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广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oc_第1页
深化广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oc_第2页
深化广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oc_第3页
深化广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oc_第4页
深化广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化广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广西财政科研所 邓小莲近年来,广西的社会保障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构建起了以“五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群体涵盖了机关事业、国有集体单位、个体私营和乡村农户等不同的层面。全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逐年增加,2007年,全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达到110.67亿元。参加各种社会保险的人数也逐年稳步增长。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各种保险的参保率都有了较幅度大的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状况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日渐完善,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和社会保障基金的支撑能力不断提高。但和其他省份相比,广西的社会保障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统筹层次偏低,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基本养老金发放水平等各项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内的社会保障水平发展也不平衡,社会保障管理比较落后的问题突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老百姓的需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提高广西的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社会保障基金收益水平,建立起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是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广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一)广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1.以五险为主体的城镇缴费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快速发展。目前,广西的城镇社会保障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城镇缴费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32007年,广西的“五险”参保人数平稳增长,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从2003年的264.97万人增加至2007年的325.4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2003年的219.07万人增加至2007年的223.75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2003年的235.04万人增加至2007年的339.3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2003年的120.33万人增加至2007年的182.4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从2003年的111.07万人增加至2007年的163.46万人(具体数据见表1)。2007年,全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58.7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达到13.28万人。各种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近年来,各地还结合物价的变动和社会保障基金的结余情况,适时提高了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城镇社会保障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表1 : 广西20032007年“五险”参保人数统计单位:万人保险名称年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2003264.80235.04219.07120.33111.072004279.31272.2209.09133.53134.762005288.6285.87215.29144.43141.362006302.71203225.61161.1145.182007325.45339.31243.3182.42163.46数据来源:20042008年广西统计年鉴2.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不断增加,非缴费型社保体系稳步发展。近年来,广西的非缴费型社会保障项目发展也十分迅速。截至2007年底,广西各类优抚和社会福利单位机构共计7108个,各类优抚和社会福利从业人员达到12685人。2007年,广西民政部门发放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中涉及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就达到13.29亿元,占广西财政收入的1.89。同时,广西财政加大了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从2003年的145312万元增加至226026万元(具体数据见表2),年均增长15.87,随着社会保障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保障水平日益提高。广西还出台了许多针对城市困难群众和低收入家庭的惠民政策,实施了包括廉租住房、医疗救助、临时生活补贴、就业援助、城乡低保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措施。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减轻了居民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负担,通过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使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家庭感受到了民生财政的阳光。表2 :20032006年广西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单位:万元支出项目年份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支出项目年份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003145312200415563720051983002006226026数据来源:20032006年广西财政总决算资料3.多措并举,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多年来,广西坚持就业市场化导向,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坚持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了全区就业工作的快速发展,全方位地促进了就业的平稳增长。具体表现在:深化广西就业体制改革,实现了由政府“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向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体制的转变。就业渠道趋于多元化,就业形式日益灵活多样,各类劳动者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广西还通过实施包括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失业调控、财政投入、社会保障等多项政策措施,促进了各类群体的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得到了不断强化,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566万人增长至2007年的2769万人。在扩大就业的同时,注重加强失业调控,城镇登记失业率近年来都保持在左右。广西还加大了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全区劳动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商、社会三方协调、政府依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格局基本形成。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平稳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97年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暂行办法(桂政发19979号),该办法第二条明确指出:“我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互助、合作医疗保障”。 目前,广西以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在逐步推进中。2007年,全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183.14万人,占全区农业总人口的4.45。近几年,广西还加快了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工作的步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逐年增多,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二)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和支出情况1.各种社会保障基金征缴总体情况。近年来,广西各地均高度重视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通过不断转换工作方式,广西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2007年,广西各级财政部门积极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继续以非公经济组织、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加强扩面征缴工作,各种社会保险征缴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2007年全区基本养老保险费收缴率达到93.85%,基本养老保险金当期征缴收入达到82.4亿元,全区年末基本养老基金滚存结余118.21亿元,可支撑基本养老金支付约17个月,全区基本养老保险支付保障力有了较大的提高。2.“五险”基金的收支情况。2007年,全区82万名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92.31亿元,当期没有发生新的拖欠,并完成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按照中央统一布暑,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审,200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连续第三年调整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后企业基本养老金待遇人均月增101.5元,并继续对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企业退休人员和退休早、基本养老金相对较低的部分企业退休人员进行适当照顾和倾斜。自治区还调整了困难企业离休人员津贴补贴标准。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本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专项资金2100万元,用于对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离休人员生活性补贴予以补助。2007年,全区基本医疗缴费收入35.49亿元,基本医疗保险支出21.35亿元。同时自治区还积极筹集资金确保离休、老红军、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待遇。2007年,广西失业保险基金总支出4.18亿元,其中:失业保险金支出3.09亿元,占总支出的73.92%;医疗补助金支出3214.01万元,占总支出的7.69%;丧葬抚恤补助支出101.02万元,占总支出的0.24%;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支出1426.29万元,占总支出的3.41%;其他费用支出152.63万元,占总支出的0.37%;转移支出3612.57万元,占总支出的8.64%。工伤保险基金总支出7279.88万元,其中:工伤保险金待遇支出7085.63万元,占总支出的97.33%;劳动能力鉴定费支出14.51万元,占总支出的0.20%;其他支出156.31万元,占总支出的2.15%。生育保险基金总支出6903.29万元,其中:生育保险金其他待遇支出3763.24万元,占总支出的54.51%;医疗费支出3088.56万元,占总支出的44.74%;其他占0.75。二、广西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未成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空白。1.人均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下面选取广西的人均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水平和全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进行比较分析。20032006年4年间,全国人均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达到128.91元,而广西仅为36.89元,广西4年间的人均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仅为全国支出水平的28.62,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差距很大。表3: 20032006年广西与全国的人均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比较 单位:元年份地区20032004200520064年平均广西29.9231.8340.2645.5636.89全国97.66117.28139.14161.57128.91广西/全国30.64%27.14%28.93%28.20%28.62%资料来源:2004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2.广西的社会保障参保人数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下面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进行分析。20032006年,广西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19.1万人增长至302.7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11.38;而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03年的10372.9万人增长至2006年的18766.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1.85;广西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年均增长率比全国低10.4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仅为全国年均增长速度的52.08。3.广西区内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存在较大的差异。表4:20032006年广西区内14个市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比较单位:元年份地区20032004200520064年平均排名情况南宁市25.7026.1126.6936.7228.808柳州市57.8161.9463.4584.1366.833桂林市55.5864.6575.2990.0271.382梧州市51.5147.9353.4581.4858.594北海市64.2454.86114.1093.4081.651防城港市36.1636.4542.7650.9541.586钦州市22.1620.2225.5025.5023.3410贵港市12.5115.7116.9518.9016.0214玉林市13.2218.6422.0029.5420.8513百色市16.4820.3229.1432.2724.559贺州市37.0231.5135.0535.9734.897河池市18.6920.0323.9528.3422.7511来宾市18.0220.9420.2631.6422.7112崇左市32.2629.56137.5033.5758.225数据来源:根据20032003年广西财政总决算相关数据计算20032006年4年间,广西区内年均人均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最高的北海市为81.65元,最低的贵港市仅为16.02元。北海市的年均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为贵港市的5.10倍。14个市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变异系数最大的年份达到0.73,最小的年份也达到了0.49,各市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4.区内各地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差异很大。下面以14个市辖区为例分析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占其财政收入的比重。表5:各市辖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比较分析 年份地区20032004200520064年平均南宁市4.92%4.24%3.83%4.62%4.40%柳州市7.83%7.86%10.34%9.77%8.95%桂林市14.53%14.50%27.31%22.83%19.79%梧州市20.80%15.88%21.45%23.57%20.43%北海市9.68%7.18%14.46%9.34%10.17%防城港市11.12%7.31%10.21%10.92%9.89%钦州市11.25%10.74%14.23%13.57%12.45%贵港市6.72%5.15%11.77%8.34%8.00%玉林市7.92%5.51%9.40%10.11%8.24%百色市6.08%7.07%3.11%2.77%4.76%贺州市6.60%8.01%2.94%3.83%5.35%河池市8.66%5.78%4.99%7.98%6.85%来宾市8.60%5.67%7.31%8.12%7.42%崇左市4.20%1.44%2.93%3.65%3.05%资料来源:根据20042007年广西统计年鉴计算从表5的比较结果来看,20032006年间,14个市辖区的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平均支出比重最高的梧州市达到20.43,而最低的崇左市仅为3.05。这说明不同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5.未成年人社会保障体系较薄弱。由于未成年人绝大部分都属于未就业人口。因此,未成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指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在这些年的全国两会上一直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建立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是这项益于未成年人、有益于家庭也益于社会的保障制度进展却十分缓慢,广西也不例外。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未成年人的社会保障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在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的决定颁布后,对包括孩子在内的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是否继续享受医疗费报销待遇一直没有具体规定。目前,广西城镇中0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医疗保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绝大多数单位原有的小孩统筹医疗政策不再执行,而社区未成年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农村的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薄弱,目前正在开展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其参保范围也没有覆盖农村全部的未成年人。而各种商业性医疗保险由于企业利益驱动等原因,存在着险种不多、保障范围有限、保障金额不多等问题,不足以抵御给患儿家庭造成的沉重的经济负担,只能救急不能救命,对于诸如白血病之类疗程持续数年的病种来说,一次性保险赔付无疑是杯水车薪。(二)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不到位,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经济障碍1.投入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制度化,社会保障基金债务隐性化。广西近年来的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和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广西各级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责任不是很明确,社会保障基金投入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制度化,尚未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因此,在从现收现付制过渡到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基金管理模式后,“老人”和“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给广西的社会保障基金留下了巨额的资金缺口,导致目前广西的社保基金债务隐形化,社会保障基金的支撑能力相对较弱。2.人均财力有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经济障碍。近年来,广西坚持实行积极的民生财政政策,逐年加大对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但由于广西属于欠发达地区,人口多,经济基础历来比较薄弱,人均财力十分有限。2007年,广西的人均财政收入仅为1407元,而全国的人均财政收入达到了3882.87元。虽然广西近年来的财政收入增长有了新突破,但增速还是低于全国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0032007年,广西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9.83,而全国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3.98,广西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全国4.15个百分点(具体数据见表6)。由于受到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2008年广西的财政收入增幅和预期相比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完善广西的社会保障体系,大量增加社会保障经费投入存在一定的经济障碍。表6: 20032007年广西财政收入增长情况与全国对比表单位:亿元项目年度广 西全 国财 政收 入增长率%财 政收 入增长率%2003341.4211.752171514.882004403.7418.252639621.602005475.3717.743164919.92006568.8019.653876022.52007703.8823.755130432.36年均递增%19.8323.98数据来源:20032007年广西财政总决算资料、中国财政年鉴(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统一,跨统筹区域转移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存在障碍1.统筹层次低,社会保障缴纳基数及保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广西的社会保障层次还比较低,还没有实现全区统筹。由于区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险的缴纳基数及指数化工资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企业职工是以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因此,各地的缴纳基数及社会保险金发放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根据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当参保人缴费达到一定的年限时,他们所能领取的养老金分为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各地个人养老金这部分差异不大,而基础养老金则存在较大差距,因为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1%,这样的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将对离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保险等基本的社会保障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各地的养老金的发放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保障待遇高低悬殊,缺乏公平机制,参保人期望还不能得到有效地满足。2.管理手段落后,跨统筹区域转移尚存在障碍。由于统筹层次偏低,广西的社会保障地区分割严重。近年来,只有极少数经过组织、人事或者劳动部门批准调动工作的人员社会保险关系可以顺利续接,而众多的企业职工流动到统筹区域外就业时都会面临各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的尴尬局面,转移续接机制不通畅。各统筹区域内的基本养老保险管理系统自成体系,不同的统筹区域间的业务信息网络连接不通畅,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需要通过多个环节的人工办理,费时费力。社会保险的管理还与户籍管理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般情况下要求当地户籍应在当地参保。社会保险制度与户籍挂钩的管理办法使跨统筹区域的保险关系转移产生新的问题,导致有户籍的可以转入,无户籍的则不能转入。社会保险跨统筹区域转移的现状是参保人员从原参保地转出来不难,但到新参保地却接续不上,转移续接机制不通畅。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按照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我国采用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基金管理模式,个人所缴纳的部分(一般是工资总额的8%左右)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部分(目前一般是工资总额的20%左右)多数进入统筹账户,少量(工资的3%左右)记入个人账户。对于“新人”而言,自己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的全部和用人单位缴费的一部分被记入个人账户(记作G),这是属于自己的。单位所缴纳的进入统筹基金的养老保险费,体现了该“新人”未来领取基础养老金的权益(T)。对于“中人” 而言(“中人”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向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过渡中出现的特殊群体),除了G和T外,还有体现在与视同缴费年限相应的过渡性养老金权益。在旧制度下,“老人”和“中人”没有积累养老保险基金,旧制度和新制度都承认“老人”和“中人”具有领取相应养老金的权利。但许多地方政府在接受“中人”的养老关系转移时,常常不承认他们在外地的“视同缴费年限”,即不愿意支付过渡性养老金。当“中人”如果出现工作地点的跨统筹地区变动,就会面临迁入地对过渡性养老金的支付责任的确认问题,如果得不到确认,就意味着过渡性养老金权益权利的丧失。同时由于广西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形成了社会保险转移新导向,即高工资水平地区的参保者,变换工作单位后,不愿意将自己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到低工资水平的地区;而原来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市就业并参加了一定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对将其养老保险转入经济发达地区有着较强烈的需求。转入与转出的需求差异导致了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因此,这些地区不得不制定一些限制转入的门槛和条件。三、广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总体思路1.以发展和谐社会为准绳。广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坚持为转变发展方式服务的原则。二是变“为社会稳定服务”为“为社会和谐服务”。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稳定服务只是一个初级目标,社会和谐才是社保体系应该追求的较高境界。要实现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和谐服务的目标,就需要着力增强社保制度的透明性,以期给参保人明确的预期;并解决社保便携性问题,让流动人口和农民工异地转移工作时能够实现一卡通,使参保人员在区内跨统筹范围流动的,同时转移社会保险关系、个人账户档案和储存额,各地对区内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不得设置限制条件。2.以全民参保为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指出,要确保到二二年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因此,广西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地解决区内人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结合广西的区情,制定一个以全民参保为目标的社会保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广西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全民参保、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3.以保障水平的提高作为衡量标准。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全区人民享受到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服务。因此,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因此,一方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保意识,增强其参保的积极性,拓展筹资主体范围,优化筹资结构;另一方面,财政要在财力允许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地提高社会保障支出额度,逐步增加人均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四、完善广西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措施和建议(一)提高社会保障法定支出比例,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1.强化广西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为提高法定支出比例提供法律依据。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因此,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广西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困难人群参加医保;提高筹资水平和医疗保障制度。因此,要提高广西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广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首先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体系,进一步明确缴费范围、缴费主体、缴费基准,并以法规的形式规定各级财政部门的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最低法定比例。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法制体系,进一步理顺自治区、市、县(市、区)的社保保障供给关系,强化各级财政部门的供给责任。2.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为提高社会保险水平提供动力。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是公共财政的一部分,但其不是一个单纯的财政支出问题,确定合理的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全区各地加大社会保障的支出比例,自治区要加大对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考核力度,建立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将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和考核直接挂钩,并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为转变社会保障发展方式提供支持。对社会保障工作突出的市、县(市、区)要给予适度的奖励,促进各级政府部门逐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关注民生,在安排财政支出结构时,重点向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倾斜。就自治区层面而言,财政部门在设计转移支付制度时,要逐步提高该项考核结果在计算财力性转移性支付时的权重,并加大对在社保等领域支出比例高的市、县(市、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为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例提供动力。(二)完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拓展筹资主体的范围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筹资方式,拓宽社保资金的筹资渠道。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险水平,是公共财政的一部分,但这不单是财政部门的责任。因此,要改革和完善广西的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筹资方面,进一步明确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出资责任,优化三者的出资比例。对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也要设计出一套优化的出资方案,进一步调整出资比例,让参保人能花较少的钱买到较大的保障,实现其利益的最优化。通过多方面筹集社会保障资金,逐步解决广西社保资金支付困难的问题。2.拓展筹资主体的范围,提高各方参保的积极性。目前,广西还有部分企业、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新的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缴纳社会保险,逃避为其雇员购买“五险”的责任。因此,各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逃避责任、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的查处力度,并对在社会保障方面工作突出的地区、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各级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作用,加强宣传的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保意识,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参保社会保障的重要性,提高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巩固就业成果,继续保持就业市场稳定1.实施积极的就业与再就业政策。广西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加大对黑中介的打击力度,维护良好的就业市场秩序,保护求职者权益。实施积极的就业与再就业政策,尤其是要加大对城市贫困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的扶持力度,积极为该群体创造就业机会,逐年降低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稳定。2.大力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及职业中介机构。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区的出口行业、房地产等诸多行业不景气,对我区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保持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减弱金融风暴对我区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有责任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力度,充分挖掘新的就业领域,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公益性服务岗位。免费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失业者走出困境,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要加强对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的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各种职业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三)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为缩小社会保障水平奠定基础1.改进财力性转移支付计算方法。目前,广西各市的财力存在较大差距。以2007年为例,全区人均财政收入为1407.20元,14个市中人均财政收入最高的柳州市人均财政收入达到3210.48元,而人均财政收入最少的贵港市人均财政收入仅为468.56元,贵港市的人均财政收入仅为柳州市人均财政收入的14.59,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33.30。从表4可以看出,贵港市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也是处于全区的末位,这证明了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与人均财政收入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广西各级财政部门还要进一步优化财力性转移支付方案,努力缩小各市、县(市、区)的财力差距,逐步提高其社会保障的供给能力。表7:2007年各市人均财政收入比较单位:元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南宁2206.84贵港468.56柳州3210.48玉林650.87桂林1436.72百色1297.75梧州871.65贺州723.87北海1921.06河池864.51防城港1891.50来宾1041.97钦州661.80崇左1137.24数据来源:根据2008年广西统计年鉴计算2.增大社会保障专项转移支付力度。除了要优化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方案外,还要设立社会保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补助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的社会保障专项补助。尤其是加大对国家级贫困县、自治区贫困县的补助力度。在计算补助额度时要结合其人均社会保障水平与全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差距及当地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考核结果进行,减轻当地财政压力,为提高当地的社会保障水平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为提高全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保驾护航。(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1.关注农民,重点倾斜,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广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展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07年底,广西的农业人口达到411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数的82.31。因此,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时,必须把农民尤其是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统筹范围,妥善解决好广西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各地要优化支出结构,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农民的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予以重点倾斜。2.提高统筹层次,为社会保障跨区域转移扫除障碍。目前,广西的社会保障还未实现全区统筹,还是以市、县级统筹为主,统筹层次偏低。流动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转移和续接尚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广西应该学习其他省份社会保障省级统筹的经验,逐步实现全区统筹,实现社会保障在全区范围为的无障碍转移,为参保人员尤其是流动就业人员解决后顾之忧。通过模拟建议转移平台,对允许计算连续工龄的人员适用范围等做出统一的规定,准确测算各地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和资金缺口。自治区财政要统一调控,对指数化工资较高、转入地财政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的,自治区财政要给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提高经济发达的市接收社会保险转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接受社会保险转入人数较多的市,自治区财政要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减轻转入地的财政压力,协调各市的经济利益关系。逐步变现在的市、县级统筹为全区统筹,制定全区统一的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和标准,统筹标准太高了不行,太低了也不行,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并抓紧制定出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续接办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可实行分步走的策略,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一个过渡性转移办法,改变目前只转移个人帐户的做法,将全部缴纳金额转移,消除只转个人帐户,转出地合算、转入地吃亏的不合理现象,实现社会保险跨统筹区域转移的平等化。并就不同的人员建立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将一部分流动人员的社会保险纳入城镇社会保险的范畴,而把那些工作流动性很强的如建筑工等农民工纳入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并为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参保人员的转移分别制定不同的转移办法。对于在城市有相对稳定工作的人员,当其到统筹区域之外就业需要进行社会保险转移时,应该参照经过劳动、人事部门调动人员相关转移手续进行处理。对于工作不稳定的灵活就业人员,有些人可能将其转回农村原籍。因此,还需要制定其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的转换比例。第二步是尽快研究制定具体方案,达到参保人员在哪里就业就在哪里参保缴费的机制。在统一制度、统一管理机构、统一缴费比例、统一社会保险金计发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全区统一、地方对自治区负责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集中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和发放,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金全区范围内的统收统支,逐步建立和完善卡随人走的社会保险制度。(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稽核制度,营造健康社会保障环境 1.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基金稽查机构。社会保险稽核关系到社会保险能否在国民经济中真正起到“稳定器”“安全阀”的重要作用,是社会保险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2005年1月,劳动保障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4号),在提高认识、加强队伍建设、落实清欠目标、建立企业诚信机制等诸多方面,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从广西的实践来看,社会保障稽查工作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亟待加强,成立稽核机构是开展稽核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各地要抓紧时间成立相应的稽查机构,为开展稽核工作、提高全区社会保险覆盖面提供保障。2.制定周密的稽查计划,扎实开展稽查工作。成立专门的稽查机构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制定周密的稽查计划,选择合适的稽核对象。首先要瞄准那些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及餐饮娱乐行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与工商、税务部门形成合力,先选择一些重点对象,集中力量进行突破,然后发动宣传造大声势,以破竹之势扩展到同行业中的其他对象,接着再选取另外的一些重点对象,由点到线再到面,按部就班的推进社会保险稽核工作,那些严重欠费单位、被举报单位列为被稽核对象,作为重点稽查的对象,净化广西社会保险大环境。(六)重视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管理水平。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要提高广西的社会保障体系管理水平首先要注重信息化服务,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才能破解社会保障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和工作水平。完善单位和个人参保信息网上查询功能,开发单位缴费及互联网上打单的功能,实现单位和个人可以足不出户实现缴费查询和打单;开发银行代缴费系统,社保、银行实现网络互联,个人缴费可由银行营业网点代缴,自动柜员机上自缴,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要更加注重人性化服务,学习银行、电信等服务行业“客户至上”的理念;对规模较小的单位,可由其灵活选择缴费时间和方式;对于退休审批和待遇核定等业务,实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和定期办理等方式。注重规范化服务,逐步规范前台窗口设置,明确了岗位名称、岗位职责,落实到人,对前台经办服务人员实行A-B角分工制度。通过不断强化服务观念、完善服务条件、改进服务方式、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等,努力建设单位及职工满意的服务型机关。2.建立全区统一的结算平台,减少人工操作环节。国家已于2008年提出了要逐步现实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而实现社会保障全国统筹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各省(区、市)的统筹。因此,广西要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措施,从制度环节和信息化环境等方面做好准备。逐步建立全区统一的社会保障资金结算系统,使得在区内就业的人员在流动时能做到“卡随人口”,尽可能地减少人工操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七)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1.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建设,确保社保基金安全。为了确保参保人的合法利益,管理好社保资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虚报”“空账”和“挪用”构成社保资金最危险的内容。为了提高广西的社会保障总体水平,首先要确保已经缴纳的存量社会保障基金的绝对安全。因此,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成立专门的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制定管理保障措施,为资金安全运行和管理提供保障;强化管理程序,建立专款专用和审批程序等制度;坚持统筹机制,强化预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