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工器具及小型施工机具预防性试验规程.doc_第1页
电力安全工器具及小型施工机具预防性试验规程.doc_第2页
电力安全工器具及小型施工机具预防性试验规程.doc_第3页
电力安全工器具及小型施工机具预防性试验规程.doc_第4页
电力安全工器具及小型施工机具预防性试验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安全工器具及小型施工机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2005-12-01发布 2006-02-01实施 浙江省电力公司 发布Q/ZDJ 422005目 次前言 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试验条件 35 预防性试验对象及基本流程 36 安全带 47 安全帽、绝缘安全帽 68 安全网 79 绝缘手套 810 绝缘鞋、绝缘靴 911 带电作业用绝缘服(披肩) 1112 绝缘垫(毯) 1213 屏蔽服、导电鞋 1314 绝缘操作杆 1515 核相器 1716 电容型验电器 1917 绝缘硬梯 2118 托瓶架 2319 绝缘遮蔽罩 2520 绝缘隔板 2621 绝缘绳 2722 绝缘软梯 2823 携带型短路接地线、个人保安接地线 3024 脚扣 3125 登高板(升降板) 3226 移动式竹木梯页:1GB/T17889.12-1999 梯子、铝合金梯 3327 手拉(扳)葫芦 3428 千斤顶 3529 扒杆 3530 吊钩(环) 3631 卸扣 3732 滑车 3733 钢丝绳(套) 3934 白棕绳 4135 吊装带 4136 双钩紧线器、提线器 4137 棘轮紧线器 4138 连接网套 4339 卡线器 4440 绝缘子卡具 4441 机动绞磨 4542 试验报告和证书 46参考文献 48 前 言为了规范、完善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确保电力安全工器具试验质量,保障电力安全,在相关标准和规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浙江省电力公司安全监察部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信息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电力公司安全监察部、 浙江电力教育培训中心、浙江省电力公司安全监察部、浙江省电力安全工器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俞成彪、 陈 良、李 瑞、张学东、余虹云、俞成彪、许海海本标准由浙江省电力安全工器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浙江省电力公司安全监察部负责解释。Q/ZDJ 422005电力安全工器具及小型施工机具预防性试验规程1 范围本规程标准规定了常用电力安全工器具和小型施工机具的预防性试验技术要求和试验周期。本规程标准适用于浙江省电力公司所属单位(企业)的电力安全工器具和小型施工机具预防性试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8170-1987 数据修约规则GB16909-1997 密目式安全立网GB/T 16927.1-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GB/T 16927.2-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二部分:测量系统GBJ GB50233-1991 2005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 463-1992 带电作业用盘形悬式绝缘子卡具 第二部分2845kN级卡具DL 488-1992 带电作业用盘形悬式绝缘子卡具 第一部分20kN级卡具DL 560-1995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高压试验室部分)DL 740-2000 电容型验电器GB16909-1997 密目式安全立网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标准。3.1电力安全工器具电力行业中用于防止触电、灼伤、坠落、摔跌等事故,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的各种专用工具和器具的统称。包括个人防护用具、绝缘工具和登高工器具。3.2小型施工机具电力行业中用于起重、放线、紧线等作业的小型工具和机具的统称。包括小型起重工器具和线路施工机具。3.3个人防护用具保护人体由于受到急性伤害页:2如势能转换为动能时,飞物、触电、灼伤等,见电力建设安全技术与管理第198页。而使用的安全器具,包括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靴、带电作业用绝缘安全帽、带电作业用绝缘服、绝缘垫(毯)、屏蔽服、导电鞋、个人保安接地线等。3.4绝缘工器具能直接操作、接触带电或可能带电页:2根据工器具管理规定附件二更改。电力设备(线路)的工器具,包括绝缘杆、核相器、验电器、绝缘硬梯、托瓶架、绝缘遮蔽罩、绝缘隔板、绝缘绳、绝缘软梯、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等。3.5登高工器具用于临时性高处作业的器具,包括脚扣、登高板、移动式页:2GB7059.1-198,加移动式有助于规范名称并与固定梯具区分。竹木梯、移动式铝合金梯。3.6小型起重工器具可依靠人力提升物体的起重器具及其附件,包括手拉(扳)葫芦、千斤顶、扒杆、吊钩(环)、卸扣、滑车、钢丝绳(套)、白棕绳、吊装带等。3.7线路施工机具电力线路施工用小型机具,包括双钩紧线器、棘轮紧线器、连接网套、卡线器、绝缘子卡具、提线器、机动绞磨。3.8预防性试验对已投入使用的电力安全工器具及小型施工机具,按规定的试验条件、试验项目和试验周期所进行的定期检查或试验,以发现其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4 试验条件4.1 设施及环境条件4.1.1 试验室的设施,应有助于试验的正确实施。4.1.2 试验室应确保其环境条件不会使结果无效或对所要求的测量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环境温度应在(540)之间。耐受电压试验时空气相对湿度不高于80%。4.1.3 试验室应对环境条件进行检测、控制和记录;当环境条件不满足本规程标准要求时,应停止相应的试验。4.1.4 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4.2 试验设备4.2.1 试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预防性试验所要求的所有测量和检测设备。当试验室需要使用固定控制之外的设备时,应确保满足本规程标准的要求。4.2.2 用于预防性试验的设备及其软件应达到要求的准确度。机械性能试验机、直流电阻测量仪、泄漏电流测量仪的准确度等级应为1.0级或优于1.0级;耐受电压测量装置的准确度应符合GB/T 16927.2规定的要求。4.2.3 试验设备的所用量程不得小于试验值的80%或大于试验值的10倍。页:3JB/T8521-1997,6.1.24.2.4 用于预防性试验的所有测量设备,包括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环境测量设备,在投入工作前应进行校准或检定;对其它设备应进行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试验室的规范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范。4.3 职业安全及卫生基本要求4.3.1 机械试验时应有防止飞物伤人的防护装置,试验承力支架必须能承受试验所需的最大力(或力矩)并留有一定的裕度。4.3.2 高压试验时应符合DL 560规定的要求。4.3.3 试验人员应穿戴相应的防护服装,如安全帽、绝缘鞋等。5 预防性试验对象及基本流程5.1 预防性试验对象a) 规程要求试验的工器具;b) 新购置和自制的工器具;c) 检修后或关键零部件经过更换的工器具;d) 对工器具的机械、绝缘性能发生疑问或发现缺陷时。5.2 基本流程基本流程包括试验方法和标准的选择、外观检查、试验、数据记录、结果报告。当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的试验。5.3 试验机构的选择预防性试验可由各使用单位的工器具试验机构根据试验标准和周期进行,该试验机构必须获得省公司安监主管部门的能力认可。预防性试验也可委托有资质的试验研究机构试验。6 安全带6.1 外观检查6.1.1 标识清晰,各部件完整无缺失、无伤残破损。6.1.2 腰带、围杆带、围杆绳、安全绳无灼伤、脆裂、断股、霉变,各股松紧一致,绳子应无扭结,腰带、围杆带表面不应有明显磨损不超过5页:4待议具体数值,嘉兴为20。;护腰带完整,带子接触腰部分垫有柔软材料,边缘圆滑无角。6.1.3 缝合线完整无脱线,铆钉连接牢固不松动,铆面光洁平整。6.1.4 金属配件表面光洁,无裂纹、无严重锈蚀和目测可见的变形,配件边缘应呈圆弧形。6.1.5 金属卡环(钩)必须有保险装置,且操作灵活。钩体和钩舌的咬口必须完整,两者不得偏斜。6.2 试验要求 安全带的预防性试验项目为静负荷试验和冲击试验,试验周期为1年。6.2.1 试验设备6.2.1.1a) 20kN页:4嘉兴局提出应为50kN,依据为GB6095-1985。讨论稿中不予以更改,理由是国标中针对的是型式试验,故要求了量程较大,而根据试验值与量程的关系,以20kN更为妥当。拉力试验机1台,分辨力10N;b) 6.2.1.2 带木(尼龙)轮夹具1副,其中轮子直径为90mm;c) 6.2.1.3 计时器1只,分辨力1s;d) 6.2.1.4 高12m提升架一座, 额定载荷不低于20kN; e) 6.2.1.5 5kN释放器1个;f) 6.2.1.6 80kg模拟人1个;g) 6.2.1.7 20kN冲击力传感器1台,分辩力10N;h) 6.2.1.8 3m卷尺1把,精度分辨力不低于1mm。6.2.2 试验方法6.2.2.1 静负荷试验按图1连接,对腰带和围杆绳(围杆带)做整体静负荷试验。按图2连接,对安全绳做静负荷页:5护腰带不作要求试验 。负荷试验时,拉伸速度不大于100mm/min。所施加的静负荷值见表1,保持时间为5min,。试验周期:为电力建设(含检修)用安全带,6个月;其他,每1年一次12个月。试验中,各部件无破断、裂纹、永久变形和或脱钩现象者为合格。表1 安全带静负荷试验标准表要 求说 明种类试验静拉力 N载荷时间 min牛皮带试验周期为6个月。腰 带22052206 5围杆带22052206 5围杆绳220522065安全绳22052206 56.2.2.2 冲击试验悬挂安全带、自锁钩安全带、攀登固定式安全带、缓冲器和速差自控器应做冲击试验。6.2.2.2.1 悬挂安全带在同批次新购置的安全带中抽取总数的十分之一2%,不足1条时按1条计。如图3所示,提升模拟人使其腰部与悬挂处成一水平位置,释放模拟人,使其自由坠落。试验中,各部件无破断、裂纹和脱钩现象者为合格。对试验后的样带,必须更换安全绳后方可继续使用。6.2.2.2.2 自锁钩安全带、攀登固定式安全带提升模拟人,将自锁钩放置在距上端绳长0.8m处。释放模拟人,使其自由坠落,自锁钩下滑距离不大于1.2m为合格。6.2.2.2.3 缓冲器提升模拟人使其腰部位于缓冲器悬挂处上方4m处,释放模拟人,使其自由坠落,冲力在8825.4N以下者为合格。6.2.2.2.4 速差式自控器自控器内绳索无断股、灼伤、折弯,在其全行程中任选5处将绳索拉出,自控器均应能锁止和自行收回。提升模拟人,使自控器绳索拉出0.8m。释放模拟人,使其自由坠落,下滑距离不大于1.2m为合格。7 安全帽、绝缘安全帽7.1 外观检查7.1.1 永久性标志清晰,各部件完整组件应完好无缺失。7.1.2 帽壳表面无裂纹,无灼伤、冲击痕迹,帽衬与帽壳联接牢固,锁紧卡开闭灵活,卡位牢固。帽壳与顶衬缓冲空间在(2550)mm。7.2 试验要求新购入以及到使用年限需延长使用时间对的安全帽(塑料、玻璃钢)应按批次到期的普通安全帽,若希望延长其使用时间,则需抽检。试验项目为常温冲击性能试验和常温耐穿透性能试验。需延长使用的安全帽的样品帽应从使用条件最严酷的场所的安全帽中抽取,抽样数量为2顶。试验项目为常温冲击吸收性能试验和常温耐穿透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以后每年抽检一次,抽检发现有不合格者则该批次安全帽即报废。对普通绝缘安全帽,每年另需进行1次交流泄漏电流试验。 对带电作业用绝缘安全帽,每年每6个月另需进行1次工频耐压试验。7.2.1 试验设备a)安全帽试验机1台;b)2号、5号头模各1;c)50kV交流耐压仪1台;d)长0.8m,宽0.8m,深1.0m试验水槽1只。7.2.2 试验方法7.2.2.1 冲击吸收性能试验试验布置见图4。将合适的头模垂直安放在坚固的基础上,安全帽的帽衬调节至适当位置后戴到头模上,用5kg钢锤自1m高度(锤底面至帽顶的距离)自由或导向平稳下落冲击安全帽,测量头模所受的力。钢锤下落轨迹应与头模中心线一致,水平偏移不大于10mm。传递到头模上的力不超过4900N,则试验通过。7.2.2.2 耐穿透性能试验试验布置见图4。安全帽安装要求与冲击吸收性能试验相同,用3kg专用钢锤自1m高度自由平稳下落冲击安全帽,钢锤着帽点应在帽顶中心100mm范围以内的薄弱部分。帽顶与头模之间垫白纸一张(采用电报警方式时,可不垫),穿刺后观察是否穿透接触头模,以不接触头模为合格。7.2.2.3 交流泄漏电流试验页:7带电作业用绝缘安全帽待查试验布置见图5。将安全帽浸入3g/L、(1030)的氯化钠溶液中,保持24h,取出帽子擦净。将帽壳顶朝下,置于盛有上述氯化钠溶液的试验水槽内,然后向帽壳内注氯化钠溶液直至液面距帽边30mm为止。将试验变压器的两端分别接到水槽内和帽壳内的溶液中,在1min中内升压至1.2kV,保持1min。泄漏电流不超过1.2mA为合格。7.2.2.4 工频耐压试验页:7本部分国标无要求,参考书籍和产品说明中有此要求。试验电压与屏蔽服相同。试验布置同本规程本标准7.2.2.3,将氯化钠溶液替换成水。将试验变压器的两端分别接到水槽内和帽壳内的水中,试验电压应从较低值开始上升,并以大约1000V/s的速度逐渐升压至20kV,保持1min。试验中无闪络、无发热、无击穿为合格。8 安全网8.1 外观检查8.1.1 网体、边绳、系绳、筋绳无灼伤、断纱、破洞、变形及有碍使用的编制缺陷。8.1.2 所有节点固定。平网和立网的网目边长不大于8cm,系绳长度不小于0.8m。8.1.3 相邻两系绳间距不大于0.75m,平网相邻两筋绳间距不大于0.3m。密目式安全立网的网目密度不低于800目/100cm2;相邻两系绳间距不大于0.45m。8.2 试验要求安全网的预防性试验以外观检查为主,在使用时进行。必要时抽样进行冲击性能试验或贯穿试验。8.2.1 试验设备a)10m卷尺,精度不低于1mm;b)长100cm,底面积2800cm2,重80kg2kg的模拟人形沙包1个;c)高度不低于16m的提升试验架1座; d)长6m,宽3m、高度不小于2.5m的刚性试验框架1套,自重不少于200kg;e)5kN释放器1个。8.2.2 冲击试验方法8.2.2.1 平网或立网的冲击性能试验。贮存期超过两年者,按0.2%抽样,不足1000张时抽样2张进行冲击试验。冲击试验后的安全网应报废。将样网固定在试验框架上,提升人形沙包,使其位于样网中心点(冲击点)正上方10m。释放人形沙包使其自由落下,对样网进行冲击,安全网中各绳不断裂为合格。8.2.2.2 密目式安全立网的贯穿试验抽样方法同8.2.2.1,贯穿试验方法见GB16909-1997中的6.5。网体未被贯穿、各绳未损坏者为合格。9 绝缘手套9.1 外观检查9.1.1 手套的型号、规格、生产厂家等标记清晰、完整。9.1.2 手套表面必须平滑,内外面应无针孔、疵点、裂纹、砂眼、杂质、修剪损伤、夹紧痕迹、粘连、发脆等各种明显缺陷和明显的波纹及明显的铸模痕迹。9.1.3 吹鼓手套,由袖口向手指方向滚卷至手腕,滚卷过程中未卷部分应无漏气现象。9.2 试验要求绝缘手套预防性试验包括工频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试验两个项目,试验周期为6个月。9.2.1 试验设备a)50kV工频交流耐压试验仪1套(含20mA交流泄漏表)。b)500mm钢直尺一把,精度不低于1mm。c)长0.8m,宽0.8m,深1.0m试验水槽1只。9.2.2 试验方法9.2.2.1 工频耐压试验。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为(232)的条件下进行。 表2 绝缘手套电气性能要求分类型号露出水面长度, mm 工频耐压, kV 泄漏电流, mA 普通型高压908.09.0低压902.52.5带电作业型1(3kV)1(3kV)40401010手套长度360mm:14手套长度360mm:1416手套长度360mm:14182(6kV)65203(10kV)9030将被试手套内部注入电阻率不大于750cm的水,然后浸入盛有相同水的水槽中,并使手套内外水平面呈相同高度(见图6),其吃水深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水中应无气泡和气隙。试验前,手套上端露出水面部分应擦干。对手套进行交流验证试验时,交流电压应从零值开始,约1000V/s的恒定速度逐渐升压,直至达到表2所规定的验证电压值,所施电压应保持1min,不发生电气击穿为合格。在试验结束时立即降低所加电压至零值,并断开试验回路。9.2.2.2 泄漏电流试验。与工频耐压试验同步进行。在按表2施加所规定的工频耐压电压下测量泄漏电流,其值不大于表中规定值为合格。10 绝缘鞋、绝缘靴(以下统称电绝缘鞋)绝缘鞋、绝缘靴统称电绝缘鞋。10.1 外观检查10.1.1 鞋面或鞋底有标准号,有绝缘标志、安监证、闪电标记和耐电压数值。10.1.2 电绝缘鞋宜用平跟,外底应有防滑花纹、鞋底(跟)磨损不超过1/2。10.1.3 电鞋帮和鞋底无腐蚀和绝缘鞋(靴)应无破损,鞋底防滑齿未磨平、外底未磨透且未露出绝缘层者为不合格。10.2 试验要求电绝缘鞋电绝缘鞋的预防性试验包括工频耐压试验和交流泄漏电流试验,。电绝缘胶靴的试验周期为6个月。;新购置的电绝缘皮鞋和电绝缘布面胶底鞋应进行预防性试验,穿用一年后报废。10.2.1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同本规程本标准9.2.1。10.2.2 试验方法将一个与试样鞋号一致、厚度不大于1mm的薄金属片为内电极放入鞋内,金属片上铺满直径不大于4mm的金属球,其高度不小于15mm,外接导线焊一片厚度大于4mm的铜片,并埋入金属球内。外电极为置于金属器皿内的浸水海绵。在试验绝缘皮鞋和绝缘布面胶底鞋时,含水海绵不得浸湿鞋帮。试验电路见图7。表3 电绝缘鞋(靴)的电性能要求项目名称皮鞋布面胶底鞋电绝缘胶靴和电绝缘聚合材料靴耐压等级, kV 6515610152030试验电压 kV ,kV53.5124.58121525泄漏电流, mA , 1.51.13.61.83.24.86.010.0试验时电压应从低值开始上升,并以大约1000V/s的速度逐渐升压至试验电压值的75%,此后以每秒2%的升压速度至规定试验值或绝缘鞋发生闪络或击穿。试验时间从达到规定的试验电压值开始计时,电压持续时间为1min。到达规定时间后测量并记录泄漏电流值,然后迅速降压至零值。如试验无闪络、无击穿、无明显发热,并符合表3的规定时,则试验通过。11 带电作业用绝缘服(披肩)11.1 外观检查11.1.1 标识清晰。11.1.2 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且平坦,并采用无缝制作方式。11.1.3 内、外表面不存在破坏其均匀性,损坏表面光滑轮廓的缺陷,如小孔、裂缝、局部隆起、切口、夹杂导电异物、折缝、空隙、凹凸波纹及铸造标志等。11.2 试验要求 绝缘服的预防性试验项目为整衣层向工频耐压试验,试验周期为6个月。11.2.1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及测量装置应符合GB/T16927.1的有关规定。11.2.1.1 50kV工频交流耐压试验仪1套11.2.1.2 试验平台1套11.2.2 试验方法整衣层向工频耐压试验。对绝缘服进行层向耐压试验时应注意,试验应覆盖绝缘上衣的前胸、后背、左袖、右袖及绝缘裤的左右腿。进行绝缘服(披肩)的层向工频耐压试验时的电极由海绵或其他吸水材料制成的湿电极组成,内外电极形状与绝缘服内外形状相符。将绝缘服平整布置于内外电极之间,不应强行拽拉。电极设计及加工应使电极之间的电场均匀且无电晕发生。电极边缘距绝缘服边缘的间距为65mm。为防止沿绝缘服边缘发生沿面闪络,应注意高压引线距绝缘服边缘的距离或采用套管引入高压的方式。试验电压应从较低值开始上升,并以大约1000V/s的速度逐渐升压,直至20kV或绝缘服发生击穿。试验时间从达到规定的试验电压值开始计时,电压持续时为1min。如试验无闪络、无击穿、无明显发热,则试验通过。12 带电作业用绝缘垫(毯)、普通绝缘胶垫12.1 外观检查12.1.1 带电作业用绝缘垫(毯)应有明显的双三角符号、等级或额定电压和制造厂标识;普通绝缘胶垫应有明显等级或额定电压和制造厂标识。12.1.2 上下表面应不存在有害的不规则性。有害的不规则性是指下列特征之一,即破坏均匀性、损坏表面光滑轮廓的缺陷,如小孔、裂缝、局部隆起、切口、夹杂导电异物、折缝、空隙、凹凸波纹及铸造标志等。12.2 试验要求绝缘垫(毯)的预防性试验项目为交流电压验证试验,试验周期为1年。12.2.1 试验设备同本规程本标准11.2.112.2.2 试验方法12.2.2.1 电极适用于0,1,2级带电作业用绝缘垫(毯)和普通绝缘胶垫的电极应是约5mm厚的矩形金属极板,极板边角应具有光滑的边缘。下极板的尺寸应大于所测绝缘垫(毯)的尺寸,上极板与下极板之间的绝缘距离应满足表34中对电极间隙的规定。6mm左右的导电橡胶(泡沫)或潮湿的海绵放置在极板与试品之间。试验布置见图8。表4 绝缘垫(毯)电极间隙绝缘垫级别电极间隙 mm 绝缘垫级别电极间隙 mm 0级802级1501级803级及普通绝缘胶垫200对于3级绝缘垫,一个厚度为(35)mm、中空为762mm762mm、边长为1270mm1270mm耐热型有机玻璃板置放在接地金属板上,导电橡胶或潮湿的海绵置放入玻璃板的中空部分,再把被试绝缘垫置放其上,试验电压施加在绝缘垫上部的金属极板上,试验布置见图9。12.2.2.2 交流电压验证试验试验电压从较低值开始上升,并以1000V/s的速度逐渐升压,直至达到表5规定的试验电压或绝缘垫发生击穿。试验时间从达到规定的试验电压的时刻开始计算。电压持续时间为1min。如试验无闪络、无击穿、无明显发热,则试验通过。分段试验时,段间的试验边缘应重叠。表5 绝缘垫(毯)试验电压级 别普通绝缘胶垫带电作业用绝缘垫(毯)1230123电压等级, kV 高压低压0.436、1020试验电压 kV ,kV153.5510203013 屏蔽服、导电鞋13.1 外观检查13.1.1 内、外表面不存在破坏其均匀性,损坏表面光滑轮廓的缺陷,如裂缝、局部隆起、切口、折缝、空隙、凹凸波纹及铸造标志等。13.1.2 屏蔽服各部件应经过可卸的连接头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应保证各连接头在工作过程中不得脱开。13.2 试验要求屏蔽服、导电鞋的预防性试验项目为直流电阻试验。屏蔽服试验周期为6个月,导电鞋试验周期为累计穿用不超过200hh。试验需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45%55%的环境中进行。13.2.1 试验设备见本规程本标准13.2.2中各试验方法中的规定。13.2.2 试验方法13.2.2.1 上衣、裤子电阻试验13.2.2.1.1 主要设备a)量程为(0.150)的欧姆表1块,其精确度等级等于或优于1.0级;b)两个带接线柱的黄铜圆电极,每个电极重1kg,底面接触面积为1cm2。13.2.2.1.2 试验程序。在试验台面上铺一块厚为5mm的毛毡,将上衣及裤子平铺在毛毡上,其内衬垫一层塑料薄膜,使上衣及裤子各布之间隔开,避免层间电气短路;将试验电极分别置于上衣或裤子的两个最远端点,测量上衣或裤子各最远端点之间的电阻,测试点应距各接缝边缘和分流连接线3cm以远。任意两个最远端以及任意两点之间页:16的电阻不大于2020页:16新安规为合格。13.2.2.2 手套、短袜电阻试验。13.2.2.2.1 主要设备同13.2.2.1.1。13.2.2.2.2 试验程序在试验台面上铺一块厚为5mm的毛毡,将手套及短袜平铺在毛毡上,其内衬垫一层塑料薄膜,使各布层间相互隔开,避免层间电气短路;将一个试验电极压在手套的中指指尖或短袜的袜尖处,另一个试验电极压在手套或短袜的开口处的分流连接线上,用欧姆表测量两电极之间的电阻。电阻不大于2015为合格。13.2.2.3 鞋子电阻试验13.2.2.3.1 主要设备。a)一块量程为(11000)的欧姆表,其精确度等级等于或优于1.0级;或一块量程为(1500)k的欧姆表,其精确度等级等于或优于2.5级;b)一块尺寸为300mm200mm的黄铜平板电极和一个直径为30mm、高为50mm带接线柱的圆柱形黄铜电极;c)直径为4mm的钢珠数公斤。13.2.2.3.2 试验程序将鞋子平放在平板电极上,然后将圆柱形电极放在鞋里的底面上,并装上直径为4mm钢珠铺在电极周围,以将整个鞋底盖住并达到20mm深(如图10所示,在脚后跟处测量),用欧姆表测量两电极之间的电阻。对装有分流连接线的鞋子,将鞋子平放在平板电极上,其内装有直径为4mm的钢珠达20mm深,可在分流连接线与平板电极之间测量电阻。鞋子的电阻不大于500为合格。防静电导电鞋的电阻应不大于100k。13.2.2.4 整套衣服电阻试验。13.2.2.4.1 主要设备。a)一块量程为(0.150)的欧姆表,其精确度等级等于或优于1.0级;b)两个带接线柱的黄铜圆电极,每个电极重1kg,底面接触面积为1cm2;c)一套普通布料服装;d)一个模拟人。13.2.2.4.2 试验程序先给模拟人穿上一套普通布料服装,然后外面再穿上一套被测屏蔽服,并将其躺卧在试验用条桌上;将两个黄铜电极分别垂直平放在各被测点上,检测手套与短袜及帽子与短袜间的电阻。测点位置应距接缝边缘及分流连接线3cm以远。整套屏蔽服各最远端点之间的电阻均不得大于20。14 绝缘操作杆14.1 外观检查14.1.1 有醒目且牢固的型号标识。14.1.2 操作杆的接头可采用固定式或拆卸式接头,但连接应紧密牢固。14.1.3 绝缘杆应光滑,绝缘部分应无气泡、皱纹、裂纹、绝缘层脱落、严重的机械或电灼伤痕,固定联接部分应无松动、锈蚀和断裂等现象。14.1.4 手持部分护套与绝缘杆连接紧密、无破损,不产生相对滑动或转动。14.1.5 绝缘杆的最短有效绝缘长度、端部金属接头长度和手持部分长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 绝缘操作杆的长度要求页:18见GB13398-92,表1电压等级 kV 最短有效绝缘长度 m 端部金属接头长度 m 手持部分长度 m 100.700.100.60350.900.100.60631.000.100.601101.300.100.702202.100.100.903303.200.101.005004.100.101.0014.2 试验要求表面受潮或脏污者应先进行干燥或去污处理。操作杆的预防试验包括外观及尺寸检查、工频耐压试验。试验周期为1年。14.2.1 试验设备a)工频耐压试验仪1套; b)试验绝缘支架或平台1套。14.2.2 试验方法14.2.2.1 试品布置工频耐压试验的试品可采用垂直悬挂方式或水平绝缘支撑方式。接地极的对地距离应不小于1m。对多个试品同时进行试验时,试品间距离应不小于500mm。垂直悬挂方式时,用直径不小于30mm的单导线作模拟导线,模拟导线两端应设置均压球(或均压环),其直径不小于200mm,均压球距试品不小于1.5m。14.2.2.2 试验电极布置试验电极布置于试品绝缘部分的最上端,也可用试品顶端的金具作高压试验的电极。高压试验电极和接地极间的距离(试验长度)应满足表7的规定,如在两试验电极间有金属部件时,其两试验电极间的距离还应在此数值上再加上金属部分的总长度。接地极和高压试验电极(无金具时)以宽50mm的金属箔或金属丝包绕。14.2.2.3 试验程序对于各个电压等级的绝缘杆,施加对应的电压。对于10220kV电压等级的绝缘杆,加压时间1min;对于330500kV电压等级的绝缘杆,加压时间5min。缓慢升高电压,以便能在仪表上准确读数,达到0.75倍试验电压值起,以每秒2%试验电压的升压速率至表7规定的值,保持相应的时间,然后迅速降压,但不能突然切断,试验中各绝缘杆应不发生闪络或击穿,试验后绝缘杆应无放电、灼伤痕迹,应不发热。若试验变压器电压等级达不到试验的要求,可分段进行试验,最多可分成4段,分段试验电压应为整体试验电压除以分段数再乘以1.2倍的系数表7 绝缘杆工频耐压试验要求额定电压 kV试验长度 m工频耐压 kV 1min5min100.745/350.995/631.0175/1101.3220/2202.1440/3303.2/3805004.1/58015 核相器15.1 外观检查核相器绝缘杆的外观检查同本规程本标准14.1。连接线绝缘层应无破损、老化现象,导线无断股、扭结,接头连接牢固。15.2 试验要求核相器的预防性试验包括连接导线绝缘强度试验、绝缘部分工频耐压试验和电阻管泄漏电流试验和指示器的动作电压试验。试验周期为1年15.2.1 试验设备a)工频耐压试验仪1套;b)金属水槽及绝缘支架一套。15.2.2 试验方法15.2.2.1 连接导线绝缘强度试验导线应拉直,放在阻值小于750m的水中浸泡,也可直接浸泡在自来水中,两端应有350mm长度露出水面,试验电路图见图11。1-连接导线;2-金属水槽;3-水图11 连接导线绝缘强度试验在金属水槽与连接导线之间施加表5规定的电压,以1000V/s的恒定速度逐渐加压,到达规定电压后,保持5min,如果没有出现击穿,则试验合格。15.2.2.2 绝缘部分工频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加在核相棒的有效绝缘部分,试验方法同本规程本标准14.2.2。15.2.2.3 电阻管泄漏电流试验依此对两核相棒进行试验,将待试核相棒的试验电极接至交流电压的一极上,其连接导线的出口与交流电压的接地极相连接,施加表5规定的电压,如泄漏电流小于表5规定的值,则试验通过。15.2.2.4 动作电压试验将核相器的一接触极接地,另一接触电极与一极接地的交流电压的两高压电极极相接触,逐渐升高交流电压,测量核相器的动作电压,如动作电压小于0.25倍额定电压,则认为试验通过。表8 核相器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序号项目周期要 求1连接导线绝缘强度试验必要时额定电压 kV工频耐压 kV持续时间 min1085352852绝缘部分工频耐压试验1年额定电压 kV试验长度 m工频耐压 kV持续时间 min100.7451350.99513电阻管泄漏电流试验6个月额定电压 kV工频耐压 kV持续时间 min泄漏电流 mA1010123535124动作电压试验1年最低动作电压应达0.25倍额定电压时动作16 电容型验电器16.1 外观检查16.1.1 验电器额定电压、使用频率等标志清晰。16.1.2 手柄与绝缘杆、绝缘杆与指示器的连接应紧密牢固。16.1.3 绝缘杆应光滑,绝缘部分应无气泡、皱纹、裂纹、绝缘层脱落、严重的机械或电灼伤痕。伸缩型绝缘杆各节配合合理,拉伸后不应自动回缩。绝缘件的最小长度符合表9的规定。16.1.4 自检三次,指示器均应有视觉信号和(或)听觉出现。表9 绝缘件的最小长度序号额定电压UNkV最小有效绝缘长度L1mm最小手柄长度L2mm接触电极最大裸露长度Lemm1107001154023590011580363100011530041101300115400522021001154006330320011540016.2 试验要求验电器的预防性试验包括起动电压试验和绝缘杆工频耐压试验,试验周期为1年。16.2.1 试验设备a)工频耐压试验仪1套; b)试验电极和圆环电极应符合DL740的规定。16.2.2 试验方法16.2.2.1 绝缘杆工频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加在护手和限度标志间,对分体组装式验电器,试验时可将指示器卸下。试验电压及时间要求见表10,其它要求同本规程本标准14.2.2。16.2.2.2 验电器起动电压试验16.2.2.2.1 试验布置验电器的试验布置见图12,有关数据见表10。对于适用于一定电压范围的验电器,试验布置应对应于最高额定电压(UNmax),试验应在防外界电磁干扰的试验室里进行。在一定范围的空间中不应放置任何其他物体:当UN35kV时,此空间范围为1m;当UN35kV时,此空间范围为2m以上。试验回路连接如图13所示。试验时,验电器的接触电极与试验电极相接触,指示器近似地位于环形电极的中心线上(水平轴上)。试验电极的中心线与环形电极的水平距离见表10。表10 验电器试验布置有关数据验电器类型额定电压UN kV电极间水平距离a mm离地高度Hmm环直径Dmm球直径dmm带接触电极延长段的验电器1010015005506035430150055060661106502500105010022033085025001050100不带接触电极延长段的验电器103001500550603530015005506066110100025001050100220330100025001050100a:对带接触电极延长段的验电器,此距离指ac;对不带接触电极延长段的验电器,此距离指a0。16.2.2.2.2 起动电压的测量。试验电极和环形电极的连接见图13。将验电器的接触电极与试验电极相接触,逐渐升高试验电极上的电压,当“电压存在”的指示信号出现时测量起动电压。如果测出的起动电压值在表11规定的范围内,则认为试验通过。表11 电容型验电器试验项目和要求项目要 求说 明起动电压试验A类:单一额定电压或有数档可切换额定电压者,起动电压Ust应满足关系式:0.15UNUst0.40UNB类:适用于一定额定电压范围,但其范围较窄者,如UNmax2UNmin时, Ust应满足关系式:0.15UNmaxUst0.40UNmin;C类:适用于一定额定电压范围,但其范围较宽的验电器。如UNmax3UNmin时,Ust应满足关系式:0.10UNmaxUst0.45UNminD类: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可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值,并作出Ust在特定场合应用的说明。试验时,接触电极应与试验电极相接触工频耐压试验额定电压 kV试验长度 m工频耐压 kV试验电压加在护手和限度标志间。1min5min100.745/350.995/631.0175/1101.3220/2202.1440/3303.2/3805004.1/580对于感应型验电器,其绝缘杆的要求与本规程本标准的要求相同,自检方法和起动电压试验可从其产品说明书的规定。页:23由章前移位至本处。17 带电作业用绝缘硬梯17.1 外观检查17.1.1 各部件完整,连接牢固无松动,整梯无松散。17.1.2 升降梯、人字梯、单梯竖立后平稳,无目测可见的侧向倾斜;升降梯升降灵活,锁紧装置可靠。17.1.3 金属联接件无目测可见的变形,防护层完整,活动部件灵活。17.1.4 直杆、踩档无贯通性裂纹或损伤。17.1.5 绝缘层压材料部件的加工面绝缘漆防护完整,转动部件磨损不致影响整梯的稳定性。17.2 试验要求绝缘硬梯的预防性试验包括机械静负荷试验和工频耐压试验,试验周期为1年。17.2.1 试验设备a) 总重204kg(2000N)砝码一套或5000N、加载波动小于3的静载试验装置1套。b) 工频耐压试验仪1套。17.2.2 试验方法17.2.2.1 硬梯的约束条件静负荷试验时,除支撑、悬挂类绝缘硬梯外,平伸梯和直立梯均应设置相应的拉线对梯体施加约束。场地受限时,也可采用悬挂的方式对梯具实施约束。a)直立梯高度不超过8m的直立梯设单层拉线,位置设于顶部,拉线不少于四根;高度超过8m的直立梯设双层拉线,位置设于顶部和中部,每层拉线不少于四根;多层升降梯起立后,每层应设拉线,每层拉线不少于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