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9979.2-2006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专注于土工合成材料的防渗性能评估,具体针对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规定。该标准分为多个部分,而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如何测定这些材料的渗透系数,这对于评价材料在水利、环保、建筑等领域的适用性和效能至关重要。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土工合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土工膜、复合土工膜等,用于评估它们在防止液体渗透方面的性能。通过测定渗透系数,可以科学地判断材料的防渗能力,进而指导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合理应用。

测试原理与方法

标准中描述的测试方法基于达西定律,即在稳定流状态下,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量与介质两端的压力差以及介质的渗透系数成正比。测试通常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使用专门的渗透仪或渗透试验装置。

试验步骤概述

  1. 样品准备:选取代表性试样并按照规定尺寸裁剪,确保边缘密封处理,避免测试过程中发生侧漏。

  2. 试验装置组装:将试样安装在渗透仪中,确保试样平整且密封良好,仪器内设置好进水与出水系统。

  3. 预湿与稳定:对试样进行预湿处理,直至达到饱和状态,随后等待系统达到稳定流态。

  4. 数据记录:在稳定流态下,记录通过试样的水流速率及相应的水头差,必要时需维持一定时间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5. 计算渗透系数: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根据达西定律计算出试样的渗透系数。

试验条件与精度要求

标准中详细说明了试验环境(如温度、湿度)的要求,以及仪器设备的校准方法和精度要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报告与标识

完成测试后,应按照标准要求编制测试报告,详细记录测试条件、过程、数据及计算结果。对于合格产品,建议依据测试结果进行适当标识,便于用户理解和选用。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6-03-10 颁布
  • 2006-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9979.2-2006 土工合成材料 防渗性能 第2部分:渗透系数的测定_第1页
GB∕T 19979.2-2006 土工合成材料 防渗性能 第2部分:渗透系数的测定_第2页
GB∕T 19979.2-2006 土工合成材料 防渗性能 第2部分:渗透系数的测定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19979.2-2006 土工合成材料 防渗性能 第2部分:渗透系数的测定-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S5 5 95 90 8 0 . 7 0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 / T 1 9 9 7 9 . 2 - 2 0 0 6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性能第 2部分: 渗透系数的测定 G e o s y n t h e t i c s -P e n e t r a t i o n - r e s i s t p r o p e r t y -P a r t 2 :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p e n e t r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2 0 0 6 - 0 3 - 1 0 发布2 0 0 6 - 0 7 - 0 1实施中华 人民 共和国国 家 质量 监督检 验检 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GB / T 1 9 9 7 9 . 2 -2 0 0 6p li吕G B / T 1 9 9 7 9 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性能 包括 2 个部分:第 1 部分: 耐静水压的测定;第 2 部分: 渗透系数的测定。本部分是 G B / T 1 9 9 7 9 的第 2 部分。本部分是在 G B / T 1 7 6 4 2 -1 9 9 8 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复合土工膜 附录 A的基础上制定的。本部分的附录 A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产业纺织品分会( S AC / T C 2 0 9 / S C 7 ) 归口。本部分由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和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王宝军、 宋湛华、 陈郁立、 马建祥。本部分首次发布。G B/ T 1 9 9 7 9 . 2 -2 0 0 6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性能第 2部分 : 渗透 系数的测定范围G B / T 1 9 9 7 9 的本部分规定了土 工合成材料防渗 性能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土工防渗材料, 如土工膜、 复合土工膜、 土工防水膜材等, 其他防水、 防渗材料可参照采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 B / T 1 9 9 7 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 B / T 1 3 7 6 。 土工布取样和试样准备 G B / T 1 3 7 6 1 土工布厚度的测定3原理 样品在一定压力水差作用下可能会产生微小渗流, 测定在规定水力压差下一定时间内通过试样的渗流量( 即渗流速度) 及试样厚度, 即可计算求得渗透系数。4仪器设备 渗透性测定装置应包括进水调压装置、 渗透仓、 渗流量测定装置等。其主要部件及要求如下( 图 1是一种实用的渗透性测定装置示意图) :徽孔板瀚 滚 珊T0 图 1 渗透 性测定装置示意图GB / T 1 9 9 7 9 . 2 -2 0 0 64 . 1 充水调压装置: 包括水源、 气源、 调压阀等, 分为高、 低压进水系统; 调压范围至少 0 2 . 0 MP a , 应具有压力恒定功能, 加压系统精度士2 %.4 . 2 渗透仓: 渗透仓一般为圆筒状, 由高压仓( 上游仓) 和低压仓( 下游仓) 组成, 内腔直径为 2 0 0 mm士5 mm; 仓内低压一侧紧贴试样须有一微孔板, 微孔板能保证水能渗过而试样不发生变形; 试样夹持部分应保证无侧漏, 或应有侧漏补偿装置。 注: 渗透仓内腔直径也可根据需要选用, 但截面面积不小于2 0 0 c m 4 . 3 渗流量测定装置: 测量精度 0 . 1 c m 试样5 . ,取样 参照 G B / T 1 3 7 6 0 的规定取样5 . 2 试样数f和尺寸 从样品上剪取至少 3 块试样, 其大小应适合使用的仪器。试验上不能有损伤疵点。试验环境条件试验水温应控制在 2 0 士3 范 围, 条件受限时 , 需 记录实际水 温。试 验程序7 . 1 将试样浸在水中, 并使之充分润湿, 一般需浸水 1h以上; 为使试样完全润湿, 可在水中加人不超过0 . 0 5 %的非离子润湿剂。7 . 2 将润湿的试样装人渗透仓, 高、 低压仓同时充水, 这一过程应将装置浸在水中进行, 以保渗透仓内为无气泡水。7 . 3 调节高、 低压仓进水量至达到规定水力压差 P, 通常规定水力压差为。 . 1 MP a 7 . 4 保持试样两侧水力压差 P恒定。7 . 5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低压一侧通过试样法向的渗流量( 也可测定高压一侧的失水量) ; 记录间隔时间视具体试样而定, 以保证所测渗流量 的精确度为原则, 一般取 6 0 m i n或其倍数, 读取精度至0 . 1 c m 。7 . 6 当渗流量基本稳定( 连续两次记录值的变化率在 5 %以内) , 则可停止试验, 以最后一次的测定时间t 和渗流量 V作为测定结果, 同时记录试验水温 T 7 . 7 按以上程序进行其余试样的试验。以平均值作为结果。7 . 8 如需测定不同水力压差条件下的渗透系数, 可改变压差, 重复以上步骤。8 结 果计算 对每个试样按下式计算渗透系数或透水率, 并以3个试样的平均值作为样品的检测结果, 计算修约至 0 . 1 X1 0 k一V h 训( t A O P ) 一 (1) ,=V 训( t A A P) 。 (2) 式中 : k 渗透系数, 单位为厘米每秒( c m/ s ) ; T透水率( l / s ) ; t -测定时间, 单位为秒( s ) ; V 时间t 内的渗流量, 单位为立方厘米( c m, ) ; A 试样有效渗流面积, 单位为平方厘米( c m ) ;GB/ T 1 9 9 7 9 . 2 -2 0 0 6 h 试验压力 尸下试样的厚度, 单位为厘米 ( c m) ; ( 指其中主要防渗层( 如膜材) 的厚度, 按 GB / T 1 3 7 6 1 规定方法测定, 如果该层结构难以从试样中整体分离, 则可按设计值计)O P 试样两侧水力压差, 以水柱高计, 单位为厘米( c m) ; ( 按 1 k P a 1 0 c m水柱折算) fi- 一水的粘滞系数比, , =, 二 / R i o = 1 . 7 6 2 / 0+ 0 . 0 3 3 7 T + 0 . 0 0 0 2 2 产) , 其中: rh试验水温 T ( 0 C ) 时水的粘滞系数, 单位为千帕秒( k P a s ) ; ry e o 2 0 水温时水的粘滞系数, 单位为千帕秒( k P a S ) ; 丁一一 试验水温, 单位为摄氏度( ) 。 常用水温对应的粘滞系数比列于附录A.9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 ) 本部分的编号;b ) 样品规格、 状态的描述;c ) 试验日 期;d ) 试验设备型号、 主要技术条件;e ) 样品的渗透系数或透水率;f ) 任何不正常的状态, 如夹持装置边缘渗水等;9 ) 必要时给出 试验的 不确定度;h ) 任何偏离本部分的细节。G B/ T 1 9 9 7 9 . 2 -2 0 0 6 附录A ( 资料 性附录)常用粘滞系数比表 A . 1水 温粘 滞 系 数 比水 温粘 滞 系 数 比 水 温粘滞系数比 水 温 粘 滞 系 数 。匕 水 温粘 滞 系 数 比丁 / m / % T / 0C。 / , 一了 丫 叭 / ry eo T / C 。 / 。 。T / 0 C听 / 华51 . 5 0 18 3 7 3一1 11 . 2 6 11 4 1 6 3一1 71 . 0 7 75 . 11 . 4 9 68. 11 . 3 6 9 1 1 . 1 2 5 81 4 . 11 . 1 60一 1 7 . 11 . 0 7 45 .21 . 4 9 2一 8 .21 . 3 6 5一 “ 21 . 2 5 4一 1 4 . 2 1 57一 1 7 . 21 . 0 7 15 . 31 . 4 8 78. 31 . 3 6 11 1 . 31 . 2 5 1 1 4 . 31 . 1 5一 1 7 . 31 . 0 6 95 . 41 . 4 8 38. 41 . 3 5 71 1 . 41 . 2 4 7 1 4 . 41 . 1 5 一1 7 . 41 . 0 6 65 .51 . 4 7 88 . 51 . 3 5 311 . 51 . 2 4 4 1 4 . 51 . 1 4 81 7 . 51 . 0 6 35 . 61 . 4 7 48 . 61 . 3 4 91 1 . 61 . 2 4 0 1 4 . 61 . 1 4 51 7 . 61 . 0 6 15 . 71 . 4 6 98 . 71 . 3 4 511 . 71 . 2 3 7 1 4 . 71 . 1 4 21 7 . 71 . 0 5 85 . 81 . 4 6 58 . 81 . 3 4 1一 1 . 81 . 2 3 4 1 4 . 81 . 1 3 9 1 7 , 81 . 0 5 55 . 91 . 4 6 08 . 91 . 3 3 81 1 . 91 . 2 3 0一 1 4 . 91 . 1 3 6 1 7 . 91 . 0 5 361 . 4 5 691 . 3 3 41 21 . 2 2 71 51 . 1 3 31 81 . 0 5 06 . 11 . 4 5 29 . 11 . 3 3 01 2 . 11 . 2 2 4一 5 . 1 . 1 3 01 8 . 11 . 0 4 86 . 21 . 4 4 79. 21 . 3 2 6 1 2 . 21 . 2 2 01 5 . 21 . 1 2 71 8 . 21 . 0 4 56 . 31 . 4 4 39. 31 . 3 2 2 , . 31 . 2 1 71 5 . 31 . 1 2 4 1 8 . 31 . 0 4 26 . 41 . 4 3 99. 41 . 3 1 。一1 2 . 41 . 2 1 4 1 5 . 41 . 1 2 1一 1 8 . 1 . 0 4 06 . 51 . 4 3 49. 5 3 1 5一1 2 . 51 . 2 1 01 5 . 51 . 1 1 91 8 . 51 . 0 3 76 . 61 . 4 3 09 . 61 . 3 1 1 1 2 . 61 . 2 0 71 5 . 61 . 1 1 61 8 . 61 . 0 3 56 . 71 . 4 2 69. 71 . 3 0 8 , 71 . 2 0 41 5 . 7 1 1 3一1 8 . 71 . 0 3 26 . 81 . 4 2 29. 81 . 3 0 、一1 2 . 81 . 2 0 11 5 . 8“ 1 1 。一1 8 . 81 . 0 3 06 . 91 . 4 1 8一 9 . 9 3 0 。一1 2 . 91 . 1 9 81 5 . 91 . 1 0 7一1 8 . 91 . 0 2 771 . 4 1 31 01 . 2 9 71 31 . 1 9 41 6 。 一1 91 . 0 2 57 . 11 . 4 0 91 0 . 11 . 2 9 3 1 3 . 11 . 1 9 11 6 . 1“ 1 0 2一1 9 . 11 . 0 2 27 . 21 . 4 0 51 0 . 21 . 2 8 9 1 3 . 21 . 1 8 81 6 . 21 . 0 9 。一1 9 . 21 . 0 2 07 . 31 . 4 0 11 0 . 31 . 2 8 6 1 3 . 31 . 1 8 51 6 . 3 一1 1 9 . 31 . 0 1 77 . 41 . 3 9 71 0 . 41 . 2 8 21 3 . 41 . 1 8 21 6 . 41 . 0 9 31 9 . 41 . 01 57 . 51 . 3 9 31 0 . 51 . 2 7 9 1 3 . 51 . 1 7 91 6 . 51 . 0 9 。一1 9 . 51 . 01 27 . 61 . 3 8 91 0 . 61 . 2 7 51 3 . 6, . 1 7 5一1 6 . 6 0 8 8一1 9 . 61 . 01 07 . 71 . 3 8 51 0 . 71 . 2 7 11 3 . 7 1 7 21 6 . 71 . 0 8 5一1 9 . 71 . 0 0 77 . 8 3 8 11 0 . 81 . 2 6 81 3 . 81 . 1 6 。一1 6 . 8“ 0 8 21 9 . 81 . 0 0 57 . 91 . 3 7 71 0 . 91 . 2 6 41 3 . 9 1 6 . 9 一1 9 . 91 . 0 0 2GB / T 1 9 9 7 9 . 2 -2 0 0 6表 A. 1( 续)水 温粘 滞 系 数 比水 温粘 滞 系 数 比水 温粘 滞 系 数 比水 温粘滞系数比水 温粘 滞 系 数 比T / 0C。 / 。 。一T / Cw / mT /C听/ 叭 oT / 0C。 / , 。一了 h / +2 02 0 一2 20 . 9 542 40 . 9 1 02 6。 . 8 7 02 80 . 8 3 32 0 . 10 . 99 。一22 . 10 . 9 5124 . 10 . 9 0 82 6 . 10 . 8 6 ,一2 8 . 10. 8 312 0 . 2。 . 9 9 5 l2 2 . 20 . 9 4 92 4 . 20 . 9 0 62 6 . 20 . 8 6 62 8 . 20 . 8 2 92 0 . 30 . 9 9 3 2 2 . 30 . 9 4 72 4 . 30 . 9 0 42 6 . 30 . 8 6 42 8 . 30 . 8 2 72 0 . 40 . 9 9 02 2 . 40 . 9 452 4 . 40 . 9 0 22 6 . 4。 . 8 6 2一2 8 . 40 . 8 2 52 0 . 50 . 98 。一2 2 . 50. 9 422 4 . 50 . 9 0 02 6 . 50 . 8 6 12 8 . 50 . 8 2 42 0 . 6。 . 9 8 。一2 2 . 60 . 9 4 02 4 . 60. 8 9 82 6 . 6。 8 5 9一2 8 . 60 . 8 2 22 0 . 70 . 9 8 32 2 . 70 . 9 3 82 4 . 70 . 8 9 62 6 . 70 . 8 5 72 8 . 70 . 8 2 02 0 . 80 . 9 812 2 . 80 . 9 3 62 4 . 80 . 8 9 42 6 . 8。 . 8 5 5一2 8 . 80 . 81 82 0 . 90 . 9 7 92 2 . 90. 9 342 4 . 90. 8 9 22 6 . 90 . 8 5 32 8 ,0 . 81 72 10 . 9 7 62 30 . 9 3 22 50. 8 9 02 70 . 8 5 12 90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