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用)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_第1页
(师用)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_第2页
(师用)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_第3页
(师用)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_第4页
(师用)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8)(2012-9-24)第十一课、寻求社会的真谛一、框架梳理:历史观核心知识点:(主观题必备)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推动,落后的阻碍。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时并不完全同步。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考点梳理:【考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两者辩证关系?(略,见核心考点)(2)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3)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考点】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状况决定性质,发展迟早引起变革。(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适合,推动;当阻碍。2方法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考点】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当适合,推动巩固和完善;当阻碍发展和变革。(3)延伸: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2方法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考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加以解决。(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使得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考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概念?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2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1)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3)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革命或拥护改革变革社会)。【考点】6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3为什么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三、易错易混点:【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都陷入了唯心史观。【2】社会存在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先进的 落后的【4】社会存在变化了,社会意识也会马上变化不一定。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有时会不同步。它有时会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5】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的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6】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发展。【7】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8】人民群众就是指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体是劳动群众。四、典型例题:【考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例】1(2011江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房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例】22012广东卷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D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例】3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进步的同时,却程度不一地面临道德气候滑落的难题。道德气候的现状表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考点】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考点】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例】4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生产方式 B社会方式 C经济方式 D劳动方式【例】5(2011高考山东卷24)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例】6(11江苏)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例】7(09安徽)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生产方式变革使社会性质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 B C D【考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例】8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水平和人民需要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A B C D【例】9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是因为 A改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考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考点】6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例】10(09江苏)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例】112011年8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召开会议,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这一活动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陛的唯一标准 C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例】122012江苏卷 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1)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文化缺乏现代元素,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生产方式下人们的文化诉求。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由于价值取向的偏差,致使人们对节日文化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例】13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如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效率不高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2008年3月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分析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的必要性。答案: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要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目前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调整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正是为了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五、课后巩固1上世纪70年代,高校录取通知书是一张公文纸,内容简明扼要,各校雷同。进入新世纪后,高校录取通知书开始变“潮”且富有个性:有的充满诗情画意,有的用“淘宝体”,有的附带游戏光盘。这体现了 A创新是认识变化发展的源泉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 2012课标全国卷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A B C D32012浙江卷 下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A B C D4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我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A. B. C. D. 5(2011高考浙江卷29)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B.C.D.6随着中国居民个人财富的增加,出于保护婚姻双方权益的需要,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对房屋所有权在婚前与婚后归属做了详细说明。这表明:价值选择决定价值判断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A.B.C.D.7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会是亘古不变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改革是A.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B.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8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A.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方法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9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迈过3000美元之后,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好贫富分化问题,就会激发各种社会矛盾,社会将进入重要敏感期和高风险阶段。这警示我们在该阶段:要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要建立橄榄形的分配格局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主流 要通过改革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A B C D102011年10月31日凌晨,世界人口达到70亿。针对人口问题,各国政府从自身国情出发,采取了或抑制、或鼓励的不同生育政策。这说明A客观与主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1120世纪30年代,梁实秋先生就注意到欺客现象。但当年并无“宰客”一说,大约尚未到“宰”的程度。如今人们外出,总有被“宰”之虞,于是,防宰攻略应运而生。据此回答11题。防宰攻略的出现极具讽刺意味,但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促进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A B C D12 “问题胶囊”事件尚未落幕,假鳕鱼又“粉墨登场”,这些不负责任的企业失去了良知底线,与 “诚信为本”的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严格管理、依法惩治。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