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马山中学高三历史练习(2011年11月2日).doc_第1页
南宁市马山中学高三历史练习(2011年11月2日).doc_第2页
南宁市马山中学高三历史练习(2011年11月2日).doc_第3页
南宁市马山中学高三历史练习(2011年11月2日).doc_第4页
南宁市马山中学高三历史练习(2011年11月2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宁市马山中学高三历史练习(2011年11月2日)1、成语“饮鸩止渴”是指只顾眼前好处而忽略其伤害的做法,最后反而会害了自己。这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北宋末年的哪一项政策?BA、澶渊之盟B、联金灭辽C、王安石变法D、绍兴和议4、马克思说:“除了征服战争之外,成吉思汗的政治才干,乃起源于中国。因此,中国的根源即在这里所产生的中国文化类型在蒙古国家内部,愈来愈大地占着上风。”材料说明成吉思汗对历史发展的的最主要贡献是DA、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创造了中国文化类型C、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 D、促进了蒙汉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23、“鸦片、大炮、十字架”被称为西方列强征服中国的“三步曲”,这“三步曲”的全部实施开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规定BA、中英南京条约 B、中美望厦条约C、中法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24、在太平天国前期,英国出使中国的全权代表文翰声称:英国“绝不左袒(偏袒)中国政府(清政府)”,表示要恪守“中立”,同时把南京条约的文本抄送太平天国政府。英国的上述做法是因为BA、太平天国和英国的宗教信仰相似B、英国幻想太平天国会承认和维护英国在华侵略权益C、英国惧怕太平天国会进攻沿海地区通商口岸D、英国要与太平天国维持相对平等的外交关系26、“太平世界,男女同权应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此联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DA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段 B、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C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 D、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3、“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可以 A 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A、 B、 C、 D、7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十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56天、57天。这说明( )B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 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 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A B C D1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 )C皇帝称号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皇帝姓名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相互皇帝关系明太祖之子成祖之子仁宗之子宣宗之子英宗之子名中的偏旁木火土金水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 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表达分封制下的世世相袭 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A B C D7、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代表团来华,受到乾隆帝接见:事后,马嘎尔尼感慨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下列史实支持马嘎尔尼论点的是 D 强化皇权,反对变革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经世致用,舍本逐末 经商逐利,风气大盛A、 B、 C、 D、6、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B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变法通议 D、天下郡国利病书7、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认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判断,雨果认为 D A、中国人没有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C、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4.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C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材料表明D秦朝时相权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 秦朝时监察机构趋向完善皇权的独断性、随意性、残酷性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暴政A、 B、 C、 D、19、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A年代 A地方年代 年代 地方年代 地方地方 A、 B、 C、 D、6、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D A、层层推荐 B、注重门第 C、唯才是举 D、打击贵族3、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D 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佣工主要为地主做农活,打短工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 9、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这从本质上说明了B A、徽商的谦虚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5、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3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曾极尽讽刺中国古代的一种对外贸易,说它对外围小国来说是一本万利的。他讽刺的应是A汉匈的互市贸易 B宋朝的榷场贸易 C汉蒙的封贡互市 D明朝的贡赐贸易5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A全球史观 B革命史观 C文明史观 D近(现)代化史观7古代中国的某一时期为了改变民众“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骨肉不敢义聚,而惮人丁。”的局面,政府规定叫地方出钱,每家摊派,如此可免地方上私家为政府办公差破产之苦。这一政策B A.客观上使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 B.由于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被废除 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废除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人头税14“其湖池不流水,或聚数人踏转。车身长者二丈,短者半之,其内用龙骨拴串板,关水逆流而上,大抵一人竟日之力,灌田五亩。”引文所指的灌溉工具是 A桔槔 B翻车 C筒车 D水碓16据清朝通典记载:“我朝削除故明宗室禄田,令与民田例起科(征税)。其废藩田产号为更名地者,皆给于民,而薄其征敛。”清朝的这一政策实际上是A否定明末农民起义”均田免粮”的成果 B承认耕种明朝藩王土地的农民拥有所有权C加重对耕种明朝藩王土地农民的剥削 D.优待归降清朝的明朝残存藩王26.某学者在评价中国17、18世纪时的科技时强调:“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人口过剩产生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 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12、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如下:唐代为51人,宋代为267人,明代为36000人。其人数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CA、妇女在经济上日益依附于男子B、古代人口的不断增长造成的C、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日益强化D、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34、“残存的中原王朝,不得不面对这些在中国国土上的征服王朝,即使不承认其为凌驾自己之上的王朝,亦将它们视为平等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们建立了长期的外交关系,并向它们提供岁币和贡物。”下列能够证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C A.唐玄宗册封怀仁可汗 B.宋金绍兴和议C.宋辽澶渊之盟 D.宋夏1044年和议13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 ) B A历史传统的不同 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 D宗教信仰的不同17、辽史卷45记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材料中辽用汉制治理的地方是a A幽云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C辽河上游一带 D淮水、大散关以北地区21、明朝中后期,出现“视田如陷井,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的原因是aA.“一条鞭法”的实施 B.工商业市镇的兴起C.统治者倡导“工商皆本” D.人头税的废除51(20分)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请回答: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3分)。(2)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4分)。(3)概括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1)答案:表现:孔子“仁”“以德治民”,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墨子“兼爱非攻”等。(3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得3分)(2)答案:西汉: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宋朝: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2 分)(3)答案: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封建专制集权政治(或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40、(20分)阅读下列有关我国西南地区的历史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叶以后,开始逐步改土归流把土司改为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改土归流有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土司向朝廷纳贡,把负担加倍摊派到人民头上,其征之私囊不啻数十倍,而输之仓库者,十不及一二,百不及二三。土司苛索样繁多,土司家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当地百姓咒骂土司“生补”、“穷补”、“嫁补”、“娶补”、直到“死补”。 清世宗在雍正五年的一道谕旨中说:“向来云贵川广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相互仇杀,争夺不休,任意残害,草菅人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是以朕命各省督抚等悉心策划,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清政府在改土归流地区,派遣流官代替土司。又变革赋税方法,废除原来土司的征收制度,与内地一样,实行按田亩征税的原则土民所受的剥削比以前减轻了。 “至于客民盘剥,差役勒索,历来为扰苗民之大者。今则于苗、汉交界处设集场,限期贸易,官弁监之。苗之气息也渐驯矣。添修苗馆若干处,延师教读,则礼仪兴而匪僻消,苗与汉人无异。”摘自冯尔康雍正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改土归流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归纳清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