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季度院感简讯.doc_第1页
2015年一季度院感简讯.doc_第2页
2015年一季度院感简讯.doc_第3页
2015年一季度院感简讯.doc_第4页
2015年一季度院感简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院感简讯2015年第1期(总第71期)医院感染管理科编二零一五年四月本 期 内 容【院感监督信息反馈】 2015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质控分析 2015年第一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 2015年第一季度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汇总分析 2015年第一季度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送检率统计 2015年第一季度临床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合格率统计【学习园地】 课件分享: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管理 课件分享: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2015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质控分析一、感染监测情况统计分析:一季度共出院病人4403人次,发生医院感染47人,感染率1.07%,感染例次50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1.14%。发生医院感染最多的部位为呼吸道41例次,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1例次,下呼吸道感染20例次,其次为手术部位4例次、泌尿系统3例次、眼耳口腔2例次。类手术切口感染为2例,感染率0.51%。感染病例病原体送检22例次,送检率为44%。医院感染病例漏报1例,环境卫生监测合格。ICU目标性监测共监测106人,住院总日数632天,发生医院感染3人,感染率2.83%,感染例次3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2.83%,病人平均病情严重程度3.08,病人日感染率4.75,调整日感染人次率1.54,例次日感染率4.75,调整日感染例次率1.54。二、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分析:1.本季度医院感染病例呼吸道感染较上季度增加12例次,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增加4例次,下呼吸道感染增加8例次。时值冬春交替季节,气温变化大,再加上病后体虚,易外感风寒。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高龄、长期卧床、昏迷、侵入性操作等病人,本季度下呼吸道感染增加较多,应引起重视。2.本季度全院病原微生物检验共检到多重耐药菌29株,为痰培养标本11株、尿培养标本17株、分泌物标本1株,其中ICU19株、六区7株、七区2株、九区1株。院感科及检验科及时通知所在科室相关人员,院感专职人员督查发现个别科室隔离标识落实不到位,科内人员未全部知晓。 3.本季度细菌室分离的病原微生物:ICU前五位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施氏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九区前五位分别是A群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六区前五位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施氏假单胞菌、真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其它科室详见附表。而本季度医院感染病例送检分离病原微生物前五位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真菌、屎肠球菌。4.本季度洗手六步法考核抽查了17名医护人员,2名医护人员考核不合格,合格率88.2%,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共观察到工作人员包括医师、护士、保洁员手卫生时机95次,执行手卫生57次,手卫生依从率60.0%,略高于上季度;其中医师、护士、保洁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58.3%、76.1%、6.7%;保洁员以戴手套代替洗手,手卫生意识有待提高。调查中发现不同手卫生时机手卫生依从率: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48.4%)、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85.7%)、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率85.7%)、体液暴露后(手卫生依从率100%)、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依从率15.8%)五个手卫生重要时刻手卫生实施情况有较大差别,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执行率最差,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性次之,其它手卫生执行率较好。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及接触患者前手卫生的依从性,切实落实好手卫生指征。5.一季度基础管理考核发现少数科室存在医院感染管理不到位:无菌物品管理不到位有如血透室、ICU、五区、七区、八区、十区、内镜室、手术室、口腔科、门诊手术室;消毒液管理不到位有检验科、五区、七区、九区、十区、手术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不符要求有手术室、妇产科;因此仍需进一步加强教育和督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确保各项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三、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1.医护人员加强健康宣教,指导病人适时增减衣被,防止外邪侵袭。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病房探陪制度,避免有呼吸道感染的陪客接触病人,防止发生交叉感染。病房应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2030分钟,如不宜开窗通风,必要时予以空气消毒。重视对高危人群医院内肺炎的预防和控制,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进一步加强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教育和督查,提高手卫生意识。3.科主任护士长加强督查和教育,进一步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抗生素管理规定,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2015年第一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 本季度送检病原体标本共检出阳性标本213例,其中痰标本106例,尿标本63例,大便标本5例,分泌物标本31例,白带标本5例,腹腔引流液、肺泡灌洗液、导管1例。检出病原体革兰阳性菌67例,占31.46%,革兰阴性菌118例,占55.40%,真菌28例,占13.1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5例,A群链球菌14例,腐生葡萄球菌11例,屎肠球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其中MRSA1例),肺炎链球菌3例,大肠埃希氏菌51例,铜绿假单胞菌及施氏假单胞菌各14例,恶臭假单胞菌10例,臭鼻克雷伯氏菌4例,奇异变形杆菌3例,肺炎克雷伯氏菌、摩氏摩根菌、聚团肠杆菌及粘质沙雷氏菌各2例,类产硷假单胞菌、液化沙雷氏菌、产气肠杆菌、福氏志贺氏菌、人苍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1例。共检到多重耐药菌29株,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18株、臭鼻克雷伯氏菌、屎肠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各2株、MRSA、宋氏志贺氏菌、鲍曼不动杆菌、施氏假单胞菌及聚团肠杆菌各1株。图1:2015年13月检出多重耐药菌株分布图2:2015年13月多重耐药菌株分布图3:2015年13月多重耐药菌株构成比共有9位病人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28株多重耐药菌标本分别为痰培养标本11株、尿培养标本17株、分泌物标本1株,其中ICU19株、六区7株、七区2株、九区1株;同一病人检出12株多重耐药菌1人次、同一病人检出6株1人次、同一病人检出3株1人次、同一病人检出2株2人次。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中年龄80岁4人、70岁5人;从发生科室和患者年龄可以看出ICU及六区(神经外科)发生率高于其它病区,高龄(75岁)患者居多。分析原因主要是长期住院及合并慢性疾病的危重患者、老年患者、侵袭性操作患者易发生感染。9例患者中5例为医院感染,4例为社区感染。由于慢性疾病院外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极易导致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社区感染的患者日益增多,社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住院后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感染病例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了解是否有耐药菌感染并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各科室强化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学习,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发生。2015年第一季度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汇总分析一、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汇总:1. 医院感染病例:13月共监测ICU病人106人次,发生医院感染3人,感染率2.83%,感染例次3例次,感染例次率2.83%,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4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1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2. 器械使用率: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47.47%,呼吸机使用率19.94%,尿道插管使用率92.25%,总器械使用率159.97%。3. 床日感染率与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 患者日感染率4.75,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发病率为1.72,中心静脉插管血流发病率为0,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7.81。4. 以处于危险因素中患者数计算感染率:13月病例感染率为2.83%。其中1月病例感染率为0,2月病例感染率为0,3月病例感染率为9.38%。5. 平均住院时间:1月平均住院时间为4.88天,2月平均住院时间6.68天,3月平均住院时间7.19天。6. 感染率调整: 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3.08,调整感染率0.97%。根据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日感染人次发病率为1.54,调整例次日感染发病率为1.54。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2015年13月共监测ICU病人106人次,发生医院感染3人,感染率2.83%,感染例次3例次,例次感染率2.83%,调整日感染率及调整日例次感染率均为1.54。患者总住院日数632天,ICU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3.08,调整感染率0.97%。与常州市12家ICU监测医院一季度监测数据相比,ICU监测人数2099人,住院总日数14205天,感染人数103人,感染率4.91%,床日感染率7.52;感染例次126例,例次感染率6.00%,例次床日感染率8.87;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为3.53,调整床日感染率为2.05,调整床日例次感染率为2.51。从本季度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来看,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调整床日感染率及调整床日例次感染率均低于常州市平均水平,其中尿管使用率(92.25%)高于常州市尿管使用率(80.95%)平均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医院感染率及调整日感染例次率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发生的医院感染主要是下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院ICU患者尿管使用率明显高于常州市尿管使用率平均水平,应引起高度重视。本季度ICU检到多重耐药菌19株,其中同一病人检出12株有1人次,同一病人检出6株有1人次,医院感染1株,社区感染18株。送检标本为痰标本和尿标本,检出多重耐药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15株、臭鼻克雷伯氏菌2株、宋氏志贺氏菌及屎肠球菌各1株。主要是社区感染病例,分析原因为长期住院、合并慢性疾病的危重及老年患者、有侵袭性操作等易感因素。院感科及检验科及时通知所在科室相关人员,认真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严格接触隔离。三、持续改进:1.科主任、护士长应加强教育和督查,严格掌握尿管置管适应征,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拔管,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及置管天数,确保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落实到位,减少医院感染发生。2.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社区感染,对新入院的感染病例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了解是否有耐药菌感染并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同时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 2015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送检率统计分析13月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42.5%,达到卫生部送检率不少于30%要求。但仍有少数科室中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未达到30%,如妇产科、外科一、外科三、外科二、骨伤科、外科四、外科五、肛肠科、脑病科、针灸理疗科,请该科科主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科内人员教育和督查,做到有样必检,提高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各科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统计见下表。科 室送检率(%)科 室送检率(%)儿 科81.32耳鼻喉科72.37肾病科35.48脑病科25.68I C U36.67脾胃病科40.58妇产科9.69心血管科63.68外科一25.96肺病科53.58外科三11.11肿瘤科36.67骨伤科9.24内分泌科66.67外科二13.25眼科66.67外科四17.65口腔科77.27外科五11.59针灸理疗科0肛肠科3.09合 计42.05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5-04-232015年第一季度临床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合格率统计分析标本类型送检数合格数合格率(%)扁桃体周围脓液11100创面分泌物11100导管(深静脉留置管)11100腹部切口分泌物11100腹腔引流液11100宫颈口分泌物11100留置管11100尿道口分泌物11100尿液11100切口渗液11100伤口分泌物11100伤口渗液11100上颌窦脓液11100深静脉留置管11100咽部组织11100眼部分泌物11100引流物11100胸水22100静脉留置管22100脑脊液22100分泌物宫颈22100分泌物阴道22100肺泡灌洗液33100穿刺液33100角膜溃疡分泌物33100切口分泌物33100关节液44100口腔分泌物66100阴道分泌物99100女性阴道分泌物99100宫颈分泌物99100脓液1010100导管1010100咽拭子1010100咽部分泌物1111100鼻腔分泌物1111100白带1212100中段尿3030100眼分泌物3131100粪便4545100标本类型送检数合格数合格率(%)尿8282100大便116116100血150150100分泌物212212100咽试子418418100痰92786292总计:2,2062,08695分析:本季度细菌室共接受细菌培养标本2206个,合格标本2086个,合格率95%。送检标本合格率较上季度提高,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不合格标本主要为痰培养标本,因此仍应进一步重视痰培养标本的正确采集工作,做到正确采集和运送标本,提高送检合格率。 细菌室 2015-04-16课件分享:1.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管理(见附件)2.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见附件)11附表:2015年一季度科室微生物统计科室细菌名称A群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 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臭鼻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恶臭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福氏志贺氏菌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聚团肠杆菌类产硷假单胞菌摩氏摩根菌奇异变形菌施氏假单胞菌屎肠球菌宋氏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液化沙雷氏菌粘质沙雷氏菌八病区5000010020100000000100儿科0000010000000000000000耳鼻喉科0000000000000000000000二病区00502244100311000511700骨伤科0010000000000000000000九病区9080011000000100120000六病区0101175100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