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论据的诗化技巧.doc_第1页
事例论据的诗化技巧.doc_第2页
事例论据的诗化技巧.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作文训练材料 论据诗化添文彩事例论据的诗化技巧一、古代人物事例1、由人物的作品或者话语引出人物+分析升华文字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2、对比引出人物+想像描写+分析升华文字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3、联想描写引出人物+分析升华文字 微笑的脸,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终于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张永葆微笑的脸化屈辱为力量、化鄙薄为斗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人。极刑之下见勇夫,因为史记,你留给了世人一笔最大的财富;因为微笑的脸,你留给了我们永远的崇敬。2、 学生精彩片段选集 心灵的选择(1) 杨炯,本是一介书生,却因边疆遭却,点燃了愤慨之火,从此投笔从戎,杀敌报国。 看似仅仅是弃文从武,又有谁知道迈出这一步需要做出多大牺牲?他放弃了无忧无虑的天堂,走向了硝烟弥漫的战争,他放弃了红袖添香的优雅,选择了挑灯看剑的义愤,他放弃了舞文弄墨,选择了一份本可以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吴佳鑫(2) 他,只是唐朝的一个小官,但边患不断的唐王朝赋予了他文人的风骨。国家遭劫,他离开祥和的京城,跨上了奔腾的战马。作为一个人文人,他本可以选择鸟语花香,选择歌舞升平,但是他却选择了雪黯凋旗、风多杂鼓的征程。他不愿苟活于世,不甘只做空谈误国的文人,那是一份朴素的情素和信仰,那是他心灵选择的方向。吴佳蕾(3) 身为文馆学士的杨炯,面对突噘进犯,他感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逼仄的心头啊,作着心灵的困兽之斗。耍文弄墨、空谈漫想有何用?吟风弄月、粉饰太平有何用?边关危难,难道就这样干坐着?何不选择身携吴钩浴血疆场?哪怕身负重伤,鲜血也只会滴落在自己深爱的国土,哪怕奄奄一息,他也会忠于自己的选择而瞑目。在国家危难面前,杨炯躲避轻就重,舍身取义,果敢做出了自己内心的抉择。毛继萱(4) 挑灯夜读只为功名,可杨炯最终却做出了刚毅的抉择:“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吟诗作对美哉悠哉,投笔从戎壮哉伟哉。七月黄沙漫天飞舞,刀枪碰撞鼓角声鸣,这是杀戮,是邪恶,可这又是卫国是正义。从伏案苦读到义愤填膺,再到驰骋疆场,这是心灵、血液和灵魂的碰撞,是利与害的抉择。站在边疆,黄沙滚滚,北风呼啸,这里没有折柳送行,也没有红花祝福,惟有沉默的哀痛。悲痛埋在心底,沙土掩埋眼泪,愤恨、怒气在心底燃烧,化作一丝坚定,满腹卫国的决心。3、 课堂练笔写作材料: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 “最前与最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写作素材:尼采和梵高 在人类历史的星空中,有两颗星孤独地燃烧着,熄灭了.很久以后,他们的光才达到我们的眼睛. 尼采和梵高就是这两颗星,一个照亮了人类思维的空间,一个将人类艺术的星空演绎得更加深邃.他们同样出生在偏僻乡村的宗教家庭,从小接受的都是仁爱思想,并不富有加上忧郁的童年造成了他们同样孤独的性格.孤僻内向的性格使得他们在爱情上一样的不走运,终生的不走运.同样在20岁时学神学,然后领悟到了上帝的虚假性,从而抛弃了上帝. 尼采说:”上帝死了,我就是上帝.”梵高说:”上帝退场了,而我就是圣灵.”在1888年12月,35岁的梵高割去了自己的一只耳朵,被送进了医院.1889年1月3日,尼采彻底地精神分裂,那一年他45岁.梵高的医生说:你从来没有正常生活过.尼采的病历记载:这个人喜欢拥抱和亲吻街上的任何一个行人.1888年是尼采创作的高峰,他一连写了五本小册子:偶像的黄昏,瓦格纳事件,尼采反对瓦格纳,反嫉妒,看,那个人!.1888年也是梵高的艺术颠峰,他经典传世的大多数画作都产生于这一年:向日葵,开花的果园、阿尔卑的吊桥、收获景象、自画像等等.1888年,当尼采面临崩溃的边缘时,世界“发现”了他,第一次开始有人介绍他的哲学.1889年,在梵高结束生命的前夕,他的弟弟第一次卖掉了他的画,他也被世界“发现”了.在生前,他们同样地不为人知,认识他们的人们都说他们是疯子,并将他们遗弃在人群之外,他们同样都是世纪末的漂泊者,是新世纪的早生儿! 一百年前两位孤独的大师走完了他们短暂的人生旅途,留下了灿烂辉煌,留下了无数的遗憾.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尼采和梵高的个性注定了他们命运的悲剧.为了艺术为了揭示人生,他们孤独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怀着一颗不安的灵魂苦苦追寻,精神上不断爆发的危机,使得他们在动荡中度过了一个短暂的一生.他们没有家庭,没有收入,没有爱情,甚至没有朋友,他们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孤寂.在世纪末的悲哀里,他们又为下个世纪,甚至是后几个世纪的人们点燃了火炬. 作业要求:1、 请围绕“最前与最后”话题,将以上素材压缩成一段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