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惊变.docx_第1页
长沙惊变.docx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惊变特征码oohydielqoiszpmhqsbu * 岳麓之下,湘水之滨,一座古老的历史名城正焕发青春。一个崭新的文明城市正在崛起。 秋日的长沙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思。数年时间,当一个现代化的新长沙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世人面前时,长沙人那样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决策的力量。近几年来,长沙人改革创新,以“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传统、万丈才情胆识,奋力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铸就了城市的辉煌。壮其骨奏响发展主旋律20xx年8月,梅克保由衡阳市委书记调任长沙市委书记。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他倍受鼓舞,同时也感到重任在肩。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梅书记夜不能寐。建国以来,长沙市工业虽然取得一定发展,但由于战略地位的局限,国家对长沙工业投资不多,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工业总体规模小、工业结构“散小差”、工业技术装备落后、名牌产品不多。尤其是在中部崛起的宏观背景下,长沙要真正崛起于中部,必须消除“软肋”,提高中心城市长沙在湖南全省经济首位城市的地位。长沙的差距在哪里?上任之后,梅克保作了两个月的实地调查,得出结论:长沙与沿海城市相比,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长沙必须走“兴工强市”之路。20xx年9月,秋高气爽。在长沙市委工作会议上,梅克保代表市委明确提出“兴工强市”战略,以此带动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加快经济发展。他说,工业是长沙的振兴之本,工业兴则长沙兴。要把各方面的力量、资源、智慧调动起来,唱好工业大合唱,奏响工业主旋律。一年后,在长沙市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长沙市又对实施“兴工强市”战略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从这年开始,长沙市财政每年新增1亿元作为工业发展资金,以后每年递增2000万元,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发展的招数连连推出:着力扶持支柱产业。即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机械制造产业、能够产生巨大效益的烟草食品产业。近3年来,3大支柱产业的技改投入达97亿元,占全市技改投入的46%,大大提升了产业规模。去年,3大支柱产业产值达31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5%。着力扶持标志性工程。市委、市政府确定高档卷烟、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绿色家电、工程机械、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精品纺织、食品加工等十大标志性工程企业26家为培育重点。20xx年标志性工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9亿元,增长30%,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5%,增幅高于全市工业5个百分点。着力推进强强联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推进企业强强联合,走低成本扩张道路。去年,中联重科和浦沅两强势企业重组联合后,企业实现产值4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加快园区建设发展。近几年来,长沙重点建设好“两区六园”。截止20xx年底,“两区六园”内聚集740多户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4家,产值过亿元的52家,成为长沙市工业发展的主要支柱。20xx年“两区六园”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32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92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6%和37%。大力推进国企改革。按照成熟一个改制一个、改制一个稳定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到20xx年底,市属国有企业完成改制73户,理顺职工劳动关系7.3万人,改制户数和置换职工身份人数均达到80%,基本实现预期目标。几年强力实施的“兴工强市”战略,促进了长沙市工业快速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工业成为助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1991年,长沙市工业产值仅100亿元,2000年工业产值超过500亿元,而20xx年长沙工业产值已超过1000亿元。短短4年,长沙走完过去10年的路程,成就其历史性的一跃。活其脉创造建设新理念长沙变大了、变高了、变绿了、变美了。长沙老百姓和故地重游者无不发出这样的感慨。大建设的帷幕拉开在2000年底。长沙市委提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响亮口号;20xx年初又提出“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宏伟目标。于是在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中,在热情与理性的融合中,按照“一洲两岸、六桥三环、畅通出口、建设新区”的建设思路,长沙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4年来长沙市的城市建设实现了5个新突破:城市空间得到拓展。体育新城、岳麓山大学城、新港城、金鹰文化城4座新城各踞一方,天心生态新城和河西新区沿江相望,短短几年间长沙建城区面积拓展了7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战略空间进一步延伸。城市道路日渐通达。发轫于五一大道改扩的大规模城市道路改造,不仅将芙蓉路、人民路等旧街拓宽扮靓,而且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56条,新增城市道路面积309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由7.27平方米增加到12.15平方米,市内结网、市外成环的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市民生活更加便利。通过对公用事业管理模式的改革,长沙城市公用事业得到了充分盘活利用。目前长沙市的城市日供水能力居全国第9位,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0.3标台,居全国第10位;燃气普及率达到96%,居全国第11位。生态新城雏形初见。五一广场、芙蓉广场、湘江风光带等环境工程建设,绿地面积近90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3%和38%。城市环境大为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由47%提高到7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99.9%,污水处理率已达4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初步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老城改造旧貌换新颜。长沙市先后投入108亿元改造棚户区400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面积560万平方米,摘掉了城市的“牛皮癣”。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20xx年长沙市经济发展实现了4大历史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城市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城市第16位,在20xx年福布斯首次排出的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长沙在中部地区名列榜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不觉中,古城长沙经历了一场翻天巨变。曾几何时,长沙还是个“南门到北门,七里零三分”的拥狭小城。5年前建成区面积只有118平方公里,5年后发展成为186平方公里的大城市。高楼鳞次栉比、大道四通八达、广场绿草如茵、江畔垂柳拂堤、江心游船低鸣,一个现代化都市巍然屹立。与此同时,长沙市委、市政府注重让市民享受到发展建设成果。20xx年改造提质了100条背街小巷;20xx年在市民的欢呼声中,又改造提质了423条背街小巷。同时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于城市建设中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近年来,先后修缮和保护贾谊故居、白沙古井、天心古阁、岳麓书院等历史文化景观,兴建了三国简牍博物馆等文化旅游项目,重点建设10多条体现长沙特色的历史街巷,使城市不仅具有浓郁的湖湘文化底蕴,又充满清新的现代都市气息。徜徉古城,古韵今风扑面而来,使人禁不住感慨万千。有这样一组数据:从20xx年到20xx年,长沙城市建设的固定资产投入1805亿元,相当于长沙从1949年到20xx年55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量的60%,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其中修路投入320亿元,新增287公里道路,城区扩大面积57平方公里。大手笔、大投入带来大变化。打通断头路,改造棚户区,长沙市的城市面貌翻开新的篇章。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逐步提升,古城长沙破蛹化蝶的梦想由此成真。面对取得的成绩及各方面的称赞,长沙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很冷静。他们说:城市建设没有句号,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把一个更加美丽迷人、朝气蓬勃的长沙捧到世人面前。换其血突破农业瓶颈为世界粮食问题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居住的长沙,前些年农业发展却渐渐滞后,农民增收缓慢。长沙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梅克保说,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时期,只有以新的思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才能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发展进步。这是深思熟虑的智者之论。把农业做成大产业,长沙市委、市政府如舞太极,推拉之间,四两而拔动千斤。推的着力点在于做大产业规模。一方面,着力推进优势产业带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现已形成的优质水稻、花卉苗木、优质茶叶、优质水产等4大产业带总面积达280万亩,年产值达63.2亿元。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使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的企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其发展。在广袤的原野上,一家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拔地而起。如今长沙共有农产品加工业企业1825家,其中规模企业35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30家。20xx年33家市级重点调度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成销售28.9亿元,实现利税1.72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业已成为全市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极,共带动农户32.5万户,为农民创收15.8亿元。拉的着力点则在于赢得市场。一方面,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做大品牌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全市共新增科技投入近10亿元,开展加工技术难题攻关项目100多项,启动和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管理,收集各类标准5000多项。全市有104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39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42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国际质量认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全力培育市场,构建稳定的购销流通体系。先后建成红星、马王堆、花卉大世界、茶叶大市场等8大农产品市场,不断创新农业会展、直供直销、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各种营销方式,引导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有效化解产销脱节风险。尤为值得一书的是,他们全力打造的农博会。6年来,农博会共吸引参展企业3万多家,展示交易6大类上万个品种,参观人数达335万人次,累计合同成交263.6亿元。依靠一系列扎扎实实的举措,长沙农业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20xx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6.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9元,比上年增长14.6%。 后 记 通过对比看变化。从20xx年到20xx年,长沙市gdp年均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1%,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3%,20xx年gd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