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讲解技巧》word版.doc_第1页
《导游讲解技巧》word版.doc_第2页
《导游讲解技巧》word版.doc_第3页
《导游讲解技巧》word版.doc_第4页
《导游讲解技巧》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游讲解技巧   导游讲解的现场性导游语言最集中发挥的场合便是景点的实讲阶段,因此,现场性便成了导游语言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又是依靠一系列表达手段来实现的。归纳起来,主要有表现现场性的词汇、现场导引语、现场操作提示语、面对面的提问等种手法。1.表现现场性的词汇表现现场性的词汇主要是指导游次词的现场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以及近指示代词等等。时间名词主要有:现在、今天、刚才、此时此刻等等。时间副词主要有:刚、刚刚、正在、立刻、马上、将要等等。指示代词主要使用近指示代词,如:这、这里、此、此处、这会儿、这么、这样、这么样等等。请看下面这篇有关晋祠的导游词:我站的这个地方就是驰誉中外的名胜晋祠。这里遍布着国内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流传出美妙动人的历史故事。晋祠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书中有“沼酉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的记录。这就是说,晋祠距今至少也有1500年的历史了。现在观众朋友看到的这个唐叔虞祠仅仅是整个晋祠中的一个祠堂,最初的建筑早已毁坏了,现存的唐叔虞祠是清代乾隆三十六年扩建的,离现在也有两百多年了。观众朋友,这里就是著名的晋祠金人台。凡是来晋祠游览的人,都忘不了与这四位姿态威武的铁人合影留念。我国清代的学者早就论证过这四尊铁人,他们的本名叫铁太尉。由于铁是五金之属,所以矗立铁人的这个地方就叫做铁人台了。位于铁人台西南角的这个铁人,不但神姿英武,独具风采,而且毫无锈蚀痕迹。它是北宋绍圣四年,也就是公元1097年铸造的原物,至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可见北宋时我国的冶炼水平已达到很高的程度。这尊铁人是当年请外地名匠铸造的,因而被称作外来户,而其他三个都是由晋祠附近的工匠铸造的,被称为本地户。四尊铁人都是为防止水患而铸的。上面的这篇导游词中划线的部分,就是属于表现现场性的词汇。毫无疑问,这些现场性词汇的运用,会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2.现场导引语现场导引语,主要是指对游客的引导或提示旅游者的一些用语,比如“请大家往上看”“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我们面前的”“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我们神驰已久的”等等。此外,还有引导游客参与的引导语,如:“请大家试着”“现在请大家猜一猜”“哪位朋友愿意(做)”等等。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现在大家看到的前面这条“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游览长堤就是白堤。当我们的游船驶到这里,西湖最秀丽的风光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瞧!堤上两边呢各有一行杨柳、碧桃,特别是在春天,柳丝泛绿,桃花嫣红,一片桃红柳绿的景色,游人到此,如临仙境。大家再看,白堤中间的这座桥叫锦带桥,以前是座木桥,名叫“涵碧桥”,如今更名为石拱桥。(钱钧杭州西湖)出碑亭,迎面的石阶层层叠叠。南京人说中山陵的台阶就像是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所以来这儿游览的客人常常要问: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呢?各位朋友,大家也不妨数数看,怎么样?(文朋陵等中山陵)上述两个例中划线的部分,都是现场导引语,这些导引语的使用,使此情此境、此时此刻、此地此人的游览现场特征更加突出,既有对旅游者的引导与提醒作用,又使导游词呈现出十分鲜明的现场性。3.现场操作提示语现场操作提示语,就是附着在导游词中的具有指示作用或指导导游人员现场操作作用的说明用语。请看两个例子:大家知道我国第三条大江 珠江的源头在哪里吗?眼前这条玉带似的南盘江,就是“南国母亲河”珠江的源头,发源于云南曲靖的马雄山。珠江源仅仅是睢雄洞的一个小龙潭,看来发展壮大的事物都有其稚嫩的童年。(视情况可讲“阴阳之道”,讲江上的我国第一座超百米大跨径石拱桥长虹桥,讲沿江胜景等)(李威宏石林、撒尼人、火把节石林一日游导游词)(“避秦疑无地,到此别有天”题刻旁。先跟客人开玩笑)这是石林最危险的地方,请大家一定轻手轻脚,屏住呼吸,不然石头就会掉下来。(自己站在巨石下“引渡”客人通过后)各位现在可以放心了。其实它在这儿已经“定居”300万年了,经历了无数次天打雷、大地震的考验,不会掉下来的。(李威宏石林、撒尼人、火把节石林一日游导游词)上面例子中划线的部分,就是现场操作提示语,有指导导游人员进行操作的建议,也有提示游览地点的说明,具有极强的现场性。4.提出疑问现场的提出疑问,就是根据旅游者思路的设问和直接提向旅游者的设问。主要表达方式是“来到(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大家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刚才有位朋友问”“这位朋友问”等等,再请看连个例子:讲到这里,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经在仔细观察,或许大家马上就会问:这座桥根本没断,为什么要取名“断桥”呢?(钱钧杭州西湖)哦,对了!望着这波光粼粼的一湖碧水,刚才有朋友问,西湖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纯净?这就要从西湖的成因讲起(钱钧杭州西湖)上面两个例子中划线的部分,就是顺着旅游者思路进行的提问,这种问题,要点并不再“问”,而在于集中旅游者的注意力,收扰旅游者的思路,使导游讲解有效进行。 上面的这些摘录的导游词都从不同的角度显示了自己的鲜明的现场性,令我们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音量随语境、内容变换音量是指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强弱程度。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或同游客对话时,要善于控制自己声音的强弱,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既有时需要高一些,而另一些时候又需要低一些。一般说来,导游人员在控制声音强弱时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   根据游客人数的多少和导游地点的周边环境来调节音量。游客人数多时,导游人员应适当调高音量,反之则适当调低音量,音量大小应以每位游客都能听清为宜。为了使每位游客都能听清,除导游人员音量掌握适度之外,导游人员所站的位置也很重要。导游人员应面向游客,站在半弧形游客的圆心位置上,这样导游人员的声音可直达每位游客。导游地点的周边环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室内还是室外,二是环境嘈杂还是相对宁静。在室外或嘈杂的环境中,导游人员的声音应适当放大,反之在室内或环境宁静的地方,声音可适当放低一些。第二,   根据导游讲解和言谈的内容来调节音量。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关键性词语或要予以强调的信息,导游人员要加重音量,以加深游客对这些信息的印象、感受和理解。有时,为了强调,除了加重音量外,还要拖长音节或一字一顿地慢慢说出。例如:我背你去好吗?我背你去好吗?我背你去好吗?第一句的重音在“我”,语义为“不是别人背你,而是我”。第二句的重音在“背”,语义为“不是扶而是背”。第三句的重音在“好”,语义是在征询。一句话里,哪些音应该说得重些,情况不一,从语法角度讲,实词应比虚词重,谓语应比主语重,修饰语应比中心词重,各种表示引领、呼应、转折、递进、小结的词语也要说得重些。这种重读音节可称为语法重音。从表意角度讲,受说话环境与说话人的动机、情感及其他因素影响,即使是相同的句子,着重点不同,重音位置就不同。这种重音可称为语义重音。口语重音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语义重音上。当然,从效果上讲,也有重要的地方更适合轻读轻说的,轻读比重读更能表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这说明,重音不完全等于重读音节。语调要能传情达意语调就是说话的腔调,具体是指说话时语音高低、升降、轻重的变化。表达者根据传情达意的需要,加上自身的年龄、文化、气质、修养等方面的因素,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声音或快或慢,或低或高、或缓或急,或一气呵成,或一字一顿,这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语调。语调本是说话人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说话时就会带上什么样的语调。反之,从一个人说话的语调也可以理解到他的思想情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如陈述句用的是降调,疑问句则用升调。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情感。例如:1.大家都准备好了吗?2. 准备好了。第一句用升调表示提问,第二句用降调表示肯定。可见,运用不同的语调不仅表示的语气和情感不同,而且可以避免语音的枯燥单调。语调一般分为升调、平调、降调和曲调四种。升调,也叫高升调或昂上调,句调先低后高,句势渐上。升调多用于表示兴奋、激动、惊叹、疑问等感情状态。例如:“大家请看,对面就是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啦!”(表示兴奋、激动)“你也知道陈毅用壮字来描述三峡的特色?”(表示惊叹、疑问)平调,也叫平直调,语势平直舒缓,声音无明显的高低变化。平调多用于表示庄严、稳重、平静、冷漠等感情状态。例如:“故宫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帝王之家。”(表示庄严、稳重)“这座塔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表示平静心态)降调,也叫降抑调,句调先高后低,句势渐低。句调多用来表示肯定、赞许、感激、期待、悲伤、厌恶等感情状态。例如:“我们今天下午两点出发。”(表示肯定)“希望大家有机会再来洛阳,欣赏这儿仪态万千的国花牡丹。”(表示期待)曲调,也叫曲折调,句调高低曲折,富于变化,往往表示各种隐约、委婉、曲折的思想感情。例如:“啊!这就是你干的好事!”如果用曲折调说出,就表示一种讽刺。正是由于语调在停顿、重音、速度、升降上的丰富变化,使人的说话声能够表达各种委婉、复杂、细致、微妙的思想感情。因此说话要十分讲究语调。   语速须于游客思维同步语速是指说话时语流的速度。一般说来,导游人员的说话速度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语速过快难以使游客的思维与导游人员保持同步,给游客留下的印象不深,甚至听后即忘,语速过慢会使游客感到厌烦,造成游客观赏时间的减少。同样,导游人员的语速也不能自始至终以一种恒定不变的中速进行,这样游客听起来也会感到单调、乏味。因此恰到好处的语速对导游人员的导游讲解效果起很重要的作用。比较理想的导游语速应是语速适中,有快有慢,富于变化。对此,导游人员一是要根据导游讲解的对象来调节自己的语速,对于中青年游客,语速可略快,而对老年游客,则语速要适当放慢。二是要根据导游讲解的内容而定,对重要的内容或要特别强调的内容,语速要放慢一些,以便游客记忆,如重要景观、年代、规模、人数、人名、数字、旅行时间、集合地点等,面对那些不太重要的内容或众所周知的事情,语速则可适当加快。要有意识地进行停顿停顿是说话时语音上的间歇或短暂停止。这里的停顿是根据说话内容的要求所作的有意停顿,而不是说话时的自然换气。如果一个人说话没有停顿一口气一直讲下去,别说听话人不习惯,就是讲话人也喘不过气来。讲话应在呼吸顺畅、气息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这就要求说话要有停顿,要一句一句地讲。停顿的作用一是能突出说话时的节奏感,使说话的节奏抑扬顿挫。二是能表达情感。三是能更好地吸引听众。在导游讲解中,必要的、适当的停顿,不仅会使语言更加优美,而且有助于提高导游效果。一般说来,只要说话的人心情不紧张,态度从容,就能做到由呼吸需要所作的停顿。较有讲究的是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所做的停顿。首先,一句话说完,表明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表达完成,应该停顿一下再往下说。这种停顿,相当于书面表达中的标点符号。不同的标点表达不同的停顿时间。例如,句号停顿时间较长,顿号停顿时间最短,逗号与分号介于二者之间,而分号又比逗号停顿时间稍长。其次,一句话的主语与谓语之间,修饰或限定部分与中心词之间,复句的分句之间,都要根据说话的语气需要,作适当的停顿,这种停顿能够使句子内部的语义层次显得清楚明晰,因而便于听话人理解句子的意思。停顿的种类有:1. 逻辑停顿逻辑停顿,是根据说话内容的逻辑关系所作的停顿。例如:“我先把整个游湖的行程简单的介绍一下:环湖一周的景点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是孤山,孤山景区的名声古迹多达30多处。孤山之后是白堤,起自平湖秋月,终于断桥残雪。欣赏完沿湖景色,我们再去湖中三岛,游船最后在苏堤靠岸。这段介绍中每一处停顿都是为了引起游客的注意,但在说话时停顿也不宜太多,以免给人造成语气不连贯之感。2.情感停顿情感停顿,是根据说话内容中的情感需要而作的停顿,通常在表示激动、愤怒、疑惑或感慨等情感时使用。3.语义停顿语义停顿是根据语句的意义所做的停顿。一般情况下,一句话说完时有较短的停顿,而一个意思说完时则有相对较长的停顿。例如:我们看到的这条长廊也是一条画廊,/共绘有大小不同的苏式彩画1.4万余幅。/内容包括草木花卉、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其中人物画大多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榜聊斋志异等,/画师们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颐和园导游词)很明显,有了这些较小和相对较长的停顿,导游人员讲解起来不仅不会太累,而且能把意思层层讲清楚,游客听起来也比较轻松。4.暗示停顿暗示停顿是说话人不明确表示其意思,而是用含蓄的语言或动作让人领会的停顿。例如:“你看海豹山下的这个石洞,是不是石磨的出米洞?/磨出来的米是不是养活了这只海豹?/这个景点就取名叫仙人推磨。”/(漓江导游词)这里,导游人员并未对所讲的内容直接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采用停顿的办法,让游客自己用心领会。5.等待反应停顿等待反应停顿,是说话说到关键之处有意停顿下来以观听众反应的停顿,这种停顿有时采用提问的方式。例如:“每当慈禧用膳之时,太监们总要临时搭上两个餐案,将菜盘一一摆好,其数量竟达128道之多。”这时导游员故意停顿下来,看看游客惊疑、不可思议的神情,于是导游人员接着说:“她哪里能一顿吃这么多,只不过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皇权和威风罢了。”6.加深印象停顿强调语气停顿是指说话时说到重要的地方,为加深听众内心印象所作的停顿。例如:“我国园林专家们说,整个避暑山庄就是我国锦绣河山的缩影。专家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个问题我还是请女士们、先生们游览了避暑山庄之后再来回答。不过,我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醒,/这原因与避暑山庄的地形有关。”导游人员讲到这里,故意把话打住,然后带领游客参观游览,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联系这个谜底进行思索。总之,导游语言作为口语,一方面要使游客听清,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运用副语言,即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和必要的停顿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理解,从而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无论是导游讲解还是同游客交谈,导游人员都应力求使自己的声音强弱适度,语速快慢相宜,语调优美自然,语气起承转合,既符合语言标准又富于变换,既亲切自然又悦耳动听,只有这样才能拨动游客的心弦,对其产生感染力。   导游态势语态势语是以人的姿态、表情和动作来表示一定语义和进行信息传递的无声语言。态势语又称体态语言、人体语言或动作语言。在导游服务中,虽然它是一种伴随性语言或辅助性语言,然而它也是导游语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时还会起到口头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导游人员同游客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大有帮助。表情语 导游人员的表情语最能反应其服务态度的好坏,好的服务态度必然伴随如下表情:柔和的目光和亲切的笑容。一   目光语目光语是通过视线接触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态势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睛是其心理情感的反映。傲慢的眼神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蔑视的眼神给人不屑一顾的感觉,而和蔼可亲的眼神给人以温暖亲切之感。各种眼神主要是通过瞳孔变化、视线接触的时间长短和视线方向反映出来的。在导游服务中,导游人员的目光在一般情况下应是正视,即视线平行接触游客,表示理性、平等,给游客自信、坦诚、认真、和蔼可亲之感。导游人员的视线与游客接触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变成逼视或盯视,引起游客的误解或反感。在导游讲解中,导游人员的目光还需环视,以观察游客的动向和反应。总之,导游人员的目光和眼神所要表达的整体信息应是亲切、友好。二   微笑语微笑服务是导游人员最基本的礼仪要求。微笑的核心在于笑,所谓笑,即是人的面部呈现出愉快、欢乐的神情。在服务岗位以微笑面对客人,可以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现场气氛,感染对方,使其倍感愉快和温暖。导游在工作中,正确地运用好微笑应注意:一是必须掌握微笑要领。面含笑意,但笑容不可太显著,然后使自己的嘴角微微向上翘起,让嘴唇呈弧形,最后,在不牵动鼻子、不发出笑声、不露出牙齿的前提下,露出轻轻一笑。二是必须注意整体配合。除了要注意口型之外,还须注意面部其他部位的相互配合。微笑其实是面部各部位的一种综合运动,整体配合协调的微笑,应当目光柔和发亮,双眼略为睁大,眉头自然舒展,眉毛微微向上扬起。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眉开眼笑”。三是必须力求表里如一。尽管人们常说“面含微笑”,实际上微笑并非仅只挂在脸上,而是需要发自内心,做到表里如一,否则就成了“皮笑肉不笑”。必须强调指出,微笑一定要有一种良好的心境与情绪作为前提,否则,将会陷入勉强尴尬而笑的境地。四是还可以适当地借助技术上的辅助。我们默念一些词、字而形成的口型,正好是微笑最佳的口型。例如默念英文单词Cheese、英文字母G、或普通话“茄子”时均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五是必须兼顾服务场合。微笑服务只是对导游员的一种总体要求,在具体运用时,还必须注意导游对象的具体情况。例如在下例情况下,微笑是不允许的:进入气氛庄严的场所时;顾客满面哀愁时;顾客有某种先天的生理缺陷时;顾客出了洋相而感到极其尴尬时。在以上情况,如果面露笑意,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十分不利,十分被动的处境。姿势语一、 站姿男导游员在站立时,要注意表现出男性刚健、潇洒、英武的风采,力求给人一种“阳刚”之美。具体来讲,在站立时,男导游员可以将双手相握、叠放于腹前,或者相握于身后。双脚可以叉开,两脚之间相距的极限,大致上与肩部同宽。女导游员在站立时,则要注意表现出女性轻盈、妩媚、娴静、典雅的韵味,给人一种“宁静”之美。具体来讲,在站立时,女导游员可将双手相握或叠放于腹前。双脚可在以一条腿为重心的前提下稍许叉开。二、   坐姿坐姿要根据凳面的高低及有无扶手与靠背来调整,并注意两手、两腿、两脚的正确摆法。两手摆法。有扶手时,双手清搭或一搭一放;无扶手时,两手相交或轻握或呈八字型置于腿上;或右手搭在右腿上,左手搭在右手背上。两腿摆法。凳面高度适中时,两腿相靠或稍分,但不能超过肩宽;凳面低时,两腿并拢,自然倾斜于一方。凳面高时,一腿略搁于另一腿上,脚尖向下。两脚摆法。腿跟脚尖全靠或靠一部分;也可一前一后(可靠拢也可稍分),或右腿放在左腿外侧。除上述坐姿外,还有“S”型坐姿。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面向对方,形成一个优美的“S”型坐姿;叠膝式坐姿:两腿膝部交叉,一脚内收与前腿膝下交叉,两腿一前一后着地,双手稍微交叉于腿上。起立时,右腿向后收半步,而后站起。离开时再向前走一步,自然转身离去。三、   步姿导游员的步姿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行如风”。正确的步姿要求是“行如风”,其具体要领是:上身正直不动,两肩相平不摇,两臂摆动自然,两腿直而不僵,步伐从容,步态平稳,步幅适中,速度均匀,两腿落地一线。2.方向明确。在行走时,必须保持明确的行进方向,尽可能使自己犹如在一条直线上行走,做到此点,往往会给人以稳重之感。具体的方法是,行走时应以脚尖正对前方,所走的路线形成一条虚拟的直线。3.步幅适中。步幅指的是人们每走一步时,两脚之间的正常距离。通俗地讲,步幅就是人们在行进时脚步的大小。虽说步幅的大小会因人而异,但就一般规范而言,在行进时迈出的步幅应与本人一只脚的长度相近。即男子每步约40厘米,女子每步约36厘米。4.步速均匀。在一定的场合,一般应保持相对稳定的速度。在正常情况下,导游人员每分钟走60至100步左右。5.重心前移。正确的做法是:行进时身体向前微倾,重心落在前脚掌上。在行进过程中,应注意身体的重心随着脚步的移动不断地过渡,而切勿让身体的重心停留在自己的脚后跟上。6.身体和谐。行进时要保持身体的和谐就需注意一下几点:走动时要以脚跟首先着地,膝盖在脚步落地时应当伸直,腰部要成为重心移动的轴线,双臂在身体的两侧一前一后地自然摆动。7.体态优美。做到昂首挺胸,步伐轻松而矫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行走时应面对前方,两眼平视,挺胸收腹,直起腰部,伸直腿部,使自己的全身从正面看上去犹如一条直线一般。应当明确的是,男导游员与女导游员在行进时,应显示出不同的风格。男导游员在行进时,两脚跟交替行进在一线上,两脚尖稍外展,通常速度稍快,脚步稍大,步伐奔放有力,充分展示着男性的阳刚之美。女导游员在行进时,两脚尖稍外,两脚交替走在一条直线上,成“一字步”,以显优美。手势语手势语是通过手的动作来传情达意的一种态势语,包括握手、招手和手指动作等。手势语可以用来配合口头语言,它有强化口语的作用,有时还能表达口语中难以表述的内容。握手的通常意思是见面致意或离别欢送,在某种场合下也表示祝贺、感谢等。导游人员在接站时初次与游客见面和送站时同游客道别一般都采用握手的方式。祝贺游客生日、互赠纪念品、第三者引荐时,也常用握手的方式。握手时上身要稍前倾,立正,目视对方,口带微笑,握手时要摘帽,脱掉手套,女士和身份高者可例外,握手时不要把另一只手插在裤袋里,不要边握手边拍对方肩头,不要与对方握手时眼看着他人或与他人打招呼,握手时不要低头哈腰,无特殊原因不要用左手握手,多人在一起时要避免交叉握手。长时间握手表示亲热,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尊敬,但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导游人员同游客初次见面时,双手伸手握一下即可,而在欢送时握手时间可以长一些。招手,表示的意思是招呼、致意、理解、再见。招手用在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或熟悉的人之间。导游人员在同游客熟悉之后,如当游客向导游人员问好时,导游人员既可口头回答,也可招手致意,但招手时应面带微笑。此外,在人多的场合或双方距离较远时,目光接触后也可招手示意。手指动作是一种语义比较复杂的伴随语言,在双方理解的情况下,可以起到有效的信息传递和相互沟通的作用。导游人员应当明确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中,由于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等不同,同样的手指动作可能不同的或相反的语义。因此,导游人员在接待外国游客时,首先要对游客所在国及民族的手指语有所了解,以避免误会和尴尬。如中国人伸出食指往下弯曲表示数字“九”,日本人的这个手指动作表示“偷窃”,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表示“死亡”,在墨西哥则表示“钱”或询问价格、数量的多少。美国人爱用拇指与食指尖形成一个圆圈并手心向前,表示“OK”,而巴西人、阿拉伯人、希腊人的这个手指动作表示“诅咒”,日本人则表示“钱”。伸出食指,在美国表示“让对方稍等”,在缅甸表示“请求”、“拜托”,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而在澳大利亚则表示“请再来一杯啤酒”。需要提醒的是,在导游服务中,导游人员不能用食指指点游客,因为在欧美国家这是很不礼貌的骂人动作。欢迎辞的制作艺术游客自远方来,应当怎样表达自己满心的热诚呢?那当然就是致上一片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了,欢迎辞好比一场戏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序言,一次演讲的开场白。第一印象对游客很重要,致欢迎辞是加深游客第一印象的好机会,对此,我们所有的导游人员应当有足够的认识。欢迎辞是游客对导游产生“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感情、取得信任的第一步,也是展现一个导游人员知识素养、语言能力、风度气质、服务态度等总体水平的关键一步。对致欢迎辞来说,最核心的问题是口头语言内容与表述方式的选择。欢迎辞的基本内容包括:      1   首先问候客人,并代表单位表示热烈欢迎之意。2   介绍自己的姓名、职务,介绍参加接待人员的姓名和职务。如在游览车上,应介绍司机的姓名和他所驾车的牌号。3   表示自己工作的态度,即愿努力工作并解答大家的难题。4   祝愿客人旅行愉快,并希望得到客人的合作和谅解。欢迎辞内容应根据国籍、团体、时间、地点、成员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不可千篇一律。但以上4要素必须具备。总之,要使客人感到真挚、亲切、热情,又符合自己的身份。当然,如在欢迎辞中加上一二句中国好客的谚语和格言,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缘千里来相会”等等,将会增色不少。欢迎辞的制作技巧1.   送上温暖的关爱先看下面这篇欢迎辞:“各位早上好!大家一连坐了七个小时的夜车,辛苦了!的确,我国目前交通事业比起贵国来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乘坐贵国新干线上的列车,北京到郑州顶多只要三个小时。但是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面积是贵国的26倍,实现交通现代化要有一个过程,同时也需要友好邻邦的支持和协助。诸位这次到中国旅游,正是对我国旅游事业的支持和贡献。对此我代表郑州市民和国旅郑州分社,向各位表示衷心感谢和欢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能为大家担任郑州地区的导游,我感到由衷的高兴。顺便告诉大家,我的名字叫李明,请多关照。”这篇导游词听上去,温暖如春风,相信游客在听到这样的欢迎辞后,旅途的疲劳一定能得到减轻。2.   给出景区概况给出景区概况,即在欢迎辞中,向游客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大致情况,让游客产生向往之情。比如下面这篇欢迎辞:“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各位来北京。请允许我向你们介绍我的同事。这是李先生,来自中国国际旅行社。他将陪你们全程。这是杨先生,我们的司机,他的车号是BJ12345.我姓王,也来自中国国际旅行社,是你们北京之行的导游。如你们有什么要求,请告诉我。我们的职责是为你们的旅行铺平道路,尽力照顾好各位,使你们旅行愉快。首都总是旅游者的向往之地,大多数人在本国旅游首先希望去看自己的首都,当他们出国旅游时,也要到所在国首都去看一看。首都总是具有特殊的意义,北京也不例外。北京之所以能吸引游客,不仅仅因为她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就其城市本身而言,她也具有无穷的魅力。北京有许多旅游景点,短期内肯定是看不完的。然而走马观花也能让您受益匪浅。祝大家在北京旅游愉快,谢谢各位。”3表现风趣和幽默导游人员运用风趣幽默的欢迎辞,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拉近自己与游客的距离,从而造就轻松愉快的气氛。请看下面这篇欢迎辞:“各位早上好!我叫张少昆,是 XX旅行社的导游,十分荣幸能为各位服务。各位大都是医生吧?医生是人间最好的职业。我一出生,就对医生有特殊的感情,因为我是难产儿,多亏了医生我才得以死里逃生。今天的旅游节目是这样为大家安排的,首先游览岳阳楼、洞庭湖,然后去参观一家中医院。如果还有时间,我想请大家参观一个特别节目,就是为我诊断一下,看我为什么老是容易感冒。谢谢。”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导游员致欢迎辞时,应饱含感情,但感情表达又不宜过于强烈。过度的热情,甚至慷慨激昂,反而给人以虚假造作之感,因为毕竟是初次见面。欢送辞的制作艺术旅游活动结束,导游员致欢送辞,也是导游工作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不辞而别或草草收场,都会导致功亏一篑的后果。欢迎游客时要热情洋溢,送别游客时,也不能显得冷落,否则会给人留下“虎头蛇尾”的感觉。致欢迎辞,是要给游客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而致欢送辞,则是要给游客留下永久的怀念,美好的记忆。当我们致欢迎辞时,游客还是些生疏的人。当我们致欢送辞时,他们不少都成了我们的朋友,所以“富有感情”是欢送辞的第一要素。千万别给客人留下“人一走,茶就凉”的感觉。欢送辞里应当小结一下整个旅程,要称颂旅行是成功的、有趣的、值得怀念的。“表示谢意”应是欢送辞第二要素,千万别让人家感到旅行成功只是导游努力的结果。中国旅游业还年轻,导游工作之中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应是欢送辞的第三要素。请记住,征求意见、欢迎批评往往给游客留下非常好的印象。这样做表明我们的诚意,表明我们的信心。为使欢送辞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印象。它的“文采”水平要高一些,最好能引用一些名言、谚语等等。用有文采的语言,表达一种“愿意再见”的情感,这是欢送辞的另一重要因素。记住,千万别说“Good Bye”,它是“告辞”之意,要说“再见”(See you again),这话更有中国人好客的情调。表示惜别、感谢合作、征求意见、期待重逢,以上是欢送辞的四要素。当然与欢迎辞相同的地方是,欢送辞也要因时、因地、因客人不同而异。一次旅游活动结束时致欢送辞,其实也就是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因此致欢送辞应当将整个活动期间的主要部分进行概括,成功的导游要归于大家的配合和合作。有不仅人意的地方,要真诚地表示歉意,最后还应送上祝福,并祝愿有机会再次合作。欢送辞的制作技巧道出依依惜别之情先看这篇欢送辞:“各位朋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相处了20多天,今天就要分别了。20天的时间不算长,各位游览了我国的大江南北、大河上下,观赏了一些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对中国有了一个概略的印象。旅途中得到了大家的协助与配合,旅途十分顺利,对此,请接受我由衷的谢意。我有服务不周之处,请多谅解,相信将来有缘再次相会。最后祝大家归途上健康愉快,一路顺风!谢谢。”一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道出了依依惜别之情。听到这样一片充满深切情意的欢送辞,相信游客定会在感动之余,对已游览过的景致、一起相处的导游员倍感留恋。表达友爱之情与游客的相处虽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对于一个人缘佳的导游员来说,这已足够培养出友谊之情来,而在欢送辞中表达友爱之情的最佳方式,就是妥善地为游客的返程作好安排,请看这篇欢送辞:“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已经结束了在北京的旅游,就要飞往古城西安了。到达机场后我将忙于为你们办理行李托运、登机牌以及处理一些临时出现的问题,可能我们就没有时间互相告别了。因此,我想借此机会对各位在北京期间所给予的协作表示由衷的感谢。为你们服务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从你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可贵的知识。这里有一些评议单,邮资已付,请各位填好后顺便在登机之前投入邮筒。希望你们不仅能够留下友谊,同时也留下批评与建议。谢谢。”以上两则均属于在非正式场合用总结的方式所致的欢送辞,是一种普通而常见的致辞形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平实质朴、亲切感人。显现风趣幽默欢送辞可以是生动而幽默的,这样的欢送辞会让游客笑着踏上回家的路。请看这段欢送辞:“诸位,在我社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中,日本客人占一半左右。日本游客对我这旅游业务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对此,我谨表感谢,谢谢大家!(客人笑)但并非我奉承大家,客人中丢东西最多的,当属日本的“方方”。(客人笑)去车站前,尽管我再三提醒客人们不要丢东西,客人的回答呢?总是大概没有吧!但等到了车站或去车站的途中,某位或许就会说:啊,实在抱歉,我把笔记本(照相机等)放在宾馆了但返回去取已经来不及了。时后敝社只好派人前往客人所去的下站城市去送失物。诸位,在此我提醒大家,如果在座的哪一位今天也有失物的话,请不要在中国时说。等回到日本后在通知我,那时,我将携带您的失物去日本(客人笑)多好的出国机会啊!日方有关部门如问我,为何来日本时,我的理由很充分,为了日中友好!(客人笑)用你们日本的俗话说是:出门靠伙伴,处世靠人情。我是为人情而来的!(客人笑) 但是,我可不想这样去日本(意即不希望客人丢东西)。4. 体现庄重谨慎像前面这样寓提醒于玩笑之中,使客人在送站的开始,便充满兴趣。对一些较为重要的团体的送别,往往要举行仪式或宴会。在这种正式场合致欢送辞,内容要全面,语言也要更加规范,并表现庄重的色彩。比如下面这篇欢送辞:“尊敬的中美友好协会主席,全体尊贵的客人们:时光飞逝,你们的中国大陆之行即将结束,明晨就要登机飞往香港。此时此刻,我谨代表中国国际旅行社讲几句话。首先,我要感谢你们的到来,你们在中国大陆两周的停留不算长,但足以使我们两国人民进一步地增进了解。代表团在此期间,会见了一些国家领导人和普通人民,参观了一些城市以及一些著名的风景区,有的学者还与中国方面的同行交流了技术信息。所有这些,都必将有利于两国间在经济技术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与合作。其次,我想对你们的友好态度表示由衷的赞赏,在中国期间,代表团的所有成员都表现了极大的耐心、协作和理解,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进展。最后,我想请你们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能再次来华访问。这仅仅是我们友谊的开始,相信这种友谊今后将不断加强。分别是甜蜜的痛苦,但我们必须接受这种痛苦。回美国后请代我向你们的家人、朋友以及同事问好。我提议:为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代表团访华成功,干杯!”抒发真情实感对于一些文化层次较高或主客关系特别融洽的团体,致辞时注意提高语言的文化品位,增加抒情意味是必要的。比如下面这篇欢送辞:“朋友们:在大家的盛情和通力合作下,我们在重庆两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在此谨向各位表示深深的谢意!重庆、东京相隔几千公里,但也只不过是一水相隔。我在长江头,君在长江尾,我们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当年唐代诗人李白从这里去游三峡的时候,有感于亲友不能登舟通行,写下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诗句。今天我也不能登舟随各位远行,就让我的故乡水长江水,送各位去三峡,经武汉、上海,回东京吧!中国有句古话:物惟求新,人惟求旧。东西的新的好,朋友还是老的好。这次我们是新知,下次各位有机会再来,我们就是故交了。祝朋友们万事如意,健康幸福,一路顺风!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技巧外,在欢送辞中还可以使用能够体现导游语言水平的词汇。如将“时间过得真快啊”改为“光阴似箭”等,这类谚语、成语的正确运用,均会令客人在分别时对导游产生可亲、可敬之感,从而加深客人与导游的惜别之情。欢迎客人再次光临本地时,可以用风趣有亲切的话语去讲;为客人就已参观过的景点进行总结及就未去景点作介绍时,应以“突出重点,强调特征”的方法去讲,以便客人记忆和回国后宣传。让客人代导游员对其亲朋问候时,可附加一句:“希望各位下次来桂林时,不要一个人独享旅游之行,请携亲朋好友同来。”送站时留下“伏笔”、“包袱”也是一种技巧,如唱一首歌,表演一段口技等,至中途便戛然而止,然后“车站就要到了,未表演完的节目等下次各位来时再接着表演吧”等结尾,然后直接进入祝客人旅途平安、致谢的项目,效果亦极好。客人在某地或中国的旅行就要结束了。此时,导游员应善始善终,不要忘记在送站时对给予自己工作积极配合的客人们道一声“谢谢!”因为此时此刻,随着导游人员的致谢声落,客人中会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中饱含着满意,“满载”而去的客人们对使他们在旅行中兴致长存、游有所获的导游的感激、惜别之情,同时也宣告着导游人员的导游工作已取得了圆满成功。导游讲解的方法一、   知识性讲解详细叙述法此法主要用于专业知识的讲解。通过此法的运用,使客人对景点中的某些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得到详尽的了解。以云门石窟第六窟佛传故事浮雕的讲解为例,讲解时间长达几小时。在此,应结合浮雕内容(30多幅)为客人详细介绍释迦摩尼一生的情况,包括浮雕没有的许多内容。详细之程度,应达到使客人对不了解或只有粗略了解的内容,完全了解为止。此法往往可以和下面将要介绍的“由此及彼法”结合运用。由此及彼法由此及彼法,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详细叙述法”详细程度和内容的说明举例。在讲解大同寺院的“山门”时,几乎没有人作过“由此及彼”的详细说明。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年代,所供任务乃“两大金刚”而已。而关于寺院的大门为何叫“山门”,则无人提及。其实“山门”本应叫“三门”,是寺院三座大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亦即“三解脱门”的总称,表“涅槃”之意。后应名寺古刹多建于风景秀丽的山麓下,加之“三门”形状酷似“山”字,故“三门”后来被称为“山门”。至于“三门”中各门之意,密迹金刚是谁,佛教三门中所供护法神究竟是一尊还是两尊,哪一种供法符合佛经所载,供一尊是谁,供两尊又是谁,中国人所称哼、哈二将是何种人物的演变,则很少有导游问津。导游小王在介绍三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佛殿时,均一一按由此及彼的方法,为客人作详细的讲解,使客人在参观大同的寺庙之后,对我国寺院的各个主要建筑及所供人物,均得以详尽的了解,并在今后的参观殿,能利用在大同所学,去分析了解其他的佛寺,收效甚好。客人回去后,纷纷向他来信致谢,说:深感不虚大同之行。阐述见解法阐述见解法,即对于景点中尚存在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的讲解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导游,要求导游人员具有丰富的有关专业知识的学术水平。在为游客,特别是专业、学术团体讲解景点中某些专业内容和问题时,导游应在大量事实及论据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和讲出自己对这些内容和问题的独到见解。以“我以为”,“我的看法是”的方式去讲解,不仅会引起客人们的浓厚参观学习兴趣,同时也会赢得客人们对导游由衷的尊敬和信赖,从而加深客人与导游的感情,促进导游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导游石春满对云冈石窟的讲解为例:在云岗石窟的众多洞窟中,均雕有三尊大佛。对此,他首先向客人介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三尊佛的命名情况,其后则强调讲,多数学者均称这三佛多为过去、现在、未来竖三世佛之观点,最后再向客人讲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认为,学者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云冈石窟中,弥勒菩萨的雕像,无论是在460-465年期间雕刻的早期作品,还是465-494年第二期的开凿,以及494-524年晚期的雕像,均是以交脚而坐的形式出现的,这是北魏时期菩萨雕像的一个重要特征。由此推论,三佛洞中,有交脚雕像的,应为过去、现在、未来佛,而无交脚的,则应是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才对。因此,“云冈石窟三佛洞中,以竖三世佛居多”的说法是不妥当的。因为,三佛中,有交脚像的洞窟为数极少,应该说:“云冈石窟三佛洞中以横三世佛居多”方为正确。石春满对景观所提的独到讲解,反映了他的博学,也反映了他讲解手法的新颖和高超。二、   艺术性讲解描述法描述法,就是运用具体形象和富有文采的语言对眼前的景观进行描绘,使其细微的特点显现于游客眼前。在旅游过程中,有些景观没有导游人员的讲解和指点,很难发现其美的所在,唤起美的感受。而经过导游人员一番画龙点睛或重彩泼墨似的描绘后,感受就大不一样。例如:在景色如画的苏州太湖洞庭山的石公山上,一位导游员对游客描绘说:“朋友们,我们现在身在仙山妙境,请看,我们的背后是一片葱翠的丛林,前面是无边无垠的太湖。青山绕着湖水,湖水映着青山。山石伸进了湖面,湖水“咬”住了山石,头上有山,脚下有水。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岛中有岛,湖中有湖,山如青龙伏水,水似碧海浮动。“接着,他跌宕有致地吟道:“茫茫三千顷,日夜浩青葱,骨立风云外,孤撑涛声中。”这位导游情景交融的描绘,使客人就像在观看彩色宽幅风景影片的同时,又听着优美的画外音。创新法对于某些众所周知的景点,如果运用寻常的方法进行讲解,难免会给人一种老生常谈的感觉,这时导游人员若能运用创新法,将大家熟悉的景点给予新的讲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青岛风光可分为五个层次:碧海、金沙、红瓦、绿树、蓝天,很像乐谱上的五线谱。勤劳聪明的青岛人民,犹如五线谱上的音符,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英雄乐章!”“你们将离开青岛,几天游览青岛让你们带走了令人难忘的东西,这东西不能装在行李里,而是在你们身上,请大家想一想,你们带走了什么?它就是你们被青岛的阳光晒黑的皮肤,你们留下了友谊,而把青岛的夏天带走了”在这里,导游员将青岛风光比喻为五线谱,很有想象力,也极富美感,最后几句是欢送词,虽忧伤,但颇有诗意和情调,显示出作者别具一格的导游特色。衬托法风景名胜很多,知名度高的风景名胜也很多,那么如何使所介绍的景观凸显其风采,让人刮目相看呢?衬托法就是用来凸显景观风采的方法,它是利用已被人们广为熟悉、广为流传的一些事物、景点来衬托所要衬托的事物和景点,以突出它的地位和影响,说明其存在重要性的。例如线面这段讲解石林的导游词: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去石林参观。石林位于昆明东南,距昆明100公里,是世界绝无仅有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在昆明有一句俗话:到昆明不去石林,等于没来云南。所以上至许多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凡来昆明者,必驱车去石林一包眼福。而凡是去过石林的人无不拍手称赞,觉得不虚此行。法国一家旅行社打广告,把去石林观光称为到2.7亿年前的海底去旅游,因为那时这里是一片海洋。一个美国旅行家把石林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公认的七大奇景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亚历山大墓、圣索菲亚教堂、印度泰姬陵。诸位团友,七大奇景都是人工建造的,石林是自然景物,是上帝的功劳,必能相提并论。但由此可见人们对石林的评价是相当高的。石林这么美好,为什么知名度不如苏杭和桂林?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造就为苏杭和桂林打广告了。早在唐朝就有“游遍江南未到杭,不知人间有天堂”的诗句,这就延伸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大诗人韩愈有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江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后有南宋学者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形容桂林景观。昆明的石林景观也是独特,只不过发现晚,宣传不够而已。正象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诗句所写:高山为骨骨为陵,三亿年前海底行,可惜前人文罕记,石林异境晚知名。随着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石林一定会后来居上,知名度和观光客也一定会赶上桂林和苏杭。这种技法就是衬托法,利用世界七大奇景和苏杭、桂林来衬托石林,以突出其地位,达到宣传石林的目的。引用法引用法就是引用客人本国本土的谚语、俗语、俚语、格言等进行讲解,这不仅能增强讲解语言的生动性,而且能起到言简意赅,以一当十的作用,还可活跃导游活动气氛。如:以为导游员带日本旅游团游览苏州拙政园,当客人走过石桥后,就问他们是否忘记了过桥的一道手续,游客们一时不知其解,于是导游员输欧:“贵国不是有一句敲打一下石桥,证实其坚固后再走过去的俗语吗?刚才各位虽然说忘记了敲打石桥,居然也平安地走过来了,这说明中国的石桥比日本的石桥坚固,无需敲打,就能平安地走过。“顿时,气氛活跃起来。这位导游员运用了日本的俗语,接替发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二、 趣味性讲解幽默法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应亦庄亦谐,庄谐并用,该庄重时便庄重,该放松时便放松,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作为旅游的调味品。旅游者来中国了解风土人情的同时,需要乐趣和轻松伴随。旅游是辛苦的,机械性的导游词无助于消除疲劳。相反,若此时你能在导游中运用诙谐、风趣的语言,正可以消除他们的疲劳和辛苦。比如:一团体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行驶,眼看客人已有不满,这时导游若能急中生智地说:“现在请大家放松,我们的师傅就要给大家免费按摩了!”这样幽默的语言相信能起到好的效果。当然,不同国家旅游者的幽默感是不同的,当临时无法找到幽默灵感时,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充实导游词中的乏味。某些玩笑当然要恰当,出自男导游员之口会比女导游员说出更加贴切和有幽默感。导游人员在讲解景观的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或完毕后,在主题内容之外,附加一些幽默风趣的内容,可以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如在介绍云冈石窟第五窟大佛时,可在介绍完诸如“该佛像高达十七米,是云冈现存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