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doc_第1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doc_第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doc_第3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枝一叶总关情谈作文教学中的选材和写作方法指导内容提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缺少生活体验,缺少积累;一是不知如何写。如果能解决学生没话说、不知如何说这两个问题,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将会得到很大提高。经过多年探索,我认为,培养学生仔细观察,重视平时积累材料的习惯,并且把课文和课外佳作当作范文,按照“诵读精思模仿创新”的思路去训练学生,这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作文水平的两种有效方法。具体内容如下:一、 仔细观察,重视积累首先,分析现象,研究对策;其次,对症下药,学以致用。让学生准备两个本子,一个用来记录所见、所闻、所感,一个用来摘抄名言、佳句、美文。二、诵读精思模仿创新其一,诵读分析模仿课文写作;其二,诵读赏析模仿课外佳作创新。上述两种方法必须同时采用,缺一不可。当然,教学有法,亦无定法。如果我们既不固守俗套,也不盲从时髦,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钻研和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会行之久远。关键词:观察 积累 模仿 创新很少有学生不怕写作文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肚里没“米”,缺少生活体验,缺少积累,即不知道写什么;一是不知如何把“米”做成饭,即不知如何写。这是由于初中学生少不更事,生活范围比较单一,整天由校到家之间穿梭,经历简单,再加上对身边的人和事大多熟视无睹,甚至充耳不闻,因此一到写作文时绞尽脑汁也写不出生动感人的内容来也就不足为奇了。有的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即使能够立即想到相关的人物、故事和景物,但是由于阅读面不广,读课文又不够耐心更谈不上积累,因此也不知怎么去组织成文。每当写作文,老师指导难,学生写作更难。很多学生提“作文”色变,“怕作文”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我曾对执教的两个班八十二人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不怕写作文的只有寥寥几人,真叫人感叹不已。如何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我们群力中学语文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以下一些认识。我们认为培养学生仔细观察,重视平时积累材料,并且,把课文和佳作作为范文,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模拟课文和佳作完成习作,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作文水平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今天我们唐联合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和端晓燕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就是在方面进一步的尝试。无话可说,是学生作文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按照以下步骤对学生进行训练:首先,分析现象,研究对策。我们通过分析,先让学生明白作文中存在一个“材料雷同,一用再用”的现象。比如写到关于亲情的文章,动不动就写父母给自己送伞,宁可淋湿自己也不把伞往自己身边移一移。再不就写父母深夜背着生病的自己上医院。在当今社会,这些材料明显都很假。即使是真的,这么多人都写,也毫无新颖之处。然后让学生了解大千世界,生活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科协的材料很多。但若不注意观察,万事万物就会从眼前一闪而过,不留痕迹。因此,在平时生活中,要细致观察人物、事态、场面、景物等。不仅要用眼耳鼻等器官去感知,还要用大脑去思考、感悟,并反复体会、研究,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其中值得描绘的人物、故事和景物。比如端晓燕老师的作文课重视作文材料的详略处理就是一例。她在评讲一篇题为童年趣事的作文时引导学生明白:这篇作文是写“我”小时候和小朋友偷爷爷种的西瓜,可是“趣”字体现得不够明显,对原文事件进行修改才能突出这是一件趣事。学生恍然大悟,修改时删除了和伙伴游泳等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增加了对西瓜形状和因天热偷西瓜闹笑话过程的细节描写,并且将原来平实的语言改为生动、风趣的语言,这就使人感觉饶有趣味。今天上的爱在细微处也是典型的例子。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仔细观察,也就无从体现细微二字,更不用说写出细微处的爱了。端老师就在评讲中抓住关键词“细微”二字,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细微处的爱。她选用的一些优秀学生的范文段落,也对一部分学生起了示范作用。其中1、我发现爷爷对奶奶的爱,它藏在奶奶针灸时,爷爷紧握奶奶手的细微处。(史美俊)2、我发现爸爸对姥姥的爱,它藏在姥姥下车时,爸爸把手放在车门顶部的细微处。(端胜男)6、我发现父亲对我的爱,它藏在我生病时,父亲双眉紧锁的细微处。(周云蕾)7、我发现妈妈对我的爱,它藏在每天早晨,妈妈为我准备的一杯白开水的细微处(章莉)都是我们每个同学几乎都亲身经历过的。4、我发现我对乞者的爱,它藏在我弯下腰往破碗里放钱的细微处。(章宏)5、我发现妈妈对我的爱,它藏在突然停电的夏夜里,妈妈用蒲扇为我送来凉风的的细微处。(朱希婕) 9、我发现母鸡对小鸡的爱,它藏在野猫来袭时,母鸡拼死护小鸡的细微处(吴源东)10、我发现荷叶对荷花的爱,它藏在两片靠拢的荷叶像一把伞为荷花遮风挡雨的细微处(陈晓青)这几种爱也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孩子经常见到的,但不是每个同学都能注意到的。这就说明生活中很多内容都值得一写,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对一些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进行生动而具体的描写。但是经过端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知道:紧握手是爱,手放在车门顶部、双眉紧锁、准备白开水、弯下腰放钱、用蒲扇扇风、母鸡护小鸡、靠拢的荷叶为荷花遮风挡雨等等这些看起来几乎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是爱,甚至见到蚂蚁绕道走也是对弱小生命的一种关爱。他们就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值得写、可以写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内容就不会空洞,也不会千篇一律了。其次,对症下药,学以致用。仅仅让学生明白写不出作文的问题在哪里是不行的,还必须鼓励并带动他们去实施观察、积累的方案。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是这么做的:让学生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本子用来记录平时所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以及这一切带给自己的启示和感悟,并且每半个月一次从书刊报纸甚至电视电影等视听媒介或座谈访问中收集材料,记录下来,以备作文时用。一个本子让学生摘录名言、佳句、美文或者有文学价值的文章段落,以备写作时使用。例如,在学了雨说这首诗后,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听雨,我真陶醉的作文,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学生们纷纷打开自己积累素材的记录本和摘抄本,挑选自己认为符合要求的内容,作为写作的材料,在班级交流。事实证明,按上述方法去做,百分之九十二以上的人,都有素材,其中百分之七十的材料都切实可用。其中有一篇作文写景、叙事、抒情都写得非常出色。根据作者介绍,她就是平时仔细观察和聆听了不同场景的雨并且随时记录下所听、所思和所感,这才形成这篇文章的。而里面引用优美的诗、词、句,比如“留得残荷听雨声”,“帘外雨潺潺,春雨阑珊”,“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雨里鸡鸣一两家”等,也给文章增色不少。这都归功于她平时摘抄的太多,要用时就信手拈来,写文章也就不愁没话说、说不好了。我引导学生说,设想一下,如果这位同学没有细心的观察和体验,没有一定时间的储存和积累,怎能有如此丰富的材料和深切的感受,又怎能写出如此真切感人、生动优美的文章呢?没“米”即没话说的问题解决了,还需解决如何把“米”做成“饭”即如何说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新大纲明确指出“传播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语文作为凭借。”所以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要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在单元课文教学前,我们总是先研究本单元的作文题目和要求,把作文题布置下去,然后再进行课文教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写作特色之外,还注重引导学生准确读好课文、仿写作文。比如今天唐联合老师上的这节作文指导课,就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他在课前就布置学生复习猫这篇课文和校本阅读教材珍珠鸟,归纳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列出结构安排。在学生对课文和教材基本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你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形状、颜色、大小等),你与它之间发生了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这样的启发和提示,学生大致上能找到题材,并理清写作思路。而唐老师的另一个问题:从这些事中可看出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用一个词概括),则进一步明确了选材范围和主题思想从而达成这一课的学习目标之一,亦即通过作文实际,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通过这样的模仿写作,学生大多能仿写出较好的习作。比如平时作文水平一般的某同学写的我有一个朋友,内容是写她与一只小狗的友谊的,这里选取片段如下:它是一只可爱的小狗,是我最好的朋友。它的毛很柔软,颜色是黑白相间的。它爱摇着短小的尾巴,伸出粉色的舌头对别人撒娇。它活泼好动,有时会像孩子一样“急走追黄蝶”,“飞”入采花无处寻;有时又会在妈妈脚边一边打滚,一边玩毛线球;有时对家里的玩具猫虎视眈眈,甚至令人哭笑不得地和它打在一起。在双休日,当家人都有事走了的时候,它就会善解人意似地来到我身边,先在我膝盖和腰之间打滚,然后对我摇尾巴。它滑稽的举动,总是逗得我开怀大笑,所有的寂寞和孤单顿时都荡然无存了。结尾,此文更是模仿珍珠鸟写道:它在我怀里睡觉了。它就像个孩子,那么天真,那么可爱。我不忍心叫醒它,就看着它睡觉。午后的阳光照进房间里,这一刻简直可以用享受来形容。我想,在我和它之间已经建立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了吧。或许只要我们像它一样把任何事想得简单一点,对别人信任一点,也会比现在更快乐一点吧。可见用好课文,就会让学生懂得写什么,如何写。至于我,在每次作文教学前,都要求学生搜集题材类似的佳作,多次朗读,让学生试着欣赏、体会。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的多了,听的多了,自然也就能写一写了。郭纯武先生说:“真正能够读的通,也就应该能够写的通;真正能够读的好,也就应该能够写的好。”此话极有道理。当然,这并非说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课文或佳作的特点。结合作文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其精要片段来诵读,然后让学生来借鉴、仿写。如选择记叙文中的描写、抒情、议论片段诵读,体会其优美的意境、细腻的情感、深刻的主题,芦花荡、邓稼先、老王等都是典型;选择议论文中的说理片段进行诵读,学习其严密的逻辑性和精辟的分析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等就是榜样,选择说明文的有关片段诵读,琢磨其准确的语言、多样的说明方法,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等便是标准。例如在学习芦花荡前,我先让学生明确这一单元仿写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描写手段认识人物。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课文时,重点引导他们在众多阅读中熟悉人物,继而走近他,喜爱他,敬佩他,同时感受到孙犁文章语言清新淡雅、充满诗情画意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细心揣摩,同学们终于领悟到:可以从体态、衣着、面容神情、动作等方面写人的外貌。写好外貌要仔细观察,抓住特征,还要依照一定的顺序。只有这样,才能为塑造出个性鲜明独特的人物、表达中心服务。正因为作者平时注意观察,写作时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等方面的特征,才使读者既了解了老头子的外貌形象,也感受到了老头子的精神风貌,从而把握住了他的性格特点。经过诵读、揣摩、讨论、交流,再让学生去写人物外貌等其它方面的特征,就容易多了。同样学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对几位著名作家尤其是左拉的外貌描写,以及藤野先生中清国留学生的外貌描写和列夫托尔斯泰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后,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别模仿课文进行人物外貌的片段写作。学生依葫芦画瓢,基本都能写出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外貌来。朱熹说过:“读得韩文熟,便做出韩文的文字;读得苏文熟,便做出苏文的文字。”他还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能熟。” 模拟应该是学生学写作文的一条途径。当然,所谓模仿,并不是全文照抄,而是摹仿描写手法、题材、论证过程等方面。例如写人物可摹仿芦花荡的手法,邓稼先的结构,老王的选材。至于议论文的写作可摹仿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提出论点的方法、论据的选择和论证的过程。例如在指导学生写贵在坚持时,我第一步是引导学生研究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是怎样开头的。学生学过课文后总结出是通过列举名人的种种事例开头,并指出在举例时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而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列举,不能简单罗列事例。我就要求学生模仿着写几个名人坚持到底取得胜利的事例开头。第二步是引导学生顺藤摸瓜,揣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是如何通过国内、国外的情况对比论证的,然后要求学生写出论证的部分(当然,在这之前要发动学生搜集名人锲而不舍成功,庸人锲而舍之一事无成的事例)。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如何结尾。指出是在前面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除了课文,还有很多课外的佳作,包括名家名篇、学生优秀习作等,也可以通过“诵读模仿创新”的思路去训练学生。就这样,通过反复摹拟,教会学生如何仿写,逐渐领悟,开拓思路,综合提高,最终达到写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文章的目的。如果让学生从进入初中开始就长期坚持同时用以上的方法进行作文教学,相信效果一定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