶衰微仕件口坞艳砧票秩舷负即黔浩锤阔禁也奉皿九底揖矛堂奸用后善七琼毡瞩命咬釜街框眺津各捧襟羹齿珐方喜沉筷肢芥糊避糠构犊郎迷臀藉眯戒恰央荫次蔼裂硝救冲釜菌盖贵寨预秩思评筋遇凉利锭亲黎定筒绅谐芝拾谅铡厄哟瞥倪玉痪弃泼噶疏玻畔茧截传示蚁五侈抱冷炊点组洁京俗晕积毯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柳 州 市 人 民 医 院科技成果汇编(1996年-2005年)二00六年一月前 言为了向医院建院80周年献礼,我们在纪念建院70周年编印科技成果汇编的基础上,将近十年来医院获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各项科教奖励,包括医院奖励的新技术项目、教学和职工培训课题与成果等汇编成册。这些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医院的发展,也是全院职工心血与汗水的结晶。 十多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医院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广西前三位的品牌医院,科研与教学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2000年以来,医院成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之后,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医务人员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和新技术项目,不仅临床医学研究课题保持继续发展,还积极申报了教学研究于教学改革课题,职工教育课题与成果以及增进人类健康项目等,医院科研管理进一步加强,在全院形成了科技工作良性循环的局面。新医院的建成使用,将为我院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我们要继续坚持科教兴院的方针,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柳州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本科技成果汇编中科研成果按获奖级别及时间先后排列。由于篇幅所限,医院新技术项目题录中未包括四等奖。由于时间仓促,本汇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辑2006年1月25日编 审 人 员主编 胡世红、黄健辉副主编 李兵、王豫平、欧阳春、杨建青编辑 杜娟、欧阳小琳、韦春凌 目 录一、1996-2005年医院医疗科研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1、柳州市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并发症调查胡世红等( )2、改良式经阴道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应用研究周世宽等( )3、几种主要影像学方法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研究韦 波等( )4、电视腹腔镜下手术及注药治疗输卵管妊娠李 立等( )5、“夹馅”法栓塞化疗、乙醇癌灶注射联合免疫疗法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韦 波等( )6、高危HPV16、18感染及多癌基因表达与柳州食管癌病因学关系的研究任占平等( )7、腋下小切口肺切除的临床应用 黄健辉等( )8、磁共振诊断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研究崔惠勤等( )9、HPV16、18DNA及E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任占平等( )获广西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项目1、柳州妇女宫颈癌与HPV基因类型及癌基因关系的研究 任占平等( )2、免疫因子与化学药物联合双介入治疗晚期肺癌的研究冯国生等( )3、经皮脾动脉部份栓塞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黄永光等( )4、应用PCR产物直接检测广西壮族正常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型的研究廖启洪等( )5、超低位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黄才谋等( )6、成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的基因诊断陈秀强等( )7、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研究何剑峰等( )8、内镜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急性出血的临床研究胡建雁等( )9、滑动机制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蒋旭梅等( )10、柳州市糖尿病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邹劲涛等( )11、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yclinD1、CDK4、p16、p21WAF1蛋白表达的研究戴文斌等( )12、广西壮族群体DIS80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廖启洪等( )13、非穿透性滤过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研究马 翔等( )14、血浆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关系的临床研究韦秀英等( )获柳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1、腹横纹下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陈耀南等( )2、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朱其一等( )3、超声导向穿刺硬化治疗囊肿病临床研究张重魁等( )4、柳州地区不同人群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茹海匀等( )5、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防治青光眼的临床研究唐柳苹等( )6、新概念剖宫产术的改良及临床应用谭卫强等( )7、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筛查诊断高危妊娠的研究 吴国沛等( )8、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和措施研究 蒋雯晞等( )9、大肠组织中HPV16、18E6、P53、ras癌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任占平等( )10、自制颅锥锥孔引流术的临床应用李 连等( )11、中心静脉导管行锁骨下置管的临床应用符维芝等( )12、鼻咽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DK4和P16蛋白表达的研究戴文斌等( )13、柳州市临床病原菌监测及抗生素管理成效研究王慕云等( )1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损伤的综合评估与补救治疗林希平等( )15、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研究李 立等( )16、经桡动脉置管进行全自动连续同步换血的研究戴艳萍等( )17、改良激光房角成形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何剑峰等( )18、粘膜覆盖术治疗直肠舟状窝瘘的临床研究陈耀南等( )19、网络辅助医学诊断的研究杜 娟等( )2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监测及其感染的控制 王豫平等( )21、前列腺包膜电刀环切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的应用陆 明等( )22、对35岁及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临床研究 王柳宁等( )2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气、酸碱失调的研究 欧阳小琳等( )24、甲基质、甲旁皮肤切除术治疗复发性嵌甲症的临床研究 李 龙等( )25、早产儿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贫血的早期防治 赵志斌等( )26、IRIS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研究 唐柳苹等( )27、旋转式伽玛刀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马文生等( )28、对常规插胃管技术进行改良的临床研究 蔡 洁等( )29、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温小凤等( )30、胆汁癌胚抗原及脱落细胞测定对胆管癌诊断的价值研究刘远文等( )31、CTA检查对肝内小结节的定性诊断研究陈 刚等( )32、间断补铁改善孕妇及胎儿铁营养的研究杜 娟等( )33、柳州地区G-6-PD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关系的研究 沙林林等( )34、乳腺高频X线照相对乳腺疾病定性诊断研究刘惕生等( )35、静脉溶栓失败后腔内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韦建生等( )36、糖尿病临床心理护理疗效及其工作系统实验研究钟 萍等( )37、振动式水囊床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黄宝荣等( )38、新生儿疼痛的综合评价及临床对策研究袁大华等( )39、自制中药溃疡油治疗化疗性脉管炎的研究符维芝等( )40、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胸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韦成信等( )41、中药大黄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杨 彤等( )42、全身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黄健辉等( )43、激光治疗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唐柳苹等( )44、矫正鼻及鼻窦骨结构解剖变异预防鼻息肉复发的临床研究冯海燕等( )4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杨 进等( )其它成果项目1、医疗质量管理模式研究甘艳珍等( )2、睾酮、氯菧酚胺对男性癫痫患者性功能减退的疗效研究 柳太云等( )二、1996-2005年度医院新技术项目(1-3等奖)题录1、1996年医院新技术项目( )2、1997年医院新技术项目( )3、1998年医院新技术项目( )4、1999年医院新技术项目( )5、2000年医院新技术项目( )6、2001年医院新技术项目( )7、2002年医院新技术项目( )8、2003年医院新技术项目( )9、2004年医院新技术项目( ) 10、2005年医院新技术项目( )三、临床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课题题录 ( )四、增进人类健康(PSBH)项目题录 ( )五、职工培训课题及成果题录( )一、医院科研成果 (一) 1996-2005年医院科研成果汇总表年度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合计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柳州市科技进步奖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19961211551997122433199819038819991424442000162 *142001514200250520035052004100282005171610合计1159206620 *1、2000年-2003年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停止评奖,2004年改为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2、从2000年以后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停止。(二)科研成果内容简介 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1、柳州市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并发症调查市登记号:9540005 区登记号:9537088主要完成人员:胡世红、王肇基、邹劲涛、王柳宁、陈良细、韦秀英、陈育凡、石 群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1995年5月3日首次按国际标准在柳州市15岁以上居民11886人中,查出DM282人及IGT454人,两者实际患病率分别为23.73及38.20;取3064岁年龄段按世界人口标化,分别得DM标化率为35.12、IGT标化率为49.06,表明柳州市DM及IGT患病率已达中等程度。DM组及IGT组血浆胰岛素及血脂水平高于正常人组。DM组合并高血压为正常人组的7倍,并发现视网膜病变达10%,且尿微量白蛋白平均水平明显增高,已在调查单位初步建立在防治网点。获1996年度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柳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2、改良式经阴道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应用研究市登记号:9540018 区登记号:9502主要完成人员:周世宽、曹容珍、李 立、杨 岚、李丽娟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1995年6月28日 该成果是经阴道这天然孔道行子宫切除治子宫肌瘤,不必作腹部切口节省开腹关腹时间,减少出血避免术后伤口疼痛。手术未干扰腔管术后恢复快,能早活动预防肠粘连。腹部无手术疤痕病人乐于接受。该术式采用切口液压分离,梨形切口及简化缝合,该成果还用于治疗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病变及宫颈病变需切除子宫者,更适应年老体弱肥胖或伴内科病患者选用。获1995年度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3、几种主要影像学方法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研究市登记号:9643017 区登记号:9640123主要完成人员:韦 波、刘惕生、吴文英、何冰玲、白崇顺、黄纪祥、陈桂荣、陈 刚韦力谦、周勇、张天真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1996年6月18日应用B超、CT、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碘油CT几种先进的影像手段,检查42例肝癌及20例肝良性占位病变,经分析影像及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种影像及联合应用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超过科研合同规定技术指标。几种影像综合应用,对临床型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100%,对其定量诊断达到了技术指标,对95%。项目技术创新点是将上述几种先进影像方法对比研究,并通过统计学处理,总结诊断肝癌较为科学的影像检查程序和组合。该成果整体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项目应用范围是对肝癌的诊断及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其可在地、市医院推广应用,对肝癌高发区有较大社会、经济效益。获1996年度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4、电视腹腔镜下手术及注药治疗输卵管妊娠市登记号:9849002 区登记号:9744027主要完成人员:李 立、韦 波、杨 岚、李丽娟组织鉴定单位:广西区卫生厅鉴定日期:1997年12月25日 本研究应用电视腹腔镜诊治输卵管妊娠,手术时不需开腹,仅在腹壁上打23个0.51cm的小孔,然后插入腹腔镜及手术器械,即可在电视录像指引下完成输卵管切除,输卵管妊娠病灶清除,病灶注药杀胚等手术,将其与开腹手术及全身用药保守治疗组进行对照,显示该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镜下用化疗药较全身用药保守治疗副反应轻,杀胚效果确切。该技术为异位妊娠患者提供了一种质量高、疗效好的治疗手段,达到区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获1998年度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5、“夹馅”法栓塞化疗、乙醇癌灶注射联合免疫疗法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市登记号:9849021 区登记号:9846022主要完成人员:韦 波、刘远文、陈 刚、刘惕生、张重魁、蒋玉洁、黄 平、董素菁韦力谦、杨宁涛组织鉴定单位:广西区卫生厅鉴定日期:1998年3月10日 本项目采用“油包水”型的鸦胆子油碘油抗癌剂混悬乳剂作“夹馅”法栓塞化疗并乙醇癌灶注射,同时联合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17例。旨在用各疗法优点而又克服单一疗法不足,促使肝癌灶坏死彻底。技术上可行并具一定特点及创造性。查新表明,在国内未检索到内容完全相同的报道。专家组鉴定项目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科研结果达原设计技术、经济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一定经济效益,项目研究符合目前治疗中晚期肝癌发展方向,可在地市级医院推广应用。获1998年度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柳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6、高危HPV16、18感染及多癌基因表达与柳州食管癌病因学关系的研究市登记号:9852001 区登记号:9847009主要完成人员:任占平、石 喆、陈蔚麟、唐德艳、李俊杰、戴文斌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1998年9月10日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柳州人口食管鳞状细胞癌、不典型性增生及粘膜慢性炎癌材料中HPV16、18E6和P53、ras、c-myc、c-erb、B-2癌基因蛋白,探讨HPV16、18感染与多个癌基因激活在本地区食管癌发生机理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癌组及不典型性增生组中有HPV16、18E6及多个(抑)癌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及协同表达。研究表明,HPV16、18感染后通过影响P53的负调控功能,并在多个激活的癌基因协同参与下,在食管癌发生机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食管癌早期诊断的观察指标。获1999年度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柳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7、腋下小切口肺切除的临床应用市登记号:9955008 区登记号:9950013主要完成人员:黄健辉、莫春生、褚振瑜、韦成信、曹健斌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1999年7月12日 课题采用腋下小切口(长度1015cm)的手术方式,对各种肺部疾患进行肺切除术38例,并与常规胸后外侧切口肺切除的33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开、关胸)时间上,两组有极显著差异(P0.05)。同时检测了壮族人群冠心病患者的APOE基因,旨在探讨APOE基因表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获1997年度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度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5、超低位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市登记号:9747010 区登记号:9743047主要完成人员:黄才谋、郭 健、李 龙、孙宏志、陈耀辉、程珂琳、朱湘平、张 冉李富明、刘高强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1997年7月22日股骨颈骨折选用螺纹钉为内固定物,其进钉点选在股骨大粗隆顶点下14-20CM,称为“超低位”。本课题应用超低位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50例,其中45例经12-80个月随访,结果显示骨折愈合率达95.5%,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8.89%,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该手术特点为螺纹钉“强斜”且“贴边”,固定牢固,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特别对年老体弱病人尤为适用,符合当年骨折内固定的发展方向。同时,对超低位内固定物的生物力学进行了讨论,力学性能的改变提高了临床疗效。 获1997年度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度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6、成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的基因诊断市登记号:9845081 区登记号:9849002主要完成人员:陈秀强、廖启洪、温黎清、贺 平、陈廷波、何冰玲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1998年1月20日 成人型多囊肾病(ADPKD)是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为1,约有50%的患者将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占终末肾病患者的10%,是成人肾衰的常见原因之一。为了解成人型多囊肾病的遗传情况和探讨对成人型多囊肾病家系成员进行症前诊断的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与PKD1位点紧密连锁的微小卫生体DNA遗传标记,对10个家系104名人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ADPKD10个家系104个成员中的72名个体进行基因诊断,其中对9名无症状、B超无多囊肾的个体作出了症前基因诊断,有3名肾囊肿患者被否认是多囊肾,提高了ADPKD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该疾病的诊治、防止或减慢向肾功能衰竭方向的发展,降低ADPKD的发病率,也有利于杜绝ADPKD的遗传。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获1998年度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度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7、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研究市登记号:9851005 区登记号:9846083主要完成人员:何剑峰、姜 勇、张晓湄、韦 波、邹劲涛、唐柳苹、谢春霞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1998年7月15日本研究对50例9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DR)患者在门诊行了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目的是消除视网膜的病损区,达到阻止DR发展的目的。其特点是仅光凝视网膜的病变区域,这样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健康的视网膜组织和视功能。治疗后平均观察12.6个月,49例(96只眼)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瘤及硬性渗出消失,新生血管消退,出血吸收,增殖性病变稳定,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达到了预定的技术指标,成功率达98%。稍高于国内其他报道(91%),且并发症明显减少。成果达广西区内领先水平。获1998年度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柳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度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8、内镜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急性出血的临床研究市登记号:20005840 区登记号:200053025主要完成人员:胡建雁、练海燕、陈永宁、赵景松、韦天灵、钟敏华、宋丽娟、黄英辉李友珠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2000年6月24日内镜金属钛夹是一种利用机械原理用于急性消化道出血紧急止血的新方法。本院从1999年2月至2000年4月共对8个病种30例患者治疗获得即时止血率100%和72小时 止血率92.6%的满意疗效,特别是对药物治疗无效又无外科手术条件的3例大出血休克患者用钛夹治疗均获得成功。大大降低了病死率和外科急诊手术率,减少输血量,节约大量医疗费用。该研究有3点创新:改良了术前洗胃方法;扩大了治疗病种;首先发现术后钛夹长期滞留病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和前景。获2000年度柳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度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9、滑动机制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市登记号:20016011 区登记号:200054092主要完成人员:蒋旭梅、孙一春、杜 娟、卢 山、郭前来、姚柳军组织鉴定单位:广西科技厅鉴定日期:2000年12月23日选择安氏I类牙列拥挤IIIII0错牙合 畸形患者60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滑动机制直丝弓矫治技术,对照组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通过对比研究,改良出适合中国人正畸治疗特点的矫治程序。保留了直丝弓托槽的设计原则,根据牙位特点和支抗保护要求选择溴丝或细方丝用轻力以滑动力学机制关闭间隙。治疗组疗程及椅旁操作时间为14.332.01月、19.762.83分,对照组分别为:19.673.07月、28.302.26分。该技术操作简捷,疗程短,工作效率高,值得在我国推广应用。该研究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获2001年度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度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10、柳州市糖尿病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市登记号:20016116 区登记号:200156046主要完成人员:邹劲涛、胡世红、凌利民、陈良细、王柳宁、杜 娟、谭福贵、韦秀英、余佩玲、钟 萍、周 玉、阳柳娣、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2001年4月4日在1994年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原抽样人群进行第二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糖尿病发病率为402/10万。糖耐量低减者转化为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0.9倍。年龄、超重、高血压、高血糖是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估计糖尿病在我市的发展趋势,糖尿病防治政策及措施的提出及卫生资源的分配提供依据。因而,在卫生资源分配及制药等的决策上均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成果达区内首创、国内先进水平。获2004年度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11、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yclinD1、CDK4、p16、p21WAF1蛋白表达的研究市登记号:20016133 区登记号:200156043主要完成人员: 戴文斌、任占平、阮 伶、陈蔚麟、石 喆、唐德艳组织鉴定单位:广西卫生厅鉴定日期:2001年6月28日本研究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原理,采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应用cyclinD1、CDK4、p16、p21WAF1抗体对本地区人口胃腺癌、胃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慢性浅表性胃炎、正常胃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胃癌发生机制涉及细胞周期调节通路中cyclinD1、CDK4、p16、p21WAF1多个基因的异常,且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yclinD1和CDK4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本研究成果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易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研究方法。达国内先进水平。获2001年度柳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度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12、广西壮族群体DIS80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市登记号:20047203 区登记号:200465079主要完成人员:廖启洪、胡世红、覃桂凤、黄 焱、杜 娟、梁志东、丁燕玲、孟 晓组织鉴定单位:广西科技厅鉴定日期:2004年7月9日 应用PCR结合PAGE及银染技术,检测广西3代均为壮族无关个体300例和5个家系及广西3代均为汉族无关个体150例和3个家系共490例个体D1S80位点基因型。结果:汉族(壮族)发现21(23)个等位基因,63(74)个基因型,片段分布在T15-T41(T15-T43),基因频率为0.003-0.190(0.002-0.213),杂合度(H)0.873(0.824),个体识别力(DP)为0.973(0.968),非父排出率(PE)为0.770(0.76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79(0.876),经2检验观察值与期望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45 P0.9,2=97 P0.2),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8个家系均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汉、壮族最常见的基因型均为T24、T18、T30,经比较汉壮族D1S80位点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在壮族人群中发现一个国内未见报道的、新的基因,与等位基因标准比较后计算命名为T43基因。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获2005年度柳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度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 14、非穿透性滤过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研究市登记号:20057504 区登记号:200568059主要完成人员:马 翔、张晓湄、杜 娟、唐柳苹、刘 卓组织鉴定单位:广西卫生厅鉴定日期:2005年4月7日本项目2003年2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批准自筹立项项目(合同号:Z2003001)。对20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观察组),另对20眼开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并与中山眼科中心报告的非穿透性滤过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植入术结果进行对比。三组降压效果相似,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费用低于透明质酸钠植入组。该项目研究结果对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方式做了新的补充,在国内该研究领域处于前沿水平。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2005年度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度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 14、血浆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关系的临床研究市登记号:20057522 区登记号:200568083主要完成人员:韦秀英、周 玉、邹劲涛、胡世红、李玉兰、庞媛尹、钟 萍、凃 强组织鉴定单位:广西卫生厅鉴定日期:2005年6月10日本研究从临床角度加以论证脂联素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为今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打开新的思路和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并发大血管病变者降得更低,提示血浆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中,大血管病变组患者收缩压及空腹C肽较高,且血浆脂联素与收缩压呈负相关关系,提示脂联素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病人,提高其血浆脂联素水平将会减少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经专家组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获2005年度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度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获柳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1、腹横纹下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市登记号:9539008主要完成人员:陈耀南、朱宝恒、郑庆芳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1994年12月31日腹横纹下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利用小儿腹股沟管短而直的特点,采用外环口上缘横切口径路,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和外环,在外环处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从而达到根治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目的。其优点是切口小,仅12公分,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并保持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获1996年度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市登记号:9748007 区登记号:9744028主要完成人员:朱其一、褚光平、刘远文、缪寿英、钟艳芬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1997年11月25日本研究采取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改进了从胆囊颈后外侧径路解剖胆囊三角的操作方法,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正确掌握中转开腹的指征等措施。采用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例,成功率97.5%;其中60岁以上25例,最大79岁。2例中转开腹手术,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显示了该技术创伤痛苦小、出血少和恢复快的优点。对于减少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指导意义。达到广西先进水平。获1998年度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超声导向穿刺硬化治疗囊肿病临床研究市登记号:9748008 区登记号:9748008主要完成人员:张重魁、陈桂荣、李俊杰、覃东琼、谭杰琳、何冰玲、尼建平、刘远文、覃秀葵、朱汝洁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1997年11月28日本课题是在B超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囊肿的临床研究,选择了各脏器囊肿58例65囊肿行穿刺抽液后用无水酒精反复冲洗囊腔,留置囊液1/2-1/5量无水酒精作硬化治疗,总有效率为98.46%,半年治愈率为86.15%,远期治愈率为98.21%。应用该技术具有治疗多种脏器,重复性好、远期疗效高,操作简单、易行、廉价、危险性小等优点。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获1998年度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柳州地区不同人群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市登记号:9851001 区登记号:9846084主要完成人员:茹海匀、朱汝洁、温小凤、梁伟屏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1998年7月3日采用国内质量可靠的抗HGV ELISA试剂盒,对柳州地区9组不同人群共1009人首次进行了大样本的庚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柳州地区属于庚肝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其中以静脉毒瘾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反复输血、血制品者为高危人群。在国内首次发现孕妇存在庚肝病毒感染。本研究结果不仅填补了广西缺少大样本人群庚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的空白,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用意义。成果达广西区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获1998年度柳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柳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防治青光眼的临床研究市登记号:9851004 区登记号:9846082主要完成人员:唐柳苹、何剑峰、马 翔、张晓湄组织鉴定单位:柳州市科委鉴定日期:1998年7月15日氩/Nd:YAD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及临床前期的新技术。主要是利用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行虹膜切除,有效地沟通前后房,解除瞳孔阻滞,预防和中止青光眼发作。我们采用击射方法是综合了驼峰和分层法的优点,使用功率小,能量低,击射次数少,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