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课领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 周)武安市南关小学 郝东平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武安市南关小学 郝东平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实验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教材处理本课教学时间2课时,本节是第二课时,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在对课文重点部分“辉煌的过去”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学,达到交流与体会,共享资源的效果,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到侵略者的残暴。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励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说板书设计: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21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 有也有 还有 不仅有还有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但还 上自下至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再现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变化,也体现民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 就整个设计而言,我认为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指导思想 。有效地实现了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实现了读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了读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也增强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武安市南关小学 郝东平一、教学分析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学生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乐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多媒体条件下实施教学对学生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文章篇幅较短,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作者先以优美简洁的文字较大篇幅地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再以精炼准确的文字介绍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与它的彻底毁灭形成对比,使人感情产生强烈震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教学难点: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抓住重点词语“不可估量、众星拱月、凡是、统统”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句子或部分。能力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能带者赞美、自豪的语气和痛惜、仇恨之情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2、在写作技巧上让学生掌握总分总和对比的手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不忘国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进而使学生意识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历史意义,增强爱国意识,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组织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四、教学过程 在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相互整合的学习环境下,我们的学习由以下六个主要环节组成:(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圆明园辉煌的图片,教师激趣:这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一百四十五处景观的其中一处,这样美丽的景色我们永远也看不到了,现在看到的只是残垣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由此引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并板书,带着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用圆明园辉煌的景观图片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烘托课堂气氛。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二)质疑问难,自主学习1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知道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的哪些地方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2-4自然段) (板书 辉煌)下面我们就开始自学这一部分内容,分组学习,进行多形式读,整体感知,选择2、3、4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再在小组中交流体会:看看从自己喜欢的那一段里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自学,使学生明白句子和每一段的内涵、情感。在这一步中既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又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知识、主动质疑。(三)品读交流,协作提高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全班集体交流,汇报自学成果,处理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重点词老师强调并板书。谁先来说一说你感受最深的地方?1、 汇报交流第2自然段。a、(模拟汇报:“众星拱月”一词最能体现圆明园的整体布局,“众星拱月”的意思是无数的星星环绕一个大月亮,“月亮”是指圆明三园,“星星”是指无数的小园。)出示图片(板书 布局 众星拱月)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把枯燥的文字转换成立体的、宏大的、壮观的图象,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b、指导学生先自己读本段,再齐读,读出喜爱赞美之情。2、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第一步,读中蕴情。(1)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 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 建筑 风格各异)(2)范读:请你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为突出景观各自的特点,范读时注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两个词,语气要有轻有重,读“买卖街”一句时,语速要快,而且声调要高。读“山乡村野”一句的时候,声调要低缓。) 指导朗读:听出老师是怎样读的了吗?(生发言:老师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突出景观不同的特点。)那么,你们也来读一读吧!(3)生欣赏各种图片:图片由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画面组成。殿堂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玲珑剔透,买卖街热闹非凡,山乡村野充满田园风光,让学生欣赏到圆明园内丰富多彩的景观。)(4)愿意背的同学,咱们一起来试试! 第二步,读中揣摩。指导学生学习园内的景观的分类,具体操作如下:(1)课件出示句子,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2)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图片展示根据课文内容分为三类)创设这种新颖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各种景观的不同分类。对从未见过昔日辉煌的圆明园的学生来说,单靠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很难入境入情地体会圆明园的美,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一味地读也枯燥无味,那么在这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图文并茂,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边读边揣摩,不但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而且情感融入到了课文当中,真切地感受圆明园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所以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也帮助学生解决了课后思考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第三步,感悟想象。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学生齐读,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现在漫步在这样一座园林里,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读本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第四步,感情朗读。自读第3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体现欣赏、赞美、自豪之情,语气自然从容,语速宜缓,娓娓道来。3、汇报交流第4自然段。(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内容: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引导学生明确第1句话是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了解本段的结构是“总分总”。(2)出示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历史文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感观了解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3)让全班学生用自豪的语气齐读第4自然段。在这一部分学习,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的景观,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紧扣中心,升华主旨1、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最大最美的园林,就是这样一座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灰烬,是谁犯下了滔天罪行,如此践踏人类的文明?让我们来看那悲惨的一幕。2、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在这里英法联军犯下滔天罪行的视频信息,把课文中的知识变静为动,变远为近,变抽象为形象,突破了教师在时间、空间上不易表达的局限。同时也激活了语言文字,转换成直观、生动、形象的图象,使学生很容易掌握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也真正了解到“国弱则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3、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并画出能体现罪恶手段的词语,进一步体会强盗们的罪恶。4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年月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5、从加点的词中体会到什么?(“凡是统统”是说全部。从中看出侵略者的贪婪。“实在任意”想怎样就怎样,说明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板书凡是统统拿搬毁)6、请怀着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它们的贪婪与野蛮! 7、圆明园有这么美丽的景观,有这么珍贵的历史文物,一旦被毁,真是令人痛惜啊,怪不得文中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回到第1自然段的教学。(课件出示句子),指导学生理解“不可估量”是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巨大,并体会圆明园的美丽辉煌与珍贵的价值,然后让学生怀着无比痛惜的心情齐读第1自然段。(五)、回归整体,梳理全文出示讨论题目(课后思考题):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鼓励学生发表感受,通过谈感想,使学生明白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更能反衬它的毁灭损失巨大,更易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仇恨的思想感情,增强人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六)发表感受,拓展延伸在最后一环节中,把描绘圆明园辉煌的图片与课文屈辱见证的插图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组织学生说话练习,“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知识得到延伸拓展。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在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过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图文结合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感悟。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发出由衷的赞叹时,我顺势引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同样的,也是运用朗读重点句子和出示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一国耻,同学们通过朗读和观看录象,对于圆明园的毁灭基本能产生较大的感触,并且对于侵略军的可耻行为纷纷表示愤怒。接着,我问道:“从当时的辉煌景观,到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课文插图上的几段残垣断壁。回首历史,让我们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点什么?”从中引导学生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附板书设计21圆明园的毁灭布局 众星拱月建筑 风格各异文物 最珍贵的 辉煌牢记国耻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毁灭:凡是统统拿搬毁 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实验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课教学时间2课时,本节是第二课时,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在对课文重点部分“辉煌的过去”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学,达到交流与体会,共享资源的效果,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到侵略者的残暴。此时此刻回到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