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定稿·用思想之光烛照材料.doc_第1页
教师·定稿·用思想之光烛照材料.doc_第2页
教师·定稿·用思想之光烛照材料.doc_第3页
教师·定稿·用思想之光烛照材料.doc_第4页
教师·定稿·用思想之光烛照材料.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思想之光烛照材料(教师定稿) 议论文写什么? 武汉三中 赵高峰 2014.9.30教学理念:追求“有料”、“有种”的作文教学,让材料燃烧,让思想闪光,让思维生长。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积累“有品格”的素材,建立个性化的素材库; 2.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找准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联;3.引导学生向现实寻灵感,向历史求深度,向哲学要智慧,有现代眼光,具古典情怀,能辩证思考;4.引导学生用思想烛照材料,走出肤浅,远离平庸,告别“伪文化”和伪思考,提升作文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底蕴。教学重点、难点:准确选材,找准材料和观点的关联;深入挖掘材料的思想价值,准确精炼地表达观点。教学过程:一、导入 一到6月7日,古代名人的那点事就开始高频率出现,屈原不停地跳江,项羽不停地自杀,韩信在别人胯下不停地爬来爬去。至于项羽和刘邦,一到6月7日,总得再次鏖战,滚滚烟尘呛得人几乎要喘不过气来。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南师大教授何永康高考作文素材的平庸或不会运用素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变沉疴。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努力破解这一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议论文写什么”。二、例文评鉴(一)下面是一篇高考考场作文的片段,请从内容的角度,辨析其存在的问题。 门与路门与路,永远相连。打开一扇门你会看见无数的路,或弯曲、或崎岖、或平坦、或漫长,而你的任务就是在路上坚定的(地)走下去,直到走到终点一扇新的门。鲁迅,一个耳熟能详的作家,在那个思想封建的年代,走向了爱国报国之路。他以前认为学医能治好战乱人民的伤口。在留学日本期间,他备受欺负和歧视。看着那些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一起说笑谈论中国人的死亡,他的心很凉。学医再怎么治也治不好人心灵的缺口,他毅然弃医从文,用讽刺的笔法唤醒了一个又一个中国人。他打开了写文唤醒的大门,走上了思想解放之路。王昭君海伦凯勒孔子诺贝尔炸药的发明者。为了研制出炸药,他曾经做过数千次实验,甚至有一次吓得他的父亲生病。别人劝他放弃,远离危险,他没有听从,最终发明了炸药。他的成就世人皆知,诺贝尔奖以他为名。他走上发明之路就不再停歇,他的信念、勇敢和坚持都令人佩服。条条路,扇扇门,坚持下去总有一条通往成功之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让我们鼓足勇气,坚定信念推开那扇门,走上那条道。 【我的看法】得分31分。照搬材料,分析肤浅,偏离题意。(二)阅读下面一篇优秀作文片段,品味其在选材和分析材料上的特色。 风景是心的所在地(节选)东山魁夷曾说过:“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心驻扎之地,风景长存,心驻扎于淡泊之中,便是倾盆大雨也成绝美景致。苏轼评价陶潜:“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陶潜弃官场而去,心中挂念的又岂是日暮归家时刻的那一缕炊烟?他于纷繁官场中,却并未深陷,也未曾片刻懈怠自己,因为他知道:有一颗超脱淡然之心,处处皆是风景。但也因知晓风景是人心的所在地,因此,他不愿心被混浊官场束缚,不愿被阿谀奉承蒙蔽视听,为了不丧失那一片绝美风景,他才毅然离去。他挂念的不仅是家,更因心底那一片净土。最终,他的心居于田园,给世人留下一幅采菊东篱下、把酒高歌的隐士图。【我的看法】平中出新(旧典新用),紧扣论点,剖析深入。(三)思考:议论文写作在内容上应该追求怎样的目标?“有料”:选材独特,有品格、有品位。“有种”:有自己的思想、见解。“表达你的发现”。三、写作训练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材料二:君子不为苛察。庄子材料三:人有不及,可以情恕。晋书材料四: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英欧文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一) 请根据上述材料确定你的中心论点。宽容需要博大的胸怀。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宽容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宽容。宽容可获得别人的爱戴与尊重。宽容不能丧失原则,姑息纵容。(二)围绕中心论点,你会选择哪些材料?选材不易,分析更难。(三)典例剖析:如何深入挖掘材料的价值?为凶手立一块祭奠的石头美国人民有一个阵亡将士纪念日,源自1868年祭奠美国南北内战双方战死的60万人。当时,很多南方妇女在春天到阵亡战士的墓前献花,不分南方人和北方人,这种举动感动了全国。1991年,中国留学生卢刚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射杀6人。事后遇难者安妮女士的悲伤的三兄弟给卢刚家人致信:“安妮相信爱和宽恕。此刻如果有一个家庭正承受比我们更沉重的悲痛的话,那就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2007年5月的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里,韩裔凶手赵承熙连同被射杀的32个无辜生命一起在那片宽阔的绿地上受到祭奠。发起这个行动的,是一个美国女生。尽管存在争议,豁达的美国人民还是接受了女生的做法,最终原谅了赵承熙。没有人去毁坏代表赵承熙的第三十三块石头,同学们还在他的墓碑上留下自己的纸片:“你没能得到必要的帮助,我们感到非常悲哀。希望你的家人能得到安慰并尽快恢复平静。”“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让他的人生变得更好。” 摘自星云大师包容的智慧台湾著名的高僧星云大师和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先生的对话。相关链接:链接1: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 习近平总书记9月26日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讲话2014年9月27日中国青年报。链接2:1994年,曼德拉当选总统时,三名当年的监狱看守受邀出席了他的就职典礼。曼德拉向来宾介绍这三人,并向他们致敬。曼德拉说:“当你迈向自由时,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你仍在牢笼之中。”他还说:“勿让他人成为自己的牢笼。”漫漫自由路曼德拉传链接3: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捷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方法导引】1.思维、论证方法:联想、因果思维、辩证思维、比较思维等 2.素材积累方法:关注现实(网络、报刊)、博览群书(文学、历史、哲学等)、及时摘录(对敌人、凶手)为何需要宽容?(因果思维、联想思维)荷兰斯宾诺莎: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鲁迅: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南非国父曼德拉结论:仇恨不能消解仇恨,只有爱和宽容能够。 冤冤相报、以暴制暴不能让世界走向和谐。只有宽恕与谅解,才能将仇恨融化,彼此才能和谐共存,让心出狱,获得解脱自在。 宽容是最大的美德,是至善至美的人性的体现。 比较思维柏林墙的倒塌 、台湾与大陆的交流 巴以冲突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韩朝对立 习近平讲话宽容能解决所有问题吗?(辩证思维)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雷颐:文革“梦魇”为何成某些人的“梦想”?人类总想摆脱历史的重负而轻松自在。但是,当摆脱一切历史记忆之后,“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这便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原因所在。摆脱历史记忆,生命将变得毫无意义。而千千万万无辜的死难者,将被历史迅速遗忘,最多化为“历史教科书”上一小段无足轻重的文字或几个干瘪枯燥的数字。而这些抽象字符背后所凝缩的生离死别、血泪生命,则是后人所难以体会的。结论:没有对历史的理性的反思(日本侵华、文革),一个民族就不可能真正进步。宽容不是万能的,不是没有原则的,不等于遗忘(历史虚无主义),不等于没有反思、没有改进。这就是辩证思考。(四)小试牛刀:阅读下列材料,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切合题意;观点明确;表达流畅、准确;有一定的思想性。“感谢室友不杀之恩”近年来,“同室操戈”的事件并不鲜见,而归纳这些恶性案件,似乎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大学、室友、杀人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去世,他是被同宿舍室友在饮水机里投毒所害,起因是生活琐事导致关系不好。同样是2013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发生命案,大三学生小蒋被室友小袁挥刀刺中胸口身亡,起因是袁某没有及时给未带钥匙的蒋某开门。这样的极端事件,在此之前也常见诸报端。在当下的大学校园,同学之间的关系,似乎发生了些许变化。就在4月16日这一天,发生在南京和上海两所大学校园里的两起宿舍纠纷,分别让两位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失去了生命,而夺去他们生命的,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室友。悲剧发生后,大学同学之间最流行的问候,竟然变成了互相感谢当年的“不杀之恩”。【我来分析】宽容能化解矛盾冲突,避免悲剧发生,增进人际和谐,彰显人格魅力四、方法总结向现实寻灵感,向历史求深度,向哲学要智慧; 有现代眼光,具古典情怀,能辩证思考; 深入挖掘材料,提升作文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底蕴。 五、课后作业1.搜集与“宽容”有关的素材(不少于5则),建立属于自己的专题素材库。2.用简练的语言分析素材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3.根据提示,用“因果思维”分析下列材料。红学家“围殴”刘心武2005年,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秦可卿入手,在“百家讲坛”对红楼梦进行全新解读。刘心武的揭秘,被作家虹影称为“散打”,被评论家张闳称之为“说书”,被众红学家指斥为毫无道理。其中,红学会副会长胡文彬的话最有代表性:“我并不是反对大家关注红楼梦,如果中国人民都热情地来读红楼梦,这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很好的事情。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号召大家来做红学家,因为学术永远是少数人的事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