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港五通桥区进港大道工程.doc_第1页
乐山港五通桥区进港大道工程.doc_第2页
乐山港五通桥区进港大道工程.doc_第3页
乐山港五通桥区进港大道工程.doc_第4页
乐山港五通桥区进港大道工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乐山港五通桥区进港大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乐山市星源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二一年三月15第1章 工程概况第1章 工程概况1.1 推荐方案的路线走向本项目起于杨家(K6+000),与设计的乐山港进港大道车子至杨家段相接,经冠英镇、何桥、韦桥,与乐宜高速五通连接线相接,全长8.1公里。主要控制点:冠英镇、何桥、韦桥、乐宜高速五通连接线。1.2 建设规模本项目采用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分段采用路基宽度为120米、60米的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兼顾部分城市道路功能标准进行实施,其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1。表1-1 主要工程数量表名称单位工程数量路线总长公里8.1路线桩号范围K6+000K14+100路基计价土方千立方米699.6路基计价石方千立方米2446.2借砂砾石填方千立方米662.7软基换填千立方米15.0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千立方米112.9行车道 路面4cm沥青玛蹄脂碎石上面层千平方米251.16cm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千平方米251.11cm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千平方米251.15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千平方米255.1520cm厚天然级配砂砾石千平方米264.87非机动车道路面4cm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千平方米89.14cm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千平方米89.13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千平方米93.9620cm厚天然级配砂砾石千平方米102.06花台及人行道缘石千立方米3.2中桥米/座120/2涵洞及通道米/道3330/27平面交叉处32占用土地(永久/租用)亩990/64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公里8.1绿化工程公里8.1市政雨水排水系统公里8.1亮化工程公里8.1投资估算金额万元67381.8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公里8318.7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根据交通量发展预测结果,本项目远景设计年限(2031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1206辆/日(小客车),按照交通部颁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之规定,该区域为乐山城市建设规划重点,将成为未来发展热点区域,公路两侧城市化发展迅速,故本项目采用技术等级为一级公路兼顾部分城市道路功能,即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为120米、60米两种,采用城市道路三幅式路基,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离,并在公路两侧设置人行道及绿化带,技术指标执行情况见表12。表12 技术指标执行情况表名称单位技术指标执行情况备注公路等级一级公路兼顾部分城市道路功能路线总长公里8.1设计速度公里/每小时60建筑红线控制宽度米-180路基宽度米23(一般值)120、60行车道宽度米43.583.75非机动车道米-25.5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0.25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200/12000/1缓和曲线最短长度米/处50/1-最大纵坡%/处6/12.789/1竖曲线最小半径(凸)米/个2000/125000/1竖曲线最小半径(凹)米/个1500/115000/1桥涵设计车辆荷载公路-级设计荷载:公路-级大件荷载验算(1500吨车货总重)1.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项目采用BT种融资模式,即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 本项目总投资约66828万元,向银行贷款43438万元占总投资的65,其余23390万元由业主自筹占总投资的35。1.5工期安排根据通道内交通量发展预测,并结合项目建设规模和资金情况及乐山港综合交通规划,本项目计划于2010年开工,2012年建成通车。第2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2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1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根据实地踏勘、调研结果及已有资料分析,项目沿线人类活动频繁,有林地分布较少,森林植被多为人工绿化植被,主要有:小叶榕、杨树、桉树、红花继木、毛叶丁香、黑麦草、茅草、禾草等,在起点段分布有马尾松林。沿线农业较发达,农田植被主要有油菜、葡萄、枇杷、瓜果及常见蔬菜等。未发现受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工程评价区有两栖动物1目6科12种;爬行类动物2目8科20种;兽类共有5目10科19种;评价区内无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2.2 水环境现状评价评价范围内的岷江pH、SS、CODCr、BOD5、氨氮、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均达到类水质标准。项目区地表水体水环境质量良好。2.3 声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公路沿线声环境质量良好,所有监测点环境噪声均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2.4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和常规监测资料表明,拟建公路沿线空气质量中NO2及TSP浓度都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说明拟建公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较好,且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2.5 社会环境现状评价(1)乐山市概况乐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经1025010430,北纬28253020之间。东连内江和自贡市,南濒宜宾和凉山州,西接雅安地区,北邻眉山地区,距省会成都126公里,处于川西、川南、攀西三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北起江油市,南至峨眉山市 “一条线”经济战略发展的依托,是连接水能、矿产资源最丰富的攀西、川南地区和工业农业都相当发达的成都平原的纽带。幅员面积12826平方公里,其中平原12.27%,丘陵占20.97%,山区占66.76%。2008年末全市总户数116.16万户,户籍人口为353.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9万人。出生人数3.35万人,死亡人数2.7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48,死亡率为7.65,自然增长率为1.83。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95.74万人,农业人口257.80万人;男性人口181.62万人,女性人口171.92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5.6。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1.89 %。年末常住人口353.54万人。全市城镇化率38.3%,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乐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山、名人、名佛乐山独有,驰名中外。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森林公园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收藏有国家级文物2600余件。旅游业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四川区划调整后乐山在四川的旅游中心地位更为突出,以旅游为带动的第三产业将迅速发展。乐山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除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和马边河外,还有中小河流56条。水能蕴藏量高达630万千瓦,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5.5倍和1.36倍。乐山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矿藏有30多种,其中磷、岩盐、石灰石、芒硝等非金属矿品位优良,储量居全国前列,有些还是国内外稀有矿产。矿产储量磷矿6.42亿吨、芒硝200亿吨、岩盐174亿吨、盐卤82222亿立方米、石灰石13.6亿吨。森林面积达664.59万亩,高出全省16个百分点。(2)乐山市中区概况乐山市中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峨眉山麓,乐山古称嘉州,是一座历经三千多年的古城,是全国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4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1996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乐山大佛,坐落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之处,被誉为“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三江环抱着美丽的城市,绿心、绿岛、生态林点缀于江水与秀城之间,使这座迈向现代化的古老而又新兴的城市与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和谐地融为一体,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的美誉,并因此而荣幸地被联合国确定为中国第一个优良人居环境城市合作项目。乐山人杰地灵,曾是李白、苏东坡、黄庭坚等历代文人墨客赋诗作画、寻找灵感的宝地,也孕育了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 乐山市中区下辖10个乡1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54个行政村、41个居民委员会,其中城市社区居委会30个。幅员面积825平方公里,总人口56.06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4.54万人。地处乐山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的中心,境内基础设施完备,水陆交通便捷,商贸流通活跃,居住环境优美,经济发展较快。成(都)乐(山)高速公路,内(江)乐(山)、乐(山)西(昌)省级公路在这里交汇,距成都双流西南国际航空港仅100公里,水运南下可直达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可停泊500吨级货轮的乐山大件码头是四川大型设备出川的唯一通道,现正在建乐(山)宜(宾)高速公路,邮电通讯已形成以光纤、微波为手段,以数字程控为中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通讯网络,宽带上网大量进入普通家庭,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网上业务开展广泛应用。区内水、电、气配套,公路网络发达,高等级路面公路联通了所有乡镇所在地。(3)五通桥区概况五通桥区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北纬29172931,东经1033910356之间,紧邻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之一的峨眉山、乐山大佛,水陆交通发达,属乐山市的一个县级区,位于乐山市域中部,东与井研县接壤,南与犍为县相连,西与沙湾区交界,北与市中区毗邻,岷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将五通桥区相隔为河东与河西两大片区。河东片区是五通桥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工业主要集中于该片区。河西片区是五通桥区农副产品基地和煤矿资源、森林资源基地。全区幅员面积474平方公里现辖12个乡镇,2008年末全区总人口32.43万人。全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3C,年日照1119.7小时,无霜期334.5天,年降雨量1390.6毫米。五通桥区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山、丘、坝三种地貌,境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北高南低,平均海拔533米。岷江、茫溪河、涌斯江、沫溪河纵横区境,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开采价值较大,主要有:盐卤、煤、沙、砾石、页岩。此外,溴、碘、石灰石、沙金也有零星分布。五通桥山清水秀。风光秀美,是山、水、树、桥融为一体的国家甲类风景旅游城市,素有“小西湖”之美誉,也有“十里山水十里城”之誉,著名画家徐悲鸿称赞五通桥为“东方的君土坦丁堡。据普查,五通桥境内有文物点478处,其中有东汉岩墓,北周时期摩岩造像、古建筑多处。生物景观资源有:茫溪河、涌斯江两岸千余株百年古榕,盘根错节,浓荫敞日,故五通桥还被人称为古榕之乡;四坝槟桫峡谷及石麟镇桫椤沟内近十万古生物桫椤树,尤其是桫椤饮谷内桫椤因数量多、树干高、形状奇等特点而闻名。第3章 环境影响评价第3章 环境影响评价3.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对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拟建项目完成以后,将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同时,交通条件的改善为乐山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无疑对公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加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时,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促使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从而有利地促进项目直接影响区的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2)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本项目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公路在实施过程中,尤其是施工期不可避免的会对公路沿线临时安置点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期受影响的主要是公路两侧距离公路较近的临时居民安置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减缓其对沿线居民的影响。(3)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本项目除了部分临时占地外,新征永久占地较少。总体上该公路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较小。(4)对矿产资源的影响本项目原路线基本避开了矿区,因此不会对矿产资源产生不良影响。而且由于本公路的建设,当地交通状况将会得到改善,为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对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外运。(5)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本项目的建设会为沿线景点及周边地区旅游景点的发展提供了快捷的交通条件,促进旅游项目经营者开发出更多的旅游资源,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提供选择。拟建公路的实施,将大大缩短乐山至各景点的通行时间,促进旅游资源开发。(6)对文物古迹的影响本项目在原路线选线时,已考虑尽量避让名胜古迹。不会对文物古迹点造成直接影响。(7)拆迁安置影响分析本项目拆迁的主要是沿线农民的房屋,拆迁户大多希望在原地就近安置。因此,只要按照国家、地方的有关补偿规定要求进行补偿,该项目不存在拆迁安置带来的环境问题。3.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工程占地影响分析拟建公路永久占用的各类土地面积占评价区相应地类面积总量的比例都较小,本公路的改建不会导致评价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2)工程占地引起的植被破坏工程建设对评价范围植被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整个评价区内自然生态系统体系说属于可以承受的范围。(3)工程营运期对植被的影响拟建公路建设永久占用的自然植被将永久改变土地的性质,由林地变为建筑用地。临时占地的自然植被,在公路建设竣工后虽然能够逐渐恢复,但是其生态质量将比施工前降低。但是,这部分临时占用的自然植被的面积很小,影响很小。(4)工程建设对动物的影响项目区公路施工对动物种类多样性和种群数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虽然总体上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的两栖及爬行动物有一定的干扰,但是对其生存及种群数量、种类影响很小。更不会导致动物多样性降低。3.3 声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噪声,昼间单一施工机械(除打桩机外)距施工场地55m以外,夜间在230m以外可满足GB1252390规定。在两种机械共同满负荷施工情况下,装载机和挖掘机共同施工为91.0dB,平地机和压路机共同施工为91.5dB,两台压路机共同作业为89.0dB,最大噪声为两台装载机共同施工为93dB。实际情况,同时作业,并不是所有的时间同时达到最大噪声辐射,实际值要低于计算值。另外,由于工程作业的地形限制,作业场所与敏感点有高差、传播路线有遮挡,每天的作业时间不连续,路基路面施工的机械不一样等,根据其他公路调查、监测分析,噪声实际大小、影响时间及程度要较预测小。公路施工噪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污染行为,一般居民能够理解和接受。但为了保护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以及学校的正常教学,施工单位应采取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根据预测结果,1个敏感点营运近、中期噪声预测结果超标,但超标量小于3dB。需采取跟踪监测的噪声防护措施。3.4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本工程未跨越河流、水库等自然水体,工程排水最终进入岷江。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为工程施工生产、生活污水以及营运期路面径流对岷江的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一般含有较高浓度的COD、BOD5、SS和TOC。其水质指标浓度均远远超出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相应指标的一级标准。如果这类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就将成为导致水体质量下降的污染源。项目在施工时考虑了用塑料薄膜对开挖和填筑的未采取防护措施的边坡、表土堆积地、堆料场、预制场等进行覆盖,在表土堆积地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在桥梁及堆料场周围设置沉淀池等措施。在采取这些措施后将大大地减少表土的裸露及被雨水的冲刷,且设置的沉淀池对含泥污水也有一定的沉淀作用,在强降雨条件下所产生的面源流失量也较小,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也很小。拟建工程完工后,一般来说,路面径流污水基本满足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污染环境。但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雨水经公路泄水道口流入附近的水域,造成石油类和COD的污染影响,应通过交通管理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发生。3.5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TSP。采用施工现场定期洒水,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加盖棚布,料场远离居民点并掩盖等措施。(2)营运各时段公路沿线的NO2日均浓度和高峰小时浓度在距离拟建公路中心线20m以外即可满足二级标准。(3)由于公路沿线敏感点距离公路中心线大于20m,均能满足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4章 环保措施第4章 环保措施4.1 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在设计中应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占用耕地,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2)认真勘察、仔细计算,合理调配土石方,在经济运距内充分利用移挖作填,严格控制土石方工程量;(3)在拟建项目正式开工前,公路建设单位可成立拆迁办公室,在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充分听取沿线拆迁户的意见,严格按照当地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的拆迁建筑物赔偿标准发给房屋所有者。(4)在本项目下阶段的工作中,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沿线进行专项的文物调查、考古勘探工作,对可能受工程影响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工程动工前完成抢救性文物迁移和考古发掘任务。本项目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地下文物,施工部门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待文物保护部门做了挖掘保护工作之后,同意建设部门继续施工的,施工单位才能继续施工。4.2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设计期: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生态公益林、农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对生活设施、施工生产地、施工便道、永久性道路的选址进行优化,尽量避开农田及生产力较高的林地。施工期:注意识别沿线珍稀植物资源,加强珍稀植物保护宣传工作;对外来物种进行预防与治理。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爆破施工;加强取土场、弃土场、弃渣场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避免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减少水体污染,最大限度保护动物生境。营运期: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防止地表裸露。4.3 环境噪声影响减缓措施设计期:进一步优化线路,使路线避开声环境敏感点,限于当地条件或从技术经济论证避让不可行时,建议针对敏感目标从设计阶段就考虑减噪措施。施工期:(1)对距离公路50m范围内的敏感点,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临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