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生活的温热气息——读《贪食纪》有感.doc_第1页
品味生活的温热气息——读《贪食纪》有感.doc_第2页
品味生活的温热气息——读《贪食纪》有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味生活的温热气息 读贪食纪有感贪食纪是十一和一个对美食颇有研究的朋友逛书店时偶然知道的。原以为不过是讲如时尚杂志上那些遥不可及的高档美味的法式大餐般食物的美食书籍,却在翻开其中一篇文章六花的甜品森林时,对它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观。 作者殳俏是三联生活周刊的美食专栏编辑之一,一如当年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她一般有灵气,同时更饱含了一种珍珠化蚌的成熟气息。这种感觉与三联生活周刊特点的契合之处恰恰在于“生活”二字。三联生活周刊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韬奋先生的创刊目的是:“每星期乘读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闲暇,代邀几位好友聚拢来谈谈,没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以“供应特殊时代的特殊需要的精神食粮”。这种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的来自母体的文化特质,以其浓厚的文人气息和知识分子情调散发着绵绵不绝的和煦光辉。在我眼中,食物要跳出生活的框架,拔高而成为艺术品是很必要的,每当看到纪录片中大厨用精湛的刀功切出薄如蝉翼的肉片总会有一种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但与此同时,食物是来源于生活的,我们更应细心品味周遭的食物,品味其中如妈妈味道般的亲切感。如梁实秋眼中的汤包“一笼屉里放七八个包子,连笼屉上桌,热气腾腾,包子底下垫着一块蒸笼布,包子扁扁的塌在蒸笼布上。取食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榴处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像是被婴儿吮瘪了的乳房一样,趁包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己的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活脱脱一个老饕的形象让人忍俊不禁。我想,珍惜感怀这种于平日生活中体现的趣味,及那些明快日子中散发的丰饶气息,大抵便是我存在的意义了吧。如作者殳俏在书的后记中说的,“做跟食物打交道的事情,其实真的微不足道。但就是这样的小事,在最寂寞的时候要坚持下去,在最热闹的时候更要坚持下去。”可谓一语道破我的心声。作为每天必然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东西,食物与宏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相比如此微末与渺小,如成语“废寝忘食”所传达的鼓励意味,可它又是如此必要和令人着迷,在生活中,味道挑动味蕾,总是最能引人回忆和遐想的部分,在千年延续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成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并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成为生活品质的象征之一。让我走进殳俏的贪食纪,与这个轻灵的女子一起,于家常味道中透露点滴生活的温润与情怀。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即是一幅幅手绘的食物插图,那略微抽象夸张而又富有情调的插图总能迅速拉近我与食物的距离,并引起现实的共鸣。与其他美食记不同的是,贪食纪融入了人和食物平等的感情,以及对食材之间调和融合的美味的感知。如肉之底线一文中形容云南的云腿月饼,酥皮外壳下无论是云腿鸡枞还是云腿玫瑰都顺畅地游走在甜味和咸味之间,有嚼劲的火腿肉为月饼增添了无穷的香味,独特的腌制方法又巧妙的把肉和其他食材的味道统和为一体。亦或是意大利的帕尔玛火腿蜜瓜,将清单、轻盈口感的腌制肉与味道浓郁不逊任何一种酱汁的水果放在一起咀嚼,有一种离奇错综的满足感。这样细腻特别的描写,饱含着作者对食物的热情与喜爱,以及那份独一无二的对生活微妙关联的体会。生活之中的各种事物之间总存在着隐约而又切实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应该以一种欢欣而又执著的心去探究,对万物抱有一种平等的感情,以细细体味其间的奥妙,并努力理解自然之间的相关,以达到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境界。贪食纪在其故事性方面亦予我以独特的享受。单纯的美食文章仅从其色香味等外在特点品鉴却不细心体会美食所蕴含的典故,所彰显的精神,及其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则失去了食物所包含的内在意蕴,流于形式,十分肤浅。贪食纪却从食物在生活中的体现,如历史典故,电影视角出发,延伸至对美食的品鉴,使之充满了趣味性与可读性。例如其中一篇闷蛋与泡饭是由日本电影引发的关于朴实淡泊的泡饭文。在茶泡饭的滋味中,茂吉被妙子称为闷蛋,因为他话少,生活单调无趣,最爱的食物居然是一碗土里土气的泡饭。而妙子的生活精致高端洋气,尤其讨厌在她看来是穷人吃的茶泡饭。这两个生活不在一个平面上的人却因为飞机的故障在家再次相遇,在那个似乎可以让人变柔软的厨房化解了一切误会得到了对方的谅解,妙子也意识到,就算自己的男人再平庸,自己对他也存有茶泡饭般朴实淡泊的爱。如你我所料,最后,他们一起吃了茶泡饭。也许只有如茶泡饭般看上去平淡无奇的食物,才能让一个人天天都想吃,天天都吃不腻。无数这样的故事的引入,不仅使我对平日里的文化生活有了更宽的了解,也对食物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如茶泡饭般普通无奇,我们的生活更多是由普普通通忙碌的日子构成的,在稀汤寡水的生活中,不同于粘稠的粥,一个个的日子如一粒粒浸泡在汤汁中却仍旧粒粒分明的精道的米一般,虽然平淡,却也充满了其别致的韵味,有着内在的坚持的硬度,给我们一天奋斗的气力。而作者也提到,吃泡饭须得有一桌子的小菜来配,那才是真正有滋有味的泡饭。一如生活,我们总需要一些未必十分宏大,却真心喜欢的活动来点缀,来满足内心的需求。作者殳俏喜欢在文学作品中搜寻美食记忆。如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火车美食之旅、左拉小酒馆中的蔬菜牛肉浓汤、傲慢与偏见中英国淑女的吃喝手册、还有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果戈笔下的俄国菜,而19世纪的法国文人如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大多数是吃货。殳俏谈与美食有关的一切。她将馆子分为:环境可怕但食物美味的苍蝇馆子;内外兼修的美丽馆子;环境食物都糟糕透顶的不知所云馆子。对杭州“遗园”就餐的大段描写,让我心驰神往。美食美景美丽心情,这种人间仙境般的美丽在作者的笔下看似如此易得,只是要求我们去发现去感受。从殳俏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她到过不少国家,对中外美食文化的态度是和谐的。她喜欢日本的美食文化,曾写日本是世界上少有以纤细之心灵对待油炸的民族,“日本式油炸,不是视食物为大妈,欲遮盖其体态为其外套,而是视食物为含苞待放的少女,要凸显而为其曼笼轻纱。”但同时她对自家的狮子头也深情款款。这种抛却了意识形态的喜爱,“随心所欲”的生活似乎实现了儒家学说中“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亦是我所不懈追求的、个人与社会浑然一体的生活。“越是好吃的菜,越是脏的厨房”。与周作人掉书袋子般晦涩生硬的喝茶那种文章不同,殳俏清新淡雅的文字常常流露出深刻的哲理:“敢于坦诚自己贫穷的人,反而最容易得到幸福。”“与好的食物相遇好似与人相遇,冷暖自知,咸淡自尝。”这种于平日生活中得出的经验,最为朴实,也最以其真实为人信仰。一如很多人有这样的记忆,“隔着厚厚的玻璃瓶壁,牛奶是冰凉的,瓶身上结着微粒般的一群小冰珠,揭开纸板的瓶盖,上面是一层厚厚的奶油,舔一舔,是非常清新的甜味,没有任何故作香醇的做作的浓厚感。”每每读起这段话,我总会回想起高三那年,逆风骑车回家后是怎样用袖子裹住冰凉的瓶身,欣喜地提溜着瓶子飞奔上楼的情形。殳俏就是这样用温暖朴素的文字引领读者穿越记忆的隧道,去寻找那些若隐若现的味道在记忆深处的契合。如舌尖上的中国,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