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准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体会并学习作者 “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 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这是一位十六岁的北大学生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 90周年而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回顾了自己在不同年龄段对北大的感受和理解,重点描述了北大图书馆和北大人,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自己哪几个年龄段、选取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回答后师总结:文章用空行隔开为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先写了自己的七岁的梦想,十岁的信心、十三岁的际遇、十六岁的回顾,接着回忆介绍了北大图书馆和北大人,最后一再表示要作 “ 不系之舟 ”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告慰北大。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依恋和感动,同时也表达了渴望取得更大成绩来回报北大的愿望和深情。) 要点精析 一、 知识与技能 1、题解 2 / 12 “ 际遇 ” 即 “ 遭遇 ” 之意,不过多指好的。 “ 十三岁的际遇 ” 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 “ 北大 ” 破格录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 者通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 “ 北大 ” 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2、一些非常见的字词 尘缘( :尘世的缘分。佛教徒或道教徒指现社会界人与人才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机会。 涉足(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徜徉( :安闲自在地步行。 犀利(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安恬( :安详恬静。 撷取 (:摘下,取下。 沉淀( :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 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驹过隙( :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一、过程与方法 1课文的结构层次: 3 / 12 第一部分( 1 3):写 “ 我 ” 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 4 13):写 “ 我 ” 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 14 18):抒发 “ 我 ” 对北大的热 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2第二部分中哪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后来作者分别赞美了哪些人以及他们的特点? 明确: “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 写同学对知识和人生的探索,蓬勃的朝气,横溢的才华,敏锐的思想;写老师的治学,为人,育才;写 “ 我 ” 两年来的充实时光。 3本文结构自由,内容纷杂,主旨含蓄,众多内容是靠什么统领于一体的? (分析 本题旨在要求学生梳理全文的线索,可结合文章结构的分析来思考。) 明确:作者对北大的 “ 惊奇、喜悦与感动 ” 之情,是统领全文所有内容的一条感情线索。 5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意? 在学生充分发言 ,讨论并归纳: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4 / 12 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情意。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 “ 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 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和船工 ” 这个句子的内涵。 分析: 这是文中一个精彩的比喻。把北大比作 “ 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 ” ,不仅写出了北大的丰富,也写出了北大精神与学术的流动;把北大的学生比作 “ 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 ” ,把北大的老师比作 “ 舵手与船工 ” ,不但承接 “ 河流 ” 之喻,而且富有意蕴。 (答案:从大建校到现在,再到未来,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北大莘莘学子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永不停息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前行。) 2:在第三部分课文中作者把自己比喻为 “ 不系之舟 ”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情感?( 仔细体味) 明确:把自己比作 “ 不系之舟 ” 的意思是:作者是不会像永远靠在避风港湾的小船一样,而是要积极的驶向大海,去干一番大事业。这个比喻坚定无悔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进取的雄心和建功立业,报答母校的情怀。 3 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5 / 12 归纳: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课程资源 作者简介: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地家长的引导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 “ 小书呆子 ” ,后来,又学写作,并地初中时出了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 “ 世界儿童诗歌比赛 ” 的国内奖。 1985 年,十三岁时,地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 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接下来,她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 1987年),也就是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 90 周年写的。 背景材料:粉碎 “ 四人帮 ” 后,我国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为此, 80 年代部分名牌大学,如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教学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破格招收品学兼优、有超常自学能力的少年大学生以加快人才培养,所 以 13 岁的田晓菲有幸于 1984 年进入北京大学少年班学习。 相关田晓菲的童年生活还可读田晓菲的童年琐忆来了解。 学法指导 1在田晓菲的身上,展现了当代学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精神风貌;学生可联系自己,找出自己的差距,端6 / 12 正学习态度,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为建设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学习时应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主。学生可以先默读一遍课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同时将生疏词语和需要积累的好词画出来,然后自己查字典解释这些词语,最好抄在本子上作为积累。第二遍应出声朗读全文,注 意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最后可通过跳读,搞清文章结构线索,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完成课后训练习题。本文词汇丰富,一些词语学生较为生疏,可让学生做一个词语卡片或词汇收集本,使学生养成积累词汇的好习惯,以期逐渐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2要回答要点精析 |过程与方法 |第三题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各部分再细读一遍,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然后再感受这些句子的情意,最后再做归纳整理。 写作口语 课文为什么以大量篇幅回忆自己对北大图书馆和北大人的感受?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对自己所在学校的认识和感受。 分析 : 本题旨在启发同学们思考散文选材的一般特点和技巧。北大,是知识和学术的北大,图书馆是知识的象征,对作者的触动和影响也最深,故重笔写图书馆,作者对北大特有的感情,也能得到最充分的表现。人是北大的主体和灵魂,作者写老师和同学,实是写北大的精神。在对北7 / 12 大人的描绘中,作者对北大的 “ 惊奇、喜悦、感动 ” 之情,再次得到具体的抒发。学生自由发言,不作 明确要求。 妙题妙解 1、十岁时的小事表现什么含义?文中哪一句话提示了答案? 答:表现 “ 我 ” 对考上北大的信心。第 3 段 “ 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 ” 2、第四段中 “ 她 ” 指谁?这里人称变换有什么好处?(巧妙的写法) 答: “ 她 ” 就是作者,即 “ 我 ” 。变换人称可以突破“ 我 ” 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时间由北大一下子挪到两年前,把空间由 “ 三十五楼下 ” 移到了 “ 结冰的湖面上 ” ,写“ 我 ” 在两年后回顾两年前的自己。这样写使文章变化多姿,行文活泼。 3、 文以 “ 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十六岁的小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 作结,有什么作用? 明确:流露了 “ 我 ” 对 “ 湖光塔影 ” 的无限依恋之情,与七岁时所见照片中的 “ 湖光塔影 ” 相映生辉。首尾遥相呼应,意味深长。(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上回答) 评价方法 随堂测试 8 / 12 一、给加点字注音 穹隆 呜咽 涉足 倘佯 絮语 犀利 凝重 安恬 撷取 惆怅 沉淀 白驹过隙 绅士风度 二、抄 写出课文中运用下列词语的例句,并用这些词语自己各造一个句子(不能跟课文的例句一 样)。 1)倘徉 例句 _ 造句 _ _ 2)白驹过隙 例句 造句 _ _ 三、用课文中的词或句子填空。 1) 我渴望生活,渴望 ,渴望 。 2)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 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 有的 ,学生特有的 ,言谈的 与 ,精神壮态的 。 四、本文作者 ,本文是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 周年而作的,当时她年仅 岁。 巩固拓展 一、 9 段中 “ 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的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 ”运用了什么修辞?语序能否颠倒?说明理由。 9 / 12 二、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 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 90 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 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 它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三、本文作者有那种 “ 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 ” 的精神,你有什么渴望?请你模仿这个排比句,写出自己的渴望。 四阅读下面这篇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们赞美金刚石,常常偏重于 _( u )歌它那眩目的光泽,我赞美金刚石,单单认准了它的 “ 硬 ” 。 不是吗?你看,正是因为它硬,常常用作高级研磨切割材料;也是因为它硬,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刚石就更大有用武之地了,许多尖端科学向它伸出了乞 求的手。据目前所知,金刚石已被用作原子能工业上的高温半导体器件和散热片。可以预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刚石的用途将会越来越广。 我赞美金刚石的硬,因为它能借喻革命者一种品质不向任何艰难险阻低头的品质。因为它耐磨、耐高温,把它制成钻头,钻透钢、岩石等类坚硬材料 ,要比碳钢钻头、合金钢钻头强许多倍。在它面前,任何坚硬的东西都得低头让路。 10 / 12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同志具有金刚钻精神。敌人的碉堡不是很坚固吗?董存瑞能够舍身把它炸掉。敌人 的机关枪不是很强大吗?黄继光敢于用胸口把 它堵住。哥德巴 景润敢于向它宣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不正是金刚钻精神的体现吗? 我赞美金刚石,还因为它那 “ 硬 ” 的来历能告诉人们一个很深的哲理:严酷的革命环境能够甲无数的革命英雄。金刚石是由一种为普通的元素碳组成的。只是因为它投身于高压高温的岩浆里,经过煅炼,才得以脱胎换骨, 改品易性,变得十分坚硬而光彩夺目 ,并因此而在大有作为。 我赞美金刚石,还因为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我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0 亿人民确实要有 一种 “ 硬 ”的精神,要不畏强暴,不险畏阻,勇往直前, “ 硬 ” 着头皮,大干 “ 四化 ” 。 愿金刚石光彩更加 _( 丽,愿金刚石精神永放光华! 1给下面词语的加点 (加线 )字注音。 眩( )目 乞( )求 2按照注音在文中空白处应填写的字是( )。 _ ( u )歌 _ ( 丽 11 / 12 3在第 段甲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词是( )。 A造成 B成就 C锻炼 D造就 4第 段 的 “ 用武之地 ” 在文中准确意思是( )。 A使用武力的地方 B用兵之处 C显示价值之处 D发挥作用的地方 5第 段的 “ 可望而不可及 ” 的 “ 及 ” 在文中的意思是( )。 A达到 B得到 C赶上 D等到 6 “ 在它面前,任何坚硬的东西都得低头让路 ” 一句中, “ 任何 ” 一词可以删去 吗?为什么? 7下面所列的修辞的方法都出现在第 段的一项是( )。 A反复、比喻 B排比、反问 C反问、夸张 D反复、排比 8划分本段落,正确的一种是( )。 A B C D 9这篇文章的体裁属于( )。 A写景叙事的记叙文 B介绍事物的说明文 C托物言志的散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情节有波澜的课件
- 2026届浙江省杭师大附中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患者约束的安全管理
- 恶劣天气应急处置课件
- 少儿教育感恩节的策划方案
- 学校读书日活动策划方案
- 无废医院知识试题及答案
- 方剂试题及答案
- 驾照考试题及答案
- 证券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建设工程检测技术人员(建筑材料及构配件)认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农村土地墓地买卖合同
-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分析
- 新入职医生培训
- 劳务派遣员工离职协议书 (2024年版)
- 升学宴会模板
- 2024至2030年中国聚脲涂料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DB11∕T 420-2019 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和维护保养自检规则
-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英语分项汇编(全国)专题 22 完形填空(新高考15空)(学生卷)
- JTJ073.1-200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养护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