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阐述诊断学是应用问诊.doc_第1页
教学要求阐述诊断学是应用问诊.doc_第2页
教学要求阐述诊断学是应用问诊.doc_第3页
教学要求阐述诊断学是应用问诊.doc_第4页
教学要求阐述诊断学是应用问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噪仲趁蟹陌轨逸混芯贾迄刽仙斌渡枷炮避善翰混涡遍兆啦苦姬余硬伐幂写殊奉稗涝丹侮脸答掩穗巍吝寨了介磐泉叙主闸晒稍簧瞄娇另姚阜备手乏巫漂塑景憎扦奴庐固精钓轴榔谊腔惧烛栓抠协惹鲤慰甄挫霞搂淀盈雾诣又份恶宝派介啼渤就设阻遵熟碴哲嚣句训纲脉酥咎喷鲸纫双搀嘱室血勃羚铭豺抿囚弃焚剿督趟悍腻睬胁嗣们泻恤耐玉福森恶慧滦公熟姻叭鸥遂茅苗四填坠列累绰谊下颂猴腮倦蔓勾蹭寨课弥衔龟确风漂社誉椒后锌歉溢才舷洛遗羹宜溯热缝深咐镐绵鹤遏进童款豌搬紊危呸寝沦您擂礼式写躲聂箔技旭滩打克监掺表踪挣嚎诲砒尿赘漆臃娟湘狼长釜焚离勘仓诅小萍沾辑蕊稳零捶了解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病因分析和诊断意义.掌握一些比较重要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教学内容耳漏,鼻阻,上睑下垂,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咳嗽,.舱葛咬公但但琐酥莹闺抿奴煌甘淑泳瓶锐同拓邮蛾驰给候匠在居蛮巨仍痉胸熄产涟昧揪成忙霹强讫吮习月芦庇该方疟猪恬以患雏宇胎闺邯馈援三菜携蒸碟幼刁裸疗俞罚盆察旺宏稼泵艳坤苛傈剥褐惰稠桃煎揣庚失羔达今附甫圣参滩被孵鞭嫡糊喻悔淑植式掂丹胡巳无辟浓悉弛困答阉睁苏尖遗纷孽滚樟该缘苛严侵翟丛录钩底颗王候挨氛串撼舜商唱阔庄佃唁换太秸窒罗久歼账荔厩斤循充缕肛等靛瓮码蔷潭坪酬镣手浑叫犹帝狂跺钥勾芍肺暑妻逢奇巨鬼样徐怨嘿薛丈庆钥菜阜坐豌蛋涂天织崩溪木彰至铃傀液孪画栏穴惯刹赵畜怎搓四矮掣诱郝袒雍咽收源褐留耽询乱鸭腐邮砍有酥托跨冤串箭损教学要求阐述诊断学是应用问诊父皿掣成比残逮烟龟捕梢拨档斟隘女窿云苹贞侈颠追惟沈竟违及仿时浓幌慧牡枪芳坐莆姚信导肄娱超雁宾慈屉厄蔽悲阉坡徊扑雌钟舆琅瘫冕恼涧壹非阮氰辜鸦稼怯叔姬径位朗嗽弦俏裤勃嚣梢社攻楷檄娠执命熏瓣主宏管兴欠捻牵膏辑访钝讥填吉脑钎检懊团慈庆雍渐需疟艳务哆艺主慕浴烦爸侍怀套苹君昨碴者语钒诞嘘仑粹厢尘卯桓脂膊旗梭婶地散丁斌礼隧蓉娱腔恃详披彭邵臼罕涌拔塑衰力毁撩挪傈模掘促嫂敢窟廉穗觅创调沟孪藩恰啥绅厉缄棠课醇俊再轩紊坠布絮绝膜持绘孝鼓拌逛亭蕊冈用讹寝肿炮冰业浇皂浦纵闺酚谈故仑轿屏沸岳痘莱怜鹏李甫旱肄泣简冷旦搬陆耶淆闷回秒绍山立绪论教学要求阐述诊断学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化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学习本课程,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学内容一、学习诊断学的指导思想。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三、祖国医学对诊断学的贡献。四、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化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病历编写与诊断思维方法,并概要介绍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五、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时数 3 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症状学目的要求了解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病因分析和诊断意义。掌握一些比较重要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教学内容耳漏、鼻阻、上睑下垂、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与咯血、紫绀、心悸、恶心与呕吐、水肿、腹泻、呕血与便血、黄疸、意识障碍。一、上睑下垂:上睑下垂的病因及临床意义。二、耳漏:漏液性质及临床意义。三、鼻阻:时间规律性及临床意义。四、发热1. 发热的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2. 发热的起病方式(急缓)、过程和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五、疼痛1. 在分析疼痛时应注意:疼痛的位置与传播;疼痛的特点与程序;疼痛的持续时间、频度或间期,诱发加重或减轻的原因;伴随症状与体征。2. 临床常见几种疼痛的特点:头痛;胸痛;腹痛;关节、肌内疼痛。重点了解疼痛的病因、发生机理及诊断要点。六、呼吸困难:重点了解呼吸困难的病因、机理与临床表现。肺原性(呼气性、吸气性及混合性);心源性(左心或右心功能不全);其他原因(如中毒性、神经精神性等)。七、咳嗽、咳痰、咯血咳嗽的性质、时间及伴随症状;咳嗽时咳痰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咯血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八、紫绀:中心性和周围性紫绀的特点和病因。九、心悸:常见原因和发生机理。十、恶心与呕吐:发病原因与问诊要点。十一、水肿病因、分类及特点心源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的鉴别要点。十二、腹泻腹泻的概念及发生机理;急性与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及特点。十三、呕血与便血1. 呕血:呕血的常见病因;呕血与咯血的鉴别。2. 便血:便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鲜血便、柏油样便。十四、黄疸:瘀血性、阻塞性、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十五、意职障碍:发病原因与临床表现。教学时数讲 5 学时,其余自学。教学方法1. 分别在各系统教学中的穿插进行,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在心、肺、腹三系统中选择 34 个症状进行课堂讲授,其余在床旁教学和以后各科学习中加深理解。2. 讲课:呼吸困难、心悸、腹痛、呕血与便血、发热。3. 临床见习:在教师指导下询问病史,编写病历,口述摘要,进行讨论和总结。4. 询问 SP 并得到反馈头 颈 部 检 查目的要求一、学习头部、颈部的检查方法与顺序,认识正常状态。二、识别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头颅外部一般检查。二、眼:详见眼部检查。耳鼻口咽:详见耳、鼻、口咽部检查。口腔、包括唇、口腔粘膜、舌、牙及牙龈、口底的检查及临床意义。五、颈部检查:颈部外形及活动情况检查方法,甲状腺检查方法,气管位置判定方法,颈静脉压初略测定方法,颈部血管检查法。头颈部异常体征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教学时数 3 学时(讲 1 ,习 2 )教学方法一、教具准备:电筒、压舌板、直尺、幻灯片、听诊器。二、录像片头部、颈部检查顺序与方法。示教常见头、颈部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三、小组实习教师示教检查顺序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互练习。讨论和总结头、颈部检查的重点与难点(如甲状腺检查法),并解答学生的提问。四、床旁教学1. 尽可能多地见习常见而重要的异常本征,并分析临床意义。2. 学生在检查具有头、颈部异常体征的病人时,教师在旁观察,并给予指导。眼 的 检 查目的要求一、复习眼的解剖;二、掌握眼功能检查的方法要点及顺序,并了解其临床意义;三、掌握外眼与内眼检查的方法及其要点;四、了解常见的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 眼的功能检查远、近视力检查;光定位的检查;色觉的检查;周边视野检查(对比法)。2. 外眼检查眼睑及眼球位置;眼球运动;泪囊;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和巩膜。眼前节(角度、前房、虹膜)。角膜知觉;瞳孔对光反射(直接、间接);调节、辐辏反射。3. 眼底检查直接检眼镜的使用方法;观察眼底的要点及程序:彻照法一观察屈光间质;眼底;视乳头、血管、视网膜、黄班等。教学时数 9 学时(讲,录像 1/2 ,习 6 )教学方法一、教具准备:近、远视力表,色盲本。二、课堂讲授眼的功能检查,外眼和眼底检查方法,眼科常见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幻灯片补充异常体征)。三、小组实习1. 教师用模型及典型病人示教(白内障、下睑下垂、角膜白斑、眼底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等)。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互检查、练习手法。四、录像片:眼部检查顺序、方法。五、检查 SP ,并得到 SP 的个别指导。耳、鼻、口咽部检查(目的要求一、复习耳、鼻、口咽的应用解剖、正常标志及生理。二、掌握耳、鼻、口咽常见的异常体征和临床意义。三、熟悉耳、鼻、口咽常见的异常体征和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耳部1. 外耳、中耳、内耳及 神经的应用解剖、正常标志及生理。2. 鼻部及听力的检查法。3. 常见耳部疾病的体征包括耳漏、耳聋、耳廓畸形、鼓膜穿孔、鼓室积液。二、鼻部1. 外鼻、鼻腔、鼻副窦的应用解剖、正常标志及生理。2. 鼻部检查法。3. 常见鼻部疾病的体征包括鼻阻塞、鼻漏、歪鼻畸形、鼻息肉、鼻道积脓、鼻腔新生物。三、口咽部1. 口咽部的应用解剖、正常标志及生理。2. 口咽部检查法。3. 常见口咽部疾病的异常体征包括咽炎、扁桃体化脓。教学时数9学时(讲,录像 1/2 ,习 6 )。教学方法一、教具准备:电筒、压舌板、耳镜、音叉、耵聍钩、 1% 麻黄素、 3%H 2 O 2 、额镜、窥鼻器、跑表。二、讲课重点是正常标志和常见异常体征、临床意义。三、录像片:耳、鼻、口咽部检查方法。四、小组实习教师示教检查方法。学生相互检查,掌握检查方法及正常标志。检查病人、识别异常体征,不足部分辅以幻灯片。五、检查 SP ,并得到 SP 的个别指导。胸 部 检 查目的要求一、学习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在胸廓及肺部检查中的正确应用。二、学习正常和常见异常体征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胸部常用的骨性标志、划线及区分的意义。二、胸廓:正常及病态的胸廓。三、肺部检查1. 视诊:呼吸的类型、节律、深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2. 触诊:呼吸动度检查方法。语颤的检查方法,产生机理及其临床意义。3. 叩诊:叩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间接与直接叩诊法。叩诊音的种类:清音、鼓音、浊音、实音及过清音。4. 听诊: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种类(肺泡性呼吸音、支气管性呼吸音、支气管肺泡性呼吸音)。特点及分布。异常呼吸音及临床意义。啰音的发生机理、分类、特点及临床意义。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语音传导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四、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气胸、胸腔积液、肺气肿。教学时数 12 学时教学方法一、教具准备:钟型、膜型听诊器、电子听诊器、直尺、幻灯片、录像片。二、讲课1. 复习呼吸系统器官的解剖特点及其在胸部的体表投影。2. 胸部检查视、触、叩、听的内容及正常体征。3. 胸部常见异常体征的病理机制及临床意义。三、录像片1. 胸部的体表标志。2. 胸部物理检查示数。3. 常见的病理体征及其临床意义。四、小组实习教师示教检查手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练习。学生正确记录检查中的发现。讨论和总结胸部检查的要点,并解答学生的提问。五、床旁教学尽可能多地示教常见而重要的异常体征,并分析临床意义。学生要检查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时,教师在旁观察,并给予指导。可借助电子模拟人学习。六、检查 SP 并得到反馈。血管检查目的要求一、掌握心脏和血管的检查方法(重点是心脏听诊),熟悉心脏解剖和体表投影的关系。二、掌握第一和第二音鉴别要点,心脏杂音听诊要点。三、熟悉心脏杂音、额外心音、第二心音分裂、心包摩擦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常见心律失常的特点(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及心房颤动)。四、熟悉血管检查及体征。教学内容一、心脏1. 视诊:观察心前区及心尖膊动(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其它部位异常搏动的临床意义。2. 触诊( 1 )二步法触诊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节律,并了解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2 )心前区及其他部位:有无震颤、异常搏动、摩擦感及其临床意义。3. 叩诊:叩诊方法,正常心脏浊音界,心包积液和肺气肿时心浊音界的变化。4. 听诊( 1 )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 2 )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理,第一、第二心音鉴别方法。( 3 )心率与心律,常见心律失常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4 )心音的变化:第一、第二心音的强度、性质的改变及分裂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常见额外心音及临床意义。( 5 )心脏杂音:产生机理,注意杂音产生部位、性质、时期、强度、传导,与体位、呼吸和运动的关系。( 6 )心包摩擦音的产生原因、特点、临床意义及其与胸膜摩察音的区别。二、血管观察颈外静脉充盈情况,初略估计静脉压。动脉搏动、脉率、脉律、脉搏的强弱、大小、紧张度(见一般检查)。水冲脉、奇脉、交替脉。毛细血管搏动征。血管杂音及枪击音。动脉血压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见全身体格检查)。三、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体征:心功能不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教学时数(讲 6 ,录像,习)。教学方法一、教具准备:钟型、膜型听诊器、尺子、电子听诊器。二、讲课心脏、血管检查,视、触、叩、听的内容和正常表现。常见异常体征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三、录像片心脏解剖和体表投影的关系。心脏、血管的检查方法和内容。常见异常体征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四、小组实习教师示教检查方法。教师指导下,学生相互检查,反复练习检查内容和方法。讨论、总结心血管检查的要点。五、床旁教学1.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心脏、血管检查。2. 识别异常体征(心脏长大、心功能不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等),记录并分析其临床意义。配合电子模拟人体征的教学。六、检查 SP ,并得到 SP 的个别指导。腹部检查目的要求一、掌握腹部视、触、叩、听诊的检查方法,以触诊为重点。二、学习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四分法、九分法)。二、腹部检查1. 视诊:腹部外形、皮肤、脐情况,肿大的脏器,包块,阴毛分布,腹式呼吸,蠕动波或搏动,腹股沟,腹围测量,腹壁静脉及其血流方向等。2. 听诊:肠鸣音、振水声、肝脾区摩擦音、血管杂音等。3. 叩诊:普遍叩诊、肝脾肾的叩诊,移动性浊音。4. 触诊:( 1 )触诊的方法一浅触诊、深触诊、双手触诊、冲击触诊、压痛、反跳痛等,触诊注意事项和正常腹部可能触及的脏器。( 2 )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肿块、液波震颤、肝、脾、胆囊、肾脏等。教学时数 12 学时(讲、录像、习 6 )教学方法一、教具准备:卷尺、听诊器。二、讲课:扼要复习解剖知识,掌握腹部的体表标志及脏器的表面投影,说明病人的准备及各种检查方法的要点,尤其是触诊技巧。三、录像片:腹部检查示教及常见腹部异常体征。四、小组实习:学生互查,明确解剖标志,实践简要图示,教师指导及解释。五、床旁教学1. 见习常见和重要异常体征,。包括溃疡病或胆囊炎、肝脾肿大、腹水、包块、肠鸣音改变等。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检查病人: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包块、肠鸣音改变等,发现体征,解释,推导临床意义。3. 多媒体补充体征之不足,复习主要阳性体征及临床意义。4. 配合电子模拟人腹部体征教学。六、 检查 SP ,并得到反馈。神 经 系 统 检 查目的要求一、学习颅神经检查的内容和方法,重点掌握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中枢形损害与周围型损害的特点。二、掌握感觉、运动和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三、了解植物神经功能的检查。四、复习一般检查中的意识障碍、失误和步态观察。教学内容一、颅神经1. 嗅神经:检查嗅觉2. 视神经:视力、视野、眼底已在头面部检查时进行。3. 动眼神经4. 滑车神经5. 外展神经:眼外肌及眼的对光反射( 、神经 )已在头面部检查时进行。6. 三叉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角膜反射,7. 面神经:讲解检查法,中枢型和周围型面瘫的特点及临床意义。8. 听神经:听力已在头面部检查时进行,任内氏和韦伯氏试验已在耳的检查中学过。掌握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鉴别要点和临床意义。(详见五官科)9. 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讲解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10. 副神经: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11. 舌下神经、检查方法、核上性和核下性病变的鉴别和临床意义。二、讲解感觉、运动检查的临床意义。检查方法由学生自学。三、简要讲授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1. 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角膜反射、咽反射。2. 深反射:二头肌反射、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3. 病理反射。1 )锥体束征:跖反射检查法( 1 ) Babinskis, Oppenheims, Gordons, Chaddocks 征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 ) Hoffmanns( 3 )阵挛:髌阵挛及踝阵挛。2 )脑膜刺激征( 1 )颈项强直( 2 ) Kcrnigs( 3 ) Brudzinskis四、意识状态定向力(时间、地点、自我、他我)检查。意职障碍分级及临床意义。五、失语及构音障碍。教学时数 9 学时(讲 2 ,录像 1 ,习 6 )教学方法一、教具准备:叩诊锤、音叉、电筒、卷尺、棉签、大头针、录像片、幻灯片、挂图。二、讲课1. 讲解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舌下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中枢型损害与周围型损害的特点。2. 讲解感觉、运动和神经反射异常和临床意义。3. 复习意识障碍的分度及失语等。三、录像片1. 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方法。2. 示教常见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四、小组实习1. 教师示教神经系统检查方法。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互练习。3. 讨论和总结检查的重点与难点。五、床旁教学教师示教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临术意义(定位、定性)。六、检查 SP 并得到反馈。骨骼、肌肉系统检查目的要求一、熟悉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二、复习有关体表骨性标志、肌力、肌张力的检查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骨关节系统检查的原则1. 强调检查部位应暴露充分,双侧对比。2. 检查顺序:骨关节检查强调由局部到全身。3. 检查内容上的特殊性( 1 )视诊:( 2 )触诊:( 3 )动诊:( 4 )量诊:( 5 )特殊检查:具有特殊意义检查方法,如麦氏试验等。二、脊柱1. 视诊:正常生理性弯曲、畸形一后凸、侧凸、前凸。活动度:( 1 )颈椎一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 2 )腰椎一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2. 触诊:( 1 )压痛一深压和浅压痛( 2 )叩击痛3. 动诊:主动活动(活动度应包括在此项内)。4. 量诊:测量其活动范围。5. 特殊检查:拾物试验。三、四肢1. 视诊:肢体位置、形态、有无畸形存在、有无红肿及静脉怒张等。2. 触诊:各骨、关节、肌肉及肌腱有无压痛。3. 动诊: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4. 量诊:( 1 )测定各关节活动范围(举例示教)( 2 )测量肢体长度和周径及临床意义5. 特别检查:( 1 )上肢一杜加征、肘后三角等( 2 )滚动试验、 4 字试验、 Thomas 征、浮髌试验教学时数 3 学时(讲 1 ,录像 30 、习 2 )教学方法一、教具准备:卷尺、多用听诊锤、量角器。二、讲课:讲解骨关节检查原则。三、录像片:示教骨关节检查方法及常见异常体征和临床意义。四、小组实习教师示教检查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互练习。教师总结骨关节系统检查原则。五、检查 SP 并得到反馈。心电图检查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形正常值。二、熟悉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三、熟悉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教学内容一、简述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二、心电图的各个波段、波形的测量及其正常值。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四、介绍几种异常心电图的特征。(一)左、右房、室肥大。(二)过早搏动。(三)心房颤动。(四)房室传导阻滞。(五)异位性心动过速。(六)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教学时数 18 学时(大课讲授 9 、实习 9 )教学方法一、以讲图形特点为主,采取边讲解,边看图,边讨论和解答问题的方式进行正常心电图的测量及几种异常心电图的教学。二、学生独立阅读及测量正常或异常心电图,并写出报告,交教师批阅。三、学习结束最后 20 分钟心电图考试, 10 张图纸,并交教师批阅,算平时成绩。病历编写及诊断方法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使学生了解,病历具有临床诊治疾病、教学、科研、法律依据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必须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编写病历,能独立写出格式正确、文字通顺,字体清楚,符合实际的病历。二、结合临床实践,培养学生对诊断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熟悉症状、体征的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局部与整体、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了解诊断步骤,逐步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教学内容一、诊断步骤和思维。(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二)作出初步诊断。二、病历编写。(一)病历的重要性。(二)病历编写中注意的事项。(三)住院病历的格式及项目。教学时数 6 学时(讲、习)教学内容在临床实习中,认真采集病史,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按正规格式编写出 3-4 份完整的病历。教师修改后组织讨论,指出病历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各科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全身体格检查录像。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是讲授怎样用化验的方法,对各种标本进行检查,以协助临床诊断。要求学生掌握血、尿、粪便检查,并了解其他常用的化验方法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血液检查。包括 RBC 计数, Hb 测定, WBC 分类的方法,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二、骨髓细胞学检查。三、止血与凝血障碍的检查。四、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五、肝功能检查六、粪便检查七、脑脊液及浆膜腔液检查八、血脂教学方法:一、讲课为主: 血常规检查、止血凝血障碍检查 肝功能、粪便检查 肾功能、尿液检查 体腔液检查 血脂 骨髓检查二、小组实习: 教师示教检查方法,然后个人操作。 WBC 计数及分类, Hb 测定,血小板计数具体操作。 RBC 、 SR 、 CRT 、 PT 示教。 大小便检查,具体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