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doc_第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doc_第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doc_第3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doc_第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要点诠释重点点击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有许多是不同的,辨识这些不同,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句式,是阅读文言文必需的能力。考试大纲明确列出六项需要掌握的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难点解剖一、 判断句知识要点: 文言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形 式例 句1.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2.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3.也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4.者,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5.,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6.乃则即皆固诚耳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五蠹)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中山狼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7.为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8.是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9.非(否定判断)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二、被动句知识要点: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叫被动句。形 式例 句1.于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2.见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3.见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受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5.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6.为所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7.为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8.被忠而被谤。(屈原列传)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9.无标志(或省略了“于”的引进,或主语后用其他动词表主语被动)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战)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三、倒装句知识要点: 在现代汉语里,句子成分的顺序,通常是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谓语后,定语、状语在中心词前。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如果和现代汉语不同,出现了前后倒置的情况,这样的句子就叫做倒装句。形式例句1.主谓倒置(1)表感叹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渺渺兮予怀。(赤壁赋)(2)表疑问谁可使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2.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毋”或否定动词“无”或不定代词“莫”等。)天大寒,砚冰坚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寂寥而莫我知也。(愚溪诗序)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愚溪诗序)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句中出现疑问代词“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沛公安在?(鸿门宴)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将军迎操,欲安所归?(赤壁之战)(3)以“之”或“是”作标志,以加重语气。(“之”“是”无实义。)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与陈伯之书)(4)以“以”为标志。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一言以蔽之。(论语)(5)宾语是方位词,前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3.定语后置(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马之千里者。(马说)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4.状语后置(1)于言于郑伯曰。(烛之武退秦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项脊轩志)(2)以王尝语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3)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四、省略句知识要点: 句子成分的省略是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语言习惯或修辞的需要,在不影响语言表达的前提下,省略了一些句子成分。这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现象,但古代汉语的省略更为常见,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省略。古代汉语中大致有以下五种形式的省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词、省略介词“于”。形式例句1.省略主语承前省天下云集响应,(天下)赢粮而景从。(过秦论)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秦)复攻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扁鹊)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对话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2.省略谓语承前省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蒙后省杨子之邻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歧路亡羊)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特定省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3.省略宾语省动词宾语秦王遂拔(之:代剑)以击荆轲。(荆轲刺秦王)急击(之:代沛公)勿失(之:代时机)。(鸿门宴)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之:石块)而求之。(石钟山记)省介词宾语临不测之渊以(之:代不测之渊黄河)为固。(过秦论)秦王不怿,为(之:代赵王)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竖子不足与(之:代项羽)谋。(鸿门宴)4.省略兼语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代蔺相如)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国者无使(己:代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5.省略介词“于”晋军(于:在)函陵,秦军(于:在)氾南。(军:驻扎。)(烛之武退秦师)蹑足(于:在)行伍之间,而倔起(于:从)阡陌之中。(过秦论)且少仕(于:在)伪朝。(陈情表)或因寄所托,放浪(于:在上)形骸之外。(兰亭集序)有碑仆(于:在)道。(游褒禅山记)五、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我们在阅读翻译时不要拆开理解。牢牢掌握了这些句式的变化,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有很大帮助。下面用列表的方式将文言常见固定句式列举出来,以便大家复习。作用形式意思例句表陈述或判断1.所以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的原因”或“的方法(根据)”“用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表原因)(游褒禅山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凭借)(师说)2.有所无所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表陈述或判断3.有以无以是“有所以”“无所以”的省略,有时还写成“有以”“无以”,译为“有什么可用(拿)来”“没有什么用(拿)来”或译为“有办法用来”“没有办法用来”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4.之谓其之谓也其之谓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概吧”,舒缓了“之谓也”的肯定语势,增加商量、推测语气。后面的“也”“矣”“乎”用法一样,语气轻重略有差异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表委婉1.得无乎(邪、耶)表示对情况的推测,译为“该不会吧”或者“只怕是吧”“莫非是吧”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邪?(促织)2.无乃乎(与)毋乃乎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译为“恐怕吧”“只怕吧”;将“无”换成“毋”,成为“毋乃乎”,意思不变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表反问或疑问1.不亦乎用于委婉的反问句,译为“不是吗”(语气较轻)、“岂不是吗”(语气稍重),“岂”也可译作“难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2.何为何以为都是表反问的固定格式,译为“还用做什么”“要干什么”“为什么呢”“哪里呢”。“何”有的句子中写“奚”“恶”“安”,意思一样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3.如何奈何若何表示反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分开用时译为“对怎么办”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如;何若表达的是疑问语气,译为“怎么样”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此为何若人?(公输)5.岂哉?(欤、乎、乎哉)是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配合,以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译为“难道吗”“怎么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6.庸乎其庸乎表示反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译为“难道吗”“哪里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晋其庸可冀乎?(左传僖公十五年)表比较、选择、取舍1.孰与与孰表示比较和选择的固定格式,译为“跟比较,哪个”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2.与其孰若与其岂若表示从比较中取舍,舍弃前者,选取后者,译为“与其不如”“与其怎么赶得上”。单独用“孰若”可译为“哪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3.与(与其)无宁宁不(无)译为“与其宁可(不如)”“宁可不”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元景安传)六、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某些词会失去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 状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除了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外,一般名词不能用作状语,常常是副词充当状语。古汉语中,一旦名词的位置处于动词、形容词之前,起修饰、限制作用,而且它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行为,这个名词就活用作状语了。这是古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用法。翻译的规律是在这个名词前边加上相关的介词或动词。下面分五个方面列表解析名词作状语。类别例句解释出处一、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掩护鸿门宴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卷席子那样卷起像用包布那样包裹像用口袋那样装下过秦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像灰那样飞扬像烟那样泯灭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坐(在前面)狼二、表示动作行为的对待方式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鸿门宴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回到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隶那样使唤五人墓碑记三、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筐运送愚公移山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面指责邹忌讽齐王纳谏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装载黔之驴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用船前往(乘船)石钟山记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养促织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每天知道乐羊子妻良庖岁更刀每年更换庖丁解牛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骑马鸿门宴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在夜里呼喊向东逃走伶官传序日高日上,日上日妍一天天(一天比一天)长高 一天天向上 一天天向上 一天天娇艳芙蕖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向上吃 向下喝劝学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面夺取 向西面攻取 向东面割取 向北面收取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在国内确立对外实施连衡的政策过秦论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在国内被(郑袖)迷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屈原列传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在朝廷上召见廉颇蔺相如列传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在荒野里行走在露天中住宿指南录后序(二)名词、数词用作动词 在古汉语中,有些名词、数词在一定的语言结构里,可以临时作动词用,充当句子谓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由于名词、数词本身不是动词,用作动词,就具备了动词的特征。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类别例句用法出处1.名词(数词)+宾语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贫乏者德我欤?德:感激,感恩鱼我所欲也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刑:处以刑罚,处罚齐桓晋文之事遂绝秦,使使如秦受地使:派遣屈原列传驴不胜怒,蹄之蹄:踢黔之驴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函:用匣子装五人墓碑记孰能一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一:统一孟子梁惠王上2.名词(数词)+补语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军:驻扎鸿门宴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有二心烛之武退秦师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殽之战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风:吹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舍:筑舍定居游褒禅山记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洞:打洞狼3.副词(名词、能愿动词)+名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曹刿论战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邹忌讽齐王纳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齐桓晋文之事3.副词(名词、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上胡不法先王之法法:取法察今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统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目:(向项王)使眼色鸿门宴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内怀犹豫之计怀:藏赤壁之战4.所+名词(名词+者)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履:踩庖丁解牛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鱼网捕陈涉世家5.“而”前后的名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以:而)荆轲刺秦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将:率领军队廉颇蔺相如列传齐军既已过而西矣西:向西进军孙子吴起列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下:沿江往下游走为学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墓:修墓五人墓碑记客逾庖而宴宴:吃饭项脊轩志(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在古汉语中,形容词一般用作补语、状语。形容词和动词一样,也能作谓语,但它不能带宾语,这时候还不算是形容词的活用。如果让形容词的后面带上宾语或者补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是活用为一般动词了。例 句解 释出 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跟友善,友好鸿门宴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轻:轻视信陵君窃符救赵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屈原列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善:善于、擅长张衡传尔安敢轻吾射!轻:轻视卖油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白:变白满江红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轻:轻视左忠毅公逸事山多石,少土多:有很多少:有较少登泰山记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用尽病梅馆记(四)形容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除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谓语之外,有时也作名词用,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事物,在句子里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例 句解 释出 处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少:少数人众:多数人公输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善:好的地方,美好的境地齐桓晋文之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善行劝学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近:近的东西远:远的东西今:现在的东西古:古代的东西察今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远:远方的人论积贮疏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急:急迫的事情信陵君窃符救赵四美具,二难并美:美好的事物难:难得的贤主嘉宾滕王阁序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小的地方大:大的地方明:高明之处师说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旧交赤壁之战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残:残暴的人秽:丑恶的人赤壁之战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轻锐:轻装精锐部队赤壁之战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奇:奇景游黄山记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悲:悲愤心情五人墓碑记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远近:远近各地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大:重大作用重:重大意义五人墓碑记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家之长而各去其短长:长处短:短处芙蕖(五)动词用作名词 动词一般作句子的谓语,但有时也可以作名词用,以替代跟这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在句子里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例 句解 释出 处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伏:伏兵曹刿论战视为止,行为迟视:目光 行:行为或举动庖丁解牛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救:救兵信陵君窃符救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奔马与朱元思书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财物捕蛇者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收藏的珍宝,聚敛的珍奇阿房宫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来到这里的人游褒禅山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忧愁乐:欢乐岳阳楼记吾誓与城为殉殉:殉国之物梅花岭记(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般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施行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如:“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可翻译为:“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当主语不施行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名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这个动作时,就是使动用法了。也就是说,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施行的,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的,谓语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这不是说“臣”自己“活”,而说“臣”使“之”“活”。使动用法实际上是兼语式的简化,本来兼语式的结构是主语+动词+兼语+动词+宾语(或无宾语),现在简化为主语+动词+宾语,从而使语言简练。翻译时应恢复成兼语式,即主语+使+宾语+动词。例 句解 释出 处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闻: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危:使遭受危险齐桓晋文之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朝:使来朝拜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灭亡过秦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鸿门宴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孔雀东南飞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使灭族阿房宫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之走:使逃走赤壁之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使变绿泊船瓜洲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六国论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叫石钟山记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生:使死人生肉: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仆: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