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育的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doc_第1页
安徽省自育的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doc_第2页
安徽省自育的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doc_第3页
安徽省自育的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doc_第4页
安徽省自育的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论文,值得推荐安徽省自育的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 作者:汪强 赵莉 徐桂珍 陈培 吴延华 尹恩 1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1号 皖芝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用系0176A不育株为母本、豫芝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从其后代选取优良可育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其系谱为02-21-64-120-125-81-0。2002年从F2育性分离群体中(春播)选择优良可育单株,进行加代繁育和优选(秋播),因其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而被选中,编号为21-64; 2003年参加株系比较试验,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9.4%;2004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折合产量2 050.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3.8%;2005年参加安徽省芝麻新品种鉴定试验,全省平均产量1 470.0kg/hm2,比对照增产7.81%,在9个参试的常规品种中居第1位;2006年选择优株扩大繁育;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20072009年在安徽进行示范推广,比当地品种一般增产10%以上。 1.1特征特性 该品种单杆型,茎杆粗壮抗倒,株高160cm左右,始蒴部位低。叶绿色,白花,1叶3蒴,蒴果4棱,结蒴较密,全生育期86d左右,主茎果轴长100cm,全株蒴果数90个,每蒴粒数60粒,千粒重3.1g(饱满种子),种皮白色。生长势、抗旱抗逆性较强,开花较早、花期集中、花量大,较抗枯萎病,适合安徽及周边省份种植。据安徽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检测,皖芝1号含油量为55.1%,蛋白质含量19.6%。 1.2栽培技术要点 一是把好选地关。选用地势高、3年以上未种过芝麻的良田种植芝麻。深沟高畦,畦沟、腰沟、围沟和地头沟“四沟”配套。麦茬、油菜茬可采取免耕种植。二是合理密植。夏播以5月25日至6月10日播种为宜。留苗18万株/hm2左右。采取条播,及时间苗、定苗。三是防除田间杂草。播后苗前,选用都尔等对水均匀喷雾土表,可有效防除多种杂草。芝麻出苗后,禾本科杂草三至五叶期,选用盖草能对水均匀喷雾,可有效防除单子叶杂草。四是合理施肥。底肥施尿素75.0112.5kg/hm2、复合肥150225kg/hm2。初花期追施尿素75150kg/hm2、磷酸二氢钾1530kg/hm2。追肥数量和次数要因芝麻长势而定。五是防旱防渍、防治病虫害。中后期根外喷施叶肥,防止脱肥早衰。防治茎点枯病、枯萎病等病害,于发病初期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喷洒23次,间隔57d。防治地老虎、蚜虫、芝麻天蛾和盲蝽等虫害,用氧化乐果加溴氰菊酯,喷杀3龄前幼虫。该品种适宜在安徽及周边省份种植。 2杂交芝麻新组合皖杂芝0176(皖杂芝1号) 杂交芝麻新组合皖杂芝0176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亲本组合是“0176A0222”,母本0176A为隐性核不育系,来源于安徽省固镇县地方品种中变异不育单株,其系谱为01-76-44-17-2-23-10,该不育系叶绿色,单杆型,株高150160cm,花白色,1叶3花,蒴果4棱,种皮白色,千粒重3.6g。父本0222是从固镇农家品种中选择优良单株,经系统选择和系内自交而成,叶绿色,单杆型,株高150cm左右,花白色,1叶3花,蒴果4棱,种皮白色,千粒重3.0g,抗倒抗病性强。皖杂芝0176杂种优势突出,抗倒抗逆性强,杂交制种和F1产量较高。2004年在合肥、固镇点品种比较试验中,产量分别达到2 154kg/hm2和1 983 kg/hm2,分别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9.6%和17.2%。2005年皖杂芝0176参加安徽省第一轮芝麻区试鉴定,全省平均单产为1 477.5kg/hm2,其中合肥点单产1 705.5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8.36%和13.02%,在10个参试品种中全省平均居第1位。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审定。 2.1特征特性 皖杂芝0176株型挺拔俊秀,单杆型,茎杆粗壮抗倒,株高164cm左右,始蒴部位低。叶绿色,白花,1叶3蒴,蒴果4棱,结蒴较密,栽培条件较好时,部分单株出现少数分枝和1叶46花,单株蒴果数8090个。每蒴粒数6570粒,千粒重3.1g左右,种皮白色。较抗枯萎病和茎点枯病。成熟时下部蒴果不炸裂,夏播全生育期90d左右,适合安徽等地种植。 2.2栽培技术要点 一是选地整地。选择地势较高,灌排方便,肥力中等偏上土壤种植。整地要平、松、细,深沟高畦,“三沟”配套。二是适期播种。夏播以5月25日至6月10日播种为宜。及时间苗、定苗。留苗1518万株/hm2。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除田间杂草。底肥以农家肥、复合肥为宜。中等肥力地块一般施复合肥225375kg/hm2和尿素75kg/hm2作底肥;初花期视生长情况追施尿素112.5225.0kg/hm2,配施少量磷钾肥效果更好。中后期加强管理,做好防旱防渍、防治病虫害工作。四是适时收获。 3新育成的杂交芝麻新组合合杂芝1号、合杂芝2号和皖杂芝2号 3.1合杂芝1号 合杂芝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该组合是以芝麻细胞核隐性不育两用系A54-8为母本、0221为父本配制的强优杂交组合。母本A54-8是从2000年开始,连续多代对芝麻隐性不育基因进行系统选育和系内成对杂交而成,系谱为01-54-8-9-22-39-23-28-0,育性和特征性状稳定,经济性状优良。父本0221是2002年从阜阳地方品种中选择优良单株,经系统选择和系内自交而成。20032005年用A54-8作母本、0221作父本杂交制种,制种产量600kg/hm2左右。 在20042005年品种比较试验中,合杂芝1号产量达到1 500kg/hm2以上,比豫芝4号增产18%以上。2006年参加安徽省芝麻区试鉴定,合肥点试验结果单产1 752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6.57%;全省平均单产1 663.5kg/hm2,比豫芝4号增产25.60%,在5个参试品种中居第1位。单杆型,株高170cm左右,叶绿色,白花白粒,1叶3蒴,蒴果4棱,单株蒴果数89.3个,每蒴粒数63.3粒,千粒重2.98g。抗病抗倒性较强,生育期90d左右,适合安徽种植。2010年1月据安徽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检测,含油量为56.4%,粗蛋白含量为20.2%。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 3.2合杂芝2号 合杂芝2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该组合是以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用系A51220为母本、恢复系0221为父本配制的强优杂交组合。母本A51220是从2002年开始,连续多代对芝麻隐性不育基因进行系统选育和系内成对杂交而成,系谱为02-23-20-51-220-0,育性和特征性状稳定,经济性状优良。父本0221是2002年从阜阳地方品种中选择优良单株,经系统选择和系内自交而成。 在20062008年的新组合鉴定试验中,合杂芝2号产量达1 500kg/hm2,比豫芝4号增产11.0%以上。2009年参加安徽省芝麻区试鉴定,合肥点试验结果,单产1 723.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5.04%;全省平均单产1 462.5kg/hm2,比豫芝4号增产10.62%,在10个参试品种中居第2位。单杆型,株高158.1cm,叶绿色,白花白粒,1叶3蒴,蒴果4棱,单株蒴果数84.5个,每蒴粒数66.9粒,千粒重2.92g。抗病抗倒性较强,生育期90d左右,适合安徽种植。2010年元月据安徽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检测,含油量为56.8%,粗蛋白含量为20.2%。2010年1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 3.3皖杂芝2号 皖杂芝2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该组合是以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用系A4417为母本、2164为父本配制的强优杂交组合。母本A4417是从2002年开始,连续68代对芝麻隐性不育基因进行系统选育而成,系谱为02-44-17-29-9-37-0,不育性和特征性状稳定,经济性状优良;父本2164为皖芝1号优系。20052007年用A4417作母本、2164作父本杂交制种,制种产量450kg/hm2左右。 在20062007年品种比较试验中,皖杂芝2号产量达到1 500kg/hm2,比豫芝4号增产10%以上。2008年参加安徽芝麻区试鉴定,表现生长势较强,整齐度一致,耐渍性中等,抗旱抗病性较强,平均单产1 107 kg/hm2,比豫芝4号增产3.06%,在5个参试品种中居第3位。单杆型,一般株高173cm,叶绿色,白花白粒,1叶3蒴,蒴果4棱,单株蒴果数86个,每蒴粒数6065粒,千粒重2.8g,生育期86d左右,适合安徽种植。2009年1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 4新育成的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2号、皖芝3号和皖芝4号 4.1皖芝2号 皖芝2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阜阳地方品种小籽白为母本、豫芝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2003年从F2分离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编号为“21-81”;2004年进行株系比较试验,单产1 950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8.30%;20052006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单产达1 500kg/hm2,比豫芝4号增产20%以上。2007年参加安徽省芝麻区试鉴定,合肥点单产1 332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3.88%;全省平均单产1 060.5kg/hm2(2007年安徽淮北参试点阴雨偏多,产量偏低),比豫芝4号增产11.98%,在5个参试品种中居第1位。2008年1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单杆型,一般株高160cm,叶绿色,白花白粒,1叶3蒴,蒴果4棱,单株蒴果数70个,每蒴粒数6070粒,千粒重3.02g。抗病抗倒性较强,生育期88d左右,适合安徽种植。2010年1月据安徽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检测,含油量为55.0%,粗蛋白含量为19.5%。 4.2皖芝3号 皖芝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固镇地方品种固芝1号为母本、02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2005年从F3分离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2006年进行株系比较试验,编号为“02-06-2”,折合单产1 450.5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0.5%;20072008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单产达1 260kg/hm2以上,比豫芝4号平均增产10%左右;2009年参加安徽省芝麻区试鉴定,合肥点单产1 717.5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4.50%;全省平均单产1 423.5 kg/hm2,比豫芝4号增产7.69%,在10个参试品种中居第4位。单杆型,一般株高160cm,叶绿色,白花白粒,1叶3蒴,蒴果4棱,单株蒴果数85个,每蒴粒数69粒,千粒重(饱满种子)2.92g(合肥点)。抗病抗倒性较强,生育期90d左右,适合安徽种植。2010年1月据安徽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检测,含油量为56.4%,粗蛋白含量为18.5%。2010年1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 4.3皖芝4号 皖芝4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0176A隐性核不育株为母本、以阜阳小籽白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2003年从F2分离群体中选择优良可育单株,编号为“C02-3-04-26”;2004年进行株系比较试验,折合单产2 049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3.8%;20052006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比豫芝4号增产10%左右;20072008年进行提纯复壮和生产示范。2009年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