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调查_第1页
汽车市场调查_第2页
汽车市场调查_第3页
汽车市场调查_第4页
汽车市场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汽车市场调查报告处于中国消费市场这个大背景下,各种不同因素的环绕、影响之下,中国汽车市场处于怎样的发展现状,各大汽车企业的竞争进行的如何,这是对我国汽车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1 中国汽车工业总体情况中国的汽车工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截止到 2011年,中国已有汽车制造商170家;轿车制造商16家;微型汽车制造商308家;汽车车身制造商77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商2430家。自1956年7月13日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特别是1994年国家颁布汽车产业政策后,中国的汽车行业无论在产品结构上还是在市场结构上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中国整车的生产能力明显过剩,其中轿车制造商、客车制造商一半以上的生产能力闲置。在零部件制造方面,技术含量低的机械件如万向节、汽车轴承等产品供过于求,而一些高技术产品如发动机管理系统、自动变速箱、安全气囊、ABS等则主要从国外进口。2 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分析根据调查结果(表1)显示,在“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中国汽车产业的产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经过2008年增长速度回落以后,在2009-2010年汽车产量增长率迅速反弹,达到一个高峰。表1 2006-2010年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年度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2006年汽 车万辆727.90 27.60 其中:轿车万辆386.90 39.70 2007年汽 车万辆888.70 22.10 其中:轿车万辆479.80 24.00 2008年汽 车万辆934.55 5.10 其中:轿车万辆503.70 5.00 2009年汽 车万辆1,379.50 48.20 其中:轿车万辆748.50 48.60 2010年汽车万辆1,826.99 32.40 其中:轿车万辆957.60 27.90 2.1 近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情况在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汽车下乡和节能惠民产品补贴等多种鼓励消费政策叠加效应作用下,我国人民购车热情的持续给力。2009年及2010年中国汽车基本达到产销平衡,双双持续快速增长。(表2)表2 累计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库存时间指标累计生产量累计销售量产销率(%)产销率比上年同期增减(%)期末库存比年初增减(%)09年第一季汽车(万辆)267.30 271.00 102.10 -0.90 -15.30 轿车(万辆)136.20 140.20 104.40.70 -35.00 09年第二季汽车(万辆)622.90 633.40 101.70 1.80 -17.00 轿车(万辆)322.80 332.80 103.10 3.70 -32.80 09年第三季汽车(万辆)983.30 1,003.00 102.00 1.20 -5.50 轿车(万辆)526.30 537.00 102.10 2.60 -18.90 09年第四季汽车(万辆)1,382.70 1,367.00 98.90 -0.80 37.50 轿车(万辆)749.20 745.80 99.60 0.40 3.30 10年第一季汽车(万辆)458.90 466.20 101.50 -1.70 -10.50 轿车(万辆)237.10 239.60 101.10 -4.00 -11.00 10年第二季汽车(万辆)908.40 934.80 102.90 -0.30 -15.00 轿车(万辆)458.50 460.40 100.40 -1.70 -1.00 10年第三季汽车(万辆)1,339.00 1,337.60 99.90 -0.30 -1.30 轿车(万辆)680.80 682.50 100.30 -0.70 -12.00 10年第四季汽车(万辆)1,865.40 1,844.60 98.90 0.50 29.70 轿车(万辆)984.00 977.50 99.30 -0.30 21.20 注:本表数据统计口径为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表中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库 在调查结果(表2)中可以看到,2010年国内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这个数据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新车消费市场,并刷新了美国于2000年创下的1740万辆的全球新车销售历史纪录。2.2 中国汽车市场的特点 根据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刺激2010年汽车销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国民经济继续高速增长,二是汽车消费政策刺激,包括汽车下乡、购置税优惠政策等,三是市场潜力大,购买能力增强。 总体而言,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的几个特点:首先是各类车型全面增长,但增速逐月回落。去年,国内车市月销量同比增长由1月份的84%回落至全年平均的32%;与上年产销增长48.30%和46.15%相比,增幅分别回落15.86个百分点和13.78个百分点。这也表明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高速增长的爆发期后,逐步趋于理性。 其次,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受政策影响显著。 2010年优惠政策力度有所减弱,1.6升及以下车型市场份额开始下降,7月份落至最低点。节能惠民产品补贴政策的实施,对该类车型下半年市场份额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图1)。图1 2010年乘用车销量趋势图 第三,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有所提升。2010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达627.30万辆,同比增长37.0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60%,比上年提高1.30个百分点。 第四,汽车出口逐步恢复。2010年,我国汽车出口54.49万辆,同比增长63.94%。其中,乘用车出口 28.29万辆,同比增长89.18%,商用车出口26.19万辆,同比增长43.28%。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分析,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总体还将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将由30%回调至10%至15%左右,全年销量约为2000万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出口的逐步恢复等因素,都有利于汽车产业保持增长势头。另一方面,购置税优惠等多项政策的退出,将会对全年车市走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小排量、节能环保汽车;调整市场结构,开拓二三线汽车市场,将成为2011年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基调。3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状况如今世界范围内汽车工业已基本形成了“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大众、雷诺-日产6大汽车集团以及宝马、标致雪铁龙、本田3家汽车公司,这9家跨国公司的汽车产量达到全球汽车总产量的95%。而世界汽车销售市场的中心逐渐东移,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向新兴市场产业转移,目前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已趋向饱和,中国、印度、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证成为世界汽车产商争夺的主要地区。因而,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3.1 各汽车企业、品牌竞争状况在刚过去不久的4月份,中国汽车市场遇到了27个月以来的首次产销双降。在这中国汽车市场的“黑4月”,几大汽车品牌企业各施手段,以稳住市场销量,最终还是大众获胜一筹(图2)。今年4月份的销量排行榜中,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上海大众与一汽大众两个品牌占据品牌销量榜头两位,而桑塔纳、朗逸、捷达、POLO劲取这四个大众属下的子品牌也位于子品牌销量TOP10。 除去大众以外,在4月销量榜上充斥的也基本上是丰田、通用、日产等各大世界汽车品牌。而我国自主的品牌却是明显不如了,只有奇瑞、比亚迪两个品牌能够稍作抗争。图2 2011年4月销售排行榜3.2 各种类汽车销售状况3.2.1 商用车与乘用车长期以来,商用车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例就较低(图3)。而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今年4月份,在商用车各品种中,只有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增长,其它品种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半挂牵引车和货车非完整车辆降幅居前;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小幅增长,其它品种均呈下降,其中半挂牵引车降幅依旧最为明显。图3 2010年商用车销售比例3.2.2 各车型乘用车销售状况表3 2011年4月份乘用车销售完成情况单位:辆车型4月份01-4月累计环比增长同比增长同比累计增长中型3471961477114851%364%94%紧凑型144270605549-347%129%-222%SUV120169505307-145%806%1101%中大型115749503427-587%-840%-553%小型100665481926-752%297%5%微型4543521380079%915%-45%豪华型29752112770-52%137%81%MPV29324123960-636%-1025%-699%跑车55550%300%-59%新能源26167-66%79%319%来源:新浪汽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