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八纲辨证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纲辨证,表和里病位 寒和热病性 虚和实病势 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 阴和阳病类 八纲辨证的特点: 1、整体性 2、确定性 3、相关性,第一节 八纲基本辨证,一、表证和里证 (一)表证 【概念】 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侵入人体浅表 所引起的证候。 外感病初期阶段。 特点 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病情轻。 表现 恶寒发热,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或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表证类型,(二)里证,概念 病变部位在脏腑气血的一类证候 . 外感病中、后期及内伤病。 成因 一、表邪不解入里。 二、六淫邪气直接侵犯脏腑形成里证。 三、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所致 特点 病位深在;临床表现复杂;非表即里 。 附:半表半里证,二、表里证鉴别要点,病程:新病、病程短-表证 久病、病程长-里证 症状:发热恶寒同时并见-表证 但发热或但畏寒-里证 舌脉: 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舌边尖红、脉浮-表证 舌质舌苔常有变化,脉不浮或沉-里证,二、寒证和热证,(一)寒证 概念 感受寒邪或阳气不足时的证候。 表现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特点冷、淡、稀、润、静,(二)热证 概念 感受热邪或阴液不足时的证候。 表现 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 特点 热、赤、稠、燥、动,寒证与热证的鉴别,三、虚证与实证,(一)虚证 概念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表现 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淡胖嫩,脉虚沉迟,或为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咽干燥,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虚细数。(气血阴阳) 特点长、微、出、亏、变。,(二)实证,概念 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 一是外来邪气侵犯。 二是有形病理产物积聚。 表现 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燥,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特点 短、剧、持、闭、盛,虚证与实证的鉴别,四、阴阳辨证,一、阴证和阳证 阴证-符合“阴”的一般属性 里证、虚证、寒证。 阳证-符合“阳”的一般属性证。 表证、实证、热证。,二、阴虚和阳虚,阴虚(虚热)阴液不足 + 热象 (典型症状: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 阳虚(虚寒)气虚症状 + 寒象 (典型症状:畏寒,肢冷)。,三、亡阳和亡阴,浮数而空, 或微细欲绝,洪实或躁疾, 按之无力,肌冷,气微,不渴,喜热饮,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一、证候相兼 (一)表里同病 即有表证,又有里证,表证和里证同时出现。 【表里同病常见类型】 (1)表里俱寒:里有寒而表寒外束,或外感寒邪,内伤饮食生冷等,均可引起此证。症状有头痛、身痛、恶寒、肢冷、腹痛、吐泻、脉迟等。 ( 2 ) 表里俱热:夙有内热,又感风热之邪,可见此证。症状有发热、喘而汗出、咽干引饮、烦躁谵语、便秘尿涩、舌质红、舌苔黄燥或见芒刺舌、脉数等。,(3)表寒里热:表寒未解而里热已作,或里本有热而表受寒邪,可见此证。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口渴引饮、心烦等。 (4)表热里寒:素体阳气不足,或伤于饮食生冷,同时感受温热之邪;或少阴病,始得而发热、脉沉者,可见此证。若表热证未解,过用寒凉药以致损伤脾胃阳气亦属此类。症状有发热汗出、饮食难化、便溏溲清、舌体胖、苔略黄等。 (5)表里俱实:外感寒邪未解,内有痰瘀食积,可见此证。症状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腹部胀满、二便不通、脉实等。,(6)表里俱虚:气血两虚、阴阳双亏时可见此证。症状有自汗、恶风、眩晕、心悸、食少、便溏、脉虚等。 (7)表虚里实:内有痰瘀食积,但卫气不固,可见此证。症状有自汗恶风、腹胀拒按、纳呆、便秘、苔厚等。 (8)表实里虚: 素体虚弱,复感外邪,可见此证。症状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时或腹痛、纳少或吐、自利等。,病历讨论: 田某,男,18岁 患高烧达42,住县医院已八天,伴有冷感,心烦,口渴,喜冷饮食,大便灼肛,日十余行,溏薄不爽,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二)寒热错杂,即有寒证的表现,又有热证。寒热同时并见。 表现不同部位-上热下寒、上寒下热 上热下寒:既见胸中烦热,频欲呕吐的上热证, 又见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的下寒证。 上寒下热:既见胃脘冷痛,呕吐清涎, 又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三)虚实错杂:,1.虚证夹实以虚为主,又夹有实证。 例如:春温病晚期,是邪热损伤肝肾之阴而呈现虚多邪少的证候,症见低热不退,口干口渴,舌质干绛少苔,脉细数,此时治法以滋阴养液、扶正为主,兼清余邪。 2.实证夹虚以实为主,又夹有虚证。 例如:外感温热病常见的实热伤津证,为邪多虚少,表现既见发热,便秘,舌红,脉数等实热证,又见口渴,尿黄,舌苔干裂等虚象。 3.虚实并重虚证与实证均十分明显。 例如:小儿疳积病大便泄泻,完谷不化,腹部膨大,形瘦骨立,午后烦躁,贪食不厌,苔厚浊,脉细稍弦。病起于饮食积滞,损伤脾胃,虚实并见,治应消食化积与健脾同用。,二、证候转化,(一)表里出入 1.表邪入里 概念-表邪不解,内传入里,出现里证。 原因-机体抗邪能力降低; 邪气过盛; 护理不当; 失治误治。 2. 里邪出表 概念-某些里证,病邪由里透达于肌表, 原因-治疗、护理得当; 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二)寒热转化,1寒证化热 原为寒证,后出现热证,而寒证随之消失的病变。 【举例】 又如哮病因寒引发,痰白稀薄,久之见舌红苔黄、痰黄而稠; 【提示】 是人体正气尚强,阳气较为旺盛,邪气才会从阳化热。,2.热证转寒 原为热证,后出现寒证,而热证随之消失。 【举例】疫毒痢初期,表现高热烦渴、舌红脉数、泻痢不止等,由于治疗不及时,突然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 【提示】正不胜邪,机能衰败,阳气散失,,(三)虚实转化,1.实证转虚: 病本为实证,邪气渐去,正气亦伤。 【成因】病邪耗伤正气。 【举例】如肿瘤初期为实,晚期为虚 2.虚证转实:病本为虚证,功能衰减,邪实停留。 【成因】正气不足,机能减退,导致病理产物蓄积。 【举例】如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水湿内停。 心气虚不能运行血液,导致心血瘀阻。,病历讨论 赵某,男,56岁,工人 10年前,受凉后恶寒发热,头身酸痛,鼻塞流涕,伴咳嗽吐痰。虽经治愈,但此后每因起居不慎,咳嗽反复发作,尤以秋冬季为甚,且有逐年加重之势。近3年来,咳嗽更为频繁,吐痰量多,痰白粘稠,并感胸闷气促,饮食减少,形体日渐消瘦,体力渐渐减退。近1月多来,时时咳嗽气喘,动则喘气加重,心悸,背寒肢冷,腰腿无力,大便溏泻,双下肢浮肿,舌质胖嫩,苔腻微黄,脉沉滑稍数。,三、证候真假,(一)寒热真假 1、真热假寒: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 机理:阳盛格阴。 表现:真热身热恶热,烦渴喜冷饮, 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燥 结,舌红苔黄而干 假寒四肢厥冷,却不欲近衣被。 根据其阳热闭郁而致手足厥冷的特点,又把它叫作“阳厥”。,2 真寒假热: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 机理:阴盛格阳 表现:真寒精神萎靡,形体倦怠,形寒肢冷,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假热格阳于上:面红、口渴 格阳于外:身热、脉大 仔细分辨:面虽红,但如妆,或游移不定 口虽渴,但喜热饮,饮量不多 身虽热,但喜近衣取暖 脉虽大,但无力。,如何鉴别寒热真假,一、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头面、体表, 而脏腑、气血、津液方面的变化多 反映疾病的本质。 二、假象究竟和真象不同,仔细观察不 难区分。,(二)虚实真假 (1)真虚假实(假实证):至虚有盛候 表现:真虚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