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省高考5月份仿真冲刺试卷.docx_第1页
2012年山东省高考5月份仿真冲刺试卷.docx_第2页
2012年山东省高考5月份仿真冲刺试卷.docx_第3页
2012年山东省高考5月份仿真冲刺试卷.docx_第4页
2012年山东省高考5月份仿真冲刺试卷.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山东省高考5月份仿真冲刺试卷(一)文综历史试题9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因素有血缘亲情产生的凝聚力传统的孝义观念政府的提倡和干预商品经济的发展A B C D10“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人者,项背相望也”。材料主要表明该地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交通便利 C小麦种植业较发达 D商业繁荣11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12德国电视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纪录片中称,“没有一个德国人对世界的影响能超过马克思”,马克思似乎回到德国人的生活中了。马克思重新受到重视,是因为他A创立了阶级斗争理论 B深入分析了社会不公阔题C发展了建党学说 D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13不过他们是被倾向予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的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他们”中可能有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陈独秀14右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重来 B共和制度深得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15(20世纪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这里的“集体经济”是指A农业合作社 B人民公社制度 C农村乡镇企业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世界)历史自身是复杂众多的统一整体,它的各部分互楣联系着,互相依靠着,互相制约着”,“我们不能把国别史之和看成世界史。”与材料观点主旨一致的是A重视分类叙述法 B反对利用国别史研究世界史C倡导现代化史观 D力主世界通史的完整性28(20分)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协调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8分)材料二 我们提倡民权,便不可完全仿效欧美。我们不完全仿效欧美究竟要怎样去做呢?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土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中国的社会既然是和欧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欧美不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照样去做,像仿效欧美的机器一样。-摘自孙中山民权主义(1924年4月20日)(2)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6分)材料三 毛主席在1956年8月21日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的批示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或工人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的多党制”等等,“因为各国不同的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会有所差别。”-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143页(3)据材料三中毛主席的批示,我国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试分析其意义。(4分)(4)世界上是否有制度建设的“万灵丹”?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29(15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囊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过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00字左右)35(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90年,明治天皇颁布了在日本近代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教育敕语。从它颁布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成为了日本的教育基本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教育敕语说:念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世济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也。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望尔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律己、博爱及众、修学问、习职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而广行公益,开辟世务,常尊国宪、时守国法,一日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可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 -神速泽谕吉第十卷日本岩波书店出版(1)据材料,“教育之渊源”具体指什么?(4分)据此概括日本颁布教育敕语的本质特征。(2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教育敕语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36(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条权利方面,妇女生来是自由的,而且始终与男人平等的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保存女人和男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而国民无非就是男人和女人的联合。-奥林普德古兹女权宣言(1790年)材料二第一条1791年信仰、出版、集会、示威自由第十五条1870年所有公民不得由于肤色、种族的区别或曾被强制劳役而受到选举权的限制第十九条1920年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第二十六条1971年保护18岁以上公民选举权-节选自美国宪法修正案(1)依据材料一概括女权宣言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女权宣言的理论来源和现实依据。(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4分)37(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神户新闻记者组织一次民意测验,要人们就“满洲事变”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车夫说:“如果通过此次事变占领满洲,不!占领整个支那!日本就会成为富翁。我准备全力协助。”一位剧场主和一位饭店的女主人也异口同声地说:“由此可以期待生意不景气状况的好转。”-孙立祥日本民众与侵华战争材料二 然而杜鲁门从一开始就相当谨慎,力图淡化这一冲突的本质。对于那些凡是有可能激化美苏对峙局面的因素,他都要加以限制,而其惯用伎俩之一就是玩弄文字游戏。与越南战争不同的是,当朝鲜战争发生时,美国尚未进入信息社会。而电视新闻也剐刚出现。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想把从朝鲜战场上拍摄的胶片寄到纽约新闻中心,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在国内也形成不了什么气候。那些远赴朝鲜战场的美国士兵常常感到与自己的同胞异常隔膜没有人对他们所做的牺牲表示感激,也没有人认为这场战争至关重要。人们很快就认为这场战争对美国毫无益处。-大卫哈伯斯塔姆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民众对二战的态度并分析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民众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并分析原因。(4分)参考答案9A 10D 11B 12B 13C 14C 15B 16D28(20分)(1)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稀”机制。(6分)意义:联邦共和政体的创立,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2)观点:中国的民主道路不能安全仿效欧美资本主义国家。(2分)原因:孙中山认识到中国的民情风土习惯和欧美有着很大的不同。孙中山一生争取民主的斗争经验的总结。(4分)(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2分)(4)认识:没有。制度建设要适合本国国情。(或任何制度都有优缺点,要相互借鉴,弥补不足)(2分)29(15分)评分标准:一等(1511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106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5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要点提示:角度1: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2分)史实: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3分) 角度2: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2分)史实: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欧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3分)角度3:欧洲文明的传播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弊端。(2分) 史实:环境污染;贫富差距;金融危机(欧债危机)。(3分) 说明:单纯写观点,不写史实,得3分;写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如能源危机、欧盟内部矛盾、恐怖主义活动、核威胁等亦可给分。35(10分)(1)渊源:皇德深厚,臣民忠孝。(4分)特征:把教育的基本方针与建立在天皇制基础上的国体观念相结合。(2分)(2)提升了日本国民的素质:灌输了忠群爱国的思想;助长了军国主义思想;为日本对外扩张提供了民众基础。(4分)36(10分)(1)观点:妇女应该得到与男人相同的权力。(2分)理论来源:启蒙思想家宣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思想。(2分)现实依据:法国的人权宣言确立的人权、自由、法治等原则。(2分)(2)主要内容:规定了基本人权,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