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点符号的种类与用法点号的种类和用法(一) 句末点号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三种。1、问号,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使用问号应注意下列几点:(1)反问句和设问句。前者只问不答,后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因而句末都用问号。例1:事实难道不是很清楚吗?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可以通过书本和社会实践。句是反问句,要表达的意思包含在句中,句是设问句,自然都应用问号。(2)选择问句。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选项之间用逗号。例2:今年暑期是到哈尔宾旅游,还是到海南旅游呢?(3)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以用问号。例3:请你去把李老师找来行吗?2、 句号,是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3、 感叹号是用在感叹句的末尾,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但语气很重、感情强烈的祈使句、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和语气强烈的独词句,也用感叹号。例4:祥林嫂,你放着吧!世界哪有不存在矛盾的地方!长途!4、 句末点号使用的常见毛病(1) 应用此句末点号,却误用了彼句末点号;应根据不同的语气使用不同的句末点号;陈述句和一般的祈使句的末尾应使用句号。如:今天是星期天。(陈述句) 你把黑板擦干净。(祈使句)感叹句和感情强烈的祈使句的末尾应使用感叹号。忘不了你啊,黄山!(感叹句) 同志们,冲啊!(祈使句)疑问句的末尾使用问号。但是,有的却置句子的语气于不顾,错误地使用句末点号。(2) 非疑问句误用了问号。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 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条路谁能走通”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应该用逗号。)请你去问问他在哪儿工作?(这是一个祈使句,“他在哪儿工作”是“问问”的宾语,句末应用句号)(3) 有些句子虽然用了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里”等,或有疑问语气词“吗”“呢”等,但全句不是疑问句,末尾就不能用问号。(4) 应用句内点号却误用了句末点号。句末点号,应放在句子的末尾,有的却错误地用在中间。“今天能不能完成任务?同志。”厂长严肃地说。(引号中的句子是个疑问语气的倒装句,“任务”后应改为逗号,“同志”后的句号应改为问号。) 多么雄伟啊!黄鹤楼。(“多么雄伟啊”,是“黄鹤楼”的谓语。应把句中的感叹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感叹号)我们伟大的祖国呀!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呀”是全句的主语,它虽然后面用了“呀”表示停顿,但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只能用逗号,不能用感叹号。感叹号应用在句末。) 他是临场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呢?(“是还是”构成选择关系的复句,第一个问号都应改为逗号。)在选择问句中,问号应放在句末,中间用逗号。因为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二)句中点号 句中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这四种。1、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例5:这个果园里果木的品种真多,有桃树、杏树、梨树、李树等。使用顿号应注意下列几点: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等连词,则该处不用顿号。并列词语中包含并列词语,则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顿号误用现象: 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是第二个分句,“奋发”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这台文艺晚会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主办、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是一个层次,属小并列,其间能使用顿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主办”和“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是上位层次,属大并列,它们之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或”前面不应使用顿号。)无论是连词“或”,还是连词“和”“及”“与”,其前面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句子的实际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概数,却误用了顿号。 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应将顿号删掉) “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就变成“十七”“八岁”。 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简略语,应用顿号却没有用。春节期间,省委领导看望了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在“二”“三”之间应加上顿号)“退居二三线”,是“退居二线”“退居三线”的简略说法,应为“退居二、三线”。 约定俗成作为一个词使用的并列词语之间误用了顿号。 未婚职工探亲,父、母分居两地者,只能报销去一地的车费。 在交际习惯中,“父母”已作为一个词使用了,中间不能用顿号分隔。类似的还有:夫妇、中小学生、大中专院校等。表示大概数字的数字之间不用顿号。如“这个小姑娘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却很懂事。”如果在“十三”和“四”之间加顿号就是表达错误。并列作谓语、作补语的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7: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句中的“识字”和“生产”看起来只是两个并列的词语,其实它们和“进步”一样,都是该句的谓语,因而它们之间只能用逗号作停顿。句中的“动人”与“真实”一样,是作补语的,因而它们之间应该用逗号。2、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停顿的时间比顿号要长一点。 句中用逗号作停顿,主要有这样一些情况:一是复句中,分句之间或分句内部常用逗号。二是句子主语较长,主语后面用逗号。三是句子宾语较长,前面用逗号。 四是状语提到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五是在倒装的句子成分之间。 还有其他情况。例8: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寂寞的时光这个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它击倒了。我还记得,他那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出来吧,你们!句的逗号用于分句之间和分句内部的停顿;句在主语后用逗号;句是在宾语之前用逗号;句是在状语之后用逗号;句在倒装的主谓语之间用逗号。3、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使用分号应注意几点:单句排比,为了使语气贯通,一般用逗号,而不用分号。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如果分句较短,则用逗号而不用分号。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分号使用不当。 1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上句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将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将分号改为句号。 2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应将分号改为逗号)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并列关系的复句,分句内部没有使用逗号,分句之间使用逗号。)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并列关系的复句,分句内部已经使用了逗号,分句之间使用分号。)第句的分句之间如果使用分号即为误用。4、 冒号,一般用在书信、发言稿等开头的称呼语后面,用在总括语的后面,用在提示的话的后面;也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当然用得最多的是在“说”之后。 冒号的误用。 1冒号后面管辖的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我”前的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冒号提示的范围,至少因关涉到第一个句号的前面。此句中的冒号是对“毛泽东有两句诗”内容的提示,但是,“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不属于毛泽东的诗句。因而,此句中的冒号为误用。 2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 3没有提示或总括作用的地方误用了冒号。 这件事,班主任对他一说:他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出了毛病,应该认真检查原因。 冒号起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作用,而上句中的“说”没有任何提示作用,即“说”后面的话不是“班主任”说的,冒号应改为逗号。例9:一般人对人的态度大致有三种:一是热情,二是冷淡,三是不冷不热。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就好比一个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看清了。例句的冒号用在总括语的后面,句用在提示语的后面,句用在总括语的前面。其他常见者不再举例说明。(三) 标号的种类和用法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和专用号九种。这里主要说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这四种。1、 引号引号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直接引用的话,表示突出强调;表示讽刺和否定;表示特定称谓等。例10: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芦柴棒”着急地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这4句话,除句引自琐忆外,其余均引自夏衍的包身工。句的引号表示强调,句的引号表示讽刺和否定,所谓“慈祥”实际是狠毒。句的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使用引号应注意下列问题:(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用双引号,里边的用单引号。(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引文不完整,或作为自己句子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除问号、感叹号外)放在引号的外面。(3)如果只引述别人说的大意,不用引号。 引号与相关标点的误用 是间接引语却用了引号。 小姑娘告诉我:“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她都会看到月亮湾,看到月亮湾的珠玑,看到无数来自外地采撷珠宝的客人们。” 引号内显然不是“小姑娘告诉我”的原话,而是转述小姑娘的话,所以引号应去掉。 引号与相邻标点的误用。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句子的一个部分。上句李白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后引号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名言,也是他自身的写照。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后引号前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外面。他看着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暗下了决心。引文只是句子的一个成分,并且引文后又没有停顿,后引号前的逗号应删掉。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如果“某某说”在前,引语在后,“某某说”后用冒号;如果引语在前,“某某说”在后,则“说”后用句号。2 破折号破折号主要表示:破折号后是解释说明的部分;意思的递进;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声音的延长;总结上文等。破折号的误用破折号和冒号相混淆。 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冒号表示总说和分说的用法极易和破折号表说明或注释的用法相混淆。凡是用破折号表示说明或注释的,如果把说明或注释部分删去,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仍是完整的;而冒号表示总说和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例中的破折号应改为冒号。例中的冒号应改为破折号,并在“造纸术”的后面加上破折号,两个破折号共同表示夹注。 破折号和“是”重复。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表示补充或注释时,破折号相当于一个“是”字。例句中既用了破折号,又用了“是”,属重复,要么去掉“是”字,要么去掉破折号。例11: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只能沿着一个方向即耗费的方向转化。每年特别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嫂子的对面说。句的破折号表示夹注,即“耗费的方向”是对“一个方向”的解释说明;句的破折号表示递进,句的破折号表示意思转换。3 省略号省略号的作用主要是: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表示说话人自己的省略;表示语意未尽,话末说完等。用省略号应注意两点:(1)省略号有表示“等”“等等”的意思,因此省略号不能与“等”之类连用。(2)省略号为6个圆点,占两格,不能随意。4 书名号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名称,如子夜、史记项羽本纪、中国青年报等。非“书名”,不得用书名号。书名号的误用 ( 1)不是书名却误用书名号。 紧急动员起来,抗击非典。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非典”,是专有名词,应用引号。 ( 2)应用书名号却没有用。“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的作品。“指南录”是诗集名,应用单书名号。做标点题的几个小窍门(介绍6种窍门)窍门一:图示法解决句末标点在引号内外的问题 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用图示法表示为“-。”-,-“-。” 句引号内独立成句,故句号应在引号里;句,如果认可引号内的句号,那么全句就没有了句末标点,不伦不类,所以,句号应在引号外。 窍门二:层次分析法确定顿号、逗号、分号 例 美国的纽约、洛山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都有申办奥运会的实力。 例 季羡林先生的饮食十分简单:早餐一杯牛奶、一块面包、一把炒花生米;午餐和晚餐则多以素菜为主。 在例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家之间应是并列关系,属于并列词组作主语的现象,可是有的词组内部又有小并列,如美国、中国,如果一味用逗号,则层次不明,这样就必须把处的顿号改为逗号,这样就清晰多了。 例中的处用了分号,可是,全句连一个逗号都没有,怎么会有分号的出现呢?一定是用错了,分号属于越权了呀,所以要将此处的分号改为逗号。 窍门三:成分分析法确定逗号、顿号 例 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本句中的“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在句中做谓语,所以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咨询运营方案范文
- 云浮商场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 某私立学校关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 教代会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暂行办法
- 农业咨询调查方案范文
- 大连立体植物墙施工方案
- 医疗健康产业新动能前景展望
- 电商平台电商生态圈构建
- 关于举办第六届高效先进破碎筛分与磨矿分级技术交
- 巡察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形势与政策
- 医学伦理学全套课件
- 车用驱动电机原理与控制基础(第2版)课件:三相交流绕组及其磁场
- 加油站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台账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背考点提纲填空练习版(含答案)
-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函数与导数专题讲座课件
-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变迁史说课材料
-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队会课件
- 2025届高考试题原创命题比赛说题稿
- 资产负债管理与精算风险控制
- 小学道法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