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唐诗的声音-定稿.doc_第1页
聆听唐诗的声音-定稿.doc_第2页
聆听唐诗的声音-定稿.doc_第3页
聆听唐诗的声音-定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聆听唐诗的声音何平(江苏扬中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212200)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诗人与天地自然的对话,是唐代文化讯息通过时空的一种传达,唐诗继承了前代文学的成就,开创了自己的时代之美,它更加完善堂皇,极致臻美。一、唐诗中的生命之美唐诗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建筑,还是情感的象牙塔,一旦溢出就会恣肆汪洋,纵横捭阖,它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可以舒缓人在紧张生活中所带来的焦躁情绪,让生命在壮观的景致中怒放。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描写了自己登楼所见的景色,气象恢弘大观,一轮落日缓缓依傍着山川西沉,黄河向东流淌,天上地下的景象让诗人无限畅怀。自然往往是诗人传达情感的重要场域,自然万物与人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它们和谐相处。春夏秋冬的更替对人都会有所触动,如杜审言的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诗中写的是春天,诗人将自己的愁情融于自然之中,在描摹的过程中,勾起了诗人往昔游乐的回忆,当时的欢愉与今天的贬谪伤感形成一种对比,作者形容自己还不如向北流淌的湘江,水还可以任意自流,人却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随园诗画:“凡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精神与思想却可以深深影响着后人,特别是一些特殊地域,特殊身份的人物,如边塞诗,唐代边事众多,而边塞则成为了写作的重点,唐人将自己的生命熔铸于描绘边塞的生活之中,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中描绘了觥筹交错的宴会,将军刚刚要饮酒,战事却已吃紧,最后作者谈到战场的残酷,人的生命在战场上是短暂的,边塞的险恶却让士兵们的形象活在了后世人的心中,唐诗可以实现后人与古人不同时空的沟通,让后人对前人的情感凝结成一种固态。生活中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引起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唤醒人的生命意识,丰富我们对生命的想象,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虽然平淡,却充满了生机,通过追问让读者充满了想象。诗中写了自己不觉醒来,其实是鸟啼把自己吵醒了,鸟鸣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但作者没有续写春天的其他景致,而转笔写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现了作者对生命逝去的怜惜之情,最后两句用了心理描写,诗的意蕴更加浓重了。二、唐诗中的文化讯息唐诗不仅是生命个体抒发感情的工具,也是时代文化讯息传达的载体,为后代了解唐人的生活与性格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唐人十分重视节日对自己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维系情感的节日,它们往往会让人想起家乡或亲人,特别是古代交通讯息还不很便利的时候,更加让游子黯然感伤了,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个节日既有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拜尊敬,又是亲人团聚的重要日子。王维身在异乡不能与家人团聚,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样的细节描写让人既感动又心酸无奈。古往今来是社会的规律,不知多少英雄人物在大浪淘沙中逝去,诗人对于时代的更迭往往十分敏感,面对古迹,不免追思前人,考谏今世,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朱雀桥在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所,王、谢两大士族都住在这里,而东晋的短暂偏隅,却无法曾阻挡历史的车轮而走向了灭亡,刘禹锡驻足古迹,感慨历史的变迁,还有一种对唐代朝廷的不满情绪。唐代思想开明,妇女在着装上也十分开放,如唐代妇女会袒胸露背,中唐特别盛行,如方干的赠美人:“粉胸半掩拟晴雪”,李洞赠庞谏师:“半酥胸嫩白云饶”,李群玉赠歌姬诗:“胸前瑞雪灯斜照”,这些诗句让我们了解了唐人独特的装饰文化,再如唐人喜欢把黄粉涂在额间,称“额黄”,也称“鸦黄”。唐初虞世南应诏嘲司花女:“学画鸦黄半未成”,后世的“涂鸦”即源于此,这样的诗句让我们对唐代的审美文化有所了解,或许现实生活中还会有当年文化的踪迹存在呢。三、精湛的艺术手法唐诗之所以能够不朽,除了它熔铸了诗人的生命,传达了唐代社会的文化讯息,还离不开精湛的艺术手法,正是这些艺术手法让语言更加适于表达情感。唐人作诗很注意思绪的脉络,特别是线索的设计,诗的中心往往与线索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中作者以游览破山寺后禅院为线索,诗的中心是感悟禅旨,幽谧的环境与禅意正相应,让作者净化了灵魂,诗的语言朴素淡雅,意境浑融,艺术表现力足,“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中的 “曲”、“幽”、“深”三字,既有意境,又有格调,汉字的锤炼功底很深。情与景是唐诗中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情和景是促进诗人创作的动力,诗人通过景的色彩来渲染自己内心的情感,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秋雨潇潇,水面上雾气蒙蒙,天刚刚亮起来,还有些寒意,诗人送朋友离去,江天开阔,楚山显得十分孤单,诗人渲染了黯淡的离别气氛,此外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种寄托,希望家人放心,自己的品行就像冰心一样纯洁。诗的语言具有描摹功能,人可以想象其中所创设的画卷,再结合诗人的心理描写,诗的意境完全可以转变为现实生活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诗中描摹了两幅画面,首先是天明宫女步到庭院中拿着扫帚打扫,曙光从宫墙斜射进来,另一个画面是宫女拿着团扇,在庭院中闲步,却遥见一只乌鸦披着朝阳飞过来,作者用两幅画面组成了一个特定的生活片断,诗中不仅描写了人物的活动,还有人物的心理描写,不仅表现了宫中生活的悲哀,又有历史的映照。唐诗中多种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让诗更加含蓄深刻,如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中的前两句描写了明月和关隘,庄严肃穆,次句叙述了边塞重地多少征人去而未还,不禁让人感伤,第三句用古人做了一个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