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出入境检验检疫保健中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doc_第1页
浅谈出入境检验检疫保健中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doc_第2页
浅谈出入境检验检疫保健中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doc_第3页
浅谈出入境检验检疫保健中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doc_第4页
浅谈出入境检验检疫保健中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和我的岗位”征文浅谈出入境检验检疫保健中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作者:宋小梅作者单位:362200 福建晋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场科【关键词】 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一般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分为两种。一种为规定的预防接种:是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对出境者前往某些烈性传染病的疫区或流行区要求的预防接种并持有有效的国际预防接种证书。这类预防接种有黄热和霍乱;另一种为推荐性的预防接种:是检疫医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每周公布的疫情和出境者前往国家的疾病流行情况,推荐出境者接种相应的疫苗,保护出境者不受病原体的感染和发病。做好出入境人员的预防接种工作,要求医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熟悉疫苗的性能,认真执行有关禁忌证的规定,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使免疫制剂安全、成功接种到人体。 1 接种场所的要求 (1)室内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2)准备好接种工作台、坐凳及提供受种者休息、等候的条件。(3)接种场所应当按照登记、健康咨询、接种记录、观察等内容进行合理分区,确保接种工作有序进行。(4)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分别设置醒目的疫苗接种标记。(5)保持室内清洁,每天用有效的紫外线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6)接种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和口罩,双手要清洗干净。(7)在接种场所应公示疫苗的品种、作用、接种方法、免疫程序、禁忌证等。 2 冷链设备的使用 2.1 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的温度要求 (1)乙肝疫苗、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菌体霍乱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在2 8 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2)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风疹疫苗、脊灰疫苗在-20 8 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3)黄热减毒活疫苗在-20 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自干燥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2 8 保存和运输,则有效期为6个月。 2.2 冷链设备中常用冰箱的使用 (1)冰箱内储存的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 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有期效分类摆放。(2)冰箱门因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3)每天记录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低温冰箱冰柜的中间位置,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冰冻室的中间位置,冰衬冰箱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4)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注意应将卡介苗、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存放在底部,并将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不可将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距冰箱底部15 cm内的地方,以免冻结。(5)储存疫苗的冰箱内禁止放置私人物品。 3 核实接种对象 (1)检疫医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每周公布的疫情和出境者目的地国家疾病流行情况,推荐出境者接种相应的疫苗。(2)医务人员应核对受种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定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 4 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 4.1 医务人员应当告知受种者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告知可采取口头或文字方式。如黄热减毒活疫苗,是适用于进入或经过黄热病流行地区(包括非洲、南美洲和欧洲的部分地区)的人员,但小于6月龄的幼儿不得注射。皮下接种黄热疫苗后可刺激机体,10天即产生免疫力,用于预防黄热病,免疫力可持续18年以上,国际规程要求10年加强免疫一次。有发热及急性疾病患者;孕妇;有过敏史,尤其对鸡蛋过敏者;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严重心、肝、肾等慢性病患者均不能接种本疫苗。还应尽量避免空腹接种。接种本疫苗后个别有发热、头晕、皮疹者需注意观察,必要时给予适当治疗。少数人注射后局部出现疼痛,一般可在13天内消退。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让受种者对自己所接种的疫苗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一无所知。 4.1.1 严格掌握各生物制品的一般禁忌证与特殊禁忌证 正确掌握禁忌证,对防止严重反应或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2 做好预防接种的宣传工作 提高受种者的自我预防知识。 4.2 实施接种前 应询问受种者健康状况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1】。 5 接种场所疫苗管理 (1)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2)核对接种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6 不同疫苗的接种 (1)2种灭活疫苗、1种灭活疫苗与1种减毒活疫苗或1种注射的减毒活疫苗与1种口服减毒活疫苗在同时接种时,一般不会产生免疫干扰或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同时或任何时间在不同部位接种。(2)2种不同注射的减毒活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如未同时接种应间隔4周以上。(3)接种免疫球蛋白需至少间隔4周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减毒活疫苗2周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 7 接种操作 7.1 医务人员 在接种操作前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年龄、预防接种证、免疫接种申请表及本次接种疫苗的品种,无误后予以接种。 7.2 皮肤消毒 (1)确定接种部位;(2)用75%酒精棉签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 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7.3 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参见国家药典的规定,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7.4 接种时严格执行安全注射 (1)接种前方可打开或取出注射器具;(2)抽取疫苗时剂量一定要准确。剂量不足达不到免疫效果,过量则有可能加重不良反应或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3)在注射过程中防止被针头误伤;(4)注射完毕后,不得回套针帽,用截针器毁形后统一回收销毁。 7.5 安瓿开启后 活疫苗超过30 min、灭活疫苗超过1 h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8 接种记录和观察 (1)接种后及时记录接种时间、疫苗的名称、剂量、接种部位及疫苗批号。(2)接种后,受种者应留观1530 min。如有异常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3)嘱受种者3天内注意保持注射部位的干爽清洁,不要饮酒、食海鲜及刺激性食物,避免劳累和激烈运动,以免增加反应或局部感染。(4)嘱受种者妥善保管好预防接种证书,以便出入境和到国外申请入托、入学、就业或医疗保险等时,能出示国际认可的有效证书。【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3,24.肺结核的家庭调护【关键词】:肺结核;家庭调护 肺结核是由于一种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慢性传染病。患了肺结核的患者除了应坚持用药外,还要调理饮食和补充营养,注意休息,适当体育锻炼,保持个人卫生。 1 肺结核患者的营养搭配肺结核的患者在热能供应上则要高于正常人。饮食原则是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以及充足的无机盐。成年人每日应从饮食中摄入热能应在25003000 kcal,蛋白质为80100 g。病灶活动期,每天应喝250500 g牛奶,23个鸡蛋和适量瘦肉。牛奶中含丰富的钙质及酪蛋白,是肺结核患者的理想饮食,应坚持食用。维生素和无机盐对结核患者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维生素A有增强身体抗病能力的作用;维生素B和C可提高体内各有关代谢过程,增进食欲,健全肺部和血管等组织功能;维生素D可帮助钙质吸收利用,而钙质是结核病灶钙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同时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及一些粗粮,以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摄入,满足患者的需要。伴有缺铁性贫血的肺结核患者,在饮食中还应增加铁质的供给量,以补充血红蛋白的损失。应多吃豆制品、黑木耳、红枣、芝麻、瘦肉、绿色蔬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肺结核的患者应少吃油煎、产气、辛辣食物,应禁忌烟酒。 2 常用食物治疗肺结核的方法我国民间常用食物治疗肺结核的简易方法:如肺结核咳嗽时,用雪梨1个,蜂蜜50 g,蒸熟吃,止咳效果较佳;肺结核咯血时,用生莲藕250 g,洗净切片加白糖吃,有一定疗效;有盗汗症状时,可用黑豆30 g加红枣10枚及黄芪30 g,水煎,每日早晚分服,盗汗可止。许多中药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强抗结核药的抗结核作用,如党参、白术、百合、胎盘、灵芝、虫草等,可取12种泡饮。 3 肺结核患者适当的体育锻炼肺结核的患者根据身体状况和机体恢复情况,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晨起打太极拳、深呼吸运动和扩胸运动等,既可增强体质,又可预防感冒。 4 肺结核患者的个人卫生要求结核杆菌能耐受寒冷,即使冷到冰点,还不能杀灭它,在干燥状态下,也有耐热的适应力。但是结核杆菌不能耐受湿热,潮湿的情况下,95 的温度,只要1 min就会死亡。所以结核患者使用的器皿、用具可煮沸消毒。书籍、棉被可用紫外线消毒或在阳光下曝晒。不宜加热及日光照射消毒,可用酒精、石灰水、84消毒液等消毒,均能将结核杆菌杀死。 5 怡情绪、悦情志只要遵从医嘱,坚持治疗,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因此,家属应做好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消除患者的恐惧和孤独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关键词】 预防接种预防接种的目的是通过人工自动和被动免疫的应用,使个体或群体产生自动或被动免疫力,保护个体和群体不受病原体的感染和发病。作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之一,预防接种使人群免疫力提高,就等于筑起一道天然的防病屏障,传染病就不容易发生,从而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以达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最终达到消除或消灭的目的。预防接种后,绝大多数人获得了对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但是生物制品毕竟是异种物质,也有极个别人在获得免疫力保护的同时,会发生一些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在数以亿计的接种人群中,预防接种后的反应虽是少见的,但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正确认识预防接种反应问题,使医务人员掌握接种反应的知识,以及所应采取的正确措施,对开展免疫预防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反应是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的一类反应,这里笔者浅谈在实践工作中对预防接种一般反应的处理原则,以及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 局部反应 2.1 临床表现 (1)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 cm)、中反应(2.65 cm)及强反应(5.0 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2)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或数月结痂,留有浅在或较深的瘢痕。(3)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 h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少数人其直径5.0 cm。有的伴有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炎。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 h逐步消退。 2.2 治疗 (1)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2)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 min,能帮助消肿,减轻疼痛。(3)卡介苗的局部反应因其性质特殊,一般严禁热敷或冷敷,以防止细菌带入而发生感染。主要是加强护理,勤换衣服,避免其破溃污染化脓。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每天23次,连续12天即可。 3 全身反应 3.1 临床表现 3.1.1 发热 分为轻度(37.1 37.5 ),中度(37.6 38.5 )和重度(38.6 )。部分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56 h或24 h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有的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在接种疫苗后24 h即有体温升高,612 h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个别受种者在注射麻疹疫苗后610天内会出现中度发热,有类似轻型麻疹样症状。 3.1.2 其他表现 个别受种者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头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者。 3.2 治疗 (1)发生轻度全身反应者应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2)全身反应严重者予以对症处理。(3)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 4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有下列疾患或情况者,请事先告知医生,如:发热、结核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过敏史,肝、肾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球蛋白使用史,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2)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及不良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3)预防接种后,受种者应留观1530 min,如有异常反应及时报告医生,立即进行处理。(4)接种后,嘱受种者3天内应注意保持注射部位的干爽清洁,不要饮酒、食海鲜、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劳累及激烈运动,以免增加反应或局部感染。(5)请妥善保管好您的预防接种证书。 作者单位: 362000 福建泉州,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编辑:唐 城)甲型流感疫苗接种须知接种剂量/剂次:15g/0.5ml,1剂次。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接种途径:肌肉注射。保存:甲型H1N1流感疫苗要求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严防冻结。甲型流感疫苗的禁用人群包括:对鸡蛋或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