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doc_第1页
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doc_第2页
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doc_第3页
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doc_第4页
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说,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先培训后上岗,不合格则下岗,经过培训合格了再上岗,这是现代的从业规律。请问,做一名孩子的父母,承担起教子成人的神圣职责,是多么重要而艰巨的职业呀!马克思明确说过,做教育孩子的父母是一门职业。可是,几千年来,谁来考核过父母的资格?哪位父母获得过教子执照?难道这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吗?经过反复论证发现,决定父母成功的并非学历,也不是社会地位,而是教育孩子的素质,即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包括五大要素,即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也许可以说,父母教育素质的考核便是父母执照考核的主要内容。有报道说,奥地利政府正准备推行父母执照,即“要当父母先考执照”。要取得执照,这些父母们必须重返学校,学习全套教育子女的本领。执照到手后,方有资格享受社会提供的各种家庭福利。如果父母拒绝上课,将与这些福利无缘。此外,夫妻离婚时,领有父母执照的一方在获得子女抚养权方面将得到优待。主张推行这一计划的议员们认为,人的一生,几乎什么事都要接受像驾驶汽车那样的训练。偏偏在教育子女这一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上却缺乏足够的培训。奥地利政府是明智的。当然,要推行父母执照,既需要重大的观念变革,也需要强大的财力和人力保障。在人口众多的中国,短时期是难以做到的。然而,每一位父母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一个成功的父母是需要学习的,是需要相当资格的,而核心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一个中国的博士曾对德国的酒鬼做了细致的观察:他发现在德国即使是一个喝醉了的酒鬼,也不会随地乱扔酒瓶;而是摇摇晃晃,为手里的空酒瓶子寻找垃圾箱;找到后还会努力定定神,仔细看一下垃圾分类,再把瓶子放进去这就是典型的习惯行为。德国人以认真闻名世界,可能正是因为细节的养成所致。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崇德曾对习惯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描述:习惯就是心里痒痒的感觉。好比爱逛街的女人看见商场就产生一种心里痒痒的感觉,就想赶紧去逛,不让她逛,她心里就会难受。够朋友,孩子王 孩子本来是父母最天然的朋友,但一些父母却把孩子变成自己最亲密的敌人 有位父亲整天和自己的儿子闹闹轰轰,父子没上没下,没大没小。外人看了说:孩子这样教,将来肯定没出息。十几年过去了,谁知道这个孩子轻松考上了清华。别的父母一看傻眼了,都想知道他教育儿子的秘决到底是什么? 这位父亲说:“还不是讲的好,讲了你们也做不到。”他越是不说,那些父母越想知道:“你就说说吧,儿子这一代做不到,用在孙子身上总可以吧?” 这位父亲被逼无赖,说:“我教育儿子的秘决其实很简单,就4个字。在我儿子4岁生日时,我正式和他结拜兄弟。” 孩子本来是父母最天然的朋友,和孩子不够朋友的父母却把孩子变成了自己最亲密的敌人。 父母和孩子成为朋友还不够,还要做孩子王,在教育的过程中态度平静,坚持原则!爱孩子要爱得有力量,给孩子安全感。 1980年6月29日,南京某厂技术员周弘的妻子,生下了一个粉妆玉琢的女儿。爸爸妈妈给女儿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婷婷。婷婷一岁半,进了厂幼儿园。一天,老师突然打电话告诉周弘,婷婷发高烧,已经送到厂医院了。周弘赶紧跑到医院,看见女儿像疯子似的狂呼乱跳,医生说,刚刚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可能有点疼,过会儿就好了。一个疗程的针打下来,每打一针,婷婷都会疯狂地哭闹一阵。几天后,女儿的烧终于退了。可是周弘发现,无论怎样大声地呼叫女儿,婷婷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周弘傻了似的,一把抱住女儿,大声地喊着:婷婷!婷婷!婷婷呆愣愣地看着爸爸。婷婷成了一个聋儿。诊断书中写着:“脑干电位显示:双耳全聋”。“那一刻,天仿佛塌了下来,我恍恍惚惚地抱着女儿回家,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周弘向我回忆起那一刻时,眼圈又红了,嗓音哽咽。幼时的婷婷,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她几乎不会笑。在幼儿园里,总是缩在角落里,谁也不和她玩。想拉屎拉尿却不会表达,常常拉在裤子上。数九寒天,周弘看着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儿,心都碎了。那些日子,电视台在播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每次,周弘都抱着女儿一边看一边落泪。电视看完了,周弘问自己,人家父亲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我也要用最深情的父爱,为婷婷把有声世界的路开通。从婷婷3岁开始,周弘带着女儿定期到上海一家部队医院,用针灸电疗的办法,试图让女儿复聪。5年中,在耳朵周围的几个最疼痛的穴位,医生给婷婷扎了上万针,那是连成年人都难以忍受的剧痛,婷婷绝望无助地恸哭婷婷终于有了极其微弱的听力。周家人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让婷婷开口,哪怕只是最简单的词。傍晚,周弘从婷婷奶奶那里接女儿回家,骑着车,他反反复复地指着路灯,一路走,一路在女儿耳朵边上喊“灯,灯,灯”骑40分钟,喊40分钟当婷婷终于能含混不清地说鼻子、眼睛、嘴巴等最基本的词时,她已经错过了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段。婷婷习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想吃饼干了用手比划一个圆,奶奶就知道她的意思了。这样下去,她只能永远是个哑巴。一天,婷婷午睡起床,习惯地又向奶奶比划了一个圆形。奶奶抱着饼干桶坐在孙女对面,就是不给她吃。“饼干!婷婷说,饼干。”奶奶想让婷婷开口。婷婷就是不说,咿咿呀呀地抗议着。不说就不给吃,奶奶固执地一遍遍重复着“饼干,饼干。”婷婷大哭,奶奶也跟着掉眼泪。祖孙俩整整僵持了40多分钟,终于,婷婷的喉咙里滚出两个音:“布单。”石破天惊!奶奶立刻递上一块饼干,婷婷眼睛一亮,一连串地发出了“布单,布单”奶奶激动地抱着孙女,一块一块地把饼干塞到孙女手中。婷婷终于开窍了,她朦胧地意识到用口语交流的意义。半年后,她能说“阿姨再见”这样的完整的句子了。可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婷婷差得太远了。周弘又开始寻找其他的办法。“语言有书面语和口语,女儿的眼睛是好的,为什么不能用书面语与口语、说话与识字同步的方法来追赶健全的孩子呢?我开始把该说的话都写给婷婷看,她笑我们就写笑,她哭我们就写哭,她说星星我们写星星,她说月亮我们写月亮,效果出人意料地好。一次,婷婷妈妈出差到外地,我们到车站送行。火车启动的时候,婷婷一面跑一面哭,喊着“妈妈,妈妈”。我立即抓过她的小手,在上面写了四个字依依不舍。我想她再也不会忘记这个词。”就这么追赶了两年,婷婷6岁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能够阅读一般的儿童读物了。周弘决定把女儿送到普通小学,而非聋哑学校。他要让女儿意识到,自己是个健全的儿童,和健全人一样有着健康的体魄和思维能力。婷婷7岁那年,周弘在上海一家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小册子幼儿才能开发,书中介绍了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方法。书的第一段话就让周弘有了触电的感觉:“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虽是处于他们的双亲的摧残之下,然而还是发挥出难以想象的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所以说,孩子的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早年留学德国的铃木在回国后,发现日本的教育出了问题。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地变得黯淡无光。他说,日本的教育已经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铃木终于发现,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也就是这种赏识,成就了每一个孩子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口语这种最难的语言形式。能不能把它运用于孩子的小提琴教育?能不能把它运用于孩子成长的其他阶段?铃木最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为日本培养出了一大批堪与童年莫扎特相媲美的小提琴神童。重要的要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要让他们永远充满了自信。此前,周弘的做法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探索。到这个时候,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我的观念变了,我教孩子的方法也变了。首先我要让婷婷相信自己是天才,我在她的课桌上的玻璃板底下压了一张天才儿童行为表,只要她看书忘了吃饭睡觉,我马上就指着表上的第一条对她说,你看,这上写着,看起书来废寝忘食,你不就是这样的吗,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这给了她一种积极的暗示。“我专找孩子的优点。然后让这些星星之火,通过我们做家长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其成为燎原之势。怎么夸张?记得我第一次给婷婷做应用题,十道只做对了一道。也许这时候有的家长巴掌就过去了。我没有。错的地方不打叉,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勾。然后发自肺腑地对她说:婷婷,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哎。小婷婷听了这话,自豪极了,越来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的多,升初中考试,数学考了99分。“孩子学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家长都让孩子读范文,拿孩子的作文和范文相比,结果越比孩子越没信心。一篇作文再差,总会有一两个句字写得好吧,我就用红笔把好的句子划出来,吃饭的时候,让婷婷当着全家人的面朗读,我们一起为她欢呼。慢慢地一句变成两句,两句变成三句,她越来越爱写,能不出好作文吗?”婷婷10岁那年,她写的6万字的科幻童话出版了。无论怎样,周婷婷是个双耳全聋的残疾孩子,她比普通孩子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她比普通的孩子更需要自信自强的信念。用周弘的话来说,她需要一种“伟人气质”。让她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甚至别人做不到的你也能做到。8岁时,父女俩在陕西扎针,父亲偶尔从一本书中学到了一种快速记忆法,他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0位数编成一个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讲给小婷婷听。父女俩一边讲,一边笑得前仰后合,不知不觉中,婷婷记住了这1000位数的排序。8岁的聋童能背出圆周率1000位,这在当时成了轰动一时的消息。在后来的日子里,这种能力给了婷婷许多的暗示。婷婷从4年级跳到6年级,别的孩子已经学过一年英语了,而她还是零起步,更何况她还是个聋儿。父亲鼓励她说,婷婷,太了不起了!3岁半还不会讲话,现在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能背圆周率1000位。双耳全聋的孩子竟然自学英语,人世间还有比这更自豪的吗?正是在这种极度赏识之下,婷婷的感觉越来越好,只用了半个月就赶上了全班同学的进度。就是在这样充满赏识的氛围中,周婷婷只用了4年时间,学完了6年的小学课程,提前两年参加毕业考试,并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上了中学。1996年,周婷婷进入辽宁师范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这一年,她16岁。“如果你能教育出第二个周婷婷,我们才服你”婷婷成功了。应该说,是周弘成功了。有舆论说,你周弘运气好,摊上了一个聋子“天才”。如果你能教育出第二个周婷婷,我们才服你。也许真是上天考验周弘,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的聋儿被爸爸妈妈们领到了周弘面前。如今,这位父亲创立的赏识教育法被公认为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资料显示,我国有6000万对父母坦言:自己是失败的家长。一个孩子,输不起!教好一个,造福三代!当父母什么都有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没有教育好而走上了斜路,马上有种全军覆没的感觉。有记者调查,在贪污犯罪的一此中老年干部中,他们犯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