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文化差异认知规律的研究王雪鉴(2011级英语课程教学论研究生)一、研究背景: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沃尔夫提出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 and determinism ) ,引发了对语言文化与思维关系的大探讨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paradox);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从50年代开始,在美国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1959年,随着霍尔(ETHall)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一书的出版,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门新兴的学科便确立了其学科的地位。自1980年以后认知语言学从一开始就强调语言、文化、思维三者之间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离开其中任何两者都不可择其一进行分析研究,即是说,语言、文化、思维是三位一体(trinity : language culture thinking) 的。新近,认知语言学家 克里斯 辛哈(Chris Sinha)将其推向认知语言学前台,根据认知语言学观念,很多语言行为都是基于非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二、研究意义: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外语教学界出现了文化教学的理念并逐渐发展,但这些研究大体上都是就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来入手,对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认知方式,过程,规律的研究很少,在中国知网上以文化教学检索得到1993条结果,以跨文化认知与策略为核心词检索仅得到86条结果,这一方面说明文化教学热,另一面说明从认知策略角度来研究外语教学的较少。那么本研究就是从文化认知策略的角度来研究外语文化教学,从而从丰富外语教学理论,从实践上指导外语教学。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思辨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找网上资料,充分利用温州市和温州大学图书馆书籍、期刊文献资料,综述国内外语言文化认知策略研究内容及现状,了解国内外有关文化的内涵、分类、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目前英语文化认知策略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访谈法通过对部分英语老师的访谈,了解他们是否知道相关的语言文化认知理论,收集教师对语言文化教学认知策略的了解情况。 3、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学生问卷,收集汇总学生对外语语言文化内涵的理解及跨文化差异的认知策略的理解,了解英语课堂文化教学现状及策略运用情况。 4、思辨法 通过理论的逻辑思辨,理清文化内涵的研究现状及跨文化认差异认知的过程,规律及策略,与传统的跨文化研究进行比较,归纳,演绎推理得出最佳结论。011四、研究内容摘要通过深入探讨研究外语语言文化的内涵及跨文化的差异认知过程、规律、方法和策略,结合教育语言学,语言哲学,二语习得理论和认知科学来探讨解决现存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1、基本研究内容 1)外语语言文化的内涵的研究。 2)跨文化差异认知过程,规律和策略研究。 3)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认知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 2、重点研究内容 1)外语语言文化的内涵研究。 2) 跨文化交际差异认知过程,规律,策略研究。 3)现存英语教学中文化认知策略的应用研究。 3、难点研究内容 跨文化交际认知规律,策略研究。五、国内外跨文化差异认知规律探索(一)国外跨文化差异认知规律探索 1.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高一虹 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 p4-p10)1) 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 语言不同的人有相应的不同的思维2 )语言决定论 (Linguistic Determinism):思维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 2. 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 语言世界观(linguistic worldview):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3. 魏斯格贝尔(Leo Weisgerber)语言世界图:语言处于主体和客体之间,人与外界的一个中间世界。语言所反映的与其说是客观现实,不如说是人对外部世界的主观态度。 4.Eleanor Rosch 心理学家 认知限制(Cognitive Constraints)理论: 分类(categorization)的研究 原型(prototype)的研究 人类认知有某种共性, 这些共性限制着语言变化的幅度和范围。 对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的否定。 5. Ronald Langacker :人类在自我反思方面具有能动性(subjective initiative),人类作为有独立意识的认识和交流主体,有能力批判(criticize)和反思自己的“世界观” ,克服语言和思维差异带来的障碍。 6.Bloom 的立论: 汉语中没有虚拟式(subjunctive mood),因此讲汉语的人不善于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 欧洁芳的反驳(disprove): 只要语言地道,汉语使用者具有同样的反事实思维能力。7.“文化定型”(cultural stereotype): 指人们对另一个民族(nationality)或国家成员的简单化看法,如“保守的英国人”, “浪漫的意大利人” ;“原型” 被用来概括不同类的物质(Rosch);定型并不是“非理性的”,他同原型一样是人类在应付复杂的外部世界时普遍使用的一种基本认知策略。 定性思维模式顽固的人习惯以群体的概括取代对个体的具体观察,分析和判断。 最严重的弊端是他常与“本群体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有密切联系。8、 乔姆斯基(1957年,1965年): 率先提出了语法结构理论,他的研究表明,儿童获得语言的能力是以一定的经验和认知122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他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认为语言这个概念是从语法派生出来的,语言不是实际存在的东西,人脑中的语法才是实在的。他把句法关系作为语言结构的中心,并以此说明语言的生成性;他指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能力,即人们说话的心理认知过程;9、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陈嘉映 语言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平172-175) 主要关于语言本质的思想是“语言游戏论”,“生活形式说”,“家族相似性”,即主张自然语言(日常语言),“语言游戏”强调语言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多样性,要求从动态出发观察语言意义。(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与二语习得 外语学刊 杨佑文)这种语言本质观其实是主张先有语言,后有规则,语言是有歧义的语言,那么接下来便是语用学的研究。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意义就是它使用,而使用的场景不同,便会有不同的意义,也就是说语言的意义在于他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他的家族相似性,为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提供了基础,认为语言是有共性的,可以通过认知达到理解,语言的游戏的多样性及规则说则启示我们注意语言的差异性并遵循不同文化的规则来达到更好的认知。10.皮亚杰(Piaget)认知论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天生的能力与客观的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建立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的。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认知机制(cognitive mechanism),但它不是乔姆斯基所说的语言习得机制。皮亚杰认为它是人类的一般性的加工能力。它不仅适用于人类的语言活动,也适用于人类其他的认知活动。儿童并没有特殊的语言学习能力,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只是一般人类认知能力的组成部分。语言是个体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语言的发展以最初的认知发展为前提。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它是儿童的认知能力与现实的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3.塞林克(Selinger) 美国学者70年代初期提出了中介语理论。其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法,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有的学者认为中介语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真正开始。(胡春洞 外语教育语言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114-116)0311、罗伯特 拉多 美国语言学家1957年提出对比分析法,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迁移理论。拉多Lado;在他的跨文化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学生接触一门外语后会发现外语中的有些特征相当容易,有些则很困难,和他母语相似的外语成分对他而言就会简单,而和他母语不同的成分就困难。教师把外语和学生的母语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就能较好地了解真正的学习难点是什么,并为教授这些难点做好准备,从而达到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12、.巴赫金(Bakhtin)主张将语言学和社会方法结合起来,对语言进行动态的研究,强调语言的社会性,语言具有社会性(sociality),交流对话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存在的基础,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外语教学和学习有重要的启发作用,语言学习不是让学生学习某种抽象的语言规则,而是让其在参与对话交际中获得语言能力,语言教学和学习意味着不同思想和文化的交往,根据他的理论,对话意义上的课文是蕴含具体个人(作者)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了作者本人的观点和思想,是学生交流的对象,阅读实际上是一种挖掘和阐释意义的创造性活动,是学生在跟作者对话;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强调人的存在所蕴藏的伦理价值,即人在对话世界中的价值取向。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无不体现了人类的思维和文化的习惯,所以学习外国文化对于掌握外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必须让他们深刻认识自身的文化方能理解不同文化的异同,进而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外语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目的语文化和本族文化兼容并举的过程。(二)国内跨文化差异认知规律探索1、秦勤(2009,尹德谟(2005) 秦勤从萨丕尔 - 沃尔夫假说出发,以其反证再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进而得出:“尽管语言确实对思维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无限夸大语言的作用,不能说语言决定思维,而更主要的是思维决定语言。尹德谟(2005):从语言的生成、习得、发展角度及思维的本质、种类角度分析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问题。思维与语言无轻重之分,二者相互依存、支撑。思维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语言反过来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2、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理论基础包括三项基本原则:心智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心智的体验性认为: 我们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而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所形成,特别是由我们的感觉运动系统所形成。据此,在语言和现实之间存在认知和概念这一中间层次,如果不依靠认知结构和范畴知识,就无法接近现实。王寅的观点启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文化体验性,要重视差异文化的认知策略。3、跨文化交际悖论: (paradox of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为了帮助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了解,就必须概括文化差异,必然要建立某种文化定型;然而这些定型对于差异的“过分概括” (任何“概括”都注定是某种程度上的“过分概括 或“标签化” 又可能人为地制造屏障,妨碍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一方面是架设桥梁,沟通文化的使命,另一方面是构筑墙围,隔绝文化的危险,这一“桥”与“墙”,文化定型之打破与建立的矛盾。4、 跨文化的“道”与“器”: 分别指事物的规律,准则与事物;本质与现象,本体与表现等。 语言,思维,文化的差异为“器”, 三者的互动为“道”。六 研究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近期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学者们普遍认为语言文化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14响的,不同文化的人们有大致相同的认知方式,研究者们注意在语言文化的互动和发展中来研究语言,文化的语用分析比较热,语言文化的认知策略研究相对较少。个人认为,虽然从大学到中小学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均已提出文化教学目标和认知策略培养,但没有注重两者的更好结合,即应将文化认知的策略作为培养的重要目标。7、 对该课题研究的看法和计划(一) 个人看法外语语言文化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学习策略的研究也屡不见鲜,但大多数关于文化教学的研究都是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的,而文化的定义多达300多种,研究起难免捉襟见肘,本研究试从探究文化的内涵入手,主要研究跨文化的认知过程,规律,和策略,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和认知策略部分的要求,力求从深度上进行挖掘,努力创新。(二) 研究计划本研究从探讨论证语言文化的内涵开始入手,总结分析国内外对语言文化与思维,认知关系研究的现状及不足,研究跨文化差异认知的过程,规律和策略,对外语语言文化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认知策略。 1. 通过研究英语语言文化的内涵和跨文化差异认知的过程,规律,策略的研究,提出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的新视角和新的研究方法、策略,同时指出英语语言跨文化差异认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2. 通过本研究帮助英语教师检查和调整自己的语言文化教学认知策略,完善自己的外语语言跨文化教学认知策略行为,解决教学设计、教学评估等实践性问题。3.通过研究,在学期间发表或被录用至少2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八、主要参考文献1 Stern H .H .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 Joan Kelly Hall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 David W. Carroll Psychology of Language【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 Chang Zonglin Cognitive Studies in Language & Culture【M】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55 Patrick R.Moran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6 Kramsch, Claire,1993.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 Ellis,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8 Brown, H.D. 1994. Principles of Languag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M】Prentice-Hall,Inc.9 王 寅 认知语言学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0 高一虹 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11 韩礼德 语言与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对公外汇考试题及答案
- 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承诺书(9篇)
- 海外合作信誉保证承诺书8篇
- 癫痫相关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210-2023 《锁阳商品规格等级》
- osce产科护理病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工程质量及进度保障承诺函(4篇)
- 丹毒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 卓越品质精益求精承诺书6篇范文
- 企业形象宣传册设计规范企业品牌展示与传播支持工具
- 整理黑龙江基准地价与标定地价早
- 牙及牙槽外科牙拔除术
- 2023三基三严考试题库及答案
- GB/T 90.2-2002紧固件标志与包装
- 管理者角色认知与转换课件
- 2023年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题库附答案(完整版)
- 护理管理学考试题库与答案
- 建筑防火设计-教学课件作者-主编-李耀庄-徐彧-建筑防火设计课件
- 静脉输液风险评估
- 水力发电厂生产安全性评价
- 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