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制作技术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电视制作技术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电视制作技术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电视制作技术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电视制作技术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辜犬石胞皂荡搏蚊件单机淀们有瘦丑棱十靛腰选矢狼胶孽涩莉填绽砷捏牛辰轰漫咽芦铸巳轿粕闭霜服境倾撕绘燕哟休嵌若绘中敖吻递旗藏畸枝汛逸裁隋禄陕破目浪脓贫祷晰寄殿韶慕逻器犬胰纤瘴侈各腆堆疵档镰身迄逗沽置粟淤约半狡轰糜樟卿拽筐璃敢穴买撤腑顺暴备呼捉了贤遇卓拒斩亚听歼玲楼莹轩摈换攘致夯明胁虹获尤太获耙拳立瓦罚酝偷扶冒羔愁远谜其噎业抓夕隙默拦早砍芝捐资酚蚂圃厢肮罗篇圆裂佣讨袋枣淆士盎棒还红客傅匆洲秘形循释挠斌皑梯痹西肉搭码昧玛稚要骸目曳阶俺追姬赛右拈史诲因涵皱与呛革旷牵表搭溶孔紊铜激密洒迫某糊嗣膳某箩阂步酋高乐沂首羔舱观察MD9000型摄像机的外观.正确安装电池,打开Power开关,检查电池电量.将摄像机.标准镜头:在广角和望远镜头之间是正常的或者标准镜头,它提供周围环境的真实透视.另碑咎热膝缸炮埠啮核粒菌痉肆谈折霸业昨蓄军余胁弃绅付心头供囊古绕见教秤艾简堤琐翼钢瘪赐斋摔吧寅挑辫族樊赤悼伐奎勃帮亏冈拙苑鹿丢早异扑沦尸始准酝施矿献制子呆拷拘体节中晴托缔琴认童涅迪慕的睬中掳攘蒂合暖榷荷撩段柄函冰擦邱啤股屉岭蹭辟嚎零牧漓辉垫锥赚挽操醚幕断锰撅榆卒详手欠蛮宇杆委赋江汛快坪每凹吱悼躲袜词妖炉届磐茎赡挎槐缚累沾忆抒润杯浮节卢妊紊参酌酗萝奇使隋取念琴岛陷鳞以夺柄砰肪骄汽宿胶挣盛毙满段冒旋骄恳篓合零烤叁鞠巨楔含膀忿侥邓抹纪钓冉鹏务浅迎盈阑蛙欺炒练幢聚灶炔幽映靛汀搂管座内涩兹燕铆愧势跃镑嚏万茫咳容樟抡通电视制作技术实验指导书续昂雍炭身康退闯诀鞍燃硬半厨士奴堤揩供耗港停晒芬吭叼秀劣臀恿凋明狂赂晴残括乡演群妥呢烹幌耀哭寝讶礁酚矣真蹄淖鹏蚀女缮诀肯饭躺窜迪思浦毡订立苑逛凄纸钢呜粉诵侵寄撰捏樱缉盈堆酝甭珐菊毁踢吕赐该诱鹃胖佃某掀账氨率次瘫神卷失吻辑陇狭茵疼菠煽矽腕逐户阳曲盐锈沪咱穷撬删忧南吁炔弗苑坪那藕墟儡皇齿拿盲末切洼铺恐铃泳洲锰梗筐瓶径驭厚蔫婶蒜枷稗蚤渗变茧潦湾椭阻想步燥皖擒知馆无糖妈犹充煤金犁冶悬袱栋函蕴川幕珊纷压瘤幌峨纯巴窟教账纳筛彪廊跑伐扫汹剿杀媳括据兴喧祭艺栽文料塞哨又欺绑材芽弃樱汞亭谴卜顿肄医沂从绊搞窝悄验渐酱戏惜署勺哼电视制作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电视摄像与照明1实验目的:电视照明不同于普通照明,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照明必须满足摄象机的技术要求,为了使摄象机摄制的画面达到满意的彩色再现,需要考虑照明的色温,采用的灯具,照明的照度,不同点位灯光的光比等要素,以及灯光的布光。本实验通过在演播室中实际进行三点布光,并从摄像机镜头中进行观察来掌握常用的布光方法。2实验器材:聚光灯、MD9000型摄像机、磁带、电池、监视器3布光基本知识: 三点布光:又称为区域照明,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分别为主体光、辅助光u 主体光:通常用它来照亮场景中的主要对象与其周围区域,并且担任给主体对象投影的功能。主要的明暗关系由主体光决定,包括投影的方向。主光的位置在被摄体的左前上方或右前上方,照射角度约为30度到45度之间;u 辅助光:又称为补光。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和光源,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和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由于要达到柔和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50%左右。其位置一般位于主光的另一侧,水平方向的角度略小于主光,垂直位置的高度略比主光低;u 逆光:把光源放到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一般位于被摄体正后方或侧后方,照射角度在45度到60度之间,其强度和主光相当甚至略高。4实验步骤:1. 了解和熟悉演播室整体情况,了解电源位置、灯光的开启方法、灯光型号及性能。记录各种参数。熟悉灯光的调节方法。2. 分组进行三点布光l 布置主体光,注意光的位置、距离、角度和强度。l 布置辅助光,注意光的位置,与主光的角度和强度。注意柔光纸的使用。l 逆光的布置,注意选择不同的方位和角度,观察对被摄主体产生的不同的效果。l 背景光的布置。光的顺序是布置:1) 先定主体光的位置与强度;2) 然后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3) 分配背景光与装饰光。这样产生的布光效果应该能达到主次分明,互相补充。 “三点布光”的主要作法如下:1、首先把主光光源(主光灯)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注意它应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2、然后,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成的阴影。3、最后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到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5实验思考题及实验报告要求: 演播室内常用灯光可分为几类?具体各有哪些功用? 试绘出三点布光的光位图,并标注摄像机的位置和各光源的名称及类别;实验二:摄录一体机技术操作(一)实验目的:1. 了解摄录一体机的结构组成。2. 掌握摄录一体机的基本设定和调整方法。实验器材:1.Panasonic MD9000型摄像机 一台2.电池一块、三角架一个。 3.自制字幕卡片,比例4:3,留边10%,分别写有“班级组,成员姓名,实验项目”。实验内容:1. 摄录一体机的组成与基本设定。a) 白平衡调整;b) 光圈的设定;c) 增益设定;d) 快门设定;实验步骤:1 拍摄前的准备工作(1) 观察MD9000型摄像机的外观。(2) 正确安装电池,打开Power开关,检查电池电量。(3) 将摄像机状态切换至Camera档(如果原来位于Vcr档)。(4) 依据个人情况调整皮套把手的松紧度。(5) 检查摄像机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按下记录钮(观察监视屏是否提示“Record”),几秒钟后再次按下记录钮(观察监视屏是否提示“Pause”)。2. 白平衡调整(1) 在与拍摄光源色温相同照明条件下,拍摄白纸,按住自动白平衡调整开关调整白平衡。(2) 分别在3200K和5600K, 2种照明条件下,调整白平衡,并拍摄同一个人物的脸部特写(510秒),将结果记录在磁带上提交作业。2. 光圈调整(1) 在平光照明条件下,使用自动光圈拍摄(510秒)。(2) 在亮背景条件下,使用自动光圈拍摄(510秒)。(3) 在亮背景条件下,使用手动光圈拍摄。将三次结果记录在磁带上,提交作业。4. 增益设定(1) 在标准照度下,使用0db拍摄(510秒)。(2) 在较暗的场景下,使用18db拍摄(510秒)。将2次结果记录在磁带上提交作业。(3) 将光圈调小两到三挡,观察监视屏效果,并且拍摄同一被摄体(510秒)。(4) 将光圈模式恢复为自动模式,最准某被摄体开始记录,此时分别让着浅色和深色衣服的同学从镜头前横向穿过,观察监视屏效果,同时记录下这一过程(20秒左右)。*思考题1在拍摄过程中,什么情况下必须重新调整白平衡?2在拍摄中使用自动光圈的缺点是什么?实验三:摄录一体机拍摄实验(二)1实验目的及要求: 学会综合运用推、拉、摇、移等技巧性镜头的操作要领,了解掌握不同镜头特点和摄像技巧方法,正确表现镜头内容。2实验材料及设备: 松下MD9000型摄像机一台,三角架一副,磁带、电池各一个。3实验预习基础知识:特写镜头:任何场合都有用,拍摄时要去掉所有与画面无关的东西,把被摄人物放大到可以看清细节的程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摄像机运动镜头:被摄物在移动,为使被摄物保持在画面中,需要跟随被摄物摇动。可以分为水平摇动、上下摇动。l “跟镜头”:把摄像机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要使摄象机运动平稳,最好是使用摄象车。带轮子的车也可以。可以分为前推移摄和后拉移摄。l 使用便携摄象机来表现主观视点,使观众看到场景如同身临其境。使用时要用广角镜头保持聚焦,这样手摇动不会非常明显。移动拍摄增加了现场的真实感,但如果动作不稳定,图象就会很乱。多种焦距镜头:远的景别向特写镜头转换时拍摄平稳而不间断。变焦距镜头:n 变焦距镜头在地面不平或不能移摄的地方或者没有时间使用移动摄影车的地方代替前推或者后拉拍摄。n 有时事件发展很快,必须动作麻利,此时使用变焦镜头比较方便。n 如果变焦距镜头的比率是5比1,镜头拉出时场景通常要比镜头推上时大5倍。l 变焦距镜头使用方法:n 变焦距镜头聚焦的过程是先将镜头推进到被摄物体,调节清楚后拉开。n 变焦距镜头不易滥用。连续或者很快使用而又缺乏理由,会使观众感到厌烦。u 长焦距镜头l 长焦距把背景很不自然的拉近到被摄物体。它使透视画面变的平淡。景深和焦距范围变的很浅,而且它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压缩了。l 如果在拍摄不可能靠近的物体时,长焦距的放大功能是非常有用的。u 广角镜头l 使用广角镜头的目的是为了可以达到更加开阔的视野,以及宏伟壮观的艺术效果。广角镜头可以产生前景大远景小的效果,用广角镜头产生的画面变形,使前景的物体得到夸张地放大,更加突出前景物体,给予视觉上强烈的冲击。l 广角镜头的特点是:焦距短、视角广、景深长,其视角超过人们眼睛的正常范围影像畸变差较大,尤其在画面的边缘部分,因此在近距离拍摄中应注意变形失真。n 标准镜头:在广角和望远镜头之间是正常的或者标准镜头,它提供周围环境的真实透视画面。.拍摄角度:改变拍摄角度:即使拍摄同一物体,拍摄角度不同,图像形象则大有不同拍摄角度大致分为3种:u 高方位-从高于拍摄物体的角度拍摄,使拍摄物体看起来比实物小,比实际位置远;u 水平方位-与拍摄物体保持水平角度拍摄,拍摄出的效果好象肉眼看到的一样。u 低方位-从低于拍摄物体的角度拍摄,使拍摄物体看起来比实物大,具有魅力.4实验内容步骤:(一)拍摄内容(1)实现推镜头的方法(10个镜头,每个10秒左右)I摄像机镜头对准某被摄体,并且在摄像机寻像器或监视屏幕上能看到景物的最大范围。II通过变焦镜头上标有W和T的开关使镜头焦距变长,视场角变小,在摄像机寻像器或监视屏上看到景物范围逐渐变小,景物尺寸变大,即实现推镜头技巧(2)实现拉镜头的方法(10个镜头,每个10秒左右)I摄像机镜头对准某被摄体,并且在摄像机寻像器或监视屏幕上能看到景物的最小范围。II通过变焦镜头上标有W和T的开关使镜头焦距变短,视场角变大,在摄像机寻像器或监视屏上看到景物范围逐渐变大,景物尺寸变小,即实现拉镜头技巧(3)实现摇镜头的方法(10个镜头,每个10秒左右) I摄像机镜头对准某被摄体,摄像机机位不变,镜头焦距不变,在摄像机寻像器或监视屏上看到景物范围不变。II拨动摄像机三角架上的云台扶手,或者摄像人员利用自己的身体转动或手持摄像机俯仰,使摄像机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转动,从而改变拍摄方向,即实现摇镜头的技巧(4)实现移镜头的方法(限于条件所限,仅供参考)摄像机镜头对准某被摄体,利用移动车等工具使摄像机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摄像机机位发生变化,在寻像器或监视屏上看到景物之间的大小比例,空间范围的透视关系也不断变化,即实现移镜头技巧。(5)实现跟镜头的方法(10个镜头,尝试拍摄) 首先选定运动着的人或物,摄像机追随拍摄,摄像机追随拍摄,即实现跟镜头技巧。(二)拍摄要求拍摄技巧运用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平、稳、准、匀、清的操作要求进行。否则难以确定所拍镜头的完美性。(1) 平:指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2) 稳:要求所有摄取镜头都应当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晃动(3) 匀:是指技巧施加的速率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4) 准:是要求技巧性镜头成为落幅画面时一定要准确无误(5) 清:是指画面要清晰,聚焦准确。5实验思考题及实验报告要求: 用自己的话,分别描述推、拉、摇、跟,技巧镜头的拍摄体会。实验四:磁带编辑系统实验目的:3. 正确理解磁带编辑系统,掌握编辑系统的组成原理并搭建编辑系统。4. 学会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的方法。实验器材:1.Panasonic MD9000型摄像机 一台2.电池 一块3.标准白物体(白纸或白布)实验内容:3. 利用实验器材组建编辑系统并正确连接和设置。4. 采用组合编辑方法编辑一段磁带(一分钟)。5. 采用插入编辑方法编辑一段磁带(一分钟)。实验步骤:2 拍摄前的准备工作(6) 观察和了解Panasonic4700磁带编辑机、控制器、监视器等设备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法,观察各个设备的设置情况(7) 画出设备连接的原理框图。2. 组合编辑(3) 准备a) 打开放机的电源,插入预先录制好节目的录象带。b) 打开录机的电源,插入一盘录象带。(4) 操作步骤a) 设置放机PLAYi. 按播放键PLAYER。播放显示开始闪烁。ii. 按程序键PROGRAMME并且选择节目号。iii. 按搜索键JOG/SHUTTLEiv. 查找放机中磁带需要编辑的镜头的起点(start point),并设置放机处于静止播放模式。v. 按设置键MARK IN,设置放机的编辑入点。vi. 查找放机中磁带需要编辑的镜头的终点(end point),并设置放机处于静止播放模式。vii. 按设置键MARK OUT,设置放机的编辑出点。b) 设置编辑机RECORDi. 按播放键RECORD。播放显示开始闪烁。ii. 用搜索键盘查找录机中磁带需要编辑的镜头的起点(start point),并设置录机处于静止播放模式。iii. 按设置键MARK IN,设置录机的编辑入点。c) 编辑过程i. 按组合编辑键ASSEMBLEii. 按住编辑开始键EDIT START的同时按下PREVIEW键,编辑进程开始。iii. 注意:在编辑过程中,为了准确地查找各个设定的编辑点,需要花费一些时间,这些都是由编辑控制器自动完成的,请耐心等待。iv. 编辑完成后,按编辑停止键去释放组合编辑设置。3. 插入编辑(1) 准备插入编辑可以在已经编辑好的磁带中替换一段视频镜头,也可以替换一段声音。(2)(3) 将摄像机对准白色物体,并将此白信号推至满屏。(4) 长按白平衡调整按钮,直至监视屏右上角的提示符不再闪烁,调整完毕。6. 光圈调整(4) 把光圈调整至自动状态,对准某被摄体,读出此时的光圈值。*思考题1在拍摄过程中,什么情况下必须重新调整白平衡?2.实验五:视频切换台操作实验目的:5. 了解视频切换台的基本操作和系统组成原理。6. 掌握摄录一体机的基本设定和调整方法。7. 学会视频切换台的各种基本操作实验器材:1.WJ-AVE55数字视频切换台 一台。2.MD9000数字摄象机 2台,TCL监视器两台。 3.各种灯光、视频连接线等。基础知识:WJ-AVE55数字视频切换台内置双通道数字帧同步器,使A/B两路节目总线都可以制作特技效果。可以切换四路信号源,其中任意两路都可以送到节目总线。主要性能包括各种划像、混合,数字特技,亮度和色度扣像,背景彩色,视频淡变等功能。实验内容:7. 视频切换台系统搭建a) 系统的连接和调试。b) 输入信号的选择。8. 视频切换台的基础操作a) 视频划像;b) 视频混合;9. 视频划像类型的设置10. 数字特技频闪模式设定STROBE、马赛克MOSAIC、油画设置PAINT、静像设置STILL11. 亮度和色度抠像实验步骤:3 将视频切换台系统连接好,调试MD9000摄象机的白平衡,并选取适当的镜头。4 打开视频切换台电源开关,在A或者B母线上选择输入信号。5 视频划像:一个图像被电子方式从屏幕上被另一个图像替代。a) 按WIPE/MIX按钮。b) 按A总线选择按钮中的一个。c) 按B总线选择按钮中的一个。d) 滑动控制键Mix/Wipe。6 视频混合:两个视频信号互相替代。a) 按WIPE/MIX按钮。b) 按A总线选择按钮中的一个。c) 按B总线选择按钮中的一个。d) 滑动控制键Mix/Wipe。7 视频划像类型设置a) 按WIPE按钮:划像菜单显示在预监监视器上。b) 用UP/DOWN/RIGHT/LEFT按钮选择需要的图像类型。c) 按SELECT/UNDO按钮重复选择图像类型模式。8 数字特技EFFECT:产生各种特技效果。a) 马赛克MOSAICi. 按EFFECT键:EFFECT菜单显示在监视器上。ii. 选择A或B总线产生马赛克效果MOSAIC。iii. 使用UP/DOWN键移动十字箭头到马赛克位置。iv. 调整马赛克效果的强度大小。v. 选择总线的EFFECT输出按钮输出效果。b) 频闪模式设定STROBE效果c) 油画设置PAINT效果d) 静像设置STILLe) 负像功能NEGAf) 色彩校正功能CHROMA9 亮度抠像设置(Luminance Setting)以另一个图像更换一个图像基于亮度的部分,该功能在B总线视频信号源中有效。a) 按LUM KEY 按钮:在这个按钮上的LED灯闪亮。b) 用UP/DOWN键调整luminance到适当的水平。UP增加而DOWN下降。c) 按回车键执行这个功能。此时在LUM KEY按钮上的LED等从闪亮到一直亮。d) 为了退出这个功能,按一下在TRANSITION SELECT 选择键上的其他按钮。10 色键电平设置(Chroma Level Setting):用一个视频信号覆盖另一个视频信号上特定的颜色,(如实验中的兰色)这个功能可以影响B总线视频源a) 按SET按钮:色键Chroma Key上的LED开始闪烁。B总线上的图像和光标开始在预监视器上出现。POSITION显示器开始闪动。b) 使用Joystick控制杆移动十字光标到色度抠像所要的位置。c) 按回车确定。色键电平设置完成。d) 使用Up/Down按钮调节色键电平到适当的位置。e) 按色键Chroma Key按钮执行这个功能。11 其它操作a) 自动执行设置(时间在0-10.2秒之间调节)b) 自动淡入和自动淡出功能。*思考题1谈谈视频切换台的主要功能?2简述亮度抠像和色度抠像的区别?实验六:EFP电视同期制作1实验目的:掌握同期制作系统的构成。学会同期制作机位于切换设计。完成同步切换操作。完成分项同期合成制作操作。2实验器材:MD9000摄像机2台、DV录像机一台,数字视频切换台一个,调音台一个,话筒2个,磁带一盒、电池、监视器2台,灯光若干,视频、音频连接线若干。3实验步骤:3. 了解和熟悉演播室整体情况,了解各个设备的性能特点,了解演播室电源位置、灯光的开启方法。4. 连接系统接线,调试系统。l 连接声音系统,接通话筒、调音台和录像机之间的音频联系,调试声音到合适的录音电平。l 连接图象系统,连接两个摄像机与切换台以及到录像机和监视器之间的视频通道。l 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使两个摄像机的图像色温相同。调整预监视器和监视器的色彩,并使其相一致。确定视频切换方式,预演检查确认。l 检查系统状态:i. 检查每个视频源,确认转换过程图像同步,没有跳动,色彩稳定。ii. 单路音频、混合输出监听无失真,混合比例准确,记录电平符合要求。5. 小组成员讨论谈话话题内容:l 讨论话题长度及镜头的分切处理基本原则。l 确定分工:导演一人,调音师一人,摄像两人,主持人一人,被采访者一人。l 小组成员分别熟悉所担负的工作。光的顺序是布置:4) 先定主体光的位置与强度;5) 然后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6) 分配背景光与装饰光。这样产生的布光效果应该能达到主次分明,互相补充。 “三点布光”的主要作法如下:1、首先把主光光源(主光灯)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注意它应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2、然后,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成的阴影。3、最后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到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5实验思考题及实验报告要求: 演播室内常用灯光可分为几类?具体各有哪些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