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温开照(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400)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引起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民族文化如民间工艺、民族歌舞、语言文字等面临消亡。民族文化的保护要通过寻找文化与经济的契合点、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与宣传来进行,民族文化的意义在于能为全球生态保护、改善人们温饱解决后空虚无聊提供良方。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发展;温饱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需要发展。但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面临不可持续的危机,如何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丰富多彩的各少数民族文化,让它们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一、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面临危机的表现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前者主要指衣、食、住、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承载着各个民族独特的历史与风情,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东西,自己的特点,各个民族的特点都很明显;精神文化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音乐舞蹈、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祭祀活动等等,如侗族的大歌、苗族的舞蹈、藏族的宗教。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都面临消亡的危机。下面举几个主要表现:(一) 少数民族的民间工艺产品及其手工技术走向消亡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少数民族地区手工制作的民间工艺,与现代工业制造相比耗力耗时,成本太高而没有竞争力,没有年轻人愿意做而找不到传承人并走向消亡。“资料记载,贵州民间产漆器的地区清末至解放前泛指毕节、大方、德江等10地。现在仅大方县还保持有漆器生产,与原来生产的地域相比我省蚕桑技术的保存只占40%。不仅如此,原在威宁等5个县分布均匀的民间开采铜矿技术现在全部消失。此外,桐梓的井盐、毛毡,遵义的油绸,仁怀的沙酒,赤水的竹篦和先炳生铁锄,思南的丝线,安顺的皮革器和牛皮毯,雷山的石印,黎平的树皮布,安龙的龙溪砚,铜仁的葛布和麻布,兴义的三清镰刀等项目都已消失。贵州传统工艺中濒临失传的项目就更多了,比如,沿河的土家族乐器,盘县的雕版印刷,贵阳的雄精雕等。省博物馆传统工艺课题研究组初步调查统计,贵州传统工艺濒临失传的项目占156%,已知失传的项目约占56%。”1(二) 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化面临危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濒临消亡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魂,是少数民族独特的艺术与风俗习惯的基础与载体,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语言表现了多样的民族风情,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伴随的西方强势文化的飞速传播、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普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濒临消亡的危境。许多学者云南政协委员石锐呼吁加大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力度,他说:“一个民族如果失去自己的语言,那它的精神文化也将丧失,对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力度应该加大。”“云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其中有十五个民族是云南独有的,如白族、纳西族、傈僳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彩。但近几十年来,云南十多种民族语言正面临濒危。”2在广州举行的“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北大、复旦等内地各高校和香港的40多名学者共同发出紧急呼吁:保护我们国家濒危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现在,全国会讲满语的人只有150个了!”“1992年,我们到潮州一个畲族聚居村调查,发现320个村民中只有6个人会讲他们民族的语言畲话。当我们去年再去的时候,会讲畲话的只剩下3个人了,另外3个已经过世。估计再过几年,就没人会讲这种民族语言了。”“中国已发现的少数民族语言有120多种,目前是每一到两年就会消亡一种。”3、少数民族歌舞等难以传承经济的全球化,消费文化的传播,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民间歌舞賴于生存的环境改变了,民间歌舞等艺人的老化,很多年轻人都出外打工,没有时间和心情向老一辈学习,打工的少数民族年轻人有些受到强势工业与消费文化的影响,对民族民间文化甚至产生了自卑感,认为是落后的东西,思想上行动上有抵制,言论上有贬低,歌不会唱或不再去唱,舞也不会跳,渐渐的便完全失去和抛弃了传统的民族歌舞,致民族歌舞后继乏人。“会唱传统民歌的人越来越少,以广西巴根屯为例,会唱传统民歌的只有11人,而能唱全的不足3人。甘肃省永靖县政协主席马永清说,青海、甘肃两省少数民族除了花儿的传统演唱方式和演唱环境保存得比较完整外,其他传统民歌的演唱已经没有了,特别是一些记载着民族历史的民歌。四川音协表演艺术部主任赵小毅说,在四川的演艺舞台,民歌的份额正在减少。至于民间,偏远地区的原生态民歌尚没有遭到冲击,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一些距离城市较近的少数民族的民歌正在减少。九寨沟著名的南坪民歌现仅有8人能演唱大多数曲目;羌笛演奏者亦不超过10人;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者只有数量刚好够的4人,且年龄最小的都已50多岁。其他地方,如江西、贵州、东北等地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4 二、 少数民族文化面临危机的原因(一) 工业化与经济全球化引起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处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民生活较困难。随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及工业化生产,政府的主要精力用在发展经济上,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及经济方式发生改变,这些地区交通的日渐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与较发达地区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逐渐增多,人民的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发展工业,发展经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商人主导人民包括少数民族人民的消费方向,生产出丰富的产品使以前饱受缺食少衣的人们对物质欲望无限膨胀,人们对传统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相应就会重视不足。现在忽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会引起文化的消亡而出现断层,过了一段时间后对物质的欲望厌倦时,再寻找民族精神文化就会无处可寻。政府因把主要精力用在发展经济上,衡量官员的政绩主要是所在地方的,对要花钱的民族文化保护肯定积极性不高,致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资金投入比较少,保护措施不够到位。如专家韦兴儒谈到:贵州省每年用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资金投入仅有60万。5(二)学校教育未能承担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责任,有时反而促进民族文化的消亡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也是应试教育,对与升学率无关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教育不重视,没有把传承民族文化列入学校教育的目标,内容也少有传授民族文化这方面的,有时甚至把民族文化看作是落后的东西,或多或少有所贬抑。韦兴儒举了个例子:岜沙村上过初中的易会计曾这样告诉别人,“只要9年制义务教育一普及,我们的后棍(椎髻)就完了”!因为初中得到县城去上,保留这种发型会被人嘲笑,易会计自己就有这种被人嘲笑而剃发的经历。6“民间文化大多凭借口传心授,以相当脆弱的方式代代相传。一旦没有继承人,就如断线风筝,即刻消失,化为乌有。”7(三)在强势消费观念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文化观念的弱势少数民族文化在以商人主导的强势的消费文化面前显然居于弱势,受到西方为主的观念的围攻。少数民族同胞走出家园、视野开阔以后,面对一些强势文化的包围,面对以财富来衡量人的价值的主流价值观,许多人逐渐缺乏或失去自信心, 产生了自卑感,有些年轻人甚至认为民族民间文化是落后的东西。人们大多没有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在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价值,在满足人们精神追求中的重大价值,也没有看到少数民族文化在保持全球生态平衡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三、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路及其意义(一)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路、走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经济发展之路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自然生态与文化资源的优势,寻找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走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经济发展之路。我国有?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独特的风俗风情等对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灵山秀水的生态环境,在一些沿海发达地方不容易找到,少数民族地区有。这些为寻找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提供了条件。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可深入在如下方面进一步探索:()把文化开发与发展旅游融合进行增强少数民族经济意识,把浓郁的民风、民俗、民族土风文化推向市场,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办、市场运作的方式,解决好如何引进民营资本进入文化文物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把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变成财富,把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逐步发展成为文化经济的支撑点。合理开发旅游促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掘、保护,民族文化的精华得到提炼、弘扬和发展,使现代旅游业与少数民族社会契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会给旅游地的民族文化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和负效应,如民族文化的同化、庸俗化等。但合理的科学的开发旅游也能促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掘、保护,民族文化的精华得到提炼、弘扬和发展。经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细致分析、科学规划、适当管理,可以使现代旅游业与少数民族社会“嫁接”,使其越过工业化过程,而直接进入符合生态理念的后工业化社会。8()把文化开发与文学及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形式结合起来开发更多的少数民族风俗、生活方式、原生态音乐、舞蹈,制成电影、电视等产品,。、学校教育要把传承民族文化作为教学内容,社会上要宣传民族文化保护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要从教育入手,要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生存、传承和发展的土壤,必须使民族民间文化进入课堂,特别是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开设相关的课程在民族地区坚持双语教育制度,把民族歌舞作为教育的教学内容。云南政协委员石锐建议:“恢复被取消的少数民族语言专业,在民族地区坚持双语教育制度;建立云南民族语言数据库,对云南濒危的十多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保护;尽快收集濒危民族语言的有声资料,对它们进行保存和深入研究;重视研究跨境民族的语言文化交流和发展问题,让跨境民族语言成为中国与东南亚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桥梁。”9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孙宏开教授提出:“成立中国语言资源联盟,通过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对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保存和抢救。比如,可以用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此外,还应该用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手段对语言进行保存。”10继续推进民族民间间文化的普查整理工作。由日本政府资助,由中国民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组织实施的“中国少数民族无形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歌保护行动” 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采访了10个民族的235名歌手,录制民歌385首,录音42小时,录像57小时,后期制作50分钟宣传片和长达420分钟的民歌精选片。考察组对当地少数民族分布、少数民族民歌储藏、少数民族民歌的流传方式、歌手的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为丰富和充实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和文献,也为充分发掘中国民歌文化内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这次考察采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力合作,按照科学的田野调查方式,采用现代视听技术,记录、整理时采取了民族语言、汉语、英语、国际音标标注和互译的方式。保存了歌手演唱时的原始风貌,便于科学研究和大范围的交流。”11加大宣传在开发中更好地保护文化的力度,让当地群众知道文化创造利润,动员全社会关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这就是在开发中利用文化,在利用的同时加强保护,这样文化的保护利用就能结合得好,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就能落到实处。、政府要更深入了解文化对经济的极大与持久的推动作用,认识到文化也是生产力,加强对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力度,一方面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创新和持久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创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整个国家的和谐相处,减少社会发展的成本,逐步增加文化保护的投入,加强民族文化的研究力量,推动民族文化保护的进一步立法进程。(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意义、少数民族文化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精神会餐,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大部分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经济相对落后,仍有不少贫困地区,但大多也解决了或正在解决温饱问题。国家统计数字可以较好说明人民生活的改善:“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5.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的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36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45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84-94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0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10万人。”12解决了温饱的人民大众追求什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认为:以往建立在温饱未解决之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面临最严酷的挑战,温饱解决后的空虚,如何填补生活意义的真空成为人们的大问题。两股力量在力争填补这个空白,其一是商人,通过推动消费并营造以消费为核心的人生观;其二是理论家。13快乐哲学派认为人们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快乐,人们要追求快乐填补空虚。如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不是有钱就一定快乐,不是一切经济举措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14改善空虚的办法是使精神充实起来。郑也夫回顾历史上提早获得物质满足的贵族走过的道路,认为出路不过两条:堕落或者升华。前者,依赖于性、药物、毒品上瘾;后者,开发深度游戏,在棋牌、艺术、科学探索等游戏中追求心灵的丰富。15游戏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很可能也是我们最终的依赖。它是良性的刺激;是可持续的刺激。16少数民族文化如歌舞等精神文化是改善温饱解决后空虚的良好资源。民族歌舞有这些特点: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歌舞,品种繁多,风格鲜明;民族人民参与度高,人数多,进入门坎低;可抒发人们的感情,减轻人们的忧愁与空虚,获得精神的满足。这些特点完全符合良好游戏的条件,它可为人们提供良性、可持续的刺激,改善人们在解决温饱后产生的空虚状况,从而促进人们之间的和谐,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少数民族文化另外还有一个非常优越的文化优势是:各少数民族风俗风情虽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处人民生活简朴快乐,大多喜欢歌舞,能够以很少量的资源消耗获得极大的快乐。按经济学的说法是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快乐满足,符合生活经济原则。这是较发达地区做不到或者说是遗失了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使少数民族文化成为稀缺资源,也使少数民族地区为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了很大贡献。应该充分肯定并大力宣传少数民族的这种优秀文化,提倡生活经济原则,对节约资源,减少消耗,使人民以较少的成本得到较大的快乐,对克服商人提倡的消费文化,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可持续发展都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维系民族文化生存的重要力量,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某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不能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的因素被舍弃,被新的社会文化所改造,这很正常。但各少数民族应增强文化自信心,充分认识自己文化的价值,强化自己的文化特色,使自己的文化保持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包容外来文化,与其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 2301-2025恒温扩增核酸分析仪校准规范
- 忻州市中医院术中放射防护考核
- 吕梁市中医院压力治疗技术考核
- 朔州市中医院急救护理能力考核
-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中药用药指导考核
- 2025年中国三氯氢硅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年信息化设备及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芦荟单糖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上海市人民医院疲劳管理技能考核
- 阳泉市中医院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考核
- 第四章农产品贮藏实例课件
- 《历史的温度 套装共6册 》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 5.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概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 初中励志英语谚语
- 2023年云南曲靖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YY/T 1791-2021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检测试剂盒(发光免疫分析法)
- 《钢纤维混凝土》课件
- DB37-T 4310-2021 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
- 楷书的章法课件
- 生物产业园智慧园区智能化建设方案
- 高血压病人饮食护理重要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