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5223.3-200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与《GB 4463-1984 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相比,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调整。首先,两份标准针对的产品类型不同,《GB/T 5223.3-2005》主要规定了预应力混凝土用的冷拉或冷轧钢棒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而《GB 4463-1984》则专注于预应力混凝土用经过热处理后的钢筋。

在技术内容上,《GB/T 5223.3-2005》增加了对产品分类更加详细的描述,比如根据表面形状(光圆、螺旋肋)、直径范围等因素将钢棒分为不同类型,并明确了每种类型的适用条件;同时,《GB/T 5223.3-2005》还提高了部分性能指标的要求,例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伸长率等物理力学性能参数都有所提升,以适应现代建筑结构对于材料性能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GB/T 5223.3-2005》中也加入了更多关于质量控制的规定,如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检验项目及频率、成品出厂前必须进行的全面检查等内容,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该标准还详细规定了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旨在保证从生产厂家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环节内产品的完好无损。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5223.3-2017
  • 2005-05-13 颁布
  • 2005-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5223.3-200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_第1页
GB∕T5223.3-200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_第2页
GB∕T5223.3-200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5223.3-200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 S 7 7H 4 9荡昌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 / T 5 2 2 3 . 3 -2 0 0 5 代替 GB 4 4 6 3 - 1 9 5 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S t e e l b a r s p r e s t r e s s e d c o n c r e t e( I S O 6 9 3 4 - 3 : 1 9 9 1 S t e e l f o r p r e s t r e s s i n g o f c o n c r e t e -P a r t 3 : Q u e n c h e d a n d t e mp e r e d w i r e , MOD )2 0 0 5 - 0 5 - 1 3 发布2 0 0 5 - 1 0 -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GB / T 5 2 2 3 . 3 -2 0 0 5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 I S O 6 9 3 4 - 3 : 1 9 9 1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第三部分淬火和回火钢丝 。本标准的编写结构采用 G B 1 . 1的格式, 与 I S O标准结构不完全对应。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 D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 G B 4 4 6 3 -1 9 8 4 , YB / T 1 1 1 -1 9 9 7废止。 本标准合并修订 Y B / T 1 1 1 -1 9 9 7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 G B 4 4 6 3 -1 9 8 4 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 , 对原标准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扩大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订货内容; 加严了原料化学成分中杂质含量的要求; 增加了品种规格; 增加了强度级别; 增加了横截面积范围的规定; 一 增加了螺旋槽钢棒、 带肋钢棒除外的弯曲性能规定; 一 一降低了松弛率值; 一 一增加了延性级别; 比( ; B 4 4 6 3 增大了盘重要求; 增大了盘径的要求; 加严了伸直性的要求; 增加了疲劳性能附录; 增加了供方出厂常规检验项 目和取样数量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 A是规范性附录,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天津第一预应力钢丝有限公司、 浙江金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珠海和盛特材公司、沈阳超力钢筋有限公司、 唐山钢铁集团公司、 凌海电力钢制品有限公司、 钢铁研究总院、 中国京冶建设工程承包公 司。 本标准起草人: 翟巧玲、 蔺秀艳、 俞建荣、 黄江水、 孟庆国、 夏平、 张秀凤、 范玫光、 毛爱菊、 邓翠青、孙 本荣 、 吴转琴。 本标准所代替 标准的历次版本 发布 情况为: G B / T 4 4 6 3 -1 9 8 4 0GB / T 5 2 2 3 . 3 -2 0 0 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圆形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以下简称钢棒) 的定义、 分类、 代号和标记、 订货内容、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用光圆、 螺旋槽、 螺旋肋、 带肋钢棒。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2 2 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 B / T 2 2 8 -2 0 0 2 e q v I S O 6 8 9 2 : 1 9 9 8 ) G B / T 2 3 2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G B / T 2 3 8 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 G B 1 4 9 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 B 1 4 9 9 -1 9 9 8 n e q I S O 6 9 3 5 - 2 : 1 9 9 1 ) ( ; B / T 2 1 0 1 型钢验收、 包装、 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 B / T 2 1 0 3 钢丝验收、 包装、 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 B / T 4 3 5 4 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 G B / T 1 0 1 2 。 金属应力松弛试验方法 G B / T 1 4 9 8 1 热轧盘条尺寸、 外形、 重量及允许偏差( G B / T 1 4 9 8 1 -2 0 0 4 MO D I S O / D I S 1 6 1 4 2 : 2 0 0 2 ) G B / T 1 7 5 0 5 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 G B / T 1 7 5 0 5 -1 9 9 8 e q v I S O 4 0 4 : 1 9 9 2 )3 术语 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 义适用 于本标准光圆钢棒 p l a i n b a r横截面为 圆形 的钢棒 。3 . 2螺旋槽钢棒 h e l i c a l g r o o v e d b a r沿着表面纵 向, 具有规则间隔 的连续螺旋 凹槽 的钢棒。( 图 B. 1 )螺旋肋钢棒h e l i c a l r i b b e d b a r沿着表面纵向, 具有规则间隔的连续螺旋凸肋的钢棒。( 图 B . 2 )带肋钢棒r i b b e d b a r沿着表面纵向, 具有规则间隔的横肋的钢棒。( 图 B . 3 )3 . 5横 肋t r a n s v e r s e r i b与纵肋 不平行的其他肋 。3 . 6淬火和回火钢棒 q u e n c h e d & t e m p e r e d b a r热轧盘条经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后快速冷却, 然后在相变温度以下加热进行回火所得钢棒。GB/ T 5 2 2 3 . 3 -2 0 0 54分类 、 代号和标记4 . 1 分类 按钢棒表面形状分为光圆钢棒、 螺旋槽钢棒、 螺旋肋钢棒、 带肋钢棒四种。表面形状、 类型按用户要求选定4 . 2代号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P C B 光 圆钢棒P 螺旋槽钢棒HG 螺旋肋钢棒HR 带 肋钢 棒R 普通 松弛N 低松 弛L4 . 3标记4 . 3 . 1 标记内容 按 G B / T 5 2 2 3 . 3 -2 0 0 5 交货的产品标记应含下列内容: 预应力钢棒、 公称直径、 公称抗拉强度、 代号、 延性级别( 延性3 5 或延性2 5 ) 、 松弛( N或L ) 、 标准号。4 . 3 . 2 标记示例 示例: 公称直径为9 mm, 公称抗拉强度为 1 4 2 0 MP a , 3 5级延性, 低松弛预应力混凝土用螺旋槽钢棒, 其标记为: P C B 9 - 1 4 2 0 - 3 5 - 1 . - HG - G B / T 5 2 2 3 . 35订货内容按本标准订货的合同可包括以下内容:a ) 产品名称;b ) 产品代号;C公称直径;d ) 强度、 延性级别、 松弛级别;e ) 本标准编号;于 ) 数量 ;9 ) 用途 ;h ) 需方提出的其他特殊要求6 技 术要求6 . 1 原材料 制造钢棒用原材料为低合金钢热轧圆盘条, 其尺寸、 外形及允许偏差应符合 GB / T 1 4 9 8 1及G B 1 4 9 9 标准相应规定, 表面质量应符合GB / T 4 3 5 4 标准相应规定。各牌号化学成分熔炼分析中的杂质含量应符合表 l的规定。 表 1 原材料成分有害杂质含量( 质量分数)%不 Pt 于不 St 于 C不 大 于0 . 0 2 50 . 0 2 50 . 2 56 . 2制造方法6 . 2 . 1 热轧盘条经冷加工后( 或不经冷加工) 淬火和回火所得。6 . 2 . 2 成品钢棒不得存在电接头, 在生产时为了连续作业而焊接的电接头应切除掉 zGB / T 5 2 2 3 . 3 -2 0 0 5GB/ T 5 2 2 3 . 3 -2 0 0 56 . 3 . 4 钢棒应进行初始应力为7 0 %公称抗拉强度时 1 0 0 0 h的松弛试验。假如需方有要求, 也应测定初始应力为 6 0 %和 8 0 %公称抗拉强度时 1 0 0 0 h的松弛值, 其松弛值符合表 4的规定。6 . 3 . 5 经供需双方协商, 合同中注明, 可对钢棒进行疲劳试验, 数值遵照附录 A的规定。6 . 3 . 6 除非生产厂家另有规定 , 弹性模量为2 0 0 G P a 士1 0 G P a , 但不做为交货条件。 表 3伸长特性要求延性级别最大力总伸长率, Ag t / %断后伸长率( L a =8 d . ) A/ % 不 小 于延 性 3 53 . 57 . 0延 性 2 52 . 55 . 0注 1 :日常检验可用断后伸长率, 仲裁试验以最大力总伸长率为准。注 2 最大力伸长率标距 L o = 2 0 0 mm注 3 : 断后伸长率标距L 。为钢棒公称直径的8倍, L o =8 d _刁|习|曰|曰|引|门|门|刁|刁J吨表 4 最大松弛值 初 始 应 力 为公称抗拉强度的百分数/ %1 0 0 0 h松弛值/ 写普通松弛( N )低松弛( L )7 04 . 02 . 06 02 . 01 . 08 09 . 04. 56 . 46 . 56 . 5 . 16 . 5 . 26 . 5 . 3如用户需要也可提供其他规格的产品, 其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 形 钢棒的尺寸外形参见附录B a盘径内圈盘径应不小于2 0 0 0 m m。直条长度及允许偏差按供需双方协议要求。盘重每盘钢棒由一根组成, 盘重一般应不小于 5 0 0 k g , 每批允许有 1 0 %的盘数小于 5 0 0但不小于2 0 0 k g6 . 5 . 4 产品可以盘卷或直条交货。6 . 6表面质量 钢棒表面不得有影响使用的有害损伤和缺陷, 允许有浮锈6 . 7 伸直性 取弦长为 1 m的钢棒, 放在一平面上, 其弦与弧内侧最大自然矢高应不大于去掉一圈时的试样为准m m仲裁 时以每盘7试验方法称量钢棒的重量, 精确到0 . 1 g ,7 . 1 表面检验 表面质量用目测检查。7 . 2 横截面积测f 横截面积测量应采用如下方法: 取一根长度不小于 3 0 0 m m的钢棒, 钢棒长度测量精确到 1 mm按( 1 ) 式计算钢棒横截面积。 S= m X 1 0 0 0 / ( L X 7 . 8 5 ) 式 中:GB / T 5 2 2 3 . 3 -2 0 0 5m 称得的钢棒重量, 单位为克 ( 9 );L钢棒实测长度, 单位为毫米 ( m m) ; S -钢棒的横截面积, 单位为平方毫米 ( mm 2 ) ;7 . 8 5 -钢的密度, 单位为克/ 立方厘米 ( g / c m , ) .7 . 3 拉伸试验7 . 3 . 1 抗拉强度 钢棒的拉伸试验按 G B / T 2 2 8的规定进行。计算抗拉强度时, 取钢棒的公称横截面积值。7 . 3 . 2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的测定按 G B / T 2 2 8的规定进行。 钢棒的 规定非比 例延伸强度R O . 2 也可以用规定总延伸率为1 %时的 应力R 来 代替, 其值符合本标准规定时 可以交货, 但仲 裁试验时 应测定R w . z o 测量时预加负荷为 公称非比例延伸负荷的1 0 %.7 . 3 . 3 伸长率7 . 3 . 3 . 1 最大力伸长率的测定按 GB / T 2 2 8的规定进行。 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或使用电子拉伸设备的, 测量伸长率时预加负荷对试样所产生的伸长应加在总伸长内, 测得的 伸长率应修约到0 . 5 0 0 ,7 . 3 . 3 . 2 断后伸长率的测定按 G B / T 2 2 8 的规定进行, 标距规定见表 3 0 试样的标距划痕不得导致断裂发生在划痕处。 试样长度应保证试验机上下钳口 之间的距离超过原始标距加m m以上。7 . 4 弯曲试验 公称直径不大于1 0 m m的钢棒( 带肋钢棒、 螺旋槽钢棒除外) 的反复弯曲试验, 按 G B / T 2 3 8 标准进行。弯曲半径应符合表 2的相应规定。公称直径大于 1 0 mm的钢棒( 带肋、 螺旋槽钢棒除外) 的弯曲试验按G B / 丁2 3 2标准执行。7 . 5 应力松弛试验 钢棒的应力松弛性能试验应按G B / T 1 0 1 2 。 规定进行。环境温度保持在 2 0 士2 的范围内。试样标距长度不小于公称直径的6 0 倍, 试样制备后不得进行任何热处理和冷加工。 初始负荷应在 3 m i n -5 mi n内均匀施加完毕, 并保持负荷 1 mi n 后开始记录。 可以采用试验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少于 1 0 0 h的试验数据推算 1 0 0 0 h的松弛值。7 . 6 疲劳试验 钢棒疲劳性能试验可按附录 A的规定进行。检验 规则 钢棒的检验按 G B / T 2 1 0 1 , GB / T 2 1 0 3及GB / T 1 7 5 0 5的规定进行。8 . 1 检查和验收 产品的出厂检验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按表 5 进行, 需方可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8 . 2 组批规则 钢棒应成批检查和验收, 每批钢棒由同一牌号、 同一规格、 同一加工状态的钢棒组成, 每批重量不大于 6 0 t o8 . 3 检验项目及取样数f 每批钢棒检验项目的取样数量和取样部位及试验方法按表 5 的规定。8 . 4 复验与判定规则 钢棒的复验与判定按 G B / T 2 1 0 1 及 G B / T 2 1 0 3 的规定执行。9 包装、 标志及质t证明书 钢棒的包装、 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等一般要求应参照 G B / T 2 1 0 1 及 G B / T 2 1 0 3的规定执行。 5GB / T 5 2 2 3 . 3 - 2 0 0 59 . 1 包装 钢棒按G B / T 2 1 0 3 中工 类包装。特殊要求应在合同中注明9 . 2标志 钢棒应逐盘或逐捆加拴标牌, 其上注明供方名称、 商标、 产品名称、 标记、 长度、 净重及出厂编号9 . 3 质f证明书序 号检 验 项 目取 样 数 量取样部位检 验 方 法1表 面逐 盘 在每( 任一) 盘 中任 意一端截取目视用分度值为 。 . 19的天平测量2横 截 面 积1 根 / 5盘用分度值为 1 mm的量具测量3伸 直 性1 根 / 5盘按 G B / T 2 2 8规定执行4抗 拉 强 度1 根 / 盘按 G B / T 2 2 8规定执行5规 定 非 比 例 延 伸强 度3 根 / 每 批按GB / T 2 2 8 规定执行6最大力总伸长率3根 / 每 批按GB / T 2 2 8 规定执行7断后伸长率1 根 / 盘按 G B / T 2 3 8 , G B / T 2 3 2规定执行8弯 曲性 能3 根 / 每 批按 G B / T 1 0 1 2 。规定执行9应 力 松 弛性 能不少于 1根/ 每条生产 线 每 个 月注 1 :当更换原料牌号、 规格及不同厂家的原料时, 均要做松弛试验。注2 : 对于直条钢棒, 以切断盘条的盘数为依据, 并应按盘状的取样规则GB / T 5 2 2 3 . 3 -2 0 0 5 附录A ( 规范性附 录)疲劳试验A . 1 疲劳试验所用试样应从成品钢棒上直接截取, 试样长度应保证两夹具之 间的距离不小 于1 4 0 mm,A . 2 钢棒应能经受 2 X1 0 次 。 . 7 F , 一( 0 . 7 F , -2 A F e ) 脉动负荷后而不断裂。 光圆钢棒: 2 L F e / S , = 2 0 0 M P a 螺旋槽、 螺旋肋钢棒及带肋钢棒: 2 A F . / S o =1 8 0 MP a 式中 : F , -钢棒的公称破断力, 单位为牛顿( N ); 2 A F . 应力范围( 两倍应力幅) 的等效负荷值, 单位为牛顿( N) ; S-钢棒的公称截面积, 单位为平方毫米( m mz ) oA . 3 在试验全过程中脉动拉伸的最大应力保持恒定应力的静态测量精度应达到士1 0 0 0A . 4 应力循环频率不能超过 1 2 0 HzA . 5 所有应力都沿轴向 传递给试样, 应无钳口和 缺口 影响, 且应由一个相应的装置台限定夹头中试样的任何滑移。A . 6 由于缺口影响或局部过热引起试样在夹头内和夹持区域内( 2 倍钢棒公称直径) 断裂时试验无效。A . 7 试验过程中, 试件温度不能超过4 0 0C, 试验室环境温度在 1 8 r-2 5 范围内。GB / T 5 2 2 3 . 3 -2 0 0 5 附录B( 资料性 附录)表面形 状及尺寸B . 1 螺旋槽钢棒的尺寸及偏差应符合表 B . 1 的规定, 外形见图 B . 1 .矿曰B-B图B . l a 3条螺旋槽钢棒外形示意图图B . l b 6 条螺旋槽钢棒外形示意图图B . 1 螺旋槽钢棒外形示意图公 称直 径n /螺 旋槽 数量 /( 条 ) 表 B . 1外 轮 廓 直 径 及 偏 差螺旋槽钢棒的尺寸及偏差 螺旋槽尺寸导 程 及 偏 差直 径1 少 /偏 差 /深 度偏 差 /履 度偏差/ 导程/ 一 偏差/n1TI 飞11 lll r】7 2 . 5竺0 3+ 。. 10 兴士 0 .1 0士 1 06一1 1 . 1 0! + 0 . 2 00 _ 3 02 . 0 0公称直径的 I 0 倍6一1 3. 1 00 . 4 5一 + 02 . 2 071一9L107一126B . 2 螺旋肋钢棒的尺寸及偏差应符合表 B . 2的规定, 外形见图B . 2。洲曰份朴图 B . 2螺旋肋钢棒外形示意图GB / T 5 2 2 3 . 3 -2 0 0 5表 B . 2 螺旋肋钢棒的尺寸及偏差公 称直 径D n /刀 In l螺 旋 肋数 量 / ( 条 )基 圆尺 寸外轮廓尺寸单 肋 尺 寸螺旋肋导 程 c/ mm基 圆 直 径 D , / 艾n ll 】偏 差 / n ll l】外 轮 廓直 径 D/ m, 刀偏 差 / mm宽 度 a / mm645 . 8 0士 0 . 1 06 . 3 0士 0 . 1 52 . 2 0 - 2 . 6 04 0 - 5 07 . 4 66 . 7 372 . 6 0 - 3 . 0 05 0 - -6 08 . 4 57 . 7 583 . 0 0 - -3 . 4 06 0 - - 7 01 0 . 4 5士0 . 2 03 . 6 0 - - 4 . 2 07 0 - 8 59 . 7 51 01 24 . 2 0 - - 5 . 0 08 5 - 1 0 01 1 . 7 0士 0. 1 51 2 . 5 01 45 . 0 0 - 5 . 8 01 0 0 - 1 1 51 4 .4 01 3 . 7 5B . 3 带肋钢棒的尺寸及偏差应符合表 B . 3 . 1 、 表 B . 3 . 2的规定, 外形见图 B . 3 . 1 、 图 B . 3 . 2A-A图 B . 3 . 1 有纵肋带肋钢棒外形示意图麟毓一 伪eA-A图 B . 3 . 2 无纵肋带肋钢棒外形示意图G B/ T 5 2 2 3 . 3 -2 0 0 5表 B. 3 . 1 有纵肋带肋钢 棒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公 称直 径D /mm内 径 d横 肋 高 h纵 肋 高 hl横 肋 宽 b / mm纵 肋 宽 a / mm间距 L横 肋 末 端 最大 间 隙 ( 公称 周 长 的1 0 %弦长)/ m工1 公 称尺 寸 厂 n 、n i偏 差 / n ll l l公 称尺 寸 / n ln l偏 差 / mm公 称尺 寸 / mm偏 差 / mm公 称尺 寸 / mm偏 差 / n 11 】65 . 8士 0 . 40. 5士 0 . 30 . 6士 0 . 30 41 . 04士 0 . 51 . 82 . 587 . 7土 0 . 50. 7土 : . :0 . 8士 0 .50 . 61 . 25 . 53 . 11 . 0士 0 . 41士 0 . 61 . 01 . 571 09 . 63. 71 . 2十 0 4一 0 . 51 . 2土 0 . 81 . 21 . 581 21 1 . 54. 3l . 21 . 891 41 3 . 41 . 41 . 45. 01 . 51 61 5 . 41 . 51 . 21 . 81 0 注 : 钢 棒 的 横 截 面 积 、每 米 参 考 质 量 应 参 照 表 2 中 相 应 规 格 对 应 的 数 值 . 注2 :公称直径是指横截面积等同于光圆钢棒横截面积时所对应的直径。 注3 :纵肋斜角 夕 为。 “ 一3 0 , 注4 :尺寸a , b为参考数据。表B . 3 . 2 无纵肋带肋钢棒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公 称直 径I 7 , /n l ll l垂直内径dl水平内径 d ,横 肋 高 h 横肋宽 b !了 了 n1 1I间 距 丈公 称尺 寸 /m m一 偏 差 /一m m公 称尺 寸 / n ll ll偏 差 / n lr ll公 称尺 寸 / n l互 11偏 差 / 1 l ln l公 称尺 寸 / mm偏 差 / 一65 . 7士 0 . 46 . 2士 0 . 40 . 5士 0 30 . 44土 0. 587 . 5士 0 . 58 . 3士 0 . 50 . 7士 : .:0 . 65 . 51 . 0士 0. 41 . 071 0 . 31 09 . 41 2 . 31 . 2+ 0. 4一 0 51 . 281 21 1 . 31 . 41 . 291 41 31 4 . 31 . 21 01 6 . 31 . 51 61 5注 1 : 钢棒的横截面积、 每米参考质量应参照表 2 相应规格对应的数值。注 2 : 公称直径是指横截面积等同于光圆钢棒横截面积时, 所对应的直径。注 3 尺寸6为参考数据。1 0GB/ T 5 2 2 3 . 3 - 2 0 0 5 附录C ( 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章条编号与 I S O 6 9 3 4 / 3 : 1 9 9 1 章条编号对照表C . 1 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 S O 6 9 3 4 / 3 : 1 9 9 1 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表 C . 1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 I S O 6 9 3 4 / 3 : 1 9 9 1 章条编号对照本 标 准 章 条 编 号I S O 6 9 3 4 / 3 ; 1 9 9 1 章条编号王12233474 . 154 . 27 b )4 . 37 c ) , d ) , f )56 . 16 . 26 . 2 . 16 . 2 . 26 . 366 . 3 . 16 . 16 . 3 . 26 . 2第二句6 . 3 . 36. 2 第 四 句6 . 3 . 4 一 6 . 3l6 . 3 . 56 . 46 . 3 . 66 . 牛6 . 5c6 . 5 . 16 5 . 28 . 26 . 5 . 31 . 第二句6 . 5 . 46 . 68 . 1i tCB/ T 5 2 2 3 . 3 - 2 0 0 5表 C. 1 ( 续 )本标准章条编号I S O 6 9 3 4 / 3 ; 1 9 9 1 章条编号6 . 78 . 377 17 . 27 37 . 3 . 17 . 3 . 27 . 3 . 36 . 27 , 3 . 3 . 17 . 3 . 3 . 27 . 46 . 2第三句和第四句7 . 56 37 . 66 . 489工 0附 录 A附 录 B . 1附 录 A. 2附 录 B . 2附 录 B . 3附 录 A. 11 2GB/ T 5 2 2 3 . 3 -2 0 0 5 附录D ( 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 I S O 6 9 3 4 / 3 : 1 9 9 1 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表 D . 1 给出了本标准与I S O 6 9 3 4 / 3 : 1 9 9 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表 D . 1 本标准与I S O 6 9 3 4 / 3 : 1 9 9 1 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本 标 准 的 章 条 编 号 一技 术 性 差 异原因将 淬 火 和 回 火 钢 丝 改 为 预 应 力 昆 凝 土 用 钢 棒I I S O 6 9 “ 系 列 标 准 是 按 加 工 方 法 分 类 命 名 一 的 , 而 我 国 预 应 力 钢 材 标 准 是 按 用 途 分 类 命 一 名 的” “用 了 采 用 国 际 标 7f, A1l我 国 标 准 西 非 国 际 la 适 合 我 邓情 _标 性增 加 ” 用 丁 阳 / 1 些少 竺14 9 8 1 , 一 保 持 与 泪 / , 的 一 劫 注G E / 1 2 1 0 3 , ( ;E 厂 1 1 7 5 0 5 , U匕 / 1 1 0 1 2 0增加了光圆钢棒、 螺旋肋钢棒、 带肋钢棒、 淬火和回火的定义将 I S O 6 9 3 4 / 3中刻槽的分成螺旋槽和螺旋肋两种, 共分成四大类, 去掉了刻痕钢棒I S O 6 9 3 4在第一部分中做了规定参照YB / T 1 1 1 标准螺旋槽外形和尺寸及GB / T 5 2 2 3标准螺旋肋外形和尺寸制定. 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应用。刻痕钢棒已属于淘汰产品, IS O 6 9 3 4刻痕钢棒国内没有此类产品4 24 . 3 . 2重新规定了产品代号在标记方法中将产品名称写在前, 标准号写在 后增加了“ 订货内容” 部分取消了光圆0 1 2 . 2 、 带肋 礼. 2 , 勿. 2规格。增加了光圆声 1 1 . 0 沪1 3 . 。 两种规格增 加 了 强 度 级 别 。增加了公称截面积的最大和最小值增加了每米参考质量。取消了。 . 1 %条件屈服增加了弯曲半径和弯芯直径符合 G B / T 1 5 5 7 5 (5 钢产品标记代号 标准与G B / T 5 2 2 3 , G B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