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第十章炙法精要.ppt_第1页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炙法精要.ppt_第2页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炙法精要.ppt_第3页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炙法精要.ppt_第4页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炙法精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炙 法,一、概述 炙法:将净选或切制的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二、辅料炒与炙法的区别,第一节 酒 炙 法,一、含义 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二、酒的特点 1.性味功能 甘辛,大热。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药势,具有活血通络、散寒、去腥的作用。,2.分类 白酒与黄酒的区别,3.质量要求 (1)性状:透明,无沉淀或杂质,具有酒特有的芳香气和味,不应有发酵、酸败、异味, (2)乙醇含量:应符合标示浓度, (3)其它物质含量:甲醇量不得超过 0.04g/100ml,杂醇油0.02g/100ml,二氧化硫残留量0.05g/kg, (4)微生物:黄曲霉素b15g/kg,细菌数黄酒50个/ml,大肠菌群3个/100ml。,三、适用药物 1.活血散瘀药物 如川芎、丹参等 2.祛风通络药物 如威灵仙、桑枝等 3.动物类药物 如乌梢蛇、地龙等,四、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1)缓和苦寒之性 如大黄、黄连、黄柏 (2)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1)与药物协同发挥作用,常用于活血祛瘀、通络药,如当归、桑枝等。 (2)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强疗效。 3.矫臭去腥 可产生腥臭之味的如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可随酒加热挥散;另外醇香可矫味。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五、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 药物与酒拌匀闷润(酒被吸尽)文火炒出锅放凉。 适用于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芎、白芍等。 2先炒药后加酒 先炒药(至一定程度)喷一定量的酒炒干出锅放凉。 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等。 用量:药物:黄酒100:1020,六、注意事项 (1)稀释: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2)闷润: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加盖,以免酒被迅速挥发。 (3)火力与火候: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黄 连 处方用名 黄连、川连、酒黄连、姜黄连、吴萸连、萸黄连。 来 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历史沿革现行,有姜炙、吴茱萸炙、酒炙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黄连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 2酒黄连 先拌黄酒,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黄酒100:12.5,3姜黄连 先拌姜汁,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生姜(或干姜)100:12.5(4),绞 汁或煎汁。 4萸黄连 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闷润,待药液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吴茱萸=100:10,酒黄连 姜黄连,炮制作用 生品苦寒性较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适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壮热烦躁,神昏谵语,热毒生疮,耳道流脓等证。如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 酒炙黄连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如用于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花粉丸。 姜炙黄连缓和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如用于治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吴萸制黄连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用于治湿热郁滞肝胆,嘈杂吞酸;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脘痞满,泄泻或下痢.,炮制研究 成分: 1.切制温度较低,抢水洗 2.炮制 温度升高,对小檗碱含量有一定降低。黄连炭下降显著。 酒炙后,小檗碱含量影响不大,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高于生品。微量元素溶出高于生品。 加热过程中生成红色的小檗红碱,其随加热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药理: 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炮制后,仍有,且均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生品无);姜炙品对变形杆菌作用增强。,大 黄 处方用名 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大黄炭 来 源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清蒸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生大黄原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色加深(棕褐色或深棕色) 药:黄酒100:10 熟大黄(1)酒 生药块黄酒拌匀闷润吸尽至密闭容器内至内外黑褐色取出干燥 药:黄酒100:30 (2)隔水蒸至内外均呈黑色,大黄炭生药(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内部焦褐色,取出,放凉。 醋大黄生药片醋拌匀闷润吸尽文火炒干 药:醋100:15 清宁片生药,加水,武火,煮烂,加黄酒(100:30),煮成泥状,晒干,粉碎,过筛,与黄酒、炼蜜混合,蒸透,搓成圆条,低温干燥,烘至7成干,闷约10天,切厚片。 药:黄酒:炼蜜=100:75:40,大黄 酒大黄,炮制作用 生品泻下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热毒壅盛,热结便秘大承气汤 酒大黄清上焦实热,可清血分热毒。 特点:(1)泻下缓和(2)引药上行. 目赤肿痛当归龙荟丸 口舌生疮,耳鸣上清丸,熟大黄泻下减弱,活血祛瘀作用 体虚肠燥便秘的大黄丸 润肠通便润肠丸(老年、小儿) 瘀血内停,腹部肿块大黄蛰虫丸 大黄炭泻下极弱,凉血化瘀止血 血分有热,瘀阻可用十灰散 醋大黄消积化瘀 清宁片润下剂,老年习惯性便秘,研究:致泻成分、抑菌成分、止血收敛成分。 (1)大黄生品及各炮制品成分含量如下表: 总蒽醌 游离蒽醌(抑菌) 结合型蒽醌 原料大黄 3.47 1.35 2.12 大黄片 3.12 1.01 2.11 酒大黄 3.08 1.43 1.65 熟大黄 2.54 1.50 1.04 大黄炭 3.07 2.60 0.47 (2)止血成分增加,止血作用增强 (3)抑菌作用稳定,当 归 处方用名当归、秦归、归头、归身、归尾、全当归、酒当归、土炒当归、当归炭。 来 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历史沿革现行,有酒炒、土炒、炒炭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当归(全当归) 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 2酒当归 先加辅料,再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药:黄酒100:10 3土炒当归药材土粉炒至当归片上粘满细土时取出筛去土粉摊凉。 药:土粉100:30 4当归炭 取当归片,置炒制容器片,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微黑色,取出晾凉。,当归 酒当归,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如治血虚便秘的润肠丸;治血虚体亏的当归补血汤。 酒炙增强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如用治血虚血滞,月经不调的四物汤;治风湿痹痛的蠲痹汤。 土炒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如用于治血虚便溏,腹中时痛。 炒炭以止血和血为主。如用于治崩中漏下,亦治月经过多。,炮制研究 成分:头、尾、身与全当归挥发油无明显差异,但微量元素有差别。 头:钙、铜、锌为身、尾的1.5-6.8倍 尾:钾、铁高;挥发油较头高;阿魏酸含量高 药理:对子宫的双向调节作用,高沸点挥发油抑制,水溶性和醇溶性成分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白 芍 处方用名 白芍、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土炒白芍。 来 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除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历史沿革 现行,有酒炒、醋炒、炒黄、土炒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白芍药材除杂质,大小分档,洗,泡润法,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2酒白芍药材先拌辅料,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药:黄酒100:10 。 3炒白芍取白芍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4醋白芍药材先加辅料,再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药:米醋100:15 5土炒白芍先炒辅料,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时,取出,筛去土粉,摊凉。 药:灶心土粉100:20,炮制作用 生品擅于养阴除烦,泻肝火,平抑肝阳。多用于肝阳上亢,阴虚发热,烦躁易怒。如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的建瓴汤;阴虚发热的芍药散等。 酒炙降低酸寒之性,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多用于胁肋疼痛,腹痛,产后腹痛尤须酒炙。如用于脘腹挛痛,喜温喜按的小建中汤;治胸腹疼痛,四肢挛急的当归芍药散。,炒白芍药性稍缓,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血虚萎黄,腹痛泄泻,自汗盗汗。如用于肝旺脾虚之肠鸣腹痛,泄泻的痛泻要方;治泻痢日久,腹痛喜按喜温的养脏汤 醋炙入肝收敛,可敛血、养血,疏肝解郁。如治尿血,血色鲜红的加减黑逍遥散 土炒借土气入脾,增强柔肝和脾、止泻作用。,第二节 醋 炙 法,一、含义 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醋拌炒的方法。 二、醋 古时称酢、醯、苦酒,习称米醋。炮制用醋食用醋,指米醋或其他发酵醋,而化学合成品(醋精)不能用。,1.成分 以米、麦、高梁以及酒精等酿制而成。 成分为:主要为醋酸,约4-6,另有维生素、灰分、琥珀酸、草酸、山梨糖等 2.质量 澄明,不浑浊,无悬浮物及沉淀物,无霉花浮膜,无“醋鳗”、“醋虱”,具有醋特异气味,无其他不良气味与异味,不得检出游离酸,总酸量不得低于3.5。,3.功效 醋性味酸苦温,主入肝经血分,具有收敛、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的作用。 4.适用药物 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药物。,三、醋炙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活血散瘀: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 疏肝止痛: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 峻下逐水药,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炒出锅放凉筛去碎屑。 2先炒药后加醋 先炒药物(熔化发亮或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溢出)加米醋炒至微干出锅晾干。 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药物。 药物每100kg,用米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五、注意事项 1.药物能否拌匀。 2.注意火力与火候。 3.个别药物防止粘结。如树脂类药物。,柴 胡 处方用名 柴胡、炙柴胡、醋柴胡、鳖血柴胡。 来 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 历史沿革 炙制、蜜制、鳖血制、并有“柴胡泻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及下降,则生用梢” 。现行,有醋炒、鳖血黄酒炒、鳖血炒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柴胡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醋柴胡 先拌辅料,再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药:米醋100:20,3鳖血柴胡 (1)取柴胡片,先与新鲜鳖血及适量冷开水拌匀,闷润,待鳖血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2)取柴胡片,加入定量洁净新鲜鳖血、定量黄洒拌匀,稍闷润,待鳖血、酒液被吸尽后,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药:鳖血:黄酒100:13:25,炮制作用 生品升散作用较强,多用于解表退热。如用于寒热往来的小柴胡汤;治外感风寒发热,头痛肢楚的柴葛解肌汤。 醋炙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的胁肋胀痛,腹痛及月经不调等证。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 鳖血炙填阴滋血,抑制升浮之性,增强清肝退热的功效。如治骨蒸劳热,午后潮热等。,延 胡 索(元胡) 处方用名 延胡索、醋延胡索、酒延胡索。 来 源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茎。 历史沿革 炒制、醋炒制、米炒制、熬制、醋煮制、盐炒制等法。煨炒制、醋纸包煨制、醋润蒸制、酒煮制。并有“生用破血,炒用调血,酒炒行血”等。现行,有醋炒、醋蒸、醋煮、酒炒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延胡索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档,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或洗净干燥后捣碎。 2.醋延胡索 (1)醋炙先加醋,再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药:米醋100:20。 (2)醋煮加米醋与适量清水(以平药面为宜),用文火加热,共煮至透心。醋液被吸尽时取出,晾至6成干,切厚片,晒干,筛去碎屑,或晒干捣碎。 药:米醋100:20 3.酒延胡索 先加黄酒,再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药:黄酒100:15,醋延胡索,延胡索,炮制作用 生品一般不用,因止痛有效成分不易溶出,效果欠佳。 醋炙增强行气止痛作用,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的多种疼痛证候。如用于肝郁气滞,胁肋疼痛,以及胃气阻滞疼痛,心腹诸痛的金铃子散;治瘀血阻滞,经闭腹痛的延胡索散 酒炙活血、祛瘀、止痛为主。对瘀血所致的胸痛、胸闷等,以及跌打损伤等。,炮制研究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经醋炙后,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煮时易于溶出。 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主要针对心血管方面 延胡索中季铵碱(如去氢延胡索甲素等),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加热醋炒使季铵碱含量下降,以上作用减弱,所以在治疗冠心病时,以用延胡索生品为佳。另有实验证实,拌醋不加热优于加热。,香 附 处方用名 香附、炙香附、醋香附、四制香附、酒香附、香附炭。 来 源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 的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 现行,有醋炒、醋煮、醋蒸及酒、醋、盐、姜合制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香附取药材,除去毛须及杂质,碾成绿豆大粒块,或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2醋香附 (1)醋炙先加辅料,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2)醋蒸先加定量米醋与米醋等量的水,共煮至醋液基本吸尽,再蒸5小时,闷片刻,取出微凉,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取出干燥后碾成绿豆大粒块。 药:米醋100:20。,3四制香附先拌辅料(定量的生姜汁、米醋、黄酒、盐水),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香附:生姜:米醋:黄酒:食盐100:5:10:10:2 4酒香附先加辅料,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香附:黄酒100:20。 5香附炭炒炭法,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筛去灰屑。,炮制作用 生品上行胸膈,外达肌肤,以理气解郁为主,多入解表剂中。如用于风寒感冒;治胸膈痞闷,胁肋疼痛的越鞠丸。 醋炙专入肝经,增强疏肝止痛作用,并能消积化滞。如用于伤食腹痛的香砂平胃散;治血中气滞的香附芎归汤;治寒凝气滞,胃脘疼痛的良附丸。 酒炙通经脉,散结滞,多用于治寒疝腹痛。如用于治颓疝胀痛及小肠气,以香附末二钱,海藻一钱,煎酒空心调下,以及治瘰疬流注肿块的香附饼。,四制香附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多用治胁痛、痛经、月经不调等证。如用于治妊娠伤寒恶寒发热的香苏葱豉汤;治中虚气滞胃痛的香砂六君丸。 香附炭性味苦涩,止血,多用治妇女漏不止等证,炮制研究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香附中含有挥发油,醋制品较生品总挥发油含量降低。 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实验表明,生香附、制香附均有降低大鼠离体子宫张力,缓解子宫痉挛以及提高小鼠痛阈的作用,但以醋制香附作用较强,且醋蒸法优于醋炙法。,第三节 盐 炙 法,一、含义 盐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食盐的水溶液拌炒的方法。 二、辅料盐 1.食盐的结晶体加适量水溶化,过滤而得的澄明液体,主含氯化钠、另有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钙等。,2.质量 白色,味咸,无可见的外来杂物,无苦味,涩味,无异臭,氯化钠含量96%,硫酸盐(以硫酸根计)2%,镁2%,钡20mg/kg,氟5mg/kg,砷0.5mg/kg,铅1mg/kg。 3.功效 食盐性味咸寒,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润燥的作用。 4.适用药物 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三、盐炙目的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增强补肝肾作用:如杜仲、巴戟天、韭菜子等。 增强疗疝止痛功效:如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药。 增强泄热利尿作用:如车前子。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如知母、黄柏等药。 3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如补骨脂、益智仁等辛温而燥之药。,四、操作方法 1先拌盐水后炒 药先与盐水拌匀被吸尽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 2先炒药后加盐水 药物用文火炒到一定程度再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晾凉。 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一般均用此法。 药物:盐100:2,五、注意事项 1.食盐的溶化 一般以食盐的45倍量为宜。防过多与拌不匀。 2. 注意操作顺序 含粘液质多的车前子、知母等药物,宜先拌炒药,再喷盐水,以防发粘,且盐水不易渗透。 3.注意火力 一般宜小,采用第二种方法时更应控制火力。防盐粘附于锅上,达不到盐炙的目的。,知 母 处方用名 知母、肥知母、知母肉、炒知母、盐知母。 来 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除去须根者,习称“毛知母”,除去外皮者,习称“光知母”。 历史沿革 “引经上颈,酒炒才升;益肾滋阴,盐炒便入” 。现行,有麸炒、盐炙、酒炒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知母 取原药材,除去毛状物及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毛屑。 2盐知母 先炒药,用文火加热,炒至变色,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知母片:食盐100:2,炮制作用 生品苦寒滑利,长于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泻肺、胃之火尤宜生用。多用于温病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或阴虚咳嗽,消渴,大便燥结。白虎汤;二母散等。 盐炙引药下行,专于入肾,能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善清虚热。常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脊竣痛。如大补阴丸。,炮制研究 1.皂苷粗品(乙醇提取物)含量以知母皮最高,毛知母次之,光知母最低。认为知母以不去皮为宜。 2.药理 (1)去皮:知母皮在实验浓度下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略强于毛知母和光知母,这可能与其所含皂苷有关。 (2)抗炎:生品高于炮制品 (3)镇静:酒炒品、清炒品高于生品,盐炙品不明显。,黄 柏 处方用名 黄柏、川黄柏、盐黄柏、酒黄柏、黄柏炭。 来 源 本为品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历史沿革 如“生用降实火,蜜炙则庶不甚伤胃,炒黑能止崩带。酒制治上,蜜制治中,盐制治下” 。现行,有盐炙、酒炙、炒炭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黄柏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刮去残留的粗皮,洗净,润透,切丝或块,干燥,筛去碎屑。(注意水头,防发粘) 2盐黄柏 先加盐水,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柏丝或块:食盐100:2 3酒黄柏 先拌黄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柏丝或块:黄酒100:10 4黄柏炭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深褐色,,黄 柏 黄柏炭,炮制作用 生品苦燥,性寒而沉,泻火解毒和燥湿作用较强。多用于湿热痢疾,黄疸,热淋,足膝肿痛,疮疡肿毒,湿疹等。白头翁汤;栀子柏皮汤(黄疸);黄连解毒汤。 盐炙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滋阴降火,退虚热的作用。多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遗精,足虚萎软,咳嗽咯血等。如大补阴丸。 酒炙降低苦寒之性,免伤睥阳,并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用于热壅上焦诸症。上清丸。 黄柏炭清湿热止血,多用于便血、崩漏下血。如用于月经过多或崩中漏下和治肠风下血而兼有热象者。,炮制研究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主要针对小檗碱含量的变化:切制与炮制。以炒炭含量最低。 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抗菌:以小檗碱作用最强。 分别用生黄柏和酒黄柏煎液(1:1)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柏除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外,对炭疽杆菌、白念珠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生黄柏和酒黄柏的抑菌效果极为相似。,车 前 子 处方用名 车前子、车前仁、盐车前子、炒车前子。 来 源 本品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历史沿革 现行主要有炒黄、盐炙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车前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碎屑。 2盐车前子 用文火炒至略有爆鸣声,喷盐水,炒干。 药物:食盐100:2 3. 炒品 文火炒至略有爆鸣声,香气逸出。,炮制作用 生品长于利尿通淋,清肺化痰,清肝明目。可用于淋证、水肿、痰热咳嗽等。 炒品作用与生品相似,可提高煎出效果,寒性稍减。 盐炙引药下行,增强泻热利尿作用。常用于肾虚所致水肿、视物昏花等。,砂 仁 处方用名 砂仁、缩砂仁、阳春砂、盐砂仁。 来 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 历史沿革 现行主要有盐炙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砂仁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盐砂仁 先拌盐水,再用文火炒干。 药物:食盐100:2。,炮制作用 生品辛香,长于化湿行气,醒脾和胃。可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如香砂平胃散等。 盐炙增强温中暖肾,理气安胎作用。如尿频、遗尿等。 炮制作用(1)缓和辛燥之性(2)引药下行,增强药物作用。,第四节 姜 炙 法,一、含义 姜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 二、辅料姜 1.姜汁制备 (1)榨汁 取生姜洗净捣烂,加适量水,压榨取汁,反复23次,合并姜汁,备用。 (2)煮汁取净生姜片,加适量水煮 2次,滤过,合并滤液,适当浓缩,取出备用。,2.功效 辛温,能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能抑制药物苦寒之性,增强疗效。 3.适用药物 多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三、姜炙目的 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如黄连、姜炙竹茹。 2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 如厚朴、草果等。,四、操作方法 1.炙法 先拌姜汁,再文火炒干或干燥。 2.煮法 将鲜姜切片煎汤,加入药物煮2小时,待姜汁基本被吸尽,取出,进行切片,干燥。 药:生姜100:10 干姜用量为生姜的1/3。,五、注意事项 1.制备姜汁浓度1:1为宜。 2.先加辅料,应待姜汁完全被吸尽后,再用文火炒干。,厚 朴 处方用名 厚朴、川厚朴、姜厚朴 来 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干皮沸水中微烫,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紫褐色。 历史沿革 去皮炙法、姜汁炙(唐代),此法沿用至今。糯米粥制、炒、盐炒、煮制、醋炙、酥炙等炮制方法。现行,有姜炙、姜汤煮、姜汁浸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厚朴 取原药材,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干燥,筛去碎屑。 2姜厚朴 (1)姜炙 取厚朴丝,与姜汁拌匀再炒。 (2)姜煮 先生姜切片煮汤,另取刮净粗皮的药材,扎成捆,置姜汤中,反复浇淋,并用微火加热共煮,至姜液被吸尽时取出,切丝,干燥。筛去碎屑。 厚朴丝:生姜100:10。,厚 朴 姜厚朴,炮制作用 生品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故一般内服都不生用。 姜制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多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满或呕吐泻痢,积滞便秘,痰饮喘咳,梅核气。如平胃散;厚朴三物汤。 现用来治疗胃溃疡。,炮制研究 药理作用:对急性实验性胃溃疡,以姜炙厚朴作用较强,表明姜炙和胃作用增强。,竹 茹 处方用名 竹茹、淡竹茹、姜竹茹。 来 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杆的干燥中间层。 历史沿革 现行,有姜炙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竹茹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团。 2姜竹茹 先拌姜汁,再用文火加热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竹茹:生姜100:10,炮制作用 生品清热化痰,除烦。多用于痰热咳嗽。 姜制增强降逆止呕作用。可用于妊娠呕吐、胃虚热呕吐等。 因姜炙后易变色,故多临用时制备。,第五节 蜜 炙 法,一、含义 蜜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 二、辅料蜜 1.成分 与蜂种、蜜源、环境等有关。主要的成分为果糖、葡萄糖,两者约占蜂蜜的70%,尚含少量蔗糖、麦芽糖、矿物质、蜡质、含氧化合物、酶类、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2.质量 性状 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气芳香, 味极甜,不得有不良的异味。 指标 相对密度: 1.349以上(25)。 不得有淀粉和糊精。 水分不得超过25%, 蔗糖与还原糖:蔗糖不得超过8%,还原糖不得少于64.0%。 注意有毒蜜:杜鹃花、乌头花、夹竹桃花、光柄山月桂花、山海棠花、雷公藤花等,3.蜜的保存 (1)季节春夏防发酵,可加少许生姜片,盖严盖子能起一定的预防作用,应贮存在510干燥通风处。 (2)环境蜂蜜易吸附外界气味,不宜存放在有腥臭气源附近,以免污染。 (3)容器用金属容器贮藏蜂蜜是有危险的,因为铁与蜂蜜中的糖类化合物化合,锌与蜂蜜中的有机酸作用而生成有毒物质。,4.攻效 性味甘平,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等作用。 5.适用药物 多用于止咳平喘、补脾益气的药物。,三、蜜炙目的 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 如百部、冬花、紫菀、枇杷叶等药,故有“蜜炙甘缓而润肺”之说。 2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 如黄芪、甘草、党参等药。 3缓和药性 如麻黄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 如马兜铃。,四、蜂蜜的炼制 炼制:加热至沸腾(然后文火保持)除杂与滤过再加热 (温度116118与黏性无白丝,水分10-13)出锅。 炼制作用(1)除去杂质与杀死微生物(2)除去水分,增加黏性(3)改变蜂蜜的性能,五、蜜炙常用的操作方法 1先拌蜜后炒 先拌蜂蜜,润,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及时收贮。 2先炒药后加蜜 先用文火将药物炒至颜色加深时,再加入一定量的炼蜜,迅速翻动,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及时收贮。适用于质地致密的药物。如百合。 炼蜜的用量一般为药物:炼蜜100:25,具体情况视药物的性质而定。,六、注意事项 (1)蜜的炼制与加入:不宜过老,否则粘性太强;视情况加水进行稀释(约炼蜜量的1/31/2);注意闷润时间。 (2)注意火力与火候:火力不宜过大,以防溢出锅外或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3)药物贮存:须凉后蜜闭贮存,以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贮存的环境除应通风干燥外,还应置阴凉处,不宜受日光直接照射。,甘 草 处方用名 甘草、粉甘草、炙甘草、蜜甘草。 来 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e bet. 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炙法、酒酥制、蜜制法、炒法、醋制、猪胆汗制、盐制、油制等炮制方法。在炮制作用方面有“生用大泻热火,炙之则温能补上焦中焦下焦元气” 。现行主要有蜜炙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甘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筛去碎屑。 2蜜甘草先与辅料拌匀,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甘草片:炼蜜100:25,炙甘草,炮制作用 生品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多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痈疽疮毒,食物中毒及药物中毒。 蜜炙甘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常用于脾胃虚弱,心气不足,脘腹疼痛,筋脉挛急,脉结代。炙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炮制研究 药理作用的影响 (1)抗心律失常作用:炙甘草能抗多种心律失常。 其中在在对抗氯化钡诱发大白鼠心律失常方面优于生甘草,生甘草无该项作用。炙甘草和生甘草还能加强异搏定诱发小白鼠房室传导阴滞作用,且作用强度随剂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2)止痛作用:热板法和扭体法,结果表明,炙甘草止痛作用非常显著,三者止痛效果的顺序是炙甘草组生甘草加蜜组生甘草组,麻 黄 处方用名 麻黄、麻黄绒、炙麻黄、蜜麻黄、炙麻黄绒、蜜麻黄绒 。 来 源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曲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历史沿革 现行主要有制绒、蜜炙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麻黄 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抖净灰屑,切段;或洗净后稍润,切段,干燥。 2.蜜麻黄 先拌蜜水,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深黄色,有光泽),取出晾凉。 麻黄段:炼蜜=100:20 3.麻黄绒 取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 4.蜜麻黄绒 先拌蜜水,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麻黄绒:炼蜜=100:25,炙麻黄 炙麻黄绒,炮制作用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如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