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规定.doc_第1页
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规定.doc_第2页
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规定.doc_第3页
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规定.doc_第4页
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规定.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医发2011 号关于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管理规定各科室: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关注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医疗差错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院委会研究,现对我院的“危急值”报告制度规定如下:一、 “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1、“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发生意外,出现严重后果。2、“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3、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及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三、“危急值”处理程序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准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误;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2、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报告电话后,应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3、接诊医生或床位(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情况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进行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立即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4、接诊医生或床位(值班)医生需在病人救治结束后及时在门诊病历或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四、本管理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各科室执行情况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原医院相关规定与此文件相抵触的以此文件为准。附:检验科、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1、 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计数 2.5109/L; 30109 /L2、血红蛋白含量、 50g/L; 200g/L 新生儿: 95g/L 223g/L 3、红细胞压积 0.15L/L; 1.60L/L 新生儿: 0.33L/L; 0.71L/L 4、血小板计数 50109/L; 1000109 /L 5、凝血实验 凝血活酶时间 20秒 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70秒 纤维蛋白原定量 1g/L 6、生化检验 钾 2.5mmol/L; 6.5mmol/L 钠 120mmol/L; 160mmol/L 氯 80mmol/L; 115mmol/L 钙 1.6mmol/L; 3.5mmol/L 镁 0.5mmol/L; 3mmol/L 磷 0.3mmol/L; 1.5mmol/L 葡萄糖: 女性及婴儿:2.2mmol/L;22.2mmol/L 男性: 2.7mmol/L;22.2mmol/L 新生儿: 1.6mmol/L;16.6mmol/L 尿素 36mmol/L 肌酐 311mmol/L 淀粉酶 300mmol/L 总胆红素:新生儿: 340umol/L 7、微生物检查 无菌部位G染色 发现细菌 无菌部位标本细胞培养 细菌生长 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 中枢神经系统:(1) 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2) 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急性期:(3) 脑疝、急性脑积水:(4) 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5) 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病情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2、 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3、 呼吸系统:(1) 气管、支气管异物:(2) 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3) 肺栓塞、肺梗死:4、 循环系统:(1) 心包填塞、纵隔摆动:(2)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 消化系统:(1) 食道异物:(2) 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3) 急性胆道梗阻:(4)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5) 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6、 颌面五官急症:(2) 眼眶内异物:(3) 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7、 超声发现:(1) 急性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2) 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