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昆仑山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doc_第1页
论昆仑山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doc_第2页
论昆仑山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doc_第3页
论昆仑山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doc_第4页
论昆仑山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话昆仑面面观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孙田宝 200923501228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先民们以信仰为灵魂、以神格为中心的综合文化体,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辉煌结晶。它会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消失,但是它又往往是一个民族古老文化的“活化石”。原型批评学派的学者们甚至认为,一个民族的一切传统文化均可以从本民族的神话中找到原型。中国古典神话是中华早期文明的代表作之一,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着无可置疑的巨大影响。如果按照地域系统划分,我国神话大体可分为4大系统,即由西王母、盘古、女娲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其中,昆仑神话是中国神话的主体部分。昆仑神话的故事最丰富,影响最大,堪称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精华部分。昆仑神话作为中国远古文化的神圣话语,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幻思遐想。“昆仑”在我国早期的文献中写作崐崘、崑崙,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它与山是分不开的,因此昆仑神话的核心地望就是昆仑山。那么昆仑山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山呢?1) 位置。 昆仑山由于其高耸挺拔,成为古代中国和西部之间的天然屏障,被古代中国人认为是世界的边缘,加上昆仑山的终年积雪令中国古代以白色象征西方。 竹书纪年谓:“周穆王西征昆仑丘。” 山海经之西次三经谓:“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海内西经谓:“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但海内南经海外北经等又称昆仑山在东南方、西北方。其后,汉魏两晋南北朝所出之书,说法更为纷歧。 河图括地象云:“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千里,名曰神州。”又云:“昆仑者,地之中也。” 十洲记云:“昆仑号曰昆陵,在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咸阳去此四十六万里。”.实际上,诸书所记之昆仑山,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并非地理上某山之真实记录,是无法确定其地理位置的。这一点,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已有卓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云:“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篇末又云:“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 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因此,根据传闻或神话描写的昆仑山,似非实指地理上之某山,而是超世间的仙山、乐土。 二)形貌。 传说昆仑山高一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其下有不能浮起羽毛的弱水,外围还有生长持续燃烧不灭的神树的炎火山。昆仑山顶是黄帝的帝之下都,有开明兽守门。 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又云“赤水出东南隅”,“河水出西北隅”,“洋水、黑水出西北隅”,“弱水、青水出西南隅”。 大荒西经云:“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燃)。” 淮南子地形训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又曰:“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纳)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赤水出其东南陬,弱水出自穷石,洋水出其西北陬,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河图括地象曰:“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又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围如削。”以及“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泉东南入中国,名曰河水。其山中应于天,最中,八十城布绕之”等等。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云:“昆仑之墟,其外绝以弱水之深,又环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鸟兽草木,皆生育滋长于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前秦王嘉拾遗记卷十云:“昆仑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层,每层相去万里。有云气,从下望之,如城阙之象。” 郦道元水经注卷一曰:“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即增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 六朝所出之洞真太霄隐书曰:“昆仑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隅,面方万里,形似偃盆。其一隅正北,主于辰星之精,名曰阆风台;一隅正西,名曰玄圃台;一隅正东,名曰昆仑台。又有北户山、承渊山,并是其枝干。”.可见诸书对昆仑山的形貌、地理结构有很多描写,但都千奇百怪,使人很难得到一个确切的概貌。不过,上有阆风台或玄圃台,有醴泉、瑶池,周围有弱水环绕等,则是留在人们心目中比较典型的形貌特征。 3) 景物。 战国至秦汉之书,大都极力状写昆仑山鸟兽草木之奇。魏晋以后,诸书在状写昆仑山鸟兽草木之奇的同时,又渐多宫室楼台的描写。 山海经西次三经云:昆仑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惹鸟兽则死,惹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 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 海内西经云:“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 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梃木牙交。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鹮、视肉。” 淮南子地形训曰:昆仑山“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前秦王嘉拾遗记卷十曰:昆仑山“四面有风,四面风者,言东南西北一时俱起也。又有祛尘之风,若衣服尘污者,风至吹之,衣则净如浣濯。甘露蒙注蒙似雾,著草木则滴沥如珠。亦有朱露,望之色如丹,著木石赭然,如朱雪洒焉;以瑶器承之,如饴。昆仑山者,上有九层,第六层有五色玉树,荫翳五百里,夜至水上,其光如烛。第三层有禾穟,一株满车。有瓜如桂,有奈冬生如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轻柔能腾虚也。第五层有神龟,长一尺九寸,有四翼,万岁则升木而居,亦能言。第九层,山形渐小狭,下有芝田蕙圃,皆数百顷,群仙种耨焉。旁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最下层有流精霄阙,直上四十丈,东有风云雨师阙,南有丹密云,望之如丹色,丹云四垂周密。西有螭潭,多龙螭,皆白色,千岁一蜕其五脏。此潭左侧有五色石,皆云是白螭肠化成此石。有琅,谬琳之玉,煎可以为脂。北有珍林别出,折枝相扣,音声和韵。九河分流。南有赤陂红波,千劫一竭,千劫水乃更生也”。 .4) 所居神仙。 山海经之西次三经和海内西经皆曰昆仑山为“帝之下都”; 淮南子地形训谓为“太帝之居”。此“帝”或“太帝”,似指书洪范所云:“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之天帝(最高天神),也有可能指黄帝。若然,则居昆仑山之主神当为天帝或黄帝。 而据山海经大荒西经等所载,主宰昆仑山之主神又为西王母。该篇云:“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文尾,皆白处之。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故十洲记和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皆云昆仑山为“西王母之所治也”。 昆仑山又是诸仙荟萃之区。 河图括地象曰:“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王嘉拾遗记曰:“群仙常驾龙乘鹤,游戏其间。” 由此更可证明,昆仑山并非世间的凡山,而是超世间的仙山胜境。 从古籍记载和一般人的印象说,昆仑山是一座神圣的大山。这座山不仅是古老神话中的大山,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常用“巍巍昆仑”四字来形容中华民族伟岸不屈的人文性格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同时它还是我们民族的发祥地,所以过去人们动不动就说“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可见它在国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神圣位置。正是因为昆仑山的神圣地位,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向往和追寻着传说和现实中的昆仑山,留下了许许多多通过寻求黄河源头而寻找昆仑山的历史故事。如张骞通西域寻找到“河源昆仑”、汉武帝钦定“昆仑山”,唐代大将李道宗、侯君集追击吐谷浑王而“观河源”,元代都实“三入吐蕃”探询河源昆仑,明代高僧宗泐路经河源专门饮黄河源头水而兴奋吟诗,清代康乾两次钦差考察河源昆仑,纪晓岚奉命编纂河源纪略,等等。千万年的历史考察和地理现实证明,黄河源头在青海,昆仑山在青海,昆仑神话的发祥地在青海。数千年的文献上不厌其烦地强调,“河出昆仑”!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而这孕育中华文明的大河的源头就在昆仑山,这也正说明昆仑山才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最初源泉。我们很多人平时喜欢说“大地母亲”,这句话背后的意象便是:大地是母亲的身躯,而突起的大山就是大地的乳房,那么作为众山之王的昆仑山自然是大地最典型的巨乳,难怪从昆仑山流出了黄河等滋润孕育民族文化的河流。由于昆仑周圆而浑大,混混沌沌不可分解,逐渐又引申出完整的意思,并演化出了一些新词,譬如“囫囵”。“囫囵”一词不但在书面上仍然使用着,形容学知识不加内化地一骨脑儿地往里装叫“囫囵吞枣”。而且在民间口头上也大量地存活着,青海河湟地区方言中把完整的、没有损伤的东西形容为 “囫囵囵儿的”。不仅用作形容词,而且演化出别的名词,我们日常食品中就有叫“馄饨”的。昆仑混沌不开明,所以相应地就有了黑色的意思。这方面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从唐代开始,一些黑奴被贩卖到中国的一些贵族家庭充当家奴,因为他们生得面目黝黑,加之体魄强健,身材伟岸,被称为“昆仑奴”,意思就是黑奴。对个体的昆仑奴,还加上“黑”、“墨”等字样来称谓,如“黑昆仑”、“墨昆仑”等等。正因为昆仑有黑的意思,所以昆仑山也可以叫做黑山。黄河源头雄伟高大的巴颜喀拉山,唐代刘元鼎以实地经过和考察说,此山名叫紫山,即“古所谓昆仑者也”,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紫山”就是黑山,也就是昆仑山。昆仑在某种意义上还有“天”的含义,所以昆仑山实际上也可以叫做天山的。“河出昆仑”实际就是说黄河发源于天山,因而李白那“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并不是没有一点依据的艺术想象。处于青海、甘肃省交接的祁连山,早在秦汉时期就是匈奴人的天山,“祁连”在匈奴语中的意思即为天。也正因为如此,历来许多学者认为祁连山就是神话中的昆仑山。另外,一些学者还认为昆仑山实际上就是人类生殖崇拜的原型。昆仑山十分雄伟高大,整体结构下狭上阔,有点像倒放的盆子。山上面中间有些凹陷,还有神水。瑶池大概就在这里,琼浆玉液从这里流出,另外黄河等河流也从昆仑山流出。正因为如此,昆仑山被看作是生命之源。有的学者进一步认为,“昆仑”二字就是葫芦的同义,是女性的象征。昆仑山本身就是一座月山,女性之山,所以西王母住在上面。总而言之,无论是现实的昆仑还是神话的昆仑,昆仑山都是万山之宗,河岳之根,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远古昆仑意象对中华文化有过巨大的影响,所以昆仑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昆仑也是一种积淀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对文化多元的青海而言,昆仑不仅是一个地理高度,更是一个文化高度;以昆仑神话为源头的昆仑文化不仅有丰厚的历史积淀,更有着宽广的包容胸襟。青海的历史是一部民族文化交融史,羌人、匈奴人、汉人、鲜卑人、吐蕃人以及蒙古人、撒拉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